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去河北承德市兴隆县旅游,领略祖国山川美景,体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享受田野村郭的曼妙景色,感慨党中央“振兴乡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伟大壮举,共产党伟大,习主席英明,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纵观世界风云,华夏神洲屹立东方,试看天下谁能敌?


  农家院

  人是地里仙,一日走一千,这不,五一刚过,我已身在河北省了,不过不是太远,只是河北承德地区兴隆县,与天津蓟县州黄崖关搭界,只有一百五十多公里。年轻人爱玩儿,女儿女婿五一休息,想去北京吃烤鸭,不过听说北京堵的利害,打消了去北京的念头。上午8点,弟弟带着弟妹和外孙来到我家说和同事及一班莫逆一起去河北兴隆住农家院,随后就出发了。上午九点,女儿和女婿过来了,听说老叔去了兴隆,立马改了去北京的行程,订了去河北的计划,反正有目的地,有手机导航,一定会殊途同归。我们先上唐津高速转入G25滨保高速又拐入S(省道代号)101滨承高速,我以前一直认为,高速公路就是国道,G字开头的,没想到还有省道,S字开头的。中国高速连网,四通八达,又赶上小客车免费,路上,车流滚滚,时常因施工刮蹭导致的拥堵现象,临近中午,车进蓟州区,七拐八拐,驶进了一条狭窄的山路X(县道代号)213东矿路,路不宽,勉强能通过两辆车错车,堵车的时间和频率明显延长了。此时与弟弟通电话联系,发现他竟然落在我们的后面,他可是比我们早一个半小时出发的,驶入津围公路(天津至河北围场),拥堵现象更严重了,一直先后经过蓟州上仓、上仓、下仓,罗庄子、下营、中营,这些平时耳熟能详的地名,一个个映入我的眼帘。

  车到黄崖关,这是天津市与河北省交界的最后一个地方,也是天津市的边缘地带,过了长城隘口,再过不远就驶入河北兴隆境内,展眼之间,我已身处塞外了。不过,这个塞外,可没有王昌龄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的壮烈,也没有杜甫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的忧国忧民。更没有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二首诗 其一》的淒凉。当然也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荒凉。至于其他的那些塞外边关的描写的意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诗句和我现在所处塞外尤其不可相提并论,这个塞外山青林茂,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生机盎然。1.jpg

  之前车流一直行驶在两山相夹之间,山不算高,但山上绿茵植被,郁郁葱葱,空气还算清新温度也不高,在津兴路上(天津到兴隆),路边的农家院相隔不远屡屡出现,有平房,有二层或三层楼房,我们按导航继续前行,

  行驶了有20多公里,跨过一座小桥,车子拐入了一条X080乡村公路,往深山里驶去,越往里山路越是蜿蜒,两边山峰耸峙,不是太高,但连绵不断,路面还算平整,全是水泥路面。走出好远,大概有20多公里吧,车到目的地附近,但还需要上山,人生地不熟,我们不敢贸然前行,女儿给农家院老板打电话联系,让他来接我们,老板开车下来把我们接了上去,有三公里的样子,此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汽车行驶了有六个多小时,农家院叫俊合农家院,座落在杨家沟,是个小山村,是大山的深处,偏远、僻静,俊合农家院的老板叫梁俊合,是个复员军人,当了几年兵,眼界要比一般山民开阔,筹集资金,建了这座农家院,是二层小楼,有十几个房间,环境一般,住宿条件也一般,门前有一个小停车场,错落着能停几辆车,车开进去,只能倒出来,倒至稍远的一个地方才能勉强掉头,来时的山间小路,路面很窄,连错车都不可能,对头来车,要靠着山边停下等另一辆车过来。路的一面是山,山上开辟出一块平地盖房子,房子有石头砌的,有红砖盖的,路的另一面是山沟,沟里的平整处也建有住宅,间或有一些地块种着蔬菜,因为季节的缘故,地里没有多少绿植。

