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白驹过隙,人老了,经历的多了,忘记的也多了。唯独不能忘记的是一个“情”字。亲情友情爱情,情情不了。拈起这个“情”字,有感动,也有愧疚;有温暖,也有冷颤;有甜蜜,也有苦涩。父母情、兄弟情、师生情、同学请、同乡情、同志情,都是至爱亲朋,都是至珍至宝。我的倾诉,编辑们认认真真地编辑,认认真真地写按。每一则按语都是对我的鼓励,每一条评语都是给我的厚礼。

   字严有云:“父之美德,儿之遗产。”我的耄耋老爸《他是一棵树》
  霍飞鸿,编者按:父亲是树,让子女依靠,在作者的笔下,可敬的父亲就是那棵老人可以依靠,妻子可以依靠,子女可以依靠的大树。这棵树不论枝繁叶茂,还是病弱疾苦,都无怨无悔。为老人可以不要自己的前途;为妻子儿女,可以带病干活,逼着儿子去上学;有病不去医院,自己看书学医治病。老父亲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却又倔强生存的——树!感谢作者为读者奉献了一位好父亲的形象。问候邵先生,夏安。
  黑人阿明 评论:邵魁哥的父亲是我的姑父,我的父亲只有一个姊妹,我也就只有这么一位亲姑父。姑父的坚强和乐观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也步入花甲之年,更应当学习姑父的豁达与开朗。其实,这不仅源于性格,而是一种境界,一种如柳如松的生命状态。邵魁哥是一名资深且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参与过全国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撰,也出版了几部个人文集,可以说,我和弟弟的文学修养和从小就跟在他的屁股后面跑不无关系。但是,我还是要说,这篇文章更像是急就的日记,感情味道浓郁,文学色彩不足,想必其他文章就不会是这样了。
   
  《劝孝歌》有“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清明祭》
  苏庯平,编者按:文章回忆了妈妈朴素善良而又苦难贫穷,苦命的妈妈在曾经的那个年代,和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妇女一样,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人间的艰辛,一生也没有享受到幸福,尤其是抚养儿女和对孩子的教育让儿子终生受益。作者催人泪下的叙述中把妈妈的身影放到了编者的泪光之中,似乎作者不仅仅是在回忆自己的妈妈,这个妈妈也是千百万善良勤劳的妈妈的写照。清明之际,作者的妈妈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动儿子这深切的缅怀之心!愿这位妈妈九泉安息!
  涤尘评论: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是伟大的。所以就有这样的比喻:党啊我的妈妈,大地啊母亲,祖国啊我的母亲……怎么不比作父亲呢?因为父亲可以背叛他们的儿女,就在动物界也有许多雄性动物只管配种不管抚育幼崽的。在当今社会里,父亲为了追求自己的新生活,另寻新欢,去找小三的多了去了。其实就是动物!可母亲,哪有几个不管他们的子女的? 
   作者的忏悔是真实的,是怀念母亲的真情体现,是人性,可贵的人性。
   在当今社会上就有这样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卑劣的追求,不惜认贼做母,人们会想到吕布,有奶便是娘。在国际社会里,这样的国家和国家的领导人也不少:菲律宾、小日本、南朝鲜。最可恨的是南朝鲜,拉着美国伙同日本欺压自己的本民族同胞,忘了自己曾在日美铁蹄下惨遭蹂躏......
  作者写她母亲勤劳节俭、宽以为坏、乐善助人、不因自己的贫穷放弃抚养后代赡养老人的责任,我以为这些还都是她人品的一小部分。
  我是这个母亲的侄子,我感到如果用高尚来评价她,高尚这个词不但不够用,且用来显得虚伪。作者的笔没能把她母亲全写出来。这位母亲是跟一家子的糊涂人过日子,她用自己羸弱的病体去扶老携幼上边三个老人下边三个子女,三年困难时期她为了全家人一顿饱饭都没吃过,重病临死的时候,家人想为她补养身子抓住老母鸡,她却把那只鸡给放了……
  我说我的姑母是和一家子糊涂人过日子,我必须说明,这一家子人都是善良人,但是和姑母比起来,他们的智商却有天壤之别。高智商的和低智商的怎么生活?是不是痛苦?
