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多路向心”战略部署,分四路从云南、四川、青海、新疆向西藏进军。新疆军区奉命组建独立骑兵师,从南疆进入藏北,解放阿里。独立骑兵师以1团1营1连为基础组建“进藏先遣连”,挺进阿里首府噶大克,执行侦察、设站等任务。

       经过九死一生的艰难跋涉,先遣连翻越海拔6420米的界山达坂,孤军千里,进入羌塘高原,这是人民解放军最早进入西藏的一支精兵,“像一把钢刀扎进了后藏,震撼了西藏上层,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和平解放。”

        进入冬季,大雪封山,后方交通线中断,先遣连陷入断粮、断药、断盐绝境,官兵们掘地为屋,猎兽为食,磨骨为针,缝皮为衣,燧石取火,坚守藏北。

        1951年 5月先遣连与后续部队会师后,又继续前进,跨越了海拔7615米的冈底斯山的东君拉达坂,绕道普兰,在这里设卡建站,阻止了境外势力入侵。经过一年零三天的艰难跋涉,先遣连以牺牲68人为代价,将红旗插上了噶大克,完成了上级赋予的进军任务,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图片1.jpg

      “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建国之初,王震率一兵团挺进新疆时,党中央毛主席电令:“你们进军新疆的任务,包括出兵西藏,解放藏北。”

       1949年12月,毛泽东赴苏联访问,途经满洲里时,给中共中央并西南局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印、美都在打西藏的主意,解放西藏的问题要下决心了,“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否则夜长梦多”。毛主席的话揭开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序幕。 

    

    “进军阿里之艰难不亚于长征”

        南疆与藏北之间,横亘着昆仑山、喀喇昆仑山,高寒缺氧,路断鸟绝。自1950年2月开始,二军就派出侦察队,反复勘察进藏道路,王震将军得出的结论是“进军阿里之艰难不亚于长征。”翻越界山等达坂,如同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孑口。

        因为道路、敌情不明,王震提出“不宜大量出兵,应先派出一连左右的兵力先行进藏,担负侦察、设站等任务。”这个建议被中央采纳。

        7月27日,独立骑兵师以1团1连为基础,配备电台、翻译、兽医和各单位调来的30名骨干组建了进藏先遣连,共136人,7个民族,配备400多匹(峰)马、骡、骆 驼,由团保卫股长李狄三以团党委和团首长的身份担任总指挥,曹海林任连长,李子祥任指导员,调来特级战斗英雄、侦察参谋彭清云任副连长,战斗功臣于洪、郝文清、张志选等任排长,班长,另外配备了参谋、干事、机要、报务、以及翻译、掌工等予以加强。

        1950年7月31日,于阗县普鲁村红旗如林,锣鼓喧天,独立骑兵师在一个靠河边的麦场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政治部主任肖林达主持大会,何家产师长宣布进藏命令并为先遣连授旗,田星五副政委宣读了王震司令员的电报:“你们要忠于祖国,热爱藏族人民,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把胜利红旗插上藏北高原。”

      图片2.jpg“誓死完成毛主席交给的任务!”“不怕艰难险阻,解放藏族同胞!”“一定把帝国主义势力赶出西藏!”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彭青云骑着一匹披红挂花的高头大马跑到主席台前,从何家产师长手里接过写着“向西藏大进军”的旗帜,然后骑马擎旗绕场三圈。

        红旗在风中猎猎,战马对着长空嘶呜,昆仑山吹来的冰川寒风,在将士的钢枪上结成一层白霜,先遣连官兵在红旗引领下跃马扬鞭踏上漫漫征程。

        何家产师长骑着马,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队伍送到了昆仑山脚下的苏巴什河边。那时正赶上发洪水,战士们依次缓慢渡河,李子祥走在队尾断后。一股急流冲来,李子祥一个趔趄,差点被冲走。何家产站在岸边急得大声呼喊,一下子晕倒在河边——海拔4000米的苏巴什河谷,已经让很多人严重缺氧。

         经过一个月的艰难奋战,先遣连战胜缺氧、寒冷、雪盲等困难,于9月9日翻过界山大坂,进抵阿里境内。人民军队第一次叩开了古老西藏的大门,唤醒了沉睡的高原。

        令人痛心的是,战士刘进吉没能翻过界山达坂,他是为进军西藏第一个倒下的烈士。他的登记信息很简单:1917年生,甘肃天水人,汉族。李子祥回忆说,在喀什开诉苦大会时,刘进吉第一个要求上台,结果没说几句就放声大哭,无法继续下去。出发前,他成为起义战士中第一批共产党员。