  老板给我们分配了房间,我们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被通知吃饭了,弟弟的同事好友已经吃过饭了,弟弟一家还没到,问了一些他的方位,觉得好像还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只能先去吃饭了,这个农家院的规矩,一天三顿饭,包吃包住,随来随吃,住一天是每人每天一百二,两天以上是每天每人一百,弟弟他们计划住两夜,我们计划待定。饭桌上已摆上饭菜,有土鸡炖土豆,有油炸香椿芽,有炒土鸡蛋,还有几个蔬菜,豆角,萝卜缨、黄瓜蘸酱,还有一个拌野菜,不知是什么,主食是米饭和小米渣粥。我吃了些菜,最爱吃香椿芽,喝了两碗粥,没吃米饭,吃到一半时,弟弟一家到了,因为迷路,弟弟开了八个小时的车,可谓人困马乏。先前那拨弟兄吃完饭去爬山了,山在屋后不远,剩下几个弟兄陪着弟弟喝酒接风。吃完饭,我腿脚不便,哪儿都没去,只在房前屋后转了转,农家院餐厅下面是深沟,比较平坦,面积挺大,沟里稀稀落落的种着一些树,还有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地里种着一些蔬菜,香椿树在晚风中摇曳着,老伴儿看到一个游客在地里剜野菜,心血来潮,带着弟弟的外孙借了一支小铁铲去采蒲公英了,采了有半塑料。六点多钟,因为在四周大山掩映之一,太阳早早就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此时咱们家里,还是夕阳晚照。而在山中,暮色蔼蔼,远处山色朦胧,一弯残月隐隐从山间透出些许银光,饮烟的味道在山间回荡,因为群山掩蔽,大气扩散条件不好,呛鼻的柴草燃烧的气味直入肺腑,久违了的农耕气息。

  又是一顿饱餐。刚吃过饭还没俩小时,又要去吃,本来,在家里我一天最多两顿饭,早晨一杯咖啡,再冲泡一杯豆浆粉,权当一顿早餐了。中午饿了就简单吃点儿,不饿就晚上见了。晚上如果吃了,第二天早晨肯定就不吃了,中午吃过,一般晚上就绝食了。在这里,不到半天就吃两顿,打破了我的生活习惯,不过,随乡入俗,我钱都花了,不吃白不吃,看看晚间的农家饭是什么品种,有一条红烧鲤鱼,有几个蔬菜,有一碗炖肉,有点儿胖,是真香呀。主食是米饭和白米渣粥,我继续吃菜喝粥不吃主食。

  吃过晚饭,大部分游客唱歌、打麻将、玩扑克。我没有任何爱好,按女儿女婿的安排,夜游塞外江南水镇。


  塞外江南水镇

  早就知道有这个地方,尤其是夜景,据说灯光璀璨,美不胜收,巡游至此,不登门拜访,岂不抱憾莫名?

  饭后出发,路上漆黑一片,整个村庄没有一个路灯,暗夜里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女婿把车倒出很远,才找到一块稍微平缓的地方把车调过头,不过,虽然道路狭窄,但不算险峻,没有太多的急弯、险弯,安全系数很大,更多的时候是有惊无险。

