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交是战友,百听不厌是军号,常唱不衰是军歌,本色不褪是军装,终生不悔是军旅,风雨不动是军旗,永远不变是军魂。

  人的一生中总会体味各种不同的生活,经历过不同的环境。然而,曾是军人的我,最难以忘怀的依然是在军旅中的最美丽的青春年华,军营里的风风雨雨,喜怒哀乐,点点滴滴……一切都是心间珍贵的篇章。

  八一前夕,百余位老战友应崇明战友之邀,相约重返如皋机场,一同走进了曾经的新兵连,教导队,停机坪,老营房,开心与喜悦溢于言表。大家不远千里重回老部队,并不是为了来看这几十幢旧房子的,而是重温那份初入军营的迷茫,追寻那种挥洒青春的豪迈,感受那些峥嵘岁月的深情,营区不仅仅在鱼米之乡上,更在战友们的心中;情谊不仅仅表现在有限的形式上,更镌刻在博大的内心世界里……

  军旅生涯对我们而言已经渐行渐远,如今我们虽已华发半生,但我们一直朝思暮想着能回老部队看看,看看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排房,看看我们的曾以为傲的绿色军营,在那里我们曾留的足迹,在那里我们曾洒下汗水,在那里我们哭过,笑过,甚至痛恨过。然而,当一切都已经过往的时候,往事变得是那样的美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与拧心的牵挂。

  1976年的早春二月,经过两天一宿的旅途,我们当年的新兵来到了苏北如皋,磨头镇老户庄西田野间的一片开阔地带,就是戒备森严的飞机场,无形中的彰显着一种神圣、神秘和庄严,震撼着人心。

  那一刻,归属感就像是冬日的暖阳一样,顷刻洒满心间,我深深地自语,我的中队,就是我的家,我们在异乡的家。空军32师94团是我们的番号,这个数字已经深深刻印在每一位战友心间。团队的精神,已经融化在每一个战友的血液里。从这个意义上说,从那天起,战友,就是我们身处他乡的亲人了。

  进了空军门,应知军中史。1949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以第十四兵团机关、军委航空局和第四野战军六分部为基础,组建军委空军领导机关。刘亚楼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任参谋长,常乾坤任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长、王弼为任副政治委员兼工程部长。11月11日,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在北京成立。至此,空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航空兵,勇敢者的兵种;飞行员,不畏死的职业;地勤兵,蓝天守护神,多少人羡慕而又敬佩的岗位。

  地勤是保证飞行的建制单位,在飞行部队各团的编制一般是机务大队,下设四个机务中队,其中三个中队保证飞行,一个中队负责飞机的检修,也称定检中队。 地勤是技术兵种,分为4种专业:机械、军械、特设、无线电、简称机军特无。我们部队装备的国产是歼六,当时等同于前苏联的米格19,是六、七十年代的主战飞机。用现在的话说,是属高科技,地勤战友们暗自庆幸成为了机务战线中的一员。

  电源车,加油车,氧气车,冷气车,电瓶车,牵引车,灯光车,消防车,救护车等各类飞行保障车辆各就其位。 一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 顿时起飞线响起了飞机发动机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架架战机顺序启动,缓缓滑行到跑道,又快速滑行着升上了空中。

  在放飞的过程中,机务兵,后勤保障,飞行员和飞机是一个战斗整体。是飞行员在飞,飞机在飞,同时也是机务兵的心血与汗水在飞。机务一线,练就了我们过硬的技术,同时也形成了我们的职业精神,带给了我们的岗位荣誉感。

  很多人非常羡慕飞行员,因为他们的军衔高,工资水平又高。但是这些人却很少会考虑到他们工作的危险性。每一次飞行都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次飞行都是建立在随时可能付出生命的基础上,而地勤人员的那份担心与担忧,不在其位,是难以体悟的。

