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晋之年(936----947),五季否塞,群黎憔悴。道士刘悟真,来到安成,在城北门外,择吉地,建洞渊阁,供奉洞渊帝君,以救百姓于水火。黄冠道士、青衣道童,常出入其间,香火颇旺。

       宋时,大夫章氏,弃官来居,在洞渊阁修炼。当时,正值瘟疫流行,死者无数。章氏便以符药疗病,拯救了无数的生命,老百姓很是感激。为感念章氏的功德,邑人彭仁叟,重建洞渊阁来祭祀他。

        据元代探花郎欧阳玄《洞渊阁碑》载,“创三层之神居,表一郡之杰观。虽焮邻寇,具存遗规。里人评事彭梅叟,独割己赀,追还旧贯。驱五丁之力以凿石,抡百尺之材以荷栋,揭洞渊于绝顶,用纵凡目。颜“寥阳”于上层,继曰“圣境”;中标“诸天”,冠宝阁之称;下扁“朝元著璇”题之。会寥阳肖像七御,俨如天宫伏魔,专侯诸天列叙。帝驭朝元,距地而稍迩。飞仙齐班,而上趋直北。面势题“极高明”。绮疏透乎初日,藻绘留乎行云。阁后崇壝,其名“虚皇”,赞府欧阳确旌表。”

       碑文都是文言文,将它全部翻译为现代文,似乎也没必要。简单地说吧,这段话主要介绍了建阁者、建阁的艰难及阁的规制。从碑文中可知,洞渊阁是邑人彭梅叟独自拿出钱来重建的。他发动五人之力,凿石、荷材,终于建成了宏伟的宝阁。洞渊阁共分三层,上层为“寥阳”(后改称“圣境”),中层为“诸天”,下层为“朝元著璇”。阁又分三栋,前为宝阁,阁后为崇壝(名叫“虚皇”),壝后累榭。整个建筑,三栋中连,两厢傍峙。左厢悬钟千斤,右厢鸣鼓百里。左庑天师阁,薰南刘崇勋建;右庑三官阁,潭东刘龙祥建。东为延真观,旧时供奉洞渊帝君,今改祀玄帝,是北陂彭仁叟所创。

      洞渊阁上旧有燕山九岁童书“极高明”三大字。

      自此,来洞渊阁修炼的道士,络绎不绝。仅元、明两朝,就有曾贵宽、赵原阳曾在此修炼。

       洞渊阁,作为安福的一大道观,曾统辖魏仙冲虚观、洞虚观、寿昌观、祈仙观、上城观。明洪武十五年(1382),洞渊阁内还设有道会司,负责全县道教的管理。

      咸丰五年,被粤匪焚毁。同治五年,合邑又重新修建。清咸丰五年(1858)被粤兵焚毁。

       现存的“洞渊阁”为同治五年(1866)全邑捐资在废墟上重建的。阁共两层,高12米,宽14米,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砖木结构,翘角飞檐,歇山顶,一泼水风格,鱼吻、宝葫芦镇屋脊。每一层四周均有回廊,登高远眺,武功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俯瞰脚下的沪水河,渔帆点点、竹排成行,顺水蜿蜒而下。环看山城美景尽收眼底,那耸入云天的东山文塔,格外秀美。

      新中国成立后,洞渊阁改为盐仓。“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改为居民居住,一直至今。

        近年来,安福县全域旅游驶入了快车道。县委县政府,投资3000万元,依托古护城河和洞渊阁等历史文化地标,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对洞渊阁及周边古建筑进行修缮,改造成约1000平方米集王造时生平事迹、洞渊阁古城记忆馆、城市书吧等于一体的综合场所;新建1200平方米传统建筑,引入茶文化、安福传统工艺等业态,以洞渊阁为中心的古城改造成形成了近2万平方米的文旅休闲街区,安福古城记忆重焕生机,成为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的旅游网红打卡地、休闲购物好去处。目前,洞渊阁文旅街区正在申报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品牌。

       回首千年,洞渊阁从道观到文旅街区,真是凤凰涅槃,脱胎换骨。但济世之情怀,愈加醇厚而绵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