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花也不是第一次写了,很中国的花,也是中国原产。它是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必须写。

描述玉簪我以为最好的是明代田艺衡的《玉簪花赋》。再一次引用如下:“白花六出,碧茎森森,绿苞敷艳,翠叶丛引,皓丝垂须,黄擅缀心,色美如玉,形肖惟簪。曰贵且重,名比南金,方其根萎严霜,英抽湛露酷暑既徂,凉飚初度,拂拂翻荣,亭亭挺素,皓雪凝条,明冰挂树。山桅为之抱惭,水仙见而曾妒,纵玉井之莲花,亦同行而却步。……独持雅洁,以压群芳,鄙芙蓉之多态,笑兰蕙其不香。”

田艺衡笔下玉簪花已经无出其右了。

玉簪花名来自一段传说,起于何时不知道,但至少唐时就有。传说是这样子的,话说王母娘娘有个女儿想要到人间看看,被王母看穿,不允许她下凡,女儿不甘心就把头上的玉簪子拔下投到人间,让玉簪子替她到人间看看,那玉簪子没有投胎而是变成了玉簪花,还散发出清幽的芳香,十分得到人间民众的喜欢。

接着诸君就随我看唐朝的玉簪怎样芳香。

玉簪花

雪魄冰姿俗不侵,阿谁移植小窗阴。

若非月姊黄金钏,难买天孙白玉簪。

看来玉簪花在唐朝就是超凡脱俗的花,一句“雪魄冰姿俗不侵”就把玉簪的不俗表现出来,剩下的说玉簪难得,除非嫦娥姐姐的金钏,要不是根本买不下天女的白玉簪。

再到宋朝看看,那时玉簪更香,好多大诗人都夸它。就连拗相公王安石也不能抵御玉簪的芳香。且看他的《玉簪》。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

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

玉簪的传说也引用了,而且花香也是极浓郁的,此花也不挑人,而是“随风吹落到君家”,特别亲民的一种花。

再举一首宋诗夸玉簪的,现在完全没有粉丝的吴震斋这样写到:

素娥昔日宴仙家,醉里从他宝髻斜。

遗下玉簪无觅处,如今化作一枝花。

诸君比照王安石相关诗解读便可。

这样美的花,这样雅的花,没想到宋词里却鲜少见,我只找到欧阳修的《梁州令》,让人欣喜的是他写到了紫玉簪,那时别的诗人没写到的。我不得不夸奖自己一句,要不是我慧眼识英雄,认出“紫萼”就是紫玉簪,那欧阳修词中的紫玉簪就散不出芳香了。

梁州令

红杏墙头树。紫萼香心初吐。新年花发旧时枝,徘徊千绕,独共东风语。阳台一梦如云雨。为问今何处。离情别恨多少,条条结向垂杨缕。 
  此事难分付。初心本谁先许。窃香解佩两沈沈,知他而今,记得当初否。谁教薄幸轻相误。不信道、相思苦。如今却恁空追悔,元来也会忆人去。

欧阳修鼎鼎大名,唐宋八大家,政治上有成就、文学上有成就、书法上也有成就,听起来就如雷贯耳,以我的水平最喜欢的还是他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就是这么潇洒不羁。只是他的这首《梁州令》让我有些诧异,好似柳永一般的缠绵悱恻,看起来不像欧阳修的正面形象,其实这正是诗和词的区别,尤其是豪放派没出来的时候,宋词除了缠绵悱恻、伤春悲秋或者就是“淫词艳曲”,所以过去就有诗言志,词言情之说。欧阳修的此词就是这样的。

红杏长在墙头,紫玉簪芳香绽放,花都是开在去年的枝头上,我不由想起曾经的巫山云雨,不过是成了过去,所有的离愁别恨但看那千丝万缕的柳条就知道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当初你我相许,不知道相思苦,如今识尽个中愁,只有回忆、回忆、回忆。

缠绵到不忍卒读。欧阳修相思解不开的苦了,我却在找紫玉簪,想从他的词里拉走,玉簪不是缠绵的性儿,就让红杏、杨柳陪他就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