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炮弹呼啸袭来,他一把拽住没及时撤回的战友,将其塞进猫耳洞,自己的鲜血却染红了那片高地。他就是著名的“硬骨头六连”八班班长展亚平——战场上失去双腿和左手,高位截瘫;战后被评为“特等伤残”军人,荣立一等功。经历九死一生煎熬的展亚平,用意志和剩下的三根手指自信面对生活。

33年过去,他心中的那个愿望越来越强烈,受伤后五天五夜昏迷中,有哪些军医为自己做过手术?哪些护士护理过自己?他要让脑海里这段空白的生死营救复原。于是,他开启了“感恩之旅”——千里迢迢,英雄的铁血光辉令人感动,人们心中的“英雄情结”被唤醒……“八一”前夕,叶青松受《家庭》杂志委托,走进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广济路上的展亚平的家,近距离感受这位战斗英雄。


(1)走近33年前的战斗英雄

1985年1月11日,部队受领了新任务,打掉172高地前面的暗堡。这是自卫还击作战中的一次特殊行动。自卫还击作战是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被迫对侵略者发起的反击战。展亚平是1981年7月从江苏省张家港入伍,来到“硬骨头六连”当兵,自愿奔赴前线,保家卫国。

这天下午,“硬骨头六连”指战员在172高地右侧发起打掉暗堡作战行动。很快,暗堡悉数摧毁。就在队伍撤回时,敌人开始用火箭弹进行火力反击,一轮又一轮的炮火朝着172高地方向轰过来。

战士们迅速隐蔽。这时,八班班长展亚平突然发现还有一位观察兵站在阵地的右侧,没有及时撤回来。来不及多想,展亚平冲过去,拽着他的衣服,硬是把他塞进了猫耳洞。正当展亚平把自己的枪递给他,准备钻进猫耳洞的瞬间,炮弹呼啸袭来……

被救的观察兵,后来成了湖南省长沙某集团的董事长。展亚平接受叶青松采访时说:“现在,他是亿万富翁。他对伤残军人非常关心,每年都送钱送物送关爱!”

炮弹炸响了,弹片打穿了展亚平的左胳膊和双腿,露出了骨头和筋腱,血流不止……展亚平倒在鲜红的血泊里。“亚平,亚平呀……”安然脱险的观察兵把展亚平拖进猫耳洞,但展亚平已昏迷过去了。

敌方炮火稍微停止后,指战员把展亚平抬回连队,转运到战地医院……在战地医院,展亚平昏迷了五天五夜,一共动了7次截肢手术,23岁的展亚平从此失去了左手和双腿。战后,他被评为“特等伤残”军人,荣立一等功。

1986年12月2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展亚平。那一天,邓小平面带笑容,伸出指挥千军万马的大手,准备与展亚平握手时,展亚平并拢右手仅剩的3个指头,向邓小平敬了一个军礼,大声说:“邓主席,您好!”邓小平紧紧地握着坐在轮椅上的展亚平的右手,说:“你的事迹,我已从报纸上看到了,向你致敬!”

展亚平接受叶青松采访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那时,小平同志已80多岁了,工作日理万机,百忙之中还从报纸上关心一位普通士兵的成长。我从心眼里敬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风范。”


                   (2)英雄的生命是这样被救回来的

失去意识的展亚平,先是在第一时间接受了部队救护所的清创手术,后被紧急转运到云南麻栗坡附近的解放军144野战医疗所进行救治。

时任144野战医疗所所长杨文龙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然觉得无比惊险。杨文龙说:“展亚平被送到医疗所的时候,人已经重度昏迷,并且高烧不退。他的伤口开始冒泡,凑近一些,还能闻到阵阵恶臭。我们判断这是气性坏疽,需要立刻进行截肢手术,不然,生命危在旦夕。”

144野战医疗所是解放军第44医院临时抽调组建的。要从死神手中“抢”回展亚平,每一位参与这场手术的医护人员,都觉得惊心动魄。气性坏疽很难控制,伤口容易受到进一步感染,医护人员将青霉素粉直接撒在创口表面,又用高锰酸钾药剂控制伤情。手术必须争分夺秒,医护人员相互配合,用了4个多小时,硬是把展亚平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手术结束,脱下浸透汗水的手术衣,好几位医护人员瘫坐在了地上……

手术是晚上进行的。第二天一早,展亚平又被送往后方医院。几天后,他在后方医院醒来,发现自己被截去了双腿和左手,一时间,真是难以接受。展亚平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那个时候,痛苦过,伤心过,自己才二十来岁,别说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实现不了,就是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下去?父母看见能不能承受得住?心里一点踏实的底气都没有!”

