(一)
    文友王旭久先生的诗集《燃烧的悲歌》、文集《采撷云海》,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时而翻阅,当然是念及友情的美好。与旭久相识是偶然,他在文人圈口碑极好,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言辞不多、性情敦厚、质朴善良、极重友情的人……记得他一并送我两本集子是在多年前,那时,我们并不熟悉,他只是知道我也爱好文学而贈送的。
    旭久是位诗人,而我又尤其欠缺欣赏诗歌的能力,这很遗憾。但读诗集《燃烧的悲歌》第一輯中的第一章《长诗.燃烧的悲歌》,这首写明朝将领袁崇焕的抒情之作,是让我读出了感动,陷入了沉思的。占据全书的75个页码的诗歌,叙事感人,真情炽烈。如果说古今中外人类相互征战、厮杀是人类史的悲哀,那么,在华夏这方沃土上,曾经连续不断的朝代更迭,至使数不胜数的英雄豪杰,于惨烈的战事拼杀中非命而亡、在政权较量的博弈中,在离间谗言中,忠良将领丧命疆场,如袁崇焕大将军的史实记载,惨不可思,令人悲怆……历史中几多黑白颠倒,岁月中几多逆天冤情,奸臣当道,忠良罹难总为后来者言谈的叹息中……但是,乾坤朗朗,大道昭然,人性良知,历史终将会还给事实一个公正,还给冤屈英灵一个清白,人民也一定会真情敬仰,永远将他们的英勇悲壮,历史功绩传扬歌颂。善恶美丑终会有真正的历史裁定……想到人类品质的高贵,就在于精神意义的大义凛然,正气坦荡,在于忠心耿耿的为自己的信仰、信念满腔赤诚,视死如归……无论是历史与当代,具有这种精神意义和作为的人,他们的名字都将会与同历史长存,伴同岁月永生。尽管这样,想到大将军袁崇焕,罹难于凌迟的人生悲惨,我们民族情结的悲愤依然的深刻的。而袁大将军其人其事,正如诗人的诗句“铮铮铁骨无言/永远留在华夏青史”。
    十年前的酷暑夏季,作者从东北到京城,头顶烈日,亲临《义园》,拜谒袁崇焕之墓,那伫立在”时间,竖立一座丰碑/——高耸入云/染红霞霓“的意境里……之后,他为大将军写下了这悲感深思的《燃烧的悲歌》。由《序章》读起,我沉浸英雄与历史的威武,中粮将领浩然的气魄,以及世间的阴暗、罪恶,我陷于哀叹悲愤的思索中,同时,情随作者而在品味《义园》之墓,亦可为精神意义的拜谒我们民族的忠义英灵,我要说大将军袁崇焕的人生,就是”忠义”二字的诠释。
     旭久是满民族赫舍姓氏的后裔,他对明清历史研读是精细而投入的。从第二章《华夏的光焰》诗歌中,读者可明了这一点。这之中作者对于《紫禁城、皇权》等历史、物象、人物与事件的书写,其鞭挞可谓痛快淋漓。第三章《关外200里的战场》,作者将思路拉回到明灭清兴的著名《山海关》一带的烟火战场。以《临危出命》的宁远驻守,袁崇焕大将军的英勇强悍,磊落光明,家国情怀,忠良情怀,书以更为详尽真切。在这一章以10个小节,完完整整的将袁大将军作为的一切理清说明。这之中作者是饱蘸真情,写下联想的深刻,思索的认定,尤其在第10个小节中,袁崇焕的一首诗《临刑口占》,就是将袁崇焕的悲情写到了境界的及致。袁崇焕的口占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作者有写下了感慨的诗行;“余韵萦绕的二十八字——/与岳飞的《满江红》站队排列/陆放翁的《示儿》同感同情/与于谦《咏石灰》一同清白人间/与诸葛亮《出师表》一脉相承”……这诗行昭示了袁崇焕大将军的铮铮铁骨,感天撼地,浩然正气,光照千秋!