  我的祖父生养了许多子女但只存活了一儿一女。因为那个社会重男轻女,也因为家境贫寒,祖父只能供一个儿子念书。如果姑母能念到书,她如果像我父亲一样参军,到解放时至少是一个野战部队的医院院长。
   白居易诗云:“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我的弟弟是个《倔爷们》
  素馨,编者按:农历正月初七,在汉族传说中是人类的诞辰日,是“人民安之日”。在这样的好日子出生的二弟,从唯心的角度讲该有一个似锦的前程。可是穷人的孩子更早地体味到了父母的辛苦与生活的不易,懂事的二弟倔强地退了学,自此在波折、艰辛的社会底层挣扎着求生活,但他位卑却不自轻自贱,始终保持着那份达观、开朗、坚韧、顽强的“倔劲儿”。作者通过素朴的简笔勾勒了一个烟火味浓郁、个性鲜明、具有代表性的小人物形象,跟作者一样,我们既为二弟的遭遇心酸,又为二弟终守到“云开见月明”的生活欣慰,更为二弟的“真性情”、“真爷们儿”自豪。简短却不失份量的文字,
  素馨评论:老师的文字虽然简洁质朴,却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强大力量。在“二弟”的身上,我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着求生存、讨生活的草民形象,他们虽然卑微,却依然真实地爱着生活,依然拥有生活的斗志,依然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并为之付出一生的时光,就像离离原上草一样,拥有让人惊叹的生命力!
  我也是来自偏僻小山村的孩子。老师的文让我想起至今还在那个小山村卑微却又知足地生活着的亲人们,心里充满酸楚和无奈,又有敬佩和自豪,可谓五味杂陈。
   小妹《玲子》
  长袖伊人,编者按:这是一篇写人的情感散文。作者怀着真挚的情感,叙述了善良的小妹妹玲子因母亲早逝,家庭生活困难等原因,不得不早早辍学,帮助爸爸料理家务,并过早地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勇敢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而答应母亲要好好照顾妹妹的作者却因现实原因,只能远远地看着她为家人所做的一切和奉献出的无私的真爱,自己却不能为她分担一分一毫。读此文,可深深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深深的自责,对能干且顾家的妹妹的愧疚。人间亲情从来都是文学的主题,而朴实的文风,白描的叙述,都彰显出妹妹这一普通的劳动妇女闪光的内质,以及兄弟姐妹间弥足珍贵的手足之情。
  小泥儿评论: 我爱玲子小妹,自幼丧母,能和继母相依为命,从小操持家务,十几岁就到集上卖菜养家,从不叫苦从不喊累,她孝敬父亲珍爱兄长,为了给二哥治病把没长大的猪都卖了,多么美的心灵啊!这样的小妹哥哥嫂子怎么能不爱呢?姑嫂相亲相爱难舍难分,舅舅帮助把外甥培养成人。这是多么温暖的一家人,开始我被玲子感动,最后我被邵老师和你们一家人感动!和谐的家庭是国家和谐的基础,和谐的家庭爱是重要的元素。祝福玲子,祝福你们全家!