        9月15日在改则县两水泉建立了第一个转运留守据点。当天,先遣连将这一消息用电台报告在于阗的独立骑兵师师部,喜讯很快上传到喀什的第2军军部和迪化(今乌鲁木齐的旧称)的新疆军区。王震司令员接到电报后,于9月18日向上级报告了这一喜讯。电文如下:

      西北军区、西北局并中央:  

    我一兵团独立骑兵师进藏先遣连136人,经过45天艰苦行军,途经海拔5000米以上的昆仑山区,于本月9日翻过新藏交界处海拔6000多米之界山达坂,到达西藏阿里嘎本政府所辖改则地区,行程约计1300华里,并于本月15日在改则境内建立第一个据点。该连在两水泉短暂休整后,将留少数人员留守此地,就地转入侦察情况,寻找藏民,发动群众,其余大部将继续向噶大克推进。

   王震        

        1950年9月18日


        驱散迷雾见曙光

        先遣连出现在藏北的消息很快传到噶达克,随后又传到了拉萨。阿里地区的反动头人,听到我军由新疆进入藏北,丢魂落魄,竭力施展阻挠破坏的伎俩。反动头人造谣说:“有一批穷汉人来藏北抢东西,他们是杀生灭教的土匪……”反动地方政府向群众下了三条禁令:不准和解放军接触;不准给解放军卖东西;不准给解放军带路。他们还扬言,一定要把解放军困死在山上。但是,英雄的先遣连指战员们,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使广大藏胞啧啧称道:“金珠玛米亚古都!”(解放军好得很)。反动头人妄想把先遣连冻死饿死在山上,然而先遣连的指战员们却在生机勃勃地战斗着,反动政府想把我军同群众分隔离开,然而先遣连一进入藏北就同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先遣连的实际行动和宣传工作,驱散了一股股妖风迷雾,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诡计。

        反动头人一计失败又施一计,他们一面提出要和先遣连谈判,另外又派噶本政府秘书才旦彭加和管家扎西才仁,带着几个全副武装的藏兵来到先遣连驻地,提出和先遣连“友谊比枪法”,想进一步探测我军的实力。

        先遣连识破了他的阴谋,将计就计组织先遣连指战员整齐地站在比赛场上,全军有名的特级战斗英雄、副连长彭清云上场来了个“表演赛”:步枪立姿、跪姿、卧姿射击,手枪左右开弓,双枪齐射,一气呵成,枪枪命中靶心,引得藏兵们都拍手叫好。机枪手甘玉兆又打了重机枪点射表演,每次枪声响过,靶子应声而倒,赢得了藏胞的一片热烈喝彩。才旦彭加带来的毫无军事素养的藏兵摆开架势打了一阵枪,他们平时专以欺压百姓为能事,今日比赛,子弹出膛,不知去向,引起群众一阵嘲笑。

       李狄三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灭敌人的威风,大长我军的志气。他命令炮手们表演六零炮射击,只听炮声隆隆,远处被指定为目标的石堆,被炸得乱石飞溅。第一次见到炮的藏民,看到这种情形,热烈欢呼,掌声不止,就连参加打靶的藏兵,也都吐舌惊叹。这时,李狄三同志跳上旁边的土坎高处,向藏族同胞宣传了我党的民族政策和我军的宗旨及纪律,重申了党中央、毛主席解放西藏,保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图片4.jpg

       改则地区的牧民,有一部分过去是由西康、青海等地朝山拜神来到阿里,因路途遥远不能返回在改则落户的,他们早就听说过红军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解放穷苦人民的队伍。今天,他们亲眼看到当年的红军来到了藏北,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心中充满希望。

        噶本政府官员亲眼看到解放军果然神勇,不得不与先遣连和平谈判。经过三天“谈判”,终于达成了五项协议。从而为西藏和平解放迎来了曙光。

        《五项协议》是人民解放军进藏史上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的第一个协议,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后,《五项协议》才告废止。

        不打不成交,通过斗争,噶本政府官员对解放军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才旦彭加要求与李狄三结为兄弟,经请示师部同意,双方进行结拜宣誓,互赠了礼品。

