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悦读网站推出《榜样战友》一书,收录了154位曾经是军人的人物通讯。“曾经是军人”这是我们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榜样战友》一书,以“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弘扬这些一度“被人们遗忘了的人”的事迹,无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反响。当我们阅读这一篇篇感人的事迹时,自然忘不了精心组织这次活动的银河悦读网站,当然,还有那些精心写作的作者。是他们的义务付出,才让这银河群星灿烂。这里,就有我熟悉的一位义务作者——大连分站“蓝海洋”站长周兰女士。

  我认识周兰站长已经多年。她是“70”后,正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其忙可知。尽管这样,她对担任银河悦读网站大连“蓝海洋”分站站长的工作,仍然十分尽职尽责。她热情帮助每一位会员,帮助他们注册,投稿,修改文章,积极组织各种线下活动。在她的辛勤付出下,“蓝海洋”分站办得红红火火,分站会员260多名。其中除了业余写作爱好者外,还有大连著名的作家、诗人。有一位结识多年的亲密“文友”,退休后经常写一些散文,在周兰女士的帮助下,在银河网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文章。一次同他闲唠,他对我说,“多亏周兰站长的热心,这个人很不错,对人不仅热情,还真诚,是个可信任的人。”

  这是一位分站会员私下对周兰站长的真诚评价!事实也是如此。

  就以这次银河悦读网站开展“榜样战友”征文为例,周兰站长积极组织大连分站的写作力量,千方百计地“挖掘、 发现、书写”我们身边的“榜样战友”。他动员了多名作者,写作了十多位“榜样战友”的事迹,其中,有十篇文章被收入书中。更可贵的是她亲历亲为撰写了七篇“榜样战友”的先进事迹。读过这七篇人物通讯,给我最大感受是从她的文字里我读到了她对榜样军人的热情、真情、深情。

  周兰站长没有军旅生活体验,但是她却能带着对“曾经是军人”的敬慕和热情去采访写作,所以才能够很快同写作对象拉近了距离,克服了没有军旅生活的不足,写出的文章声情并茂、自然感人。

  在《不老的情怀——记大连军休干部女兵华珠》一文中,她这样写道:“华珠是一名军休干部,也是一位积极写作、宣扬军旅知名人物的作者。我们之间仅有一面之交,但采访和写作华珠的事迹,源于我对华珠后来的一次热情帮助。”看她在文中的记述:

  当时人多,来不及细聊,只彼此加了微信就匆匆走了,她微信的名字叫阳光珠珠,我觉得这名字很适合她。那次活动后,她请我帮她做一个活动的美篇。她给我发来了老兵群的群铭,长长的一大段,很有气势的语言,还提供了那天朗诵的作品,其中也有高玉宝的孩子从北京发来的小诗,以及很多老兵现场即兴而作、来不及打印的手稿。真让我没想到60多岁的她居然这样思维清晰不健忘,那天。碌碌的她居然早巳把这项后期编辑工作放进了活动的计划里,更没想到风风火火的她居然把资料整理得这么细,这么全。她让我看到了军人的另一种光芒。我把一张张照片挑选出来,在串上几段文字之后,就把美篇交给了她。她很真诚地谢我,并夸赞我为老兵做的奉献。

  建立了这样的感情,带着一种对军人的敬仰和真情写作,自然是成功的。

  周兰站长文章总是能准确全面的反映出人物的主要生动事迹。例如:她在《慈爱宝贝团团长的故事——记原空军退役女兵刘颖》一文中开始对刘颖和她的‘慈爱宝贝团’事迹的记述:

  

       十年的奉献之路传递爱的火炬

  2019年,是她的爱心宝贝艺术团行走的第十个年头。九年间,慈爱宝贝们已经把义演的足迹踏遍了大连的各个养老院、孤儿院、福利院、残疾人养护院、启智学校。从农村到部队、从社区到工厂,从残联到建筑工地,每年五六十场的公益演出,他们为农民工演,为留守儿童演,为孤独症患儿演,为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的老人演。这一场场演出,不知付出了刘颖多少心血和汗水,陪孩子们不辞辛苦的排练,制作各种演出道具,联系活动,布置会场。寒冬酷暑,他们一次次地奔波在公益演出的现场,把一台台精彩的演出带给那些需要精神关怀的人。 同时,刘颖团队还筹集善款,为贫困孩子们送去所需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每年的春节前后,她们没有把时间留给自己的父母、爱人和孩子,而是忙碌在社区或是养老院,把一场场好看的节目,一张张温暖的笑脸和饱含着爱的拥抱送给那些孤独的留守者,送给那么更需要他们关爱的老人和孩子。刘颖,这位普普通通的中年妈妈,她从来没有把这些义演看得多么伟大,她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收获了太多太多,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活出了价值。是啊,她用奉献谱写着人生的大爱之歌,她用付出感动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和满足。