  《二姨》不是我的二姨。
   唐雄,编者按:一个成绩优秀的农村姑娘,虽然文化大革命撕碎了她的读书梦,却被推荐上了县办“五七” 大学,当上了赤脚医生。然而,由于她母亲的精神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飞了,别人介绍的小伙也跑了。“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县城同学家的埋怨,竟为她觅得了终身伴侣。为了创造新的生活,二姨支持丈夫不断拼搏:转干泡汤,办热电器厂;意外变故提前退休,干起煎饼铺;煎饼铺不被认可关门,又去港务局干机械维修。他们的一生,都在拼搏中进取;他们的心里,始终年轻幸福。作者在这里彰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积极上进,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需要的精神,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精神。 
  唐雄评论:邵魁先生说的心里年轻、幸福,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世界的事物,总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往往我们将事情想得十分美好的时候,事情偏不向你想象的方向发展。但二姨不怕挫折,不屈不饶,不管最后的结局如果,仍要努力奋斗,去争取。在当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效仿。只要我们无愧人生、无愧生活,哪怕是失败,都值得敬仰。
   
   《祭歌》
   野鹤闲云,编者按:我很了解邵魁先生,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情。他在自己66岁诞辰时写了一首感怀诗,其中说道:“除却亲情万事空。”所以说,这一组祭诗,是他重情的又一表现。第一首的“孟母三迁为教子,岳飞四字留天涯”,巧用典故写出母爱之深远。“四十春秋常遗憾,只有纸钱送亲妈”,写出爱母情深及“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第二首,舅公大号为“谢树”,又因诗人一直崇敬舅公一生为人为公为事业的不凡形象而称为“大树”,“南征北战走海角,暑去寒来不等闲”两句,形象而高度写出了这一点。第三首的“姨丈”的不凡一生,也令诗人心生感慨:“皇城脚下生彭祖,燕京学都育栋梁”,可见姨丈长寿和事业。“举案齐眉效后世,相濡以沫是榜样”,可见姨丈可贵品质。第四首的张仁,虽不是亲人,但“不是亲生胜亲生”,是相交五十载的亲密同学,感情至深,所以“管仲遥遥望乐毅,乌云滚滚翻哀情”。这里的用典很恰切也很灵动。总之,这四首诗,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抒发了真挚的怀念情深,而运用典故有增加了诗歌的文雅与含蓄,可谓是画龙点睛,雅俗共赏。
  2003年7月28日,外公的尸骨由密山运回老家适中。《魂兮归兮》
  大慰,编者按:今天我接连编了两篇怀念文章,上一篇怀念外婆,这一篇怀念外公(我倾向于用姥爷这称呼)。两篇文章的笔法不同,却同样让人动容。同样的饱含深情塑造了同样的栩栩如生。“害怕,就是自己吓唬自己。”;“别看都是小事,积攒起来,就够一说的。”;“现在的社会,谁都要靠劳动生活。”“过日子,一定要算计好。”“人要能管住自己。”这些外公语录朴实无华却字字铿锵。加上一个个小故事,外公的形象就鲜活而饱满了。外公在“我”心中的丰碑就不仅仅因为他是外公,更是因为一个大写的人。这是一份深情,这是一篇美文。
  舅舅百天祭日,心里《矗立着——永远的骄傲》 
  暮云开,编者按:在作者荡气回肠的叙述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党员官员形象,这种德行兼备的品格在如今更显得珍贵,更能映照出更深刻的意义。“舅舅”为官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为民坦然质朴谦虚内敛,为子孝顺殷勤万事当先,为夫相濡以沫深情似海,为兄竭力相助常想常念......总之,他在平凡中活出了伟大,活出了一个人的真意义,他是炽热的,永远的,在岁月的泥沙中,他的精神注定是金子般闪耀的!
   黑人阿明评论:在编辑《大树歌》《三石集》和写作《我的诗词父亲》的过程中,尤其怀念那个如歌如诗的革命年代和那些“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英雄前辈。现在这样的领导干部实属凤毛麟角。感谢邵魁哥的文字和追思,让我们以革命的名义回望历史。更希望看到后人的感念与感悟,文章中这部分的内容稍显薄弱。
  阿明是《铁骨柔肠一男儿》 
  天海蓝蓝,编者按:写阿明的文章我读过很多,但这篇写得特实在,以至于读完了心中一笑,竟然感觉到了身为表哥的作者对表弟的一丝羡慕和嫉妒之情——这情怀的后面又分明隐藏起了那份对自己有这样优秀的表弟而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傲。正如作者所说,阿明真的是个有福的人,值得熟识的朋友们集体羡慕嫉妒恨——长得有福相,出生将门之家,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娶到才貌双全的妻子,生下美丽伶俐的女儿,抱得聪灵可爱的外孙,还有同样有才华的弟弟、表哥、表姐、表妹一大群,更有生活中、网络里那么多那么多的朋友……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祝福阿明同志福上更幸福吧。

  独上月楼评论:不用看内容,光是看标题就知道是谁了。
   N次读这篇文章,宛如阿明再一次栩栩如生站在我的面前,带着他与生俱来的侠骨和柔肠。他让你喷薄地喜欢,也让你喷薄的无奈。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的铁骨铮铮,又怎么可以这样的情意绵绵。于是,你只好长长地叹一口气,随他去吧!