        10月10日,噶本政府代表才旦朋杰、扎西才旺通过先遣连致电北京,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五项事宜,大意是:第一,西藏人民拥护中央政府,愿做中央人民政府的老百姓。第二,对达赖喇嘛和大官员不要治罪。保障西藏的宗教习俗。第三,请求和谈,千万不要发生战争,使老百姓享受平安。第四,西藏地方很小,容纳不了很多军队,所以请求不让大批军队入藏。第五,阿里解放军要到其他地方去,事先通知我们,我们通知老百姓,以免他们怀疑和害怕。

        这封信是用藏文写的,先遣连翻译一时翻译不过来,后来翻译成汉文了,电台又出故障,修好电台,此信一个月后才发出去。12月18日,王震将军收到信后立即传到北京。12月20日,毛主席给噶本政府回电,高度赞扬他们的爱国之心,并就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

        先遣连及李狄三出色的工作,打击了西藏反动亲帝势力,开辟了和谈对话渠道,对中央制定以后的和谈方针产生了重要作用。


        千难万险何所惧,坚守藏北志不移

        先遣连于1950年10月30日到了藏北高原腹地扎麻芒堡。王震来电命令“停止向纵深发展,就地迅速转入过冬备战,自力更生,坚持到春季会师。”同时,他要求先遣连“不准增加藏胞一点负担,哪怕是一针一线”。

        出发前携行的帐篷在两个多月的艰苦行军中磨得千疮百孔。人马无处栖人身。维吾尔族战士建议,挖地窝子当营房。在冰天雪地的永冻层上,镐头刨在地上只是一个小白点,于是战士们就用火烤。冰层烤化一层挖一层,战士们称此为“层层剥皮”。镐头不够用,就用牛角代替。在左齐将军的回忆录中写到:“地窝子4间,马棚8座,掩体19个,交通壕249米,碉堡2座……”从工事数量可以看出,先遣连官兵当时克服了多少困难!

        经过艰苦的行军、侦察、营建和打柴等,战士们的棉衣早已烂完了,鞋底也早已磨穿,想补一下,没针、没线、没有棉花。战斗英雄郝文清想出了用破麻袋缝补衣服的办法,蒙古族战士巴多木提出用羊毛捻线,用羊角做针的办法,受到大家赞扬。他们把羊角放在水里煮软,然后切开磨成骨针,大家就用这种针缝成了麻袋衣服,以后这种衣服破了,就在上边再补,麻袋补麻袋,衣服越补越厚,越补越重,常常是一件衣服有十几斤重。为了解决穿鞋问题,蒙古族战士教大家做“皮窝子”,剪一块破毡片包在脚上,再割一块野马皮蒙在上面,用野牛筋扎起来,这样的鞋,穿上既轻便,又暖和。

        粮食不够吃,连队组织打猎组,以兽肉代粮,只是缺少食盐,白水煮内难以下咽。但是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动摇不了先遣连英雄们坚守藏北的决心。

        为了不让先遣连陷入绝境,王震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接通运输线。”新疆军区副政委左齐亲自督阵,和田民众组织大批牦牛、毛驴、马匹三次翻山送粮,但都未成功,途中三名维吾尔族民工牺牲,大量牲畜死亡。

      1月11日,第三批由707头毛驴和牦牛组成的驮运队,满载1.5万斤给养、食盐和年货从于阗出发。25天后,当驮运队到达界山达坂附近时,只剩下30多头牦牛。进藏时每头牦牛驮40公斤粮食,用于牦牛沿途的饲料,基本消耗光了。驮运队决定除留下3头牦牛外,其余全部杀掉,只留两人继续往前赶,其余人员返回于阗。维吾尔族救援队员塔里甫·伊明和肉孜·托科提拉着3头牦牛艰难前进,途中又遇暴风雪,牦牛跑散了,塔里甫在追赶牦牛时牺牲。肉孜·托科提赶着剩下的两头牦牛,终于在正月初七那天到达两水泉。肉孜·托乎提将仅存的1.5公斤食盐、7个馕和半马褡子书信交到了先遣连指导员李子祥手上,李子祥请求上级“再不要冒险送粮了。”

        毛主席得知先遣连困境后,指示青海省政府主席廖汉生,通过十世斑禅行辕向阿里地方通报情况,寻求帮助。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党委授予该连“进藏英雄先遣连”称号。电文如下:

        骑兵一师一团一连李狄山、彭清云及全体同志:  

     你们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先行进军阿里后,在藏北高原上历尽千辛万苦,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政策、纪律。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发扬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艰苦,不畏牺牲,团结了藏族群众,打击了阶级敌人。官兵团结一致,战胜高原上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所赋予你们的各项任务,为后续部队进藏创造了条件。你们是党的忠诚战士,军区党委决定授予你连进藏英雄先遣连称号,并为全体同志记大功一次。牺牲的同志永垂不朽。 

        这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次为建制连队集体每人记大功一次。西北军区并授予先遣连官兵“人民功臣”勋章、“解放大西北”奖章各一枚。 这对孤军奋战、生死相博的先遣连官兵是多么大的鼓舞啊!


