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是农村用于抗旱或排涝的一种汲水工具,水车全身是木制的,全长五米多,由车架、车轴、车轮、车叶、车筒、车槽和龙骨链组成。车筒为木制盒状水箱,分上下两层,下层三面密封,不透水,供上行的车叶将水带到高处;龙骨链为长串短木一节节连缀而成,有几十或上百个,车轴两旁各有一拐手。车水时,先在池塘排水口围一个半圆,再将车尾放置于池塘中,车身放斜,车头放置于半圆中,四人或三人各拿一转筒套在拐手处,用力拉、推转筒,车叶就带着水从池塘里沿着车槽“哗哗”流出。

       制作水车是一件很细致的活儿,没有十年以上的木匠功夫,那是做不下来的,做水车没有固定的尺寸,它不像家俱似的,有固定的尺寸,按固定的尺寸做就是,而水车不一样,大小车轴不一样,做起来十分烦锁,不易做,容易返工。水车涉及到圆周率,还涉及平面、角度等几何原理,一般的木匠不敢接这活儿。我堂哥是个木匠,在乡里是出了名的能工巧匠,他一般也不轻易答应做水车。做时,他也得跑上几次师傅家,请教师傅,然后拿着笔,拿出纸,算上两天,算好大小车轴、车叶的尺寸、距离、长度,做好图纸,然后才出工,一般师徒两人花三天才能做出一个水车。水车做好后,还得涂上一层桐油,然后风干,这样使用才长久一些。

      车水是一件艰苦而又快乐的活儿,艰苦是要不停地用力前推、后拉,身体要随着车水而前俯后仰的,时间久了,脚下有如踏着棉花,一点力气都没有,车过水的人说 ,“头一伸脚一蹬,白天车水夜里哼”。快乐的是,三四个可以边说边干,生产队长总是安排两男两女或两男一女搭配着干活。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那时,只要队长安排二婶来车水,大伙儿纷纷要求要享受那种痛并快乐的生活。二婶是个爱热闹的一个人,有一副好嗓子,也喜欢说笑。车水累时,或是休息时,大伙儿总爱叫二婶来一段《走进团陂街》。

      二婶也不扭扭捏捏,开口就唱:“走进团陂街,大门朝南开,人家有个女裙钗, 胜似祝英台,头发黑如墨,脸上桃红色,生的面貌冇得话说,满街都晓得……”

      男和: “二姑娘你好人, 向你求个情, 婚姻事儿你答应, 记得你一生……”

      二婶唱:“二姑儿十七八, 打扮走人家,手拿洋伞一尺八,走路甩莲花,哪家生的小儿郎,调戏我二姑娘……”

       男和:“二姑娘你莫骂,都是后生家,年纪不过十七八,都是爱玩耍……”

       歌声伴着“吱呀吱呀”车水声,随着“哗哗”的流水流入干渴的田间,滋润着秧苗,也滋润着未来的日子。

       车水要到冬日那才热闹。那时,田间没多少活儿,村里就准备来年的肥料,干塘挖泥就是一好办法,那些沉到池塘里两三年的於泥就是上等的好肥料。那时架上三台水车,全村老少全上阵,说的说,车的车,好不欢庆,像过大年似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上车车一阵,有时还唱上了,用的是大生产的调子。

    “农闲时,忙车水,呵嘿……”

    “抽干塘,抓大鱼,呵嘿……”

    “抓大鱼,过大年,呵嘿……”

       池塘一般有八米深的样子,乡亲们就采取“塔式”车水,第一层将水车到一定程度了,大家挑来成捆的稻草,或铲来成片成砣连着草根的大块干泥,铺垫在露出水面的淤泥上,架设第二层水车……如此这般,才将池塘里的水彻底车干。

       水车干后,队里把大鱼抓上岸,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那些小鱼小虾,只等队长一声令下“抓去吧”,岸边小孩一窝蜂的朴向池塘,哪管是隆冬时节,摸的摸,捞的捞,不到半小时,就把池塘的鱼虾抓得干干净净,人人都成了一个个泥人,只“哈哈”笑时,露出洁白的牙齿。

       后来,随着分田到户,水车因笨重,一个人难以搬动,车水时,还得四个人,不方便。天旱时,村里人就花钱雇抽水机抽水,不到一小时,就能把水浇上。水车就静静地呆在祠堂里,直至成柴火。前年过年时,老队长看水车干得不行,用不了,就拿来当柴火烧了,水车从此从村里消失了,留给人们的只有记忆了,但村里人永远忘不了它,那些大灾小灾的年月,村里有了它,全村没有一个人饿死,也没一个人外出逃荒要饭,全村生活虽说不是温饱,但很知足。

       水车和村里人一起度过了激情的岁月,见证了村里人的朴实与勤劳,见证了村里人善良与和气,那“吱呀吱呀”声将永远留在村里人的记忆深处,回荡在这碧绿的原野。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