  谁让他是阿明呢,“我常常觉得,我和他就像两面最真实的镜子,我们总能从对方的镜子里照见最本真的自己。我们之间可以有喜欢,可以有争吵,甚至,可以有针锋相对的恶语相向。但永远不会有虚伪和欺骗。我们很像是好了八辈子的纯哥们儿!”
  谢星《硬汉子的软肋》 
  何宇红,编者按:“人们大都看到他坚强和乐观的一面,唯有我最知道他内心的柔软和难言的隐痛。”邵魁先生真是谢星的知音啊,读着千军万马里纵横驰骋的谢星,我只有把他当成英雄样的震惊和膜拜,读到后面邵魁先生写到谢星对妻子、对父母、对兄长、对首长的一片深情时,眼泪竟然无声滴落。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才是真君子,硬汉后面的软肋是人心最温柔的部分,邵魁先生拟题深得人心,还有对《纵横人生》深入骨髓的解读,让我连连叫好。
  哭泣的键盘评论:原来是写悟空的。悟空即是个铮铮男子汉又是个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看了你写的悟空,了解他更多些。巢里有黑人,悟空,还有你真是幸运。问好邵魁老师。

   苏老师《情系黑土地》
  独上月楼,编者按:“事业是车,追求是轮,没有追求,就没有力;没有追求的轮,事业之车载货再多也不会前进。三十五年来,苏世政同志就是靠不断的追求不停的探索,使他事业之车载货日增,大放异彩。”这句话是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延寿一中副校长、特级教师苏世政最经典的写照和总结。读完全文,一个血肉丰满铮铮铁骨打不到的“现代东北义勇军”形象就栩栩如生站立在我们的面前。于是,我们想要把右手五指并拢并抬至太阳穴——敬礼,向我们这位时代的楷模敬礼!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人物的描述很立体也很丰满,作者将主人公人生中遭遇的几个关键性挫折点放大成特写镜头,使主人公的形象立刻变得与众不同,如反右和十年浩劫,他一次又一次被打倒,但又一次又一次挺立起来,只因“他爱着自己的事业,也爱恋着为之奋斗提供舞台的这片黑土地”。这是何等深沉的爱啊,可以将个人得失完全置之度外。最具传奇色彩的,是苏世政老师在“哈尔滨对俄罗斯东欧贸易洽谈会”上的出色表现,为国争光,也赢得了俄国人的赞誉。从而,主人公的形象抵达一个制高点,不能不令人尊敬和崇仰。感谢邵魁老师,让我们记住了苏世政这个名字,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是一篇正气凛然且生动形象的“中国梦”主旋律作品,也是我们这个以中年人为主体的雀之巢所提倡的主流作品。
  独上月楼评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和故事,读着这情真意切的文章,思绪回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年代。苏世政,一个可敬可佩的人。月楼的按写得够精彩,直接把文章提升到一个高度,把文章的灵魂按了出来。精彩啊,大家都来读。
  翻开毕业留言册想起了《我的那些亲兄弟》
  独上月楼,编者按:毕业,预示着同学们将各奔东西走向社会的大舞台。每个人将面临怎样的前途和命运,却是未知数。彼时,同学们互留赠言,既是一种友情的体现,更是一种正向的激励。整整29位同学给作者的留言,带着已逝岁月的语境,单纯而质朴。其中,有诚挚的祝福,有热切的期盼,有激情的誓言,也有诚恳的诫勉……每一篇,都是青葱岁月的留痕,都是同窗情谊的见证,也是那个时代校园生活的一个缩影。最为难得的是,作者不仅对每一篇留言如数家珍,而且,还为读者们讲述了留言者的故事乃至他们步入社会后的不同命运轨迹:有的顺风顺水,有的险象环生,有的客居异乡,有的失联多年,也有的英年早逝……然而,任凭沧海桑田,坚挺不变的还是作者与他的同学们当年认定的人生信条:“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毫无疑问,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写人散文。全篇以留言册为“索引”,记叙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以及他们独特的性格特征、基本气质、精神面貌和命运走向,生动、形象、立体、饱满,每个人都呼之欲出,令人过目不忘。
  独上月楼评论:最是喜欢读这样的文字,很容易就把我这样年龄的读者重新带回到已经逝去的青葱岁月。单纯的美好,质朴的激情,崇高的理想,还有真挚的激励,都会瞬间塞满脑海,啊,多好!
