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井冈山的路上,走到一个哨口,已记不得名字了,井冈山连黄洋界共有五大哨口,就是上山的山路,当地人称哨口。

  山路很窄,下面是很深的峡峪,有的地方只能两个人双方侧身而过。

  晚上,我们走到一个小山村,只有几户人家。负责接待的人家对我们很好,用黑豆烧肉给我们吃,很好吃。又烧柴火给我们烤衣服,雨雪把我们的衣服都打湿了。体现了老区人民的朴实之心。他介绍离井冈山茨坪只有十五、六里。

  第二天早上,我们觉得快到了,就轻松地走着。途中看到一个不太高的瀑布,有二,三十米,水直溅深潭。

  在我们丘陵地区人看来,是蛮壮观的。

  上午到了井冈山茨坪。是在一个大山凹中,房屋建筑在四周的山边。

  当时,井冈山宾馆座北朝南,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在东面,管理处在南面,卖纪念品等附属机构在西面。

  山中央没有什么大建筑。井冈山上山公路修建是很艰险的。据工人当时写的大字报揭露,中央修路拨款每人每天十三元,没按实发,所以有意见。这在当时是很高的。

  我们被安排在井冈山宾馆。人很挤,没有床,睡的草铺的大通铺,每人还发了几盒军用压缩饼干。

  这是由于一九六七年元月以来,山上冰雪封山,供应车辆上不来。中央命令武汉军区用飞机空投粮食物资,解决山上串联学生饮食问题。压缩饼干是那时空投的。

  下午,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看到了朱德元帅挑粮食的扁担,在黄洋界打退敌人进攻的迫击炮,当年红军的枪支、大刀、长矛等武器。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去看了藏军洞,洞不大,当年红军撤退时伤病员藏在那里。

  中午,打饭时人很多,队排的很长。我们又跑到离茨坪十五里那户人家吃的饭。伙食是每天每人一角五分钱,莱还是黑豆烧肉等,饭尽吃。当时跑十几里路不当一回事。

  吃晚饭时,我们又遇到滁县女生,大家很高兴,我们去看了她们住的地方,也很挤。世界这么大,几次相遇,也算有点缘。

  注:一九七七年,我有一个招工在马鞍山慈湖橡胶厂。少时朋友,回明时告诉我,有一个滁县女生招工在慈湖招待所。知道他是明光人,就打听我的情况,讲和我一起串联过。我猜想是她们中的一位,我借出差机会,去慈湖看望了她。原来是绰号叫小不点的。她请我和我的朋友在她住处吃了一顿饭。她讲因男友在滁县,她在准备调回滁县,可能在滁县三八旅社。叫魏杰的招工在滁县供电局。在一起谈了很多,看到了滁县女生热情与善良。特殊时代的相遇,又重相逢,这也是一机缘吧。下放,招工回城,成家立业,为家庭奔忙。有时到滁州来去匆匆,也没去寻找,拜访。祝她们家庭幸福,快乐!串联时走过的路,是一生难忘的记忆!

  井冈山招待站贴出了林彪发布的一九六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全国停止大串联的通知。

  第三天早上,我们向黄洋界方向出发了。

  公路上结着厚厚的冰,汽车还是上不来。很多学生在向山下走,广东等省的学生有的穿着夹在脚丫的拖鞋,在寒冷的冰上走着,可能是对气候变化估计不足。

  黄洋界上,树着一块纪念碑。从黄洋界向下看,地势陡峭险峻。心中想象着当年红军抗击国民党军队的情景。主席当年作词一首纪念黄洋界保卫战:

  西江月·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从黄洋界向下走了一段时间。由于海拔下降,山路显得很潮湿,林中的树上,水珠向下滴着。

  向上望去,井冈山顶白雪皑皑,向下一些,白雪与绿林相间,白色渐渐减少,到我们走的地方,绿意葱葱,真是绿白两重天。

  我们又参观了山林中主席居住过的八角楼,当年主席在这里思考写出了指导中国初期武装革命的文章。

  楼外林中有一块石头,主席当时时常坐在上面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我们也轮流坐上去,想沾一下主席的灵气。

  下山后,我们到了萍乡的安源。参观了工人远动纪念馆,记得“毛主席去安源”在馆里是三种画版,那时候,在全国发行的是“毛主席手拿雨伞去安源”那个画版。

  从萍乡出来,我们沿着铁路,到了一个小站。

  那里停了一列敞蓬列车,我们扒上了车,夜里到了株州。是一个大的铁路中转站,在那加了水,我们没下车。

  我们商量,如果车直到广州,我们就到广州玩玩。可车开到衡阳就不走了。

  我们住在一个靠衡阳火车站的接待站。

  第三天夜里,人们相互挤着进了车站,我们把住一个开往武汉的客车窗口,都爬了进去。

  车经过武昌,看到了黄鹤楼。很多古代诗人在此留下千古名句。主席也作了一首词:

  菩萨蛮·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有谁在革命困难时期能写出主席诗词的大气与意境!

  我们在汉口下了火车,到汉口码头,上了开往上海的客轮。船向东驶去,思乡的心情迫切起来。看着向后激起的波涛,历史上能参与全国串联的应只有我们这一代人。

  我们在南京码头下了船,坐上向北的火车,回到了故乡——安徽明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