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街,被网上炒的沸沸扬扬,可,我们老大连人不屑一顾,为何?嘿,那是假的,人造景观而已;充其量是开发商在为店铺或房屋做推销做广告而在闹噱头。真正的日本风情一条街,不在什么金石滩,而是在市区。在市区的南山风景区一带,这是一处黄金地段,依地势排列着不同风格的日式别墅百余处,设有日式餐馆、咖啡店、茶道馆、花店、书店等等。

  至于为何在这里,是有着历史的渊源。1905年,日本侵略者殖民大连,作为占有者,他们将市区好的地段全部占用,南山区域就是其中的一处。光复后,这些住宅回到了人民手中,当时,我们大连人把这些住宅都统称为“日本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日本房渐渐开始老旧,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市政府对其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再后来,为了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方便,并使来大连游览的外地客户了解日本文化,对这些房屋实施了进一步装修,并加以合理利用,形成了有着日本风格的一片建筑群。

  大连还有一条街,与日本风情一条街情境相似,这就是俄罗斯一条街;俄罗斯一条街在市区中心,胜利桥广场处;当年沙俄时期,俄罗斯租借大连时,就在此处修建了市政厅大楼;接着,两边衍生了若干建筑群。

  对于大连对这两处街道修建与命名,大连人还是比较认可的;也可以算作是大连人民对于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具体实施吧。而且,这两处“景点”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毕竟是原汁原味的。

  其实对于殖民者留下的遗址以适当的保留,对于外国文化的适当引进,对于外国技术的学习,还有,对于外国商品的使用……这一切,只要对国家有利、对国际交往有益,并不失中华民族之尊严,我想,不应对此非议。想当年,晚清时的遗老遗少都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现在的境界应该比他们高吧。

  大连光复后一直到现今,对一些街面,我们都适当地保留了历史的印迹;但有一些街面,我们不仅好好地保留,还要弘扬:在大连市内有一条东西主干道,称黄河路,在中段,靠路边,有一栋二层红砖小楼,门前还立一石刻;这就是“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大连中华工学会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受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数十年,这栋小楼一直在这里,尽管她的周边全是高楼大厦。还有,在中山路的一处广场,有一花岗石台阶,台阶上矗立着一尊塑像,是一位运动员倾身甩臂、做着起跑时的雄姿,这是专门纪念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大连,类似这样的街道(包括广场)还有不少。

  当然,也有改变的,改变最大的是名称;我们大连市的街路,在光复前,那名字,都带有个什么町、番之类,这,无需解释,殖民地印记。解放后,全部作了改换,依据传统、根据地段等,都改换了有意义的名称。

  想多说一点的是:在大连市内,有一条路,叫“高尔基路”,还有一条路,叫“鲁迅路”,有一处街道,叫“红星村”;在旅顺有一条街叫“列宁街”,有一条路,叫“斯大林路”……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拓展了,出现了新的街路,这些街路的称呼都有时代的色彩:数码路、书香街、富民街道等等。

  手机一阵微微地震动,打开一看,是好友的信息:明天就是九月三号了,别忘了。原来,这是我与好友已经履行了若干年的约定:每年的秋日,去旅顺,而且一定要去九三路;时间一般也都定在九月三号。

  九月三号是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为了纪念,旅顺的一条路命名为九三路。

  九三路,北端,顺着一段土路向上,就是苏军烈士陵园,向南,过了龙河,就是万忠墓,万忠墓的对面是白玉山,九三路向南走到底,是旅顺友谊公园,公园中矗立着一座塔:是为了纪念旅顺解放而建立的解放塔,塔身下方雕刻着的是辽东半岛的图景,上方是苏联国徽与一面展开的苏联国旗,这寓意再明显不过。

  苏联已经解体了,她的国旗自然地也消失了,在这里,我们还给予了保留。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