  还记得,当年遭遇文革,初中还没毕业就被动员上山下乡或当兵服役,我是后者。同学们含着热泪,相互在留言册上题写赠言(可惜我没有留下来)。
  记忆最深的是,有一位女同学(忽然想到,给邵魁先生留言的都是男同学。为啥没有女同学呢?也是因为那时“男女授受不亲”吗?)给我的留言,引用了李白的著名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我回给她的赠言也很牛掰,同样是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当我们各自走上社会后,我果然“长风破浪”当上了女检察官;而她,则是女律师,也挣得盆满钵满。呵呵,青春岁月啊,一去不复返。
  不过,有邵魁先生这样精彩且经典的作品在,青春,随时可以归来!
  再为邵魁先生点赞无数!
  我有一个《风流的筱媛嫂子》
  暮云开,编者按:这尊朴素而残酷的“雕塑”让人感伤,如同作者朴素而又平常温情的叙述一样。岁月这头她依然孤寂老去,凄凉痛楚已无人再愿提起。岁月的那头她依旧率真直爽,热心善良。只是岁月无情,世态炎凉,多少人事成了往事,只剩唏嘘感叹!还好,作者有心,心里还惦念着牵挂着,铭记曾经的情义,也难以抑制心头的感触伤怀!真情流露的文字,鲜活生动的人物,读着感动!
  独上月楼评论: 这尊“雕像”是那样的饱满又那样的孤寂,那样的普通又那样的高大,那样的容易遗忘却又那样的难以忘怀......站在这尊雕像前,很难不为她动容。然而,更为难得的是,多少年过去了,沧海桑田,多少人和事都随风而去,但作者还牵挂着她,还能专程去那样一个清冷的所在区探望他,还能记起她的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细节,写到情深处,作者再也无法抑制内心奔涌的情感,一声“啊”脱口而出,这恰是真情的流露。这是一声“啊”而不是一声叹息的“唉”,其中蕴含了太多的内容,有爱有怜有尊敬更多的还是感恩......以一个“啊”字做结尾,我以为,恰到好处。
  我们那个《小山村里聋子的媳妇们》
  天山鹰,编者按:山村里人的爱情,在众人的白眼与非意中热烈地开花结果,“多少年了,那个小山村还是那么静谧。村前的杨柳还那么婆娑摇曳,村后的池塘还那么蛙声阵阵。但,这些聋子们和他们的媳妇们却都没了。但是,她们演绎的风流故事却在小山村里一辈又一辈地流传着”......于是就留下了许多让人回味的往事。
  大慰评论“大姑娘美来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了青纱帐……”听说这民歌就是黑龙江地区的。也听说东北女人性格爽放,魁兄这文可做些佐证。文中的故事或是特例,或有民俗。汪曾祺先生写过几个苏北地区的爱情故事,他老人家就以家乡某些民俗为基础将几段或壮美或凄美的爱情呈现给了我们。
   建议魁兄也将这文中的故事发展成完整的小说。
   
  惜矣往矣!挥之不去,抹之不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道出了古今多少人的心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