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老师,名叫王薇,一名志愿军女战士,与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芳,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舞蹈跳得极好的文艺兵,都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漂亮的容貌和窈窕的身姿,都经历了抗美援朝战火的考验,都有一个从小就崇拜的军人哥哥。

不同的是,王芳的哥哥牺牲了,王薇的哥哥还健在,王芳有老军人爸爸,而王薇则有老军人妈妈。我真的怀疑,志愿军女战士王薇,应就是“王芳”的原型之一。


王薇就是“王芳” 1630521417364780.png

电影《英雄儿女》没有讲述战争结束后“王芳”的去处。我来“演绎”一下吧。我们的志愿军女战士“王芳”,在朝鲜停战后,随部队撤回国内,就驻防在与朝鲜半岛咫尺相望的半岛城市大连。

朝鲜战争结束后,这位美丽善舞的女兵,后来被分到驻大连部队的子弟学校——解放军旅大八一小学,当上了一名音乐舞蹈老师。她,就是我们这些部队孩子们敬爱的王薇老师!

   1630521501718157.png

    


那一年,已退休多年的王薇老师,来到北京,就住在他哥哥家。她此行来京,是为其过逝的老军人妈妈骨灰办理海葬事宜。通过大连八一小学校友群,我联系上了40年未见面的王薇老师。让我震惊的是,已80多岁高龄的王薇老师,竟然手机微信玩得如此溜,堪称奇迹。

同在北京生活的一位大连八一小学校友、60届的董建民大姐约我在与王薇老师,及在北京生活的原旅大八一小学的教导主任陈新芳老师一同相聚。

就要见到王薇老师啦!我心中很是激动,与妻子一同为王薇老师买了一束蔷薇花,带上一盒上好的龙井茶,就驾车出发了。

大连八一小学不复存在已经多年了。八一小学各届毕业生恐怕有几千人,大抵都能叫上自己班主任老师的名字。但是随着岁月久远,课任老师或别班老师的姓名恐怕渐渐都淡忘了。可是,在旅大八一小学,几乎没有哪届学生不知道那位美丽善良、和蔼可亲的音乐舞蹈老师“王芳”的,不,真名叫王薇!

真的,直到今天,一听到《英雄儿女》的主题歌,一看到电影中的王芳,我脑海不知怎么,就会显出老师王薇的形象来。在我心目中,她就是王芳!

车轮在转,我的思绪在转。车窗就像画格,外面的景象一幅幅画在向后退去。对八一小学的回忆,关于王薇老师的回忆,也像这车窗画格,一幅幅动态地展现开来……

那一年,文革来了,校园里忽然来了一队红卫兵造反派,八一小学乱了。正上着课,教室的小喇叭突然响起,要求全校同学到礼堂集中。我们去到一看,一些大人们穿着和解放军一样的军装,但帽子上不是红五星,是毛主席像章,臂缠着红卫兵袖标。

其实他们也是学生,是大学生,但在我们小孩儿眼里,与大人无异。其中一个女红卫兵高声问:“小同学们,想不想当毛主席的红卫兵啊?”我们齐声大喊,“想”!小手都拍红了。从此,校园内大字报开始铺天盖地。不久,我们也停课了,我们兄弟姐妹被送到山东姥姥家……

复课以后,我们小学生的语文书被大本的《毛主席语录》替代了;算术书被《珠算练习》替代了;物理和化学书被《工农业基础知识》替代了;体操被“忠字舞”替代了;体育课,被劳动替代了。小小的年龄,被与之完全不相称的大人们的革命口号和革命大道理包裹着。我们这些孩子也越来越“野”,不喜欢被课堂束缚,唱歌、跳舞,成了我们最喜欢最向往的事情,音乐舞蹈老师成了我们崇拜的对象。

1630521580657955.png

就在这时候,王薇老师组织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姐姐燕丽,成了第一批小演员。我那个羡慕呀,心里直痒痒。那时寄宿制已经取消,校园内的宿舍楼变成了教学楼。其第一层改成了各教研室即老师办公室。有一间大房间,则成了文艺队的排练室。

放学后,这里的歌声和器乐声,有着巨大的魔力,吸引我跑到这里趴窗偷看。我看见姐姐举着毛主席的像,一群女孩男孩随着音乐正围着她做各种舞蹈动作。当我和姐姐目光对视时,就做鬼脸,引得屋里排练的同学咯咯笑,王薇老师发现后,一起身开门,我就慌忙逃跑,那走廊的木质地板,被我跑动震得咚咚作响……

