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老师刘士奎,记得他是我初二时的语文老师,那时他已是古稀之年。刘老师有着1.8米的个子,稍显驼背,他满头白发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一张长长方方的脸上刻满皱纹,一副高度近视镜下的双眼有点红肿,每当说话那镶金的门牙露出来,有着一种不笑自然笑的模样。话语从他蠕动的口里流出,像是春天的风充满温情,掠过每个学生的耳际,注入灵魂。他举止大方,亲和力强,在他上课时课堂秩序特好。他深入浅出,列举幽默,不时引起哄堂大笑,那完全是他的教学艺术。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老师“望”字的意思,刘老师给那位学生细心解释:“望”就是看的意思,远望,就是远看。那位同学好像还不明白的样子,刘老师就以比喻的方法教导说:比如你妈妈去了姥姥家,你站在村口等妈妈向着姥姥家看,也就是望——望你姥姥家的望。刘老师给同学耐心的解释原本好意,反倒引起了学生们的大笑。

  刘老师教了一辈子书,文化大革命因家庭成分不好受到挫折,是他平反后教了我们一年语文课,他像落山夕阳闪烁着最后的余光,依然留恋着山岗,哺育着小草茁壮成长。每当出作文题之前,他总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让我们先从故事中领悟。记得一次出作文题前,刘老师给我们讲了他儿子参加革命的故事: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满腔热血的刘明让再也坐不住了,他告别钟爱的课堂,告别了他喜欢的旧体诗词和篮球,回到家乡,投笔从戎,在无极县郭庄镇加入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一辈子安分守己的老父亲,听说儿子加入了部队,先后两次遣人找上门,企图说服儿子脱离部队。刘明让一口回绝了家里人,他的儿子刘明让参加革命后,为了家族免受日伪军迫害,索性改名丁克,后又改为丁龙潜。

  刘老师讲着儿子的故事,那本来有些红肿的眼睛不断滴落出泪水,模糊了他的眼镜片,他不断的摘下眼镜来用袖子擦拭着说:自从儿子参加革命后,他带领他的队伍与敌人周旋在冀中平原上,抗战八年他参加过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战斗,曾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在这期间,他的儿子丁龙潜几经骑马路过家门(无极县境内)都没有回过家。直到解放后,在北京成了高干,一直没有回过老家一步……看着古稀之年的刘老师眼里不断滴落着泪水,他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儿子啊!感动的同学们也在跟着他落泪。

  那次,刘老师就以他讲儿子参加革命的故事,为我们出了个作文题,《当革命需要的时候》记得我的作文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要向革命英雄丁龙潜学习!当革命需要的时候,我以国家命运为己任,舍小家保大家,放下亲情,以人民为重。为了国家和人民,我愿献出我的青春热血……这篇作文刘老师把它当做范文讲给全班同学们听,他还表扬我有志气,长大后一定能像他儿子一样坚强。从那以后我爱上了作文,这也是我一生热爱写作的开始。

  几十年过去了,刘老师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心里。我虽说没有实现我洒热血奉献青春的诺言,没有给我的刘老师长脸,我依然是他讲台下的学生,一边领悟着他为我传授的语法知识和写作知识,一边领悟着生活给我的启发,实现着我的写作梦想。


  刘老师

  我便是风雨中那只飞翔的小鸟

  愿你在天之灵听到我歌唱

  我便是原野上一棵小草

  愿你看到我含露的花朵开放


  刘老师

  我以春秋四季之笔

  蘸着松涛海浪

  描绘生活,书写诗行

  我为你交上一篇及格的作文

  像当年你读给同学们那篇范文一样

  我看到你一脸微笑抹平了沧桑

  那便是落坡夕阳

  你依然把我的人生照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