  2011年慈爱宝贝艺术团与来连的俄罗斯小朋友进行了“中俄青少年文化交壳会“演出,获得海外艺术团体及俄罗斯艺术家的高度赞扬……

  我们读过这段生动的文字,自然被这个“慈爱宝贝团”和他们的团长刘颖女士的事迹所吸引、所感动,进而把整篇报道一口气读完。

  周兰站长带着深情写作,有时把自己的思想感受也写进去,这种深情的投入,不能不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了不起的“老班长”赵越超》一文中记述的赵越超同志从1975年到2016年坚持无偿献血40余年,累计献血2万多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液被换了三遍。这样的事迹是感人的。周兰站长这样记述她的采访写作历程:

  认识“老班长”,是从他的那首诗开始的。女兵华珠为了举办老兵群线上诗歌朗诵会,发来《我是无偿献血者》这首小诗让我朗诵。我一边读一边深深地被诗中的激情和事迹打动:

  “每当鲜红的血液流人血袋时/仿佛看到它缓缓的淌进患者的血管中/生命的希望之光被重新点燃/因此我一次又一次的站在献血者的行列之中/人们都说人类社会最亲的是血缘/当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时候/亲人们也只能流泪叹息/但是献血者却可以献出热血/赶走死神,挽救生命。  ” 

  每当想到我的血液/在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血管中/流淌/在那些生命之河里奔腾/我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光荣”

  这句句朴实的话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人间的大爱,这份爱如阳光普照大地,持久而温暖。

  朗诵完这首小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从小到大,我没献过一次血,比起老班长,我是多么的自私渺小,那一刻,我好想见见这位英雄,好想听他聊聊!好想听听他坚持的四十年来献血经历和感受。不久后,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带在浓厚的感情写作,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她真实而自然的感情流露,也带着读者走进了榜样战友。在记述当年刘英俊部队战士、大连结石治疗专家石磊医师的文章结尾,有这样一段话: 

  采访结束了,我久久不能忘记那些锦旗和石主任说的那些话,感动石主任的善良和大爱。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医者的高尚情怀,对社会的一种担!正像他说的,“肝胆相照,大爱无疆”。他潜心专研,在肝胆结石领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但并没有以此作为赚钱发财的手段,而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奉献着大爱,我想,这亦是对刘英俊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吧。

  据不完全统计,石主任从医30多年来,接诊的患者大约为50多万人次,治疗有效率为90%以上(由于每个人胆收缩功能不可能恢复到最初状态,所以排不干净,但是不痛,都能正常饮食;如以不痛为标准,耳针治疗效果可达到95)全部排出的治愈率为20%;近300面锦旗,是患者对他的最高褒奖。

  用热情、真情、深情去采访写作,才能让文章充满热情真情和深情,内容自然会打动人心!

  然而,应该特别值得我们写作者共同学习的是周兰站长在写作中表现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站位。《他为擦去泼在抗美援朝丰碑上的“污水”锲而不舍》一文,写的是八十岁老人张兴德为批评在抗美援朝史研究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多年潜心读书写作的事迹。从1970年开始,张兴德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和网络上发表系列文章,批评历史虚无主义在抗美援朝史研究中的错误言论,有人将他的事迹和著作推荐给相关的新闻出版机构,可是这些单位多以把握不准为由拒绝宣传出版。周兰站长知道后,认为这是个重大问题,应该旗帜鲜明的批评历史虚无主义,立即上门采访、写作。文章发表后,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周兰站长的文章,站位高,还体现在她对沙河口区文化馆基层干部、沙河口区作协主席李和平事迹的报道上。李和平默默为繁荣基层文化活动、培养文艺骨干,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张兴德曾写一首《铺路石》的小诗送他。周兰站长的文章,就以“文化领域里的铺路石”为题歌颂这位曾是雷锋班里的战士。 

  其实,将“铺路石”这首小诗送给周兰站长也十分贴切。当然,推而广之,也可以将这首小诗送给为银河悦读网站发展、默默耕耘的全体“文友”。他们和周兰站长一样,都是银河悦读网文学爱好者们的“铺路石”。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铺路石,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具有铺路石精神的人!

  让我们把这首“铺路石”小诗全文录下: 

  芳草织成了/无垠的春天/绿色地毯上的公路/像飘带一样/滚滚车流/高唱幸福进行曲/奔向远方/远方……

  铺路石/手紧挽着手/背紧挤着背/托着车流/任其顺利流淌/是那样安详/静静地 静静地/听着车轮奔放的歌唱!/啊,多少人/正给你最真诚地赞赏! 作者:张兴德 (原载《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