终于有一次王薇老师抓住了偷看、捣蛋、做鬼脸的我,问我是不是想像姐姐一样演节目?我使劲地点点头。王老师说到做到,马上找到我的班主任王金美老师,不久,我就进了文艺宣传队。

我和女生吴春雷,是我们2班唯有的两个文艺宣传队的。每当教室小喇叭传出宣传队同学集合演出的通知后,我和吴春雷在全班同学们极羡慕的目光中,快速包起书包,然后离开教室。那自豪劲儿,那是“相当”自豪……

当年,咱八一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在旅大市的各中小学校中,那绝对是“头牌”,都是因为有王薇老师的舞蹈和公秀华老师的音乐这对儿极优秀的搭档。

我们这些小孩子,都特别喜欢王薇老师,不仅仅是王薇老师的漂亮优雅、和蔼可亲,更是她惊人的舞蹈编排能力和组织能力。她年轻时是那样的轻盈美丽,每当她教我们排练节目时,我就觉得她浑身都是音符,浑身都是艺术细胞。


快乐,最有创造力

王薇老师是快乐的,快乐得像个大姐姐。她不单自己快乐,还把快乐带给她的学童们,让我们这些孩子始终处在快乐中,舞蹈、奏乐。她有自己独特的快乐教学法,对我以后的人生,有着莫大的影响。

1630521696125093.png

记得她教我排练的第一个节目是自编小歌剧《彻查》。因为是第一次,我那个动作僵硬啊,领悟那个“笨”啊。但王薇老师从不嫌弃,从不训斥,总是快快乐乐一遍遍地示范着。她好用非常夸张、滑稽地动作,来模仿我们动作的难看,每每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在轻松和愉快中,我们就把错误改了并还记住了。

嗨,你还别说,她的这种“揪错教学快乐法”,还真管用。我们往往会很快改正错误,不仅把动作做到位,还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知道什么动作和表情,丑;什么动作和表情,美……

1630521727310646.png

多少年后,每当我们单位所属各部门、各子公司组织年会表演文艺节目,我总是充当总导演,为员工自编自演的节目纠正动作,用得就是王薇老师当年的这种夸张、滑稽地模仿错误的方法,效果奇好。大家都夸:“哇,您一定学过舞蹈!”每当这时,我总会想到王薇老师和她那优美的舞姿……

跟王薇老师学舞蹈,你不会压抑,不会紧张。当你做错时,她会让你在笑中改错;当你做得好时,她总能及时送上表扬,让你在快乐中更上一层楼。她的心特别的细腻,能洞察所有孩子的心思。

记得王老师给我们排练舞蹈“非洲黑孩子”,我扮演那黑孩子。排练时还挺好,可等到给我画妆时,心中不快了,因为别的孩子都画得那么漂亮,我被画成个大黑脸,多丑啊。就这点小心思,也逃不过细心的王薇老师,她马上特意夸道:“看,高燕飞的牙多白呀,多像啊,真棒”!随后我那情绪,立即多云转晴……

在男孩子中,老师经常表扬我动作开合大,舞姿健美,经常让我作示范。特别是记得那年,王薇和公秀华老师组织了全校800人的团体舞“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人不够,还向玉华小学借了一些学生。

在如此大规模的排练中,王薇老师就是让我和另一个女同学先行学会,然后在操场上作标兵,向800名同学示范。这个节目曾经轰动全市,我们还在市体育场表演呢。在最后的叠罗汉造型中,我就是最上面的那一个。多少年后,我还保留着那把木质的大刀。正是王薇老师的一次次鼓励和让我作示范,使我逐渐形成了“做好自己,示范别人”的人生理念,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极大。

1630521768902806.png

“人在快乐中,创造力最强;人在压抑中,犯错误最多”。这是我在工作中常向同事和员工表达的观点。不论在工厂、在新闻单位还是在机关,我总是非常注意让我的团队始终处在快乐的工作环境中,使凡跟我干的同事,都能觉得“有趣味、有价值,有意义”。而这一切,追根溯源,不得不说,皆来自于王薇老师的言传身教!她的快乐,启迪了我的人生。