  根据导航,塞外江南水镇离我们的住处只有十几公里。车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我们全家再加上弟弟的外孙,一行六人在寂静的路上徐行,不敢开的太快,路窄、夜黑,大货车川流不息。反正也没什么事,慢慢开吧,实际上,一会儿就到了,前方路标上显示“塞外江南水镇(青松岭)”,原来,这个地方就在青松岭境内,还记得电影《青松岭》吗?“长鞭唉那个一甩呀叭叭地响唉,赶起了大车出了庄唉嘿哟”。就是那个钱广赶大车的青松岭,当年在此地拍摄了电影《青松岭》,后来,人们还在此建起了《钱广大酒店》,当地人民靠山吃山,靠着名人效应发展经济,可惜“钱广”这个名头不够响亮,经济最终没有发展起来,“钱广大酒店”很快倒闭,《青松岭》的影响也就灰飞烟灭了。不过,贫困山区的人民不寂寞,发奋图强,全面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在青松岭村里建设旅游基地,把此地村民全部搬迁出去,利用当地水资源,大兴土木,盖起了大批江南仿古建筑,形成了水乡风貌,黛瓦白墙,颇有徽式风格,到了晚上,在夜景灯光的辉映下,璀璨多姿,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人声鼎沸,音乐喷泉在彩色灯光的辉映下多姿多彩,珠光宝气。尤其到了节假日,更是繁华无限,车水马龙。只此一个景点,就拉动了地方经济,带动了就业,保安、餐厅管理员、服务员、保洁、工作人员,全员上岗,各就各位,我们到了现场,正是游人如织的时光,车辆鱼贯而入,游客络绎不绝,车都没地方放,女婿把我们放到景点旁,他自己去寻找车位。我们观看着五彩喷泉的水柱喷到十几米高,伴随着游人们一阵阵尖叫,有人不时在高声啸叫,据说,你的喊声越高亢,喷泉的水柱就喷得越高,我想,是不是有网上说的喊泉的效应,有声控开关的感觉。水里不时有小鱼游荡,那边竟然游来一群鸭子,在众人的高叫中,在灯光的照耀下竟然毫无怯意,依然悠然自得得游荡,我想起了那首儿歌“门前大桥下游来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虽然此歌不适宜我这个年龄,但意境却完全符合。游鸭许是长年累月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已然处变不惊了,悠然自得得结队流行,你没看北京动物园的大老虎,在游人的挑斗下连眼睛都不带抬一下的?2.jpg

  我们随着人流顺着湖边前行,过了一个石拱桥,桥下是游船售票处,工作人员大声张罗着游客乘船,二十一位,围着湖边绕一圈,十分钟左右,工作人员说是乌篷船,大概是借着“鲁迅”描写的乌篷船的噱头招徕顾客吧,可是我看到这个所谓的乌篷船的棚顶却不是黑色的,而是黄色的苇席敷盖的,这和我在乌镇看到的真正的乌篷船可是大相径庭,相差十万八千里呀,看起来,当地人并不了解真正的乌篷船的含义,在细节上不求甚解了,反正人们过来就是为了游玩找乐,不会像我这样吹毛求疵。

  火树银花耀星汉,碧波游船荡喷泉。待外孙和弟弟的白眼子下得船来,我们继续前行,不远处湖岸边并排摆放着两只人造牛角号,游人们争先恐后地在那里吹号,悠扬的号声一响,那两个音乐喷泉就迅疾的窜起来,哦,原来喷泉喷向高空的秘密在这儿,我说肉嗓子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呢。当然,不会让你白吹,拿钱来,这真是傻小子花钱费力图个乐,众游人不声不响看悠闲。

  再往前走,就是全国各个景点千篇一律的美食一条街了,在明亮的灯光下,各种小吃摊摆放着各种食品,外孙买了一盘臭豆腐,自称是长沙的,谁知是不是,反正我不吃,当年在长沙火宫殿小吃城吃过一次,吃了半块就吐了,受不了那个味儿,白眼子却吃得津津有味,管他,他高兴就行,我也没闲着,到此一游,留点儿念想,买了一杯草莓酸奶,十元钱,不过后来想想不值,在锦州买同样的酸奶十元钱六个,上当。同时,我发现水镇的基础建设还不很完善,偌大的水镇,竟只有一个卫生间,人们去方便要走出很远的路,这一点上人性化上略有不足,挣钱无可厚非,但该花的钱也不能省呀!