  一种精神因永续传承而历久弥新,一个名字因被牢记追随而化为丰碑。夏北浩,1938年5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双水镇,1957年1月入伍,历任机械员、机械师、机务分队长、机务副中队长、机务中队长、机务大队长、机务副团长、机务处主任等职务。1964年9月29日,空军党委授予夏北浩“机械师尖兵”荣誉称号,以其名字命名的“夏北浩检查法”也在航空机务战线上全面推广。集中体现在,“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夏北浩“三负责”精神成为一代代航空机务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机务工作最关键的是严字当头,我们手中掌握着飞行员们的生命和国家财产,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空中惨剧发生。而“夏北浩”就是机务兵一丝不苟,科学细致确保飞行安全的代名词,由夏北浩发明的检查法,以及他倡导飞机无故障、无缺陷、无锈蚀油污、无外来物的“四无”活动。成为航空机务维护工作中的标准工作模式,为空军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七十年代初,空军地勤又引进大庆油田“三老四严”的经验,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夏北浩检查法”与大庆精神“三老四严”的实施,使得空军机务维护工作更加规范缜密,同时更有益于机务兵职业操守的养成,尤其是诚实的工作品质,更是飞行安全基本保证。机务检查中的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检查方法和经验,让我们受益终身。

  当兵的岁月有苦有乐,只有苦过才知道什么是乐,才会珍惜所拥有的每一次快乐。苦尽甘来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回味起来自傲畅怀,幽香清远。

  钻进气道进行内部检查,是机械员们的家常便饭,每侧进气道分隔为上下后,每格气道呈三角形,边长约40公分。这样的通道这样的空间,不要说胖子即使是一般人都很难进出,更不要说在里面工作了。只有瘦削身材,且技术全面的人才能担当此任。天寒地冻,数九严冬,而钻进气道只能穿一层单衣,浑身发抖,喝口白酒,热一下身,接着便手持一个工作灯,向又窄小又黑暗气道爬去,前伸双手进入,然后依靠身体的前伸与后缩像伸缩的昆虫一样艰难地向后移去,半个多小时后出来,再向另一个进气道爬去,检查结束时,人冻得像紫茄子一般,但没人叫苦,也没人喊累。擦航炮,校罗盘,推飞机,盖蒙布……晴天雨天,没人退缩,没人躲闪。

  在维护工作中坚持做到:能看到的看到、能听到的听到、能摸到的摸到、能嗅到的嗅到,对一滴油迹、一声异响、一丝漆层裂纹都绝不放过。

  工具三清点,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更的铁律。必须保证工作完成后,工具箱里有始清单,每次对照清单原数放回。兄弟部队曾有粗心大意的反面典型:某歼7部队,一个机械地勤检修完成后,发现少了一把解刀,到处都找不到。由于飞机刚刚检修完,机械地勤检修发动机,非常麻烦,发动机要从机身后部整个脱下来。于是他就报告给了分队长。分队长发动全分队找,也没找到。这时候就要重新拆飞机发动机了。分队长就报告给了中队长。中队长一听要脱尾部,“脱尾部就是把飞机前后结合部,一分为二,需要十几个人,几个专业的人同时协作,才能完成,如果是脱发动机,程序会更烦琐,那不叫加班加点,而是叫通宵。太麻烦了”,把那个地勤叫过来,让他仔细回忆会不会落在发动机里了。那个地勤含糊其辞地说“应该、可能、大概、或许”肯定不会。于是中队长也250了。就说那就算了。并在清点单和检修完成单上签了字。结果,飞机第二天试车,就见一团火球轰的一声从喷口里喷出来了,真就在发动机里,那几个人全部被军事法庭判刑了。

  天气若好,团首长命令进场,四点半起床,五点进场。天气若不好,就要等,等能见度,等躲雷电,等得你心烦。但飞行是大事,不能违背客观条件。苏北的春秋季节多雨多雾,在营区待命屡见不鲜,待命并不能高枕无忧,首长总会不失时机地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一般情况下是自学,自学靠自觉,多数战友能认真钻研,也有个别特别有心计的战友,旁边放着业务书或政治书籍,偷偷看着小说,领导来时看正本,领导走后看小说。