补台,人生之哲理

现在回忆起来,我小时候在八一小学文艺宣传队的受到的最大的启迪,除了快乐,就是“补台”。

这个词,我有生第一次是从王薇老师那儿听到的。有一次,我们在表演一个红绸舞。舞着舞着,一个同学的红绸掉了,于是慌了,俯身去捡了起来,结果破坏了节奏和整体画面感。

在演出后的总结会上,王薇老师讲了“补台”这个词儿,说,再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慌,不要乱,更不能离开自己的舞位回去捡红绸。大家要有一个相互“补台”的概念,后面的同学走到掉红绸的位置,可以随着音乐节拍,以一个恰当的舞蹈动作,捡拾起来。她还讲了一个至今让我难忘和佩服的补台故事:

有一个剧团演京剧《智取威虎山》,在杨子荣和土匪的对白中有一句“脸红什么”?“精神换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就这句出事儿了——土匪一上来就错问“脸黄什么”?扮杨子荣的演员一愣,将错就错答道“防冷涂的蜡”。

可扮土匪的紧张,没意识到出错了,又问“怎么又黄啦”?顿时全场观众都紧张起来,屏住呼吸,看杨子荣如何应对,如何补这个台。只见得扮杨子荣的演员在“哒哒哒”的跺板声中快速想折,然后从容地、抑扬顿挫地说了一句谁也没有想到的话:“威虎山高风大,又涂一层蜡”!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这一成功的补台叫好!

好棒啊!这个段子给了我深强的记忆,我曾不断地向好友提过,真得很佩服。后来咱校文艺宣传队也开始排演《智取威虎山》了,我总暗暗地想,如果遇到这样的事儿,我能不能成功补台?

1630521832111400.png

王薇老师教我们如何“补台”,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处事的哲理。在一个团队里的同事之间关系,就应当是互相补台的关系。特别是在临大事、遇大场面时,更是如此。

我曾经筹备过一个规模很大的国际会议,临会前,我就在我的团队会议上,讲述过我的王薇老师教给我的“补台”经验,要求大家,临到关键时刻,不要慌,发现谁管的一摊有漏洞,不要埋怨,不要互相扯皮,不要向上推,谁发现,谁努力补救,先补救,后报告。结果那次会议非常成功……

人与人之间相处就是这样,你发现别人的漏洞,主动补上,别人会因没出乱子而感激你。但如果相反,你发现别人的漏洞看笑话,不去积极补救造成整体损失,别人或许会记恨你一辈子,而领导会怎么看你,那地球人都知道啦。这不仅仅是个经验和技术的问题,还是个人品修炼的问题,是个团队精神培养的问题。

也许王薇老师自己并没有想到,她当年的“补台”一说,给了我一个印象极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

    

戒傲,挫折变阶梯

唉,请原谅,一晃多少年过去啦,回忆闸门一开,就汹涌澎湃了。当然回忆中,有甜蜜,也有歉意。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曾经把王薇老师气哭过一次。

那年文革开始以后,少先队改成了红小兵团,大队长变成了“团长”,红领巾变成了棱形的红小兵臂章。红小兵团成立后,我和姐姐班(69-2班)的吕宁思,被选为了红小兵团副团长,而团长由驻校工宣队的史师傅担任。

当上红小兵副团长,感觉很好啊,在家里,有爸爸的同事来作客常笑谈:啊,你们家有俩“团长”啦。还是小学童的我,听了很是“受用”。渐渐地,男孩子的好胜心,使我变得很骄傲,还自作主张把名字改成了“高卫东”,在小伙伴中,也很是“拿架子”滴。

那一年,我们年级开始评谁第一批加入红卫兵。而作为红小兵团副团长的我却“榜上无名”。这对自尊心特强的我,简直是“天大”的委屈。更让我塞心的是,在第一批加入红卫兵的典礼上,我们校文艺宣传队还要表演节目以庆贺,其中很多舞蹈节目我还是主演。

当时就觉得好像所有的目光都在刺着我,所有的声音都在讥笑我,感觉让我上台表演就是一种“侮辱”。于是我发作了:拒绝化妆、拒绝上台表演,拉都拉不住,哭着向校外跑去。

我在前面跑,王薇老师就在后面追,一直追到校门口的光荣榜前,才拉住了倔强的我。王老师像妈妈,又像大姐姐一样不断地安慰和劝导着我,可我就是不干。最后老师生生被我气哭了。

印象中,王薇老师从来都是笑呵呵的,除了在舞台上表演外,从未见过她伤心掉泪。我心里十分敬爱的老师竟然被我气的哭了,这一下让我后悔起来、内疚起来。于是我抹了抹眼泪,低着头,乖乖地跟着老师回去参加了演出……

后来知道,是父亲为了教训十分骄傲“翘尾巴”的我,和班主任老师暗中做好“扣”,故意不让我第一批加入红卫兵的。这个儿时“著名”的一次挫折教育,这次“严重的心理打击”,让我终生难忘。

从此我开始知道了应当如何低调做人,让我懂得了戒骄戒躁的含义,懂得了如何把挫折变成进步的阶梯。如果说我成人以后有过什么成就,都和这次王薇老师被我气哭,有关!