  时光飞逝,灯火阑珊,人们陆陆续续往回走了,汽车过桥离开,门口栏杆挡路,留下买路财,每车20元,一视同仁,概莫能外。原路返回,漆黑的夜空,静寂的山峦,塞外的风烟,我们的车行驶在夜幕之中,只有马达的轰鸣在耳边奏响。


  山村采风

  十点多回到农家院简单洗漱以后上床睡觉,床板有点儿硬,不过能适应,一床不太厚的被子有点潮,褥子底下有电热毯,山中气温还是有点儿低,晚上出去要加上一件稍厚的衣服。夜里睡着后还觉得有点儿热,按着习惯,我早晨4点多钟起来,也许是窗户严实的原因,我并没有听到山村中特有的鸡鸣狗吠。洗漱后走出门外,啊,空气真的很清新,夹杂着青草气味的空气直接渗透进肺部,山是寂静的,树是寂静的,草是寂静的,一切都在无声中,让人心无旁骛,连灵魂都好像得到了净化。

  我顺着屋后的斜坡向上走,那是大山的方向,我自知不能爬山,但到山脚下还是能做到的。上面是一条水泥公路,这才是进村、上山的正式公路,这也是党中央“振兴乡村,村村通公路”的具体体现,公路平整清洁,路边有垃圾箱,有人定期清扫清运,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挺强的,也证明习主席“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指示还是深入人心的。路上遇到一位老人,看样子年龄不是很大,但经攀谈得知,老人姓李,今年84岁,精神矍烁,老人说,村里地少,边边沿沿有点儿地,成片的地都退耕还林了,屋前院后的零散地块种点儿蔬菜,没有农作物,但家家都有树,有果树,有经济林,不许砍伐,不许卖,但可以继承,果树有苹果、梨、山楂、栗子、杮子等。村里烧水做饭主要还是烧柴,山上树多,死树、树杈多得是,烧不完,村里牛羊很少,对林木破坏不严重,再加上村民不断造林补植,每年的绿化面积不断增加,而且都变成了私有财产,村民保护意识很强。绿化覆盖面积是逐年增加的。我问村里有百岁老人吗?我觉得这里山青水秀,山民肯定益寿延年。老人说,没有百岁老人,但有几个九十多的,最大的96岁,还有94的,93的,全村40多户,300多口人,但大部分年轻人都搬走了,或去山外工作,或去外面上学,很多人都在北京、天津、县里买了房,不回来了,村里只剩下一些孤寡老人和孩子留守,孩子们想把老人们接出大山到外面养老,但老人们故土难离,舍不得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家乡,这里空气清新,水质甘冽,宜居舒适。村里没有耕地,只有林地,人们种树为生,主要是果树,苹果、梨、山楂、杮子、栗子是主要品种,人们种树、养护,却不能砍伐,不能买卖,不能违反《森林法》,但可以继承,村里连鸡鸭鹅、牛羊猪都很少,总的来说,还是很贫困的,也只有在旅游季节游客光临,卖点儿山货有些收入,但久而久之,山民学滑了,卖高价,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的现象时有发生,游客上当的少了,山民的收入也就降低了。别说,当地的富士苹果真的好吃,酥脆多汁,酸甜可口,两元一斤,回到家,老伴儿一直后悔买少了。山民的房屋建造都是随坡就势,建在高处,房屋离路面有十米高,直上直下的。国家施行村村通公路战略,水泥公路都能通到村里的主要位置,光滑平顺,但通向院里就有问题了,国家不管,只能自己修,所以,家家户户都修一条水泥路面通向家门,坡度有30度至40度,汽车、摩托车、农用车进院儿,要开足马力往上冲,村里没有自行车,上岗下坡没法骑行,而公路下面的住房交通也照此办理,修一条通向马路的小道儿,坡度更陡,除了摩托车,汽车、农用车就下不去了,这就是山村现状,短时间是改善不了了。每一家或两家打一口水井解决生活用水问题,至于农作物灌溉,基本上就靠天吃饭了,反正除了边边角角的地块种点儿蔬菜自用,也没有用水的地方。3.jpg