第44医院副院长章德钰看到展亚平消沉的样子,开导他:“你还年轻,你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想得要远一点。你要好好想想,为了抢救你,有300多名群众排队为你输血,多数还是边疆的少数民族同胞,在你的血管里流着他们的血液,滴着他们的情和爱呀!”

章副院长的话,让展亚平惊醒过来,那双失神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展亚平想起自己刚到连队时,在连史馆里听到的断臂将军余秋里的故事……展亚平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用拉力器锻炼,为坐起来做准备。他经常写诗歌,写散文,发表在报刊上。


                        (3)聆听“爱情献英雄”的故事

“听说你负伤后,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叶青松问展亚平。

展亚平回忆起这段甜蜜爱情,似乎还在昨天——那是他从前线回到原南京军区一军一师一团休养连后的事。休养连是战争状态下的特殊单位,伤残军人从前线下来后,都安置在休养连里。

当时,苏州吴县渭塘镇电子机械厂25岁女工徐绣兰,在《苏州日报》上看到展亚平的英雄事迹,又读到展亚平的一首诗——这是展亚平追求崇高人生精神境界的诗,诗中写道:我愿是一棵小草/能在岩石丛中生长/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它立足的地方/虽然不成为参天大树/但它竭尽全力/染绿一寸土地/鼓动一星春光……

展亚平的诗和他的英雄事迹,让善良而美丽的徐绣兰动了心,她主动写信向展亚平求爱,心甘情愿侍候他一辈子。

“这封信还在吗?”叶青松问。

展亚平笑着说:“我怎么舍得丢啊!”于是,笔者看到了这封信的内容:

展亚平同志:我读了报刊上刊登了你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宁负伤致残,失去了双腿左手臂的事迹,使我非常敬佩,为此,我也流了不少的眼泪。

你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是青年人学习的好榜样,你那献身救战友的精神将会永远鼓舞青年人去战胜困难,奋发进取。展亚平,我给你写信,我不是一时冲动,我爱英雄……

亚平,我这样称呼你不知妥否,今天早上,我已经把我参加工作六年以来积蓄的两千多元全部交给母亲,算是我孝敬父母的一点心意。亚平,也许我们俩这辈子有缘,我这一辈子注定是要侍候你了,这是我的心告诉我的,请不要回绝我,请你恭候,我就去上海看你,到时,我们见了面,再把我装在心窝的一些话掏给你。

展亚平收到这封纯情灼热的信时,正躺在上海的解放军85医院的病榻上,幸福感油然而生,但展亚平清楚,不能让她为自己这个残疾人做出牺牲。

然而,令展亚平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徐绣兰真的来到了上海,出现在他面前。那一天,展亚平至今都还记得:“她身上穿着小红格的上衣,蓝色的小裙子,个儿细高,丰满,娃娃脸,面颊红润,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她是徐绣兰,和她随信寄来的照片一模一样!”

徐绣兰把两个旅行包放下来,就到了展亚平病榻前坐下,大大方方地作了自我介绍。

展亚平问:“小徐,你来上海家里人知道吗?”

“知道的。”徐绣兰说,“有些事我在信上给你说清楚了,我这次来看你,父母都是同意的。”事后,展亚平才知道,徐绣兰的父亲徐敬昌是全国实行义务兵制度首批入伍的义务兵。徐绣兰到上海来,已经得到退伍军人的父亲坚定支持。

展亚平说:“你看我现在这个状况,即使我们在一起,以后的生活会很苦的,你不怕吗?”

“亚平,你放心,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既然爱上你了,就一定爱到头,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多的苦,我也受得了。我已经24岁了,我知道怎么选择生活。”徐绣兰说完,流下了似委曲又幸福的泪水。

男人最怕女人流泪。展亚平赶紧缓和气氛,开玩笑地说:“咱们第一次见面,应该笑呀!”

徐绣兰说:“我见到你很激动,是激动的眼泪,是激动的眼泪!”

就这样,徐绣兰留下来护理展亚平。

几个月后,1986年1月23日,展亚平和徐绣兰在上海解放军85医院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婚礼。那天,很多单位闻讯赶来祝福,有上海文艺界、新闻界的朋友,有上海共青团的代表,有上海妇联的代表,有徐绣兰家乡的领导和代表,有展亚平家里的亲属……

晚上,在医院五楼的会议室里,笑声、掌声、祝贺声不断,“展亚平、徐绣兰新婚之喜”婚礼分享会正在进行中。展亚平激动地握着徐绣兰的手,脸上堆满幸福的笑容。

分享会上,徐绣兰恭敬地向来宾深深地鞠了一躬后说:“我以感激的心情,向诸位来宾,朗诵自己的习作《爱你就是爱祖国》:我有一副健全的肢体/你有一个智慧的脑海/我双手能摇动生活的重船/你的理想之舟能引我奔向遥远的港湾……”