    

坚持,学做泰山松 

车轮在转动,止不住的回忆,仍在继续……

王薇老师不单单教我们排练节目,还始终不忘教育我们“排演革命戏,学做革命人”。记得我第一次上台表演时,在灯光下,我紧张出汗,下意识地去抓脸,把脸妆抓花,那滑稽、尴尬劲儿,惹得谁看谁笑,可王薇老师不。下台后,她给我讲什么叫“毅力”,什么叫“坚持”,讲朝鲜战场上的英雄邱少云,为了胜利,坚持着纹丝不动……

为了缓解孩子们演出前的紧张情绪,每次临上场前,王微老师都会领着我们齐声背诵毛主席的教导:“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多少年后,我在单位组织年会文艺演出时,看到青年员工临场紧张,我就学着王薇老师样,给大家鼓劲,背诵毛爷爷这段话,讲述当年我在上场演出时也紧张,我的王薇老师就是这样领着我们齐声背诵毛主席语录的。

多少年了,这段毛主席的话我都不曾忘记,而且每当我遇到紧张时刻,就会条件反射式地涌现王薇老师领着我们背诵这段话时的情景,就会默念这段话,身心就会立即缓解轻松开来……

“坚持就是胜利”,是当年王薇老师常对我们说的话,你能感觉到王薇老师身上有一种王芳式的英雄情结,在时时感染着她的学生们。难怪我小时候一看着王薇老师说这句话的神态,就会联想到志愿军的文艺宣传队员王芳,似乎什么困难都不会难倒她。

当年,为了排演京剧《沙家浜》第五场《坚持》,需要观摩。她和公秀华老师两人跑到位于中山广场的“人民文化俱乐部”,想观摩一家著名京剧团来连演出的《沙家浜》,没有票,就和门卫商量进去只看第五场,站着就行。可这位姓刁的门卫就是不好说话。演出都开始了,两位女教师仍倔强地坐在门口台阶上,坚持等机会。

老刁头终于被她们的坚毅精神打动,在演出好久后让她们进去了。那时也没个录像机,王薇老师和公老师就边看边拿出小本紧张记着,凭着记忆和那小本本,就像模像样地组织起我们这帮孩子,排练起京剧《沙家浜》“坚持”一场戏来了。

“坚持就是胜利”的理念,影响着我们这些王薇老师学生们的一生。记忆深刻的一次是,我们文艺宣传队去工矿厂演出。车刚停好,大家依次下车到后台备演,我却出了状况,忽然眼前一黑晕厥过去了,可把老师和同学都吓坏了。我还是一个腰鼓舞中的主演,这可怎么办?


1630521904137331.png    当我缓醒过来,看见的是王薇老师那和蔼关切的面容。她焦急地问我能否坚持?我内心的一股王成、王芳般的英雄感腾然升起,爬起身来,咬牙上台演了下来。当我下场一回到台侧,就看见王薇老师微笑地捧着一大茶缸工厂汽水,迎接着我。

她知道,我们这帮孩子,最爱喝工矿厂自己生产的汽水啦……在总结会上,王薇老师当着大家面,可劲地表扬了我,今天想起来,还是那么美滋滋的……

最为奇特的是有一次,我们在金县大魏家五七干校露天演出,正逢下雨,鼓湿了都敲不响。乐队在干校叔叔阿姨们撑起的塑料布下坚持演奏着。恰巧正演到《沙家浜》“坚持”一场中“暴风雨来了”的那段戏,我们台上18名“新四军伤病员”,真的是在雨水中表演着,衣服都淋透了。

正当我们作最后一个集体造型,唱到“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时,忽然,老天真的按剧情配合,打了一个闪电、响了一个炸雷!雨中的观众全都称奇叫好,冒雨给予了我们最热烈的掌声。下台后,大家激动极了,这也成了我一生难忘的一件往事。这件往事,就是“坚持”!