  顺着公路往南看,可以望见蓟州最高的山峰——九山顶。

  吃早点了,老板已经把饭菜摆上了桌,十人一桌,共有三桌,主食是大饼、稀饭,有七八样小菜,还有炒鸡蛋,因为我们计划早饭后返程,所以尽量吃饱,因为下一顿饭还不知到哪儿吃,能不能吃。饭后,我们和同伴们一起去往十五公里以外的“花市村”,据说那里是旅游景点,风景不错,有很多画家在那里长住体验生活,就好像我在前些年在丹东宽甸大清沟旅游时看到的画家写生基地一样的住所,到了那里发现,到处都是农家院,做生意的买卖兴隆,车辆来往穿梭,空气污染严重,原始森林公园距离很远,我去不了,和大家商量一下,我们还是先回去吧。他们还要再住一天。

  虽然五一刚过,还是暮春时节,但在没有遮蔽的骄阳之下还是很热的,我们没能深入到花市村去,因为还要走很远的一段山路。

  我们决定回程,原路返回,车近黄崖关发现,同是旅游景区,津冀相差还是很悬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天津这边空气清新,干净整洁,游人如织,河北那边稍显萧条,门可罗雀,应该说,天津黄崖关的旅游带动了兴隆旅游的发展,兴隆山民乘势而上,以较低的价格,周到的服务,清新的环境吸引了京津的游客外流,撑起了一片致富天地,其实,旅游主要还在天津境内。兴隆围场境内最著名的还应该是塞罕坝,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建起了绵延六百里的大森林,成为了三北防护林最重要的一部分。《最美的青春》等电视剧都很好的表现了当地植树造林的英雄们披肝沥胆的光荣事迹。向这些为国家建设奉献青春和子孙的先辈们致敬。


  雨花谷

  粟香湖畔雨花谷

  水光潋滟映花嫣

  我们驱车从兴隆返回,我以为是回家,可女儿女婿说是去唐山,我认为是路过唐山,顺便游玩,打开导航,汽车基本原路返回。过了黄崖关,拥堵现象开始显现,经过下营,但没有完全重走回头路,最后到了蓟州马伸桥,左拐三公里就是清东陵了,这个地方我来过,那是1986年,我单位孟繁辉老师因献血导致身体微恙,学校派我护送孟老师回家休养,他的家距马伸桥六公里的穿芳峪乡大巨各庄村,回来时,我在马伸桥坐长途公共汽车去唐山坐火车回家,那时的交通是真的不方便,不过,这个地方虽经三十多年还是记忆犹新,回来,我还开车带人从这里去了清东陵,非常近。如今,这个地方变化非常大,早已看不出当年的模样。

  车过蓟州,到了河北遵化境内,东陵就属遵化管辖,污染立刻严重起来,大货车川流不息,公路上尘土飞扬,到处都是灰蒙蒙的颜色,与一路上的山清水秀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汽车一直向东行驶,不知方位,但我感觉好像偏离了唐山方向,前方竟然到了迁西县境内,我问了女儿女婿,才知她们要去雨花谷,我没去过,也未听说过,只能是信马由缰,磨房的驴——听喝了,过了一座桥,不知是什么桥,没有路标,下桥左拐进入一条小路X013,是乡村公路,又是一条山道,不过要比去围场的X080乡道要宽敞一些,双车相错不受影响,而且车流也大了起来,对面的车辆相向驶来,大部分是津字打头牌照的,少部分是京牌,还有一些是冀B当地的车,看样子都是从我们要去的那个地方返回的,这么多人员车辆向往,显然是很不错的地儿,这勾起了我的期待,这条路有路灯绵延不断,能看出来当地的富裕程度,确实,迁西县是全国百强县,在河北省的经济指标也是名列前茅的,左面出现了一片浩瀚的水面,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后来得知,它叫粟香湖,其实所谓的粟香湖就是远近闻名的大黑汀水库截流形成,名字很有特色,想必因迁西盛产国内外驰名的迁西板粟而得名吧?4.jpg

  汽车行驶很远,不断从一个一个的山村穿越过去,大黑汀水库处于滦河干流上,起着为潘家口水库调节水流量的作用。粟香湖是它的支流。当地人民靠水吃水,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旅游经济,富村强县,脱贫致富。

