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接到老同学张海平电话:说他家添了一个大胖孙子,这天要待月子郄(月子郄指满月酒),要我回去一起祝贺祝贺。放下电话,二话没说,我就开车带着妻子回到了老家。刚一进村,就听到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锣鼓家伙咚咚咚,锵锵锵的声响,还有那男女演员高亢的歌声。特别是那两排整整齐齐的酒席,排了大约有五百多米长,这场景真是气派极了。望着那上百桌丰盛的佳肴,闻着那飘香的美酒。顿然间,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着母亲串亲戚时的情景。尽管当时条件简陋,生活贫穷,没有大鱼大肉招待,但每串一次亲戚,我就像过一回年一样,穿上新衣服,吃上平日里难以见到的“美味佳肴”,串一次亲戚就会解一次馋,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记得小时候,在我们那一带的村子里,有着串亲戚,待郄(带郄——指待客)的习惯。这种风俗就是乡下人联络感情,滋养心灵的一种美好的方式。除了每年的五月端午、八月十五、过年期间相互串亲戚外,再就是平时,哪家亲戚结婚了,哪家生小孩了、哪家盖新房了等等都要串亲戚以表祝贺。正如人们常说的,亲戚亲戚,越走越亲,亲戚不走动就断路了。所以,我一直觉得,亲戚间的感情是走出来的。也许,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老家度过的,由于当时物质特别匮乏,农村里生活十分困难,我家更是穷得叮当响儿,有时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儿。一年半载也吃不上一顿猪肉。由于营养不足,农村里的孩子大都身材“苗条”,面黄肌瘦。那时,我们这些小孩子只能期盼着串亲戚吃顿肉,解解馋。当然,每次串亲戚也成了家里的一道难题。母亲总觉得没有什么礼物可拿,每串一次亲戚她就犯一次愁。我依稀记得,每次串亲戚,母亲总是早早起床,蒸一锅卷子(馒头老家称——卷子),蒸熟后,母亲把15个卷子放在一个四方笸箩里,然后用小红包袱把笸箩兜起来,因为红色代表着吉利。母亲一手提着笸箩,一手牵着我,匆匆赶往亲戚家。到了中午,亲戚家尽其所有,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亲人们,每次我都能吃个挺挺饱,串一次亲戚就像过一回年一样,觉得非常的快乐和幸福。

后来,我慢慢长大,家里的条件稍微有了一些起色。串亲戚时,也没有什么“大礼”拿得出手。母亲就会炸一些果子(老家油条称为果子)这样觉得礼物重一些。记得我十岁那年,母亲领着我到姥姥家串亲戚,我知道后,一宿也没睡好,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提前穿上母亲给我缝制的新衣服,穿上新做的粗布鞋,做好串亲戚的准备。一吃过早饭,母亲就将炸好的果子,放进笸箩里,拉着我向姥姥家赶去。听母亲说,姥姥家距离我们村有20里地。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平常人家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串亲戚大都是步行。母亲便牵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出行的路上,累得满头大汗,到了姥姥家就到晌午了。当然,姥姥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午饭开始了,姥姥将两张饭桌放在土炕上,让亲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喝,有说有笑,好不快活。一会儿,姥姥道道东家长西家短的,一会儿,舅舅说说谁家孩子有出息没出息的;一会儿表哥讲讲庄稼地里哪些农作物善管理,成本低,产量高……那说不完的欢喜,那道不完的牵挂,全部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虽然我年纪尚小,听不明白,但我从他们绘声绘色的闲谈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此刻的温馨和幸福!午饭吃过不多会儿,姥姥就又开始做晚饭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姥姥说过的话:这闺女(闺女,指我母亲)一年半载儿也不来看看我,今天好不容易来了,咋说也得让娘俩儿吃了黑街饭(黑街饭——指晚饭)再走呀!我知道姥姥的心思,她是想让母亲多待一会儿,陪陪她多说说话,叙叙旧,唠唠嗑儿,沟通沟通感情。等我和母亲回到自己家中,天就黑了下来。尽管一天走了好几十里地,感觉很累很累,但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饭,心里也感到很幸福很幸福!