  生死荣辱寻常事,高原盛开英雄花

       进入冬季之后,一场无情的高山病降临了。这种病非常奇怪,发病初期,无论吃多少都不觉得饱;但接下来,几天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这时全身开始浮肿、渗黄水,吃不下食物,不日病危离世。最初,人们还以为是一种恶性传染病,连队采取了紧急措施,加强对病号的护理,并对生病的同志实行了极其严格的隔离。但这些措施都无济于事,病号越来越多,可恶的病魔,张开它那贪婪的大口,夺去了一个又一个英雄战士的生命!

       第一个被高原病夺去生命的是蒙古族战士巴利祥子,他担任打猎组长,天天外出打猎,有时到远处狩猎,几天回不来,风餐露宿,早就病了,腿肿得象水桶,几次口吐鲜血,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想的只是完成党支部交给的任务。要求打猎组的战友谁也不能向外透露他的病情。直到有一天他外出打猎,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一处背风向阳的地方裹着牛皮睡着了。战友鄂鲁新找到他,把他摇醒,牛皮冻在他身上扒不下来了。那次回到扎麻芒堡,祥子再也站不起来了。

       李狄三和连队领导日夜守候在巴利祥子身旁,卫生员给他打针吃药进行抢救,病情不见好转。牺牲的前几天,他对连队干部说:“我不能死,阿里还没有解放,党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1951年1月7日,土尔扈特战士巴利祥子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巴利祥子送葬时,全连至少有一半的同志起不了床。但全部都挣扎着爬起来,相互搀扶着,参加祥子的葬礼。蒙古战士昂尕是躺在担架上,让人抬着为祥子送葬的。

        2月,先遣连粮尽药绝,死亡增多,最多的一天举行7次葬礼,有的战士就倒在为战友送葬回来的路上。

        后方送来的那半麻袋信并不是先遣连官兵家人的来信,而是全国各地寄来的慰问信。先遣连出发前就断绝了与家人的通信联系。李子祥来到病号床前,一封一封地念信,给他们最后一点安慰。

        在疾病发作最猖獗的日子里,除了专门护理病号人员外,连队执勤站哨人员都所剩无几了。生病的同志们看到战友百般忙碌,还要分神照顾自己,心里十分难受。一些病情稍轻的同志,自动组织起来,互相搀扶着,摇摇晃晃地外出打柴禾,他们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解放西藏出力。”张选志等同志浑身用肿胀,用手折下枯枝,他们背不动就爬着把柴禾拖回驻地。革命战士的这种品德是多么的可贵啊!

       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的共产党员、班长于洪,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一直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他大小便困难,硬是不让别的同志背,而是自己两只手套上鞋一步步地爬出去。他在临牺牲时对副班长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不起党,我死后你要把这个班带好,胜利完成毛主席交给的解放西藏的任务……”并拿出仅有的四块银元:“这是我的党费,请交给党……”话还没有说完,就牺牲了。

         蒙古族战士阿廷芳一天外出放马,看到一眼温泉边上有野菜芽子,想拔些回来给患病的战友熬汤喝。但他以前并没有见过这类植物,又怕野菜有毒,就写了一张纸条用石头压在那片野菜上:“同志们,如果我死了,这草就有毒,不能吃。”他拔了几棵自己先吃了,过了好久见没有什么反应,才拔了半马搭子回去。为了战友,他不惜冒死一尝。阿廷芳一直表现突出,在逝世的前一天,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直到离开扎麻茫堡,包括李狄三在内先遣连共有63名官兵壮烈牺牲。

        1951年春节过后,有位叫多吉的老人牵着一只羊,走了200多里山路到扎麻芒堡来看望为他找回牦牛的“菩萨兵”,没料想他要找的阿廷芳已经壮烈牺牲,老人坐地不起,失声痛哭。

