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夕阳的余晖里,行走于铁岭新区天水河边散步,还是很惬意的。
盛夏时节,漫步河堤之上,凉风徐来,花香扑鼻,也能找到一点杭州苏堤“杨柳夹岸,艳桃灼灼”的感觉。想到了苏堤,自然想到了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全长近三公里的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所幸的是,千年前的苏老先生没有因为腐败而锒铛入狱,更没有什么不好的行为玷污了名声。苏老先生疏浚西湖建堤的功绩连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载史册,千古不朽。
可悲的是,十几年前顶着骂声硬生生把大片农田变成天水河的主政者,却因为腐败而身陷囹圄,天水河也被污染了。想当初,铁岭这位主政者虽然没有苏老先生的旷世奇才,却也是小有名气的才子。在一拨拨参观者面前那成串的四六句,可谓出口成章、口吐莲花。
苏堤因为在杭州,可以做到一年四季“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花满苏堤柳满烟”。铁岭的天水河,尽管当初的主政者信誓旦旦、口若悬河,但终究逃不过冰天雪地。半年有水半年干,何处是江南?“新铁岭大铁岭”,一厢情愿,怎不成笑谈?临时凑成的几句“四不像”算是写照吧。
更可悲的是他的继任者,竟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又鼓捣出一个“孝道铁岭”。那时的铁岭,满大街全是“孝道”文化,那位主政者,在台上大讲“仁义礼智信”,台下差不多是五毒俱全。随着这位主政者的落马,铁岭大街上便不见了“孝道”文化,一场亵渎孝道的闹剧结束了。
几场伏雨过后,天水河见涨,细浪滚滚,行走在河堤上,思绪随着水波荡漾。
铁岭新区已成为事实,永远也找不回稻米之乡的“铁南三镇”。当初设想,把铁岭新区打造成沈阳的后花园和新兴旅游城市,可眼下,除了有一些楼宇、别墅之外,“后花园”里没有一家影院,更没有一家图书馆;一年一度难得的荷花节,可莲花湖湿地公园附近却没有一家像点样的旅游饭店。城市发展很重要的前提是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如果把新区定位为适宜人居的沈阳后花园、旅游城市,那就要脚踏实地、精雕细刻,一步一个脚印,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不能总是异想天开、别出心裁。
行走间,一艘游船出现在天水河上。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些学生坐了一次游船,感觉是挺好,可就是时间短距离近,不太尽兴。如果游船能把“北方水城”游遍,一定会有吸引更多的游客。
说到这,又有一些新想法。铁岭要打造旅游城市,就要解决景点单一、零碎的问题。外地游客来铁岭如果只是为了看荷花,人家不一定来,因为有荷花的地方不止铁岭。如果能把包括县区在内的全域景点整合起来,可以促成三日、五日游。再如果把老区的龙首山、银岗书院、博物馆等景点跟新区钻石广场、莲花湖湿地公园等景点连接起来,游客从老区看到新区,或从新区游到老区,既登高又游湖,既参观博物馆又拜庙,一张门票游一天,旅游饭点也有了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