  车行二十多公里后,到了目的地附近,唉哟,人山人海,车流不息,停车场里,车满为患,上万平米的停车场,黑压压的车辆摆的满满的,足有几千辆,要走的往外开,要进的往里挤,一位难求,我们好容易在路边找到一个空位,还没停稳,收钱的就过来了,十元一辆,还不算贵。女儿去买票,成人每人60元,外孙十八岁以下,老伴儿60岁以上半价,70岁以上和残疾人免费,我们走进湖边,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姹紫嫣红的熏衣草花园,此处就叫“熏衣草庄园”,粉的如嫣、白的似雪、黄的像金、紫的毗霞、红的火样,还有绿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一股淡淡的花香直冲鼻腔,让人情不自禁的赶紧吸气,真舒服呀。我们在花海中徜徉,尽情地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不远处的粟香湖碧波荡漾,飞驰的快艇载着游人把水面犁出一道水沟,惊险刺激的画面不时引起游客的一阵阵尖叫。一只肥硕的大黄鸭模型静静的漂浮在湖湾里,稍远处的风车悠闲地转动着,矗立在熏衣草花丛之上,真有点荷兰风情。其间,我和外孙乘上了观光小火车,权当休息室,单程距离有800米,车票5元,不管是谁,没有优惠,过了一把孩子瘾。游荡一圈,走出检票口,工作人员特地打开边门让我独自出来,也算是对残疾人的特殊照顾。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乘坐游艇,没有专门的售票处,到处都是戴着袖标,手拿“从游艇”字样牌子的人,有年轻的,也有岁数大的,还有女人,后来得知,游艇都是私人的,那些招徕游人的人都是他们的亲属,你想坐游艇,他们就把你带到码头,他们自己不收钱,钱要交给驾驶员,上艇不按人头,按艇收费,五人、十人都要一百,女儿找了一拨游客拼团,说好十人一艇,一家五十,艇还开得远一些,到大坝附近,结果,临上船时,那拨人却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只得又另外找了俩人,七个人上船,我们花了一百元,另外俩人最少也花了40,此时,风大了起来,太阳不见了,天也阴森森的,感觉得有五级风,在螺旋桨的高速转动搅拌下,水面上已是浊浪滾滾,飞速行驶的艇艏已激起大朵的浪花。我们提心吊胆的上了船,穿好救生衣,快艇缓慢启动,猛然加速,艇像离弦之箭向湖的中央刺去,我坐在驾驶员后面的坐位上,上船时,驾驶员说后面稳当,前面会颠,我说不怕,结果,艇开足马力后,真像一匹脱缰野马,飞速前行,艇疾浪高,快艇高昂着艇艏,一会跃出水面,随即又重重地砸向水面,当时觉得就好像铁锤砸在地面上,完全没有水的柔韧的感觉,一下、两下,颠得屁股疼,我紧紧握着扶手,大气都不敢出,哪里还能尖叫得出来?

  在泰国的暹罗湾,我也曾坐过快艇,那可是在大海里,风浪要比现在大得多,但并没有感觉有多颠,可能与艇的性能质量和驾驶员的技术有关吧。

  游艇转了一圈往回开了,艇速明显减慢,我静下心来,问驾驶员,这样开船有没有危险,他说,游艇从来没有出过事,不管开的多快,只要驾驶员不喝酒就不会撞船出事儿,我这才知道,开船的也有酒驾,坐上这种人开的高速快艇,无疑把性命交给了阎王爷。

  艇近岸边,驾驶员发坏,突然加速,并且左拐右拐游艇来回倾斜,让人感觉刺激无比,这可能就是游客们尖叫的原因,也应该是驾驶员送给我们的临别纪念,别了,粟香湖,再见,熏衣草庄园。