        先遣连的官兵们就是这样赢得了藏族同胞爱戴和拥护。

        此时先遣连的官兵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在内心里坚定着对西藏解放的信念,坚定着对党对祖国的忠诚。


     “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把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图片5.jpg春风终于吹进了藏北高原,格桑花开始吐蕊。 1951年5月6日,骑兵2团副团长安志明奉命率师侦察连和2团6连组成的进藏先遣支队,从于田出发,任务是尽快与先遣连汇合,展开救援,而后继续前进,解放阿里全境,守卫藏北边防。

        5月29日,先遣支队终于到达扎麻芒保,接近营地的时候,先遣连的同志一发现他们,能动的就跑过来,和官兵们紧紧抱在一起。正病着的同志也从帐篷里爬出来,挣扎着站起,泪流满面,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们青色肿胀的脸上和身上全是红土,军装上打着作粮袋的帆布的补丁,头发长得象女人一样了。有的战士已经病入膏肓,躺在地窝子里不能动弹。

        安志明知道李狄三生命垂危,一下马就焦急的跑到李狄三的地窝子里。这时,李狄三同志勉强地睁开眼睛,带着激动的心情望着安志明。安志明向李狄三探下身去亲切地说:“李狄三同志,你已经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已经签字了!骑兵师党委和首长让我向你问好!”这时,李狄三同志吃力地拿起枕头边的笔记本,送到安志明的手里,他嘴角动了动,脸上挂着微笑,想说什么还没有说出来,就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李狄三日记本记录着先遣进藏以来的详细情况,最后一页是他写给曹海林、彭清云的的遗嘱。

        海林、清云二同志:

     我可能很快就要走了,有几件事需请二位帮助处理。两本日记是我们进藏后积累的全部资料,万望交给党组织。几本书和笛子留给陈(信之)干事。皮大衣留给拉五瓜同志,他的大衣打猎时丢了。茶缸一只留给郝文清。几件衣服送给炊事班的同志,他们衣服烂得很厉害。金星钢笔一支,是南泥湾开荒时王震旅长发给的奖品,如有可能请转交给我的儿子五斗。还有一条狐狸尾巴是日加木马本送的,请转给我的母亲。

   给你们敬礼!

        笔记本里,还有一封写给师党委的信,信上说:“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请党宽恕……”

        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全部遗产和英雄本色,任何评说和语言在这简朴的文字面前都显多余和苍白。

        王震、郭鹏、王恩茂、左齐得知李狄三牺牲,无不落泪,先后发来唁电。王震指示很具体:“为李狄三同志举行隆重追悼会,厚葬烈士,树碑永志。”

图片6.jpg

       在那种特殊的年代,李狄三早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直到1960年,家人通过报纸上左齐将军的一篇文章《李狄三》,儿子李五斗才得知父亲早已牺牲。1975年,在中央的关怀帮助下,李五斗亲赴阿里,祭奠父亲,实现了多年愿望。

        5月23日,毛泽东主席电令西北军区:“新疆进军阿里的先遣部队,要继续担负起侦察、进军到噶大克的任务。”

  师长何家产接到中央命令后,经再三考虑,向南疆、新疆两级军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过冬之后,先遣连人员马匹伤亡过半,目前战斗力尚未恢复,进军噶大克之任务,建议由安子明部担负,英雄连应继续留驻扎麻芒堡休整为宜。”

  王震司令员当即批准了何家产的建议,并指示:“尽快组织后送英雄连伤病员回新疆治疗。”

        5月30日,独立骑兵师正式下达“安子明部之一连兵力接替先遣连任务,担负侦察进军噶大克之道路”的命令。消息传来,曹海林、彭清云立即召集干部开会,一致要求向上级申请继续担负先遣任务,当进军噶大克的尖兵。

        安葬完李狄三后,先遣连全体官兵联名致电独立骑兵师党委,坚决要求担负进军噶大克的先遣任务:“……英雄连全体官兵坚决要求进军阿里腹地,继续担负先遣任务,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将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英雄连全体官兵珍惜荣誉,不当尖兵,有负厚爱,愧对烈士。”

        何家产收到这份报告后,很是为难,实在不忍心让他们再去承担更重的任务,但面对这一份满怀革命热情的请战报告,他又无法拒绝。后来何家产还是下定决心,满足了英雄连官兵们的要求。