人们被徐绣兰的美好心灵、高尚情操深深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展亚平即席讲了一段肺腑之言:“朋友们,感谢大家的光临。我是拖着伤残的身体来上海的,在上海仅仅五个月时间,我已把上海当作了我的第二故乡,今后我和绣兰相伴人生,不管碰到多少艰难险阻,我们一定携手迎接灿烂的明天。”


(4)独臂将军给独臂英雄举行庆婚宴

展亚平和徐绣兰结婚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将军十分高兴。余秋里在百忙之中赶到杭州,为这对新人举行了一个庆婚宴。这一天,是1986年6月7日。

余秋里与展亚平的负伤过程,十分相似。那是1936年4月,红二方面军长征进至贵州境内的石阡县城附近,即将进入乌蒙山。贵州军阀王家烈一个榴弹炮营扼守在乌蒙山的咽喉要道上,成了一道封锁线。能不能越过王家烈的榴弹炮营,关乎红二方面军生死存亡。红十八团团长成钧与政委余秋里奉命打通封锁线。

当夜,成钧和余秋里率两个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榴弹炮营的四座大炮楼下。当红军战士进入有利位置后,成钧一声令下:“打!”此时,老天爷似乎在助威,雷鸣电闪,伴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机枪的扫射声,响彻山谷。王家烈的封锁线在红军的强攻下,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时,团长成钧从隐蔽部跳出来,站在高坡上,大声呼喊着指挥部队歼灭敌人。成钧的举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一名敌机枪手,移动了枪口,对准了成钧,扣动了扳机。

说时迟,那时快。余秋里凭着战场经验,大喊一声“危险”,并迅速伸出左臂一把将成钧钩回隐蔽部。就在这生死攸关的一瞬间,余秋里的左胳膊被子弹打穿了……余秋里的一只胳膊换回了成钧的一条命。后来,他们俩都成了开国将军。

庆婚宴开始前,当徐绣兰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展亚平到了余秋里跟前时,余秋里向大家回忆了自己的负伤过程。

“英雄负伤,美女爱英雄,人间美事!”欢畅而热烈的庆婚宴开始后,余秋里问展亚平,“你还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竭尽全力为你解决。”

展亚平挺起身子,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说:“请首长给我写点希望。”

余秋里接过本子,沉思片刻,提笔写下“战斗功臣,钢铁意志”八个字。接着,余秋里说:“你是人民的功臣,永远记住,荣誉是人民给你的,要永远保持光荣,永不骄傲!过些日子,我们欢迎你到北京向总政机关的同志作报告。”

婚后,徐绣兰更加悉心照顾展亚平,她承诺作为展亚平的手、双腿、眼睛,如今都实现了。徐绣兰最理解展亚平的疾苦,所以每天让他抽两包香烟解压解闷。徐绣兰最理解展亚平的追求,所以每天帮他整理资料让展亚平写文章。人们说,展亚平眼睛一眨,徐绣兰就猜到他要说什么做什么。

很快,徐绣兰为展亚平生了一位“小天使”。这个喜讯传到余秋里那里。余秋里主动给“小天使”取了一个名字,叫“展晶”。对于“晶”字的寓意,余秋里还作了两点解释:一是军人的意志,像水晶一样坚硬;二是展亚平和徐绣兰的婚姻,像水晶一样纯真!

(5)英雄远赴千里开启“感恩之旅”

33年后,展亚平开启了“感恩之旅”,远赴千里之外的贵阳,感谢抢救他的医护人员。陪同展亚平的是当年第一军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曾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陶正明少将。

对于展亚平来说,受伤后的五天五夜处于昏迷状态,脑海里始终是空白“断片”的,是哪些军医为他做过手术?是哪些护士护理过他?他一直怀着一个心愿,要去寻找救命恩人,见一次面,道一声谢,敬一个军礼!

2018年4月,陶正明将军到苏州看望展亚平。展亚平把自己的心愿,对陶将军进行了倾诉,希望将军能帮忙联系到救命恩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能召集齐当年的那些人吗?这一切能顺利进行吗?”陶正明将军尽管一口答应了,但心里也不敢“打包票”。

陶正明将军离开苏州后,立即与当年自卫还击战前线的144野战医疗所的老战友取得联系。出乎意料的是,事情比陶正明将军想象的要顺利得多。原来,当年展亚平转移到后方医院后,144野战医疗所的医护人员一直留意着这位铁血班长的情况。他们从新闻媒体和战友的电话、书信中,知悉展亚平的近况,并相互传递信息。

33年后,解放军第44医院副院长、81岁高龄的章德钰翻出自己保存的战地“花名册”,一个一个地打电话,找到了当时在144野战医疗所工作的35人。他们得知战斗英雄要来寻人,都激动不已,四处搜集当年的文字照片,布置展板,制作横幅,安排场地……

一切准备就绪。

6月8日,展亚平从无锡苏南国际机场乘机飞往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展亚平说:“在飞机上,我心情异常激动,一直在想,见面后将以怎样的言语和方式来表示感恩之情呢?”

