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天生长相驴头马面,所以取名叫马面鲀鱼;又因身外长着一层皮,食用与加工前必须扒掉,所以又叫扒皮鱼、皮匠鱼和皮子鱼。

  说实话,马面鲀鱼没有花鱼的容颜,没有刀鱼的银光闪闪,也没有鲅鱼的挺抜,更没有鲳鱼的圆润和富态。马面鲀鱼有的只是一身黑色粗糙的外皮,以及丑陋不堪的驴头马面。  

  我初次见到马面鲀鱼,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军地搞一项活动,叫做军民共建。于是,我有幸穿着戎装走进辽渔集团(当时叫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总公司)部队之所以派我来这个拥有万余名职工的国企单位,是因为领导看到我在报刊上发表几篇小文章。恰巧,辽渔集团有个《渔工报》,如此一来,对口共建活动开启了。我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到辽渔集团所属的陆地与海上单位采访写人报事。

  时光虽过去三十六年,但想起当天马面鲀鱼和它所散发的醒味儿,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记得吉普车距辽渔还有三四里地的时候,一股刺鼻的鱼醒味儿扑面而来。进了大院,我看见黑乎乎一片的鱼遍地都是。时逢初春,正是马面鲀鱼旺发季。早班的女工一排排坐在马路牙旁,已经开始扒鱼皮了。

  我来辽渔集团第一收获,不仅看到一生未见的鱼,而且手还被马面鲀鱼头上的刺扎了。每年春季,都是辽渔马面鲀鱼大会战之时。为何说会战,因为公司上下从经理到书记,全部都在鱼堆前扒鱼皮。

  说起马面魨鱼,它外表粗糙,内肉却如婴儿脸蛋般细嫩。你做梦都不会想到,它竟是驰名中外远洋牌珍味儿烤鱼片的最佳原料。凭借马面鲀鱼片出口,为国创优创汇是榜上有名的。

  起初,我并不看好马面鲀鱼,不仅仅它头上的刺扎过我,使我手感染肿疼写不了字。因为在辽渔集团,上百艘渔船打捞的鱼种,可以说几百种。好看俊美的鱼铺天盖地。尤其60余吨大鲸鱼的标本,至今还存放在大连自然博物馆内。就更不用说大加吉大牙片等名鱼了。可以说,个个身价比马面触鱼强百倍千倍。遗憾的是这些高雅名贵的鱼,没有一个能做出口创汇的烤鱼片。

  即便如此,马面鲀鱼的丑陋形象,还有扎人手的刺,在我心中依然潜存阴影。直到后来的一次采访,让我对马面鲀鱼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马面魨鱼大会战结束没天,《渔工报》主编安排我去釆访扒皮鱼能手。于是,我见到了这位手肿如馒头一样的女工,她正在用刀剖马面鲀鱼片。手不疼么?我上前问道。疼啊!可一想这鱼是我男人打回来的,就越扒越想扒越扒越爱扒,手疼早忘脑后去了。说完,她还有点不好意思笑起来。

  后来我又见到了刚刚出海回来的女工丈夫。他是一名打鱼能手,也是辽渔集团的优秀船长。他对我说,多拉些,我老婆扒的就多,想我的时间也长久啊!听着船长的回话,想着夫妻间的默契,看到年没过完正月初四,百船出海奔向渔场,而妻儿老小站在寒冷的码头相送的情景,我被辽渔人懂生活,能吃苦,爱岗位的精神所感染所打动。于是我用肿痛的手写下了《我爱每一片烤鱼》,其寓意我更爱辽渔每一位职工等等,彻底根除了马面鲀鱼对我所产生所残存的阴影。主编见我如此动情,便说,转业来辽渔吧!好,我回答十分坚决。

  事实也是如此,三年后,我转业如约来到辽渔集团。由于海洋资源日益贫乏,因此马面鲀鱼一年少于一年。尽管如此,可我的车内,我住的楼房里,依然弥漫着马面魨鱼的醒味儿和烤鱼片的鲜香气味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