        1951年6月8日,先遣连除病号继续留守扎麻芒堡外,其余48名官兵组成的进军噶大克先遣分队,和安子明部共同誓师出征,再次踏上了进军噶大克的征程。

        6月18日, 部队进抵冈底斯山主峰康仁波清峰脚下。康仁波清峰奇峰插天,险怪万状,顶端终年积雪,山腰云雾缠绕。因这里空气异常稀薄,战马焦急地乱咬乱踢,人的皮肤先变成紫色,后变成绿色,青筋胀起,高山反应特别严重,有的昏迷过去。在李狄三等烈士精神鼓舞下,他们发扬了高度的阶级友爱精神,团结互助,扶的扶、搀的搀,终于翻越千古无人通过的东君拉达坂。在翻越冈底斯山的战斗中,先遣连又有排长王永明等五位英雄为解放西藏的伟大事业献出了生命。

        6月29日,先遣连进抵普兰宗。普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先遣连绕道进入普兰就为了在这里设站建卡,扺御外部势力的渗透和入侵。先遣连在这里稍事休息,留下部分人员做长期坚守准备,主力挥师北上, 8月3日胜利地挺进阿里首府噶大克,经过一年零三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把胜利的红旗插遍了整个阿里,出色地完成了毛主席交给的光荣任务。

       毛主席听完先遣连事迹汇报后,连叹三声“盖世英雄!”并评价他们“威震印巴东南亚。

       

图片3.jpg

        【后记】

        进藏先遣连原为国民党骑兵第4旅8团,1949年9月26日赵锡光将军率部通电起义,1950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骑兵第8师23团1连,1950年5月编为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1团1连,1950年7月27月从二军抽调20多名党员骨干,组成进藏先遣连。1951军12月编为藏北骑兵支队(后改为阿里骑兵支队)1连,驻守普兰。1968年5月整编为陆军6师18团1连。

附:进藏先遣连人员名单。

        进藏先遣连135人,机关加强4人,一团二营四连蒙古族战士巴勒登入冬前运送物资留在了两水泉,参加达进才运粮队,总计141位英雄,名单如下:

        1李狄三、2曹海林、3李子祥、4彭清云、5陈信之、6周奎琪、7徐金全、8王永平、9吕永生、10王万明、11张海堂、12司马义、13张侯栓、14段占山、15达进才、16吉虎山、17鄂鲁新、18熊德、19桑必强、20江布利、21吉春林、22阿庭芳、23刘好学、24彭彦仁、25孔庆洪、26白长城、27于永达、28徐有成、29赛买(提)、30赵玉海、31汪子康、32连至春、33沙吾尔、34傅(文)斌、35阿金(阿吉)、36木沙、37奴尔甫、38满德积、39傅生有、40王惠芝(志)、41张万才、42刘振义、43朱有臣、44刘景辰、45王培林、46赵万福、47王宗山、48张佛成、49杨福成、50沙加、51张选志、52魏庆文、53康海荣、54霍廷俊、55杨西山、56吐宗(迪)、57骆德裕、58王风彪、59马洪福、60杨天仁、61郝文清、62王振帮、63巴热、64买买提、65甫尔白(拜)、66道尔甲拉、67甘玉兆、68张保川、69杨绪礼、70陈忠义、71王锡九、72陈进福、73甘绍华、74曹家喜、75杨生有、76干(甘)登、77陈保善、78李怀珍、79哈的(德)轩、80巴多木、81杨三义、82陈洛元、83王银山、84刘进吉、85韩正保、86王兴才、87姜尚仁、88托乎提、89吐地(迪)、90吉兴明、91张永吉、92巴利祥子、93吾买尔、94江生仁、95薛海海、96陶修良、97刘顺成、98刘录堂、99吐的(宗)、100余贵清、101柴登吉、102扎西彭措、103西阿林(艾力)、104拉吾瓜、105哈布利、106乔巴克、107何成贵、108黄德海、109曹护周、110乔德录、111坎曼、112刘守才、113李风云、114道尔吉、115董秀娃、116道布冬、117沙吾提、118曾自修、119曾占玉、120牙生、121张长福、122李均义、123乔克林、124李元诸、125于洪、126吉福祥、127艾沙、128塔吾克、129帕吾古、130吉建业、131斯拉福、132昂尕、133曹发荣、134宋文兵、135阿西木、136张昆。

        以下人员待查:137托乎达、138奴热克、139沙德尔、140热合曼、141贺登云、142巴勒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