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写竹子有些头大,植物种类就是大类,文化意义更是包罗万象,就是关于竹子的成语也是不胜枚举。最喜欢的是茂林修竹、青梅竹马和胸有成竹。

  茂林修竹的出处来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短短十一个字,一处环境优雅,陶冶性情的美地映入你眼帘。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群文人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中,即使没有“丝竹管弦之盛”,就是“曲水流觞”,“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此一盛事因着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流传千年不衰,成了后世人的“高山仰止”。于是“茂林修竹”成就了“竹”的品格。

  青梅竹马,语出唐·李白《长干行》之一:“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胸有成竹就到了宋朝的苏轼了,出自他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删繁就简,直接就到宋词中找竹子的身影吧,那可是“茂林修竹”,不是“胸有成竹”还真不敢贸然成行,暗自里还是希望找到写有关“青梅竹马”的故事。

  其实在众多写到竹子词中还是最看重苏东坡的竹,他爱竹,写到竹的词也多,于是放弃我的小心思,就单拿他的竹观赏一下吧。

  他《定风波》中的竹最好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可惜已经在“芒”篇使用过了,实在是舍不得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就再次摘录。现在就再选吧,反正他的竹多呢。

  他还有一篇《定风波》专门写墨竹的。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在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这是苏东坡在他的老朋友家喝酒,大醉,然后词就在“斗酒”中出来了。

  竹子被雨洗过非常光鲜,感觉到有细细的绿竹清香。清脆的颜色晕染到书卷上,卷起帘子,一道竹影映到酒樽,竟产生清凉的效果。

  有人画竹子显得很臃肿,但是先生你画竹比前朝大画家萧悦的还好。记得从前在小轩清冷的夜里,廊下,月亮和竹子的树影爬上东墙,就是那种感觉。

  再看他《劝金船·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中的竹。

  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

  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

  看来此词描述的状况好像当年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苏东坡们的聚会除了“群贤毕至”还多了歌女助兴,那多情的劝酒者就是有着纤纤玉手的歌女,歌女笑着插花,歌声却是呜咽的,这还是看轻离别呢,此番出行,定要遍赏翰林、宫阙,若是问我们哪一年再相会,想必那时一定华发满头了吧。

  虽说是仿照王羲之的兰亭集会,但是感觉不到“群贤毕至”的氛围,也有“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但又多了歌女助兴,绿竹掩映中多了几许嫣红,就算多情,最后还是感叹离别后再聚的不可知,几乎所有的离别都是这样的调子。

  最后,发现黄公度,南宋早期词人,因为她是支持岳飞抗金,后来被秦桧诬陷,被罢官,再后来,秦桧死,他得以再度为官,可惜仍然英年早逝,时年48岁。他在一篇《菩萨蛮》中写到竹子,也隐晦提到秦桧。我对这样的人物是敬佩的,不自觉就想让这样的人物彰显。

  菩萨蛮

  公时在泉幕,有怀汪彦章而作。以当路多忌,故托玉人以见意。

  高楼目断南来翼,玉人依旧无消息。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

  萋萋天外草。何处春归早。无语凭栏杆。竹声生暮寒。

  前序中的“当路”就是指秦桧,因为忌讳他,委托他人为朋友传递书信。

  登到高楼上望眼欲穿,只见南来大雁,不见君的书信。不禁愁绪上眉头,衣带都看了,没头的愁绪更紧了。

  春天还没有来,远处的草丛萋萋。依着栏杆,无语,竹林飒飒作响,更增了暮色中的寒气。

  此词看的我都一身寒,多少的无奈,愁绪,因为“当路多忌”,只能无语,眼看着风吹竹林寒风习习,暮天更冷。

  没想到竹子篇,竟在想要寻觅“青梅竹马”之竹之外结束,想想,人生大多如此,从来不会按你的设计发展。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