据老人们说,在我们那一带,串亲戚也有忙闲之分。这不,每年一进入腊月,是串亲戚,待郄的大忙时节。当然,串亲戚要比待郄省事多了。你看!串亲戚不需要准备什么,好赖带上点东西就成,中午还能上一顿“大餐”。可招待亲戚就不同了,你要提早几天准备肉食、蔬菜和酒类,还要到左邻右舍借来桌椅板凳,忙得不亦乐乎。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很穷,特别是我家,人多口多,平时连棒子饼子(玉米——棒子)都吃不上,就更谈不上吃顿猪肉,吃顿白面饺子了。但是,家里再穷,来了亲戚,你至少也得做五、六个菜吧。那时不像现在条件这么方便,家里来了亲戚,到饭店要上一桌菜或领着客人到饭店里去用餐就可以了。可当时的农村实在太穷了,人们根本没有钱去买菜,即使你有钱,也没有饭店,一个公社驻地只有一家“国营”饭店,但也只是卖一些馄饨、卷子、包子、面条等平常饭菜。至于鱼、鸡、鸭、酥菜汤什么的,还得是凭粮票购买。因我家很穷,所以每次待郄从来不到饭店里要菜。听说哪天要待郄了,母亲总是提早将土豆、豆腐、菜丸子、鸡蛋炸好,将它们分别盛到四个盘子里。等亲戚来了后,母亲再炒几个诸如:土豆丝,韭菜炒鸡蛋,油炸花生米等,喝的酒大多是几块钱一斤的散装酒。就是这样的低标准,我家也难以做到。记得有一年,我家刚刚盖了三间土坯房,亲戚们说要给我家“暖暖房”。母亲知道后,一连几个晚上睡不好觉,她是发愁没什么东西招待亲人呀,一时急得不知所措。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悄悄将几年来母亲给我买学习用品积攒的五块钱拿了出来,徒步到公社的商店里买来了一些罐头、猪肉,焖子。回来后帮着母亲又做了几个素菜。接着,我又跑到村外,挖来了几个新鲜野菜,就这样做了一大桌子的“丰盛家宴”。母亲知道是我用买学习用品的钱买了肉食,心里感到十分愧疚,虽然她一个劲儿地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脸上还绽放着幸福的笑容。但我分明看到了在母亲幸福的微笑里,那滴滴的泪珠儿在眼眶里不停地转动……

记得我十三岁那年,父亲托人买来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家里有了这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每次串亲戚,再也不用走路前往了。每次,我都是用自行车驮着母亲,既快捷,又省力气。记得那年的隆冬时节,我驮着母亲骑行在野外的刺骨寒风中,尽管我穿着棉裤棉袄,戴着棉手套但还是冻得手脚生疼。等到了舅舅家,我的手脚一点直觉都没有了,舅舅见此情景,及时将我带到煤火屋里,用空酒瓶子装上开水为我取暖,很快我的手脚就暖和过来了。接着,舅舅又将家里饲养的小兔子和圈养的老母鸡宰杀,招待我们。在“午宴”上,舅舅深情地说:“外甥儿一年多没来看舅舅了,打心眼里说,舅舅非常想念你们,但我知道你家里困难,拿不出什么礼物来,但舅舅不是看中你们拿什么礼物来,而是隔长不短来看看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尽管当时我还不懂事,但我能从舅舅的话语里体味出了亲情的厚重,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有一首反映小时候的歌叫《七彩的童年》:“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唱起这首歌,就让我回想起童年的梦,想起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想起母亲牵着我的手串亲戚时的情景,想起小小的我,骑着自行车驮着母亲串亲戚的快乐幸福时光。

是啊!花儿还有重开时,人生没有再少年。一晃四十多了年过去了,昔日的懵懂少年如今已经成为花甲老人。四十年沧桑巨变。时下的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国泰民安,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无论是城镇市还是农村,大小饭馆随处可见,人们再也不用为串亲戚,待郄犯愁了,串亲戚竟成了人们乐意为之做的一件事,也成了人们联络感情的纽带;成为增进友谊的桥梁。今天,每逢家里来了亲人,拿起手机,给饭店打个电话预定饭菜就可以了。到了晌午,带着亲戚们走进饭店,想吃啥就点啥,非常方便,也非常省事!小时候,像串亲戚这样的美好习俗,已经成了一种回幸福的忆。我知道,尽管现在不愁吃,不缺穿,还隔三差五地大鱼大肉伺候,但我还是深深怀念小时候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跟着母亲一起串亲戚时的懵懂岁月。因为那是的一段忘不掉的情,更是一段忘不掉的爱!此时此刻,童年时期跟着母亲“串亲戚”,吃“大餐”时的欢声笑语在故乡的院子里久久回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