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身,不是书香门第,更不是机关干部子弟和权贵后裔,也不是工人阶级的后代。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后代,我的祖辈们一个大字不识,唯独我的母亲在建国初期上过几天农民夜校,但是斗大字不认识几个。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对语文课特别感兴趣,这也许是有一点天赋吧,小学三年级时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看到高年级的同学用毛笔书写大字报,我就对此很感兴趣。从那时候起,我就爱上了写字,经常的拿着铅笔和老师用的粉笔在黑板写上几笔,虽然写的不怎么样,但是班主任老师给我很大的鼓励。老师经常的表扬我字写的好,那时我的姐姐读初中毕业了,哥哥也读初中了。农村里家家都有一个挂在墙上的有线广播小喇叭,每天都可以听到公社和县里广播站的新闻和其它节目,也很有意思的,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有广播。也时常听到有很多大队部的文化人,和学校的老师写的新闻稿被播出,这引起我的浓厚兴趣。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对写字很感兴趣,对写作文只是有点感觉,并不太喜欢,但是对有人写的在公社广播站播放的稿件,我就特别留心。到了六七年级,那个时期是九年制,所以读六七年级时就属于初中了,这个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很优秀,他经常在班级里表扬我写字写的好,经常的鼓励我多学习知识写好作文。这个语文老师就是我写作的启蒙老师,他叫王颖超,后来升任到县政协副主席,光荣退休。也就是从王老师教我初中语文开始,我一点点的对写作更加感兴趣了,开始我就试探着往公社的广播站写稿件,头几次没有被录用。我就坚持着继续写,终究有一天,我的一篇好人好事的稿件被录用播发了,在广播里听到了自己的稿件被播放,心里无比高兴和激动,王老师听到后又鼓励我继续投稿,我就一发不可收拾。
从那时候起,我对写作的爱好就越来越痴迷了。中学学习期间我的稿件在县广播站和公社广播站经常被播录用,而且还有时回寄过来的稿费,虽然只是块八角钱的,但是对我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对我的写作爱好和影响最大的就是王颖超老师和后来的县教育局副局长赵所库老师,是他们给了我勇气和写作上的指导。我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一年半后我参军去了军营,这个时期我把写作扔掉了,只顾闷头在军营里干工作了,这一扔就是四五年的时间。退伍后回到故乡我留在县城里走进了教育系统工作,这又使我在业余时间捡起了文学创作的爱好,我也试着写了一些文学作品。当时写完稿件后,我参加了同事们业余爱好成立的红烛文学社,和朋友们自己办了一些刊物,都是用人工刻钢板自己用手工油印后,装订成册发给文学社内部人手里用来欣赏。
再后来我们被县文联所关注了,文联的领导们就把我们文学社全部人员吸收为县文联会员,后来县文联办起了延寿文学,我的第一篇稿件《稻花梦》被县文联的《延寿文学》期刊录用了。后来这篇文章又被松花江日报刊用,和在黑龙江农村报发表过,县文联的领导还专门帮我取出了稿费。在以后的几年里,我在黑龙江省《党的生活》刊物上也发表过几篇作品,这期间我又把文学写作扔掉了。因为家庭生活的琐事,使我没有心思去搞写作,单位工作的缘故等等一列原因,我只好停笔。一转眼就是几年过去了,也许我和文学创作有缘吧,自从我要退休的时候,我随便的写了一篇稿件投寄给哈尔滨市晚报,我根本没有寄予希望的同时,还真的给录用了,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从此我又捡起了业余爱好,走上了业余创作之路,特别有了微信后,我看到很多的微信公众号平台,都收录文学创作稿件,于是我就开始了创作试投稿,而且我的每次投稿都被收录发表,这给我一个很大的惊喜。退休后的这几年里,我在网络平台和有关纸刊发表作品近一百万字,特别是走进银河悦读,使我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从去年五月八日到目前为止,在银河悦读网发稿件六十一万多字,其它平台发稿也有十几万字。这使我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十分的有意义,而且很充实,现在我每天不写作就似乎没营事做了,很无聊,只有走进写作时就舒服了很多,如今我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状态。
我虽然在写作上,没有更多更大的成就,但是我所追求并不是更高的荣誉,我要的是一种退休生活后的快乐和享受,因为写作是很辛苦也很累的,但是我并不在意,在我看来文学创作就是一种乐趣。所以我每天都坚持着,这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了,不写就十分的无聊,不写就非常的寂寞,只有去写去思考,我就会很充实。文学创作对我来说是一条艰辛坎坷不平之路,但是我必须坚持下去,因为我的退休生活离不开这条路了,只有走下去,坚持下去就会很舒服。
退休后为了帮忙女儿,我离开了故乡来到女儿工作的城市,这里对我来说是人生地不熟的,一切都很陌生。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搞创作,因为疫情的原因一时间中止了我的旅游计划,所以,文学创作占用了我的大部分时间,我也很开心也很舒适。最近一段时间,我有一篇稿件《人生的春秋冬夏》被《今日作家》编辑部选刊在《知否知否》一书中,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意外收获。因为毕竟我的付出还是有一定的回报的,所以,我收到编辑部发来的通知和书藉很是开心,家人们看到我高兴的样子也都为我高兴。
退休后的几年里,都市生活多少也算有些习惯了,老家的县城待久了一但离开也是很怀念的,因为我毕竟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还好有了文学创作的爱好,我的生活很丰富,也很充实,等到新冠疫情平稳之后,我还会结伴旅行。走一路看一路,积累材料,记录下来,让文学创作伴我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