1630521930125145.png

多少年后,我真的爬了一次泰山。当我迎风站在泰山峭崖前,看到了真的泰山顶上一青松时,好一阵激动,悄悄地低声唱起“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的那段唱腔。

前不久,妻子在家收拾东西,一下翻出了当年在京剧《沙家浜》中我扮演新四军伤病员的绑腿!这可是有着40多年历史的“文物”啦!我再次把它套在腿上,瞧,短了一大截,说明当时我这个新四军是多么的小……

忽然间,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我特别想念我的那舞台上的18位小“战友”!想念我的王薇老师和公秀华老师!想念我们的美丽童年!可惜,我已经记不起曾一同做新四军伤病员雨中亮相的同学们的姓名了,唯一记得扮女卫生员的是何枫,因为她是我们年级1班的女孩儿……

 1630521968748753.png

童年,最珍贵的年华

我真的好想回到八一学校文艺宣传队这个集体啊!那真是一个快乐的集体、率真的集体和美的集体。那里有我们的童年,有什么比童年更珍贵?

记得每次下乡演出,大家坐在颠簸的敞篷卡车上,一路欢歌。那时生活艰苦,可是老乡们总是把最好吃的,拿出来做给我们这些会唱戏的娃娃们吃。

我们舞蹈队的同学相对弱小,而乐队的同学相对强大,每到吃饭时,我们往往抢不过乐队同学。王薇老师就总护着我们舞蹈队,把好吃的向我们这边“倾斜”,总是教我们汤烫,要吹着溜边喝,别着急。

记得有一次,一个舞蹈队的女孩儿,盛了一碗羊汤太烫,就放在一边凉着。后来集合了,上车了,她突然尖叫:“啊,坏了,我的汤还没喝呐!”惹得大家哈哈笑!

我们排练忆苦剧《一块银元》,本来是马玉华老师饰演妈妈,可是临要正式演出时,马老师病了。王薇老师毅然顶替,上妆拿起了要饭棍。她那逼真的演技,让人难以忘怀,一声“兵荒马乱,四处奔走,穷人无活路,无活路,地主狠心,似虎狼,逼得我母子三人,去逃荒、去逃荒、去逃荒……”凄厉的歌声,让在台侧的我们,各个泪流满面……

1630522015136677.png

我们在旅顺农村演出《一块银元》时,扮演地主狗腿子的张立忠等男孩子特别调皮,上了反角妆后兴奋得忘乎所以,偷偷跑出去炫耀,结果被农村孩子追着扔石头打——这段趣事,至今想来还想笑……

想着想着,我的眼睛就有些模糊——这就是我们的童年啊,这就是我们的王薇老师!

……

车驶到马家堡东路了,我们进了王薇老师的哥哥家所在的小区。我捧着蔷薇花,敲开了门,是她吗?是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打开了房门。是她,是她!这就是我40年未谋面的王薇老师、那位真正的志愿军女战士!

尽管岁月褪白了她原先的一头乌发,尽管苍桑刻划了她美丽的面容,但我还是一下看出来她那一笑、一颦中的英气没变;她那文艺范儿的气质没变;她那开朗的性格没变……

剩下的,就是久别重逢后无尽的回忆。妻子看我们相谈甚欢,就在一旁不停地拍照。

1630522048757660.png我们如约带着王薇老师来到位于西翠路上的“正院大宅门”餐厅,与学姐董建民和原八一小学的教导主任、我妹妹燕平的班主任老师陈新芳聚会。大宅门餐厅今天正好有一对新人办喜事,而我们师生间相隔40多年聚会,也是喜事一桩!

董建民大姐为两位老师准备了两捧鲜花,请我在祝福卡片上写几句话。写什么好呢?望着各自捧着花的王薇老师和陈新芳老师,就好像是在回望我们的童年!忽然我有了,于是挥笔写下了两句话。

一句是:“蔷薇长开吐新芳,小苗参树不忘根”。一句是:“醇酒垫底不怕冷,功名不忘启蒙师”。

我想,这是我们所有八一学校校友对老师的心里话。我们衷心祝愿王薇老师、陈新芳老师和所有原旅大八一学校的老师们,健康、长寿!

王薇老师看着我写的两句话,笑了,她笑得是那样的甜,我分明又看见了当年的她,一样的笑容,一样的有活力!我从内心里蹦出了这样几个字:“王芳”不老,英气常在”

教师节来了,衷心祝愿我们的王薇老师、陈新芳老师和所有原大连八一学校的老师,健康、长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