  唐山美食

  本来,从雨花谷出来已是日薄西山了,应该回家了吧,可女儿女婿却还有节目,要到唐山吃晚饭,选中了一个叫“唐山宴”的地方,没听说过。现在的网络信息真是太发达了,任何信息都能从网上搜索得到,就连迁西“雨花谷”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偏远之地都吸引了周边市县那么多的游客,网络威力真是无穷。“唐山宴”也是孩子们网上百度的结果,做为年近古稀之人,我是想都不敢想。

  车行六十多公里,开进唐山市区,此时,已是华灯初上,夜色朦胧了,按照导航,左转右转,终于找到了地方,一座雄伟的灰色大楼矗立在那,有六七层的样子,楼顶三个大字“唐山宴”,门前广场和周边停满了各种型号、牌照的车辆。门前排着长队,什么情况?这是餐厅吃饭还是包公赈灾放粥?吃饭排队,多产少年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了?无论如何,我要去排队,可是,吉人自有天相,执勤的保安看到我,专门给我开了一个口将我放进,家人也乘虚而入,随我走进餐厅,美其名曰:保驾。

  进入大厅,我吃了一惊,这哪里是吃饭?人挨人,人挤人,在这里我真正了解了一直耳熟能详的“摩肩接踵”的真正含义。随着人流前行,我不是在自己走,是人群拥着我走,两脚几乎不沾地儿。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各种口味勾人馋涎,我已知的肉焖干饭、煎焖子、棋子烧饼,还有不同地域的各种面食,和冷饮冷食,目不暇接,应接不暇。听人说,这里复制了过去唐山“小山”的繁华,整个餐厅据说有食客2万多人,人们一手拿碗,一手拿勺站着往嘴里塞,别说找座位,能有地方站稳就不错了,如果说,在“雨花谷”人头攒动感觉震撼,那么在这里的人山人海让我感到惊悚。这么多年来,我节日里到过西安回民巷,到过长沙火宫殿,南京夫子庙,到过上海场城隍庙,何曾看到过这么大的场面?何曾遇到过这样的疯狂?我自选了爱吃的肉焖干饭,久违多年的煎焖子,小地方的人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也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珍馐佳肴,,点的这些我认为的美食,足矣。 女儿找服务员给我找座,服务员小姐姐带着我左拐右转,跨过一座小石桥,桥下的人造溪水里悠闲地游着几条锦鲤,它们看着桥上和岸边的游人是不是在暗中嘲笑:傻子们,干嘛呢,岸上拥挤不堪的人群和水里悠然自得的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小姐姐热情地带着我们到了一个餐厅,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小山厅》,小山是唐山著名的地方,唐山的商业发源地,我那时经常光顾,曾经热闹非凡,如今经过大地震和城市改造,小山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复存在,留给我们的只有满满的回忆,在“小山厅”,也是人满为患,服务员给我们安排了座位,我们全家糠呑虎咽纵情享受,先后吃了土耳其烤肉,炸鱿鱼爪,再加上我点的佳肴,吃了个腹涨肚圆,花费好像还不是太多。

  吃饭期间,服务员一直在旁边忙碌,不停得打扫卫生,清理桌上餐余垃圾,一位老大爷尤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我顺便问他一些情况,得知他来自迁西农村,出来打工,今年五十五岁,一直在家务农,没有劳保,在这里打工,每天收入200元,管吃管住,每天三顿饭,早晨七点吃早餐,下午两点半吃午饭,晚上九点半吃晚饭,很是辛苦,赶上节假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为了生活,再累也要坚持,再苦也无怨言。

  饭店营业额日均一百万元,收入不菲。

  饭后,我顺便转了转,整个餐厅的地面上铺着铁轨,还停着一个老式蒸气火车头,据说这是中国第一个火车头,是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的老古董。铁轨可以延伸到地下,那里有地下煤矿展厅,可以展示挖煤的全过程,从原始挖煤法到现代采煤工艺,可惜当时并没有开放。

  酒足饭饱,打道回府,我们在夜幕下疾驰在长深高速上,路上依然是车流滾滾,车灯璀璨,晚上十点,我们安全到家,结束了这次愉快顺遂的旅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