  军旅三春暖,抵御一世寒。老中队,老战友,哪怕分别再久,哪怕是千山万水,总是会时常想起,念起,甚至梦里千回总能遇见。回念军营,我们耳边总能回放出曾经发自肺腑的激昂歌声:“战友、战友,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送战友踏征程……”

  战友们那年那月的那些段子,一个又一个地浮现在眼前。特设分队长郑兴增,福建人,孤儿,吃百家长大,1968年入伍,1981年,全师组织队列校阅比武,郑分队长带我们15人代表我们团参加汇报表演,我们依照口令集合完毕,报数后,小分队跑步行附件到主席台前,郑分队长一时紧张,报告值班参谋长时说到:报告首长:94团小分队集合完毕,应到15人,实到15人,报告完毕,请指示!明明16人,却偏偏报告15人,原来他把他本人忘了。全师的人都看在眼里,笑在心里,被首长训斥一通,来了回重来。校阅操场就是战场,大家都憋着不敢说,回到中队,大家才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老郑幽默地说到:笑什么笑?报错数也是对首长们考验。

  还有一次,营区三楼厕所漏水,与营房股联系多次,一直没有来人维修,老郑急眼了,一个电话打到了师首长那里:“报告首长,我们这里不得了啦,穿雨衣,打雨伞,还要戴草帽,这水哗哗地流,没人管哟!”几分钟后,两台吉普开了过来,师首长来了,没过几分钟,场站领导来了,师首长当场表扬了老郑,同时训责了场站领导,就这样漏水问题迎刃而解。

  一类灶:一般的连队每天伙食费是0.47元。二类灶:担负着重体力施工的连队的伙食费是0.57元。三类灶:进入地下施工的连队伙食费是0.67元。四类灶:各个特殊工作的特种灶。如地勤机务灶为0.97元;空勤灶每天为2.7元;大灶每天为0.87元。

  战士的津贴费:每月为第一年6元;第二年为7元;第三年为8元;第四年为10元;第五年为15元;第六年为20元;第七年为26元;第八年为32元;九年者38元;十年者44元。数字是枯燥的,却也是我军史册中光辉的一页,我当新兵时,上海的刘三喜,张鑫,黄新炎,浙江的白高龙,金山土,广东的周绍炎,梁思政,陕西的荆妙学,李国锋,张文彬等老同志服役都在七、八年,有的达十年之久,他们以苦为荣的奉献精神至今让我感动不已,十五的月亮分外明,一家不圆万家圆,我们终于理解了它的真正含义。

  夏日的苏北,宛如桑拿,只要熄灯号响过,营区立马一片安静,没有空调,没有电扇,我们睡的草席,不一会就会被汗水湿透,草席上就能复印出一个人影。如今,如皋人的生活条件和全国人民一样越来越好,越来越高,纳凉方式早已今非昔比。往昔火热的营区人去楼空,但它永远不会在我们心里若芜,永远是我最思念也最怀念的地方。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人民解放军空军在正式成立之前,就像是母腹中的婴儿,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孕育过程。经过70年的发展,新时代的人民空军不仅早已摆脱了飞机数量不足的窘境,而且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人民空军不但有能伸得出去的长矛,还有“顶得住”的坚实盾牌,不仅能“以空制空”,还能“以地制空”,实现了空天一体,攻防兼备伟大跨越。

  岁月悠悠,往事历历,弦歌不断。回望军营,当兵的历史,已给我的人生留下了自豪,留下了荣光,留下了不尽的宝贵财富,那段珍贵的军旅生涯将成为我们一直前行的动力,这种动力将永不衰竭,伴随着共和国的脉搏和步伐,在光荣的人民子弟兵这个队伍里,我们心中永远充满着明媚的阳光,每一位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国防事业的老兵,在今天,都有资格拥有这份属于军人的光荣和神圣。

  人民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气象等多兵种合成,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术军种。建设钢铁长城,保卫国家安全,捍卫世界和平,人民空军一往无前。欣逢八一建军节之际,衷心祝愿我们强大的人民空军越飞越高,越战越强,永铸空中长城!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