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写到荇菜让人有一种亲切感,是老朋友再见的喜悦。这样的喜悦是只有我自己才能体会到的。荇菜是我写芳香系列的第一篇植物文章。我把它称为中国第一朵爱情花,就是因为它出现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篇《关关雎鸠》。我特别想再次与诸君分享我的喜悦。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我记得那时对此诗的翻译,我一直认为那是我翻译解读最好的一篇,所以也不厌其烦再次拿出来分享。

  雎鸠鸟儿在河中的沙洲上鸣唱,苗条美好的姑娘在河边采荇菜,青年男子触景生情爱上姑娘。姑娘没有停歇,在艳阳高照的夏日,穿梭在金黄的荇菜花中,左采右采,男子流连忘返,恨不能自己就是那荇菜,让姑娘采入筐中。但是,男子只是远远看着,日夜思念,辗转反侧,以琴瑟表述钟情,以钟鼓传达爱意。

  《关雎》在中国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的地位不言而喻,从前的蒙童学习的经史子集第一篇就是,几千年来不知多少童子都是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朗朗读书声中开始自己的求学生涯,其中的荇菜就算你没见过你也不会忘怀。我虽然不是蒙童时读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但是只要你读过《诗经》,你就一定读过《关雎》,所以无论那样形式的再见荇菜都是亲切的,让人回忆的。

  上次和荇菜相遇是在《芳香唐诗》中,这一次我们就接着唐诗中的荇菜一路向前吧。先把唐诗中的荇菜请出来。

  就选我喜欢的王维吧,他的诗清雅自然,很少病态。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在山里游玩转悠,就是那不算长的沟壑。就是这样寻常的景致我还是十分欣赏,你看那溪水流过撞到乱石上发出的轰鸣,再看林间因为深色的松树看不到边,更显幽静,一乱一静,动静结合,正是美景。

  再看前边,溪水流过形成池塘,菱角和荇菜随波逐流,芦苇倒影应在水中。我的心早已归隐,正如眼前的景致。不如就学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故事,就留在盘石上,以垂钓了此余生,也无不可。

  王维的荇菜不是热情的“爱情花”,是淡泊是纯朴是归隐中的宁静。

  现在就可以到宋朝了,宋词里也有荇菜,不知道关爱情?关归隐?或者还有别的?

  先看欧阳修的《蝶恋花》

  永日环堤乘彩舫。烟草萧疏,恰似晴江上。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

  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且把金尊倾美酿,休思往事成惆怅。

  无事时乘着彩舫幽兰,只见两岸草木稀疏,就像此时的的江水。水天相接,风吹其浪花,红菱荇菜随着双桨蜿蜒。

  随行的美女歌声清丽婉转,却惊起鸳鸯双飞,看眼前美景,听歌声嘹亮,再把美酒痛饮,就用不着想那令人惆怅的往事了。

  欧阳修的荇菜让人忘记往日的惆怅。

  再看的周邦彦《蓦山溪·春景》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春天的湖水跟镜子一样平,红菱、荇菜绕在船尾。满眼都是绿色,总之湖光山色一片美景。

  周瑜有雅兴,行船再次,落日余晖更增加了湖景的美丽,这样的美景我也不想约美人一起游览,若要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你,我想家了,想那舌尖上的美味“莼羹鲈脍”。

  有意思的是,不论欧阳修还是周邦彦,他们的荇菜总是和红菱相伴相生,当然原本就是菱荇共生,让他们发现了,写出来了,而且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是纯自然的风光。

  其实荇菜和水藻也共生,黄庭坚就发现了,他在《满庭芳》中就写到:“微雨过,媻姗藻荇,琐碎浮萍”。不仅有水藻还有浮萍,这正是荇菜的正常状态。

  兴致勃勃从《诗经》时代穿越千年历史长河一路看荇菜花开花落,看它随诗人的心情起伏,煞是有趣,有趣就好,人生就是要活的有趣,只顾了感受诗人们的感受,竟忘了通报荇菜的科属。好吧,文章结尾处说不迟。

  荇菜是龙胆科莕菜属浅水性植物,叶片像睡莲的样子,开鲜黄色的小黄花。就是这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