    作者在第四章《走出墓地的思考》,是书写与袁崇焕相关联的历史人物之解析,历史人物”祖大寿、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陈圆圆、崇祯”,以这些历史人物,阐释出人类生命价值的万千不同,从中可以深刻袁崇焕的忠义,与大明王朝走向灭亡为人认知真正的历史意义。而诗集中写《人、性、社会》与《山的区别》、《明和清》诗,笔及层面颇广,认识见解的独到明晰,使得长诗更富于思想性的色彩,会与读者拓开视野启迪的教益。读《尾声》中“k95次列车,让我向北京道别/……/伴随我的思想走向遥远”,但这样的诗行让读者感到的却是,作者的情思绵绵,没有离开广渠门的墓地,他是深怀着与守墓老姐姐的无限敬佩之情,心依然徘徊于广渠门内斜街——52号,并且广渠门内斜街——52号以特殊的意义定格在诗人的心灵,而“k95次列车,让我向北京道别”的再三重复,则是作者与英雄敬仰情感的递进的回环。


    (二)
     翻开散文集《采撷云海》,内中15万字有余的作品多是游记散文和随笔,分为三个部分,即“南海记、云南游踪、随笔系列、守护岁月”。由我市老一代著名诗人刘爱诚《耕耘岁月 不辍诗文》的长篇序言中,读到的是旭久人生旅途的经历,更见他在文学道路上的曲折与执着……读一个人的游记作品,亦有如神情的与作者之同行,读旭久文集的海南与云南的游记散文,就是这样的感觉的。作者是以平实的记录,书写见闻与感思的,由《在云端》的起笔飞抵海南,开启了南国之旅。高空飞行的体验,是浪漫而真实的。纪实的诸篇中,有地理人文的鉴赏,有风光景物的描绘,有即时情感的抒发,有思索辨析的阐明,这让他游览观光的意义与常人有所不同……而这所有的纪实,均为毫无矫饰的质朴之流畅的行文风格。笔者认为自然胜似雕饰,质朴更为文章的根本。于品读中作者的善良性情,显而易见。在《泰国’人妖’红艺人》篇,读者可见到作者观看这演出时的所思所感,其自然流淌情怀的悲悯是“我的眼眶有点湿润,他是由男人改变成的女人,她……”由这段文字,足可见作者与“人妖”为生活迫使的变性而动情的心酸、同情,而绝不是仅仅有观赏娱乐演出的消遣;在空军《王伟殉难》篇中,读出的是作者真挚的家国情怀;在《万泉河竹筏漂流.篇,读出了南国山水的精美细致的描绘,和黎族苗寨的风土人情。“南海记”中的游记篇什,读来多有与人畅快的愉悦,更能受益于这之中地域文化与典故见知的许多。
    由《啊!昆明,我来了》开始了作者“云南游踪”的旅程。这一部分近30篇随行记写的文字,与同“南海记”中的文章一样,依然是作者习惯的写作风格,那是几多奇山秀水观赏中情景交融的抒情文笔。在《七彩云南、古城夜晚、丽江之水、束河古镇、阿诗玛的故乡》等章中,读者尽可与同作者分享地域内含的山光水色的风光秀丽,风俗格调的多姿奇彩。总之,徜徉于作者如上篇章的游记里,我们是可以或多或少的感知作者感谓的“不单领略这儿的旖旎风光,还将获得一次生命洗礼的升华……绝不亚于一次转世再生”的心灵体会的,而真正体会这些作品,也将等同于走近了作者的心灵世界。
    文集中的第三个部分,“随笔系列、守护岁月”,有别于前面的游记作品,是富于思想性、与现实生活中的感悟、叹慨的心情纪实之作。文人的情感是敏锐丰富的,在日常朝夕,在民间节假风俗的实际中,以及感受身边市井民情现象的变化里,也自有作者独特的认识观点。《晨雾、落照》篇,有作者与人生的慨叹、沉思。作者表达的是,人生一世,岁月匆匆,而在生活中该遵循民间的习俗,方可无愧于亲人。这自然为作者崇尚我们民族传统意识的真实;而淡然于功名利禄的与人为善,则是作者品格的超然。作者认为人死之后,捐献有用的器官,用于留给这个世界需要的人,他的表达是“我想,这大概也许是另一种意义的再生”。这一观点是该为我们现代社会所提倡和赞许的;《从杜甫草堂到武侯祠及岳飞》篇,可感知文人与诗圣、先哲圣明者的虔诚崇拜、与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作者感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历史中英雄人物的难得善终,痛恨奸臣当道,昏庸做主的历史悲哀,鄙视封建王朝的种种弊端;在《从鸿门宴到霸王别姬》的行文,更见作者源于《司马迁.项羽本记》的解读,而作者剖析见地之直言。应该说人世间面对历史,尤其是文学作品的书写与评论中,总是见仁见志的纷繁万千。观点见立场、见品性、尤其思想的深邃,也可以说只有勇者能率真直言。“随笔系列、守护岁月”中,亦多见友情亲情的记实,如《文心雕龙》、《人、狗、狼》,《我叫鹅鹅》;而《添丁之喜》篇中,更能见到的是作者心怀的豁达,爱心的博大。作者自家的添丁是在08的5.12大地震之时,这让作者为震区灾民的多遭罹难而悲伤,即使自家的孙儿生来人世之喜,也还是喜心蒙沉的为灾区罹难人们悲痛……读《家乡山峰揽沧海》这最后的篇章,可了然于作者与我们家乡地标似的人物李松涛先生那真挚情感人的友谊深厚,也能于作品中了解到李松涛先生创作的许多,借助于作者的解析体会,读者也会得到著名之作艺术的熏陶之享受。读过文友旭久的诗集、文集,了解作者更为深刻,也可为我访问他“醉卧上冈”博客的补充。
    旭久性情的敦厚,是现实中的稀有,质朴的善良,更为我有类同的亲近。我知道他在诗文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满文化的挖掘整理。据悉,他作为大清朝重臣赫舍姓氏索尼的后人,在探寻族人宗谱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已经取得了为我们地方相关部门认可的成果。愿文友未来的岁月,笔健文丰,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而言难达意的写下我如上的读后感,不当、误笔自然在所难免,还要请文友旭久先生谅解海涵。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