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朱元璋克滁州,定和州(今安徽和县)后,决定攻占应天(今南京),以应天为根基,实现自己“倡仁义,收人心,定天下”的宏伟政治抱负。

  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左右,朱元璋决定打下采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镇),攻占当涂,攻取应天之战略决策。

  与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将领率义军三万余人,由和州乘战船渡江,攻取军事之要地采石镇(今安徽市马鞍山采石矶)。采石矶濒临大江,元军难以防御,向采石矶进攻,必能取胜。

  一天,汤和等先引舟直扑采石矶,天气阴晦,风急浪大。义军前哨刚接近采石矶,伏在矶上的元军挽弓疾射,箭如飞蝗,士兵中箭不少, 汤和率部冲击几次,无法登岸。

  这时,后面驶来一艘战船,船头上站着大将常遇春,一手执盾牌,一手提长矛,直冲采石矶冲来。 两军对阵勇者胜。常遇春大喝一声,挺矛飞身上矶,长矛直刺横扫守敌,元军抵挡不住,纷纷后退,败下阵来。

  朱元璋亲挥令旗,鼓号震天,大小船只冲上前去,靠矶登岸,元军无法抵挡,转身溃逃。义军乘胜拿下采石镇。

  义军在采石镇上夺得不少粮食,义军中不少是和州人,和州当时缺粮,将士们想把粮食运回和州,不愿进兵。

  朱元璋对徐达等诸将说:“如果退返和州,再攻应天,必定困难,应天不取,大业难成也。”常遇春,徐达等点头称是。 

  朱元璋召集全军将士说:“我们要建大业,就不能图一时之安。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就在附近,攻取太平作为立足,进而攻取应天(南京)。”将士们知已无退路,就一心一意跟着攻打太平。 大军到达太平,立即攻城。元守将见义军勇猛异常,弃城而逃。

  夺得太平,元朝设在南方重镇应天(南京)岌岌可危了。

  (注:前几年到采石矶游玩,还看见常遇春的大脚印留在采石矶崖上,是后人为纪念常遇春刻的)。

  我认为朱元璋并不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草莽匹夫,而是一个有着雄才武略的枭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