晚上7时许,展亚平一下飞机,在出口处,就看见拉着“感恩之旅,感谢有你,老山情,战友情”的横幅和手捧鲜花的人群。他们一下子围到展亚平身旁,向展亚平献上代表吉祥如意的红色长丝巾和鲜花。他们之中,有人是坐公交车来的,有人是坐出租车来的,更有人是坐着飞机从深圳、杭州、昆明等地赶过来的。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来见一见当年那个英勇铁血的八班长。

陶正明将军把在机场迎接的人员一一介绍给展亚平:“这是章德钰副院长,这是当年抢救过你的军医和护士杨新菊、乔平、王晓玲、杨华、蒋天祥、吉芳、周彦、梁茜、王欢……还有现任解放军44医院的政委姚显峰。”

展亚平事后回忆说:“33年了,终于见到抢救过我的救命恩人。当时,一见到他们,我感觉鼻子尖上一阵酸,眼泪就涌上眼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所以只能以一个伤残军人的军礼,向他们一一表示谢意!”

有记者对这个场面进行了精彩的描写:33年,无以为报,展亚平如鲠在喉,只能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右手,并拢仅剩的3个指头,向当年的恩人敬了一个“不标准的军礼”。他的右手,久久地停在那里,眼眶还是湿润了。

展亚平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对我而言,这就是一次感恩之旅。人得知道感恩,才能俯仰无愧。”


(6)唤醒下一代的“英雄情结”

展亚平在贵阳的4天时间里,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感恩”这两个字,他用行动在唤醒人们心中的“英雄情结”。

当年抢救护理过展亚平的乔平说:“在英雄倒下的地方,才有我们站立的土地。我们今天的幸福,都是他们用血肉身躯堆砌起来、铺垫而成的!”据乔平介绍,这一次展亚平的到来,最高兴的还是下一代青年——

张瑞,是当年抢救护理展亚平的护士杨华的女儿,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张瑞听说展亚平到贵阳来了,就专门抱着两岁半的孩子赶来,为的就是见见英雄,叫英雄一声“爷爷”。

孙旭东,是原第一军政治部电影队干部孙玉富的儿子,在上海读大学。孙旭东专程从上海赶到贵阳聆听英雄展亚平的报告。

章凡,章德钰副院长的女儿,她写下了见到展亚平后的感言,字里行间溢满对英雄一代人的崇敬之情:

我不是你们中的一员,或许,我不能深悟生死相交的战友情,但我是军人的女儿,这就注定,我和你们有缘。

展亚平的英雄事迹让我深深感动,自强不息,不居功自傲,怀感恩之心。千里迢迢来到贵阳,只为向救护他的医护人员说一声“谢谢”!这种英雄的精神,是一面旗帜,一柄标杆,一种动力,它教育、鼓舞、激励着我。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不曾穿上军装,是我的遗憾,但生在军人之家,长在军营里是我的骄傲!

乔平说:“是我们宣传得不够,让青年一代不能及时透彻地了解英雄、感悟英雄。我们有责任唤醒他们心底的‘英雄情结’,让英雄的精神传遍祖国大地,让更多的孩子崇尚英雄、追随英雄!”

陶正明将军对展亚平“感恩之旅”有一个深刻的总结。陶将军说:“展亚平远赴千里之外的贵阳,寻找和感恩当时救治他的医护人员。展亚平走到那里,只要听说他是战斗英雄,群众都竖起大拇指,与他合影,帮他推轮椅。有关活动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也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从军营到社会,从上将到士兵,交口称赞,处处传颂。何缘故?

“我觉得,因为展亚平是英雄,英雄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精英,社会的楷模。何谓英雄?古人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黑格尔说:一代英雄,必然是公认的那个时代目光敏锐的人,他们的业绩、言论,就是那个时代的精华。

“崇拜英雄是人类的共性,古今中外,无数平凡之人都是受到英雄精神的感染,英雄行为的仿效,才踏上非凡之途的。展亚平参军到了著名的‘硬骨头六连’,战斗英雄的故事在他脑子里深深扎了根。负伤后的他,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煎熬,用剩下的一只胳膊三个手指,做出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战前伤后,他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他的事迹令亿万人感动,他的精神让中华大地生辉!

“学习英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伟大是自身生命力的光源,我们能挨近他便是幸福与快乐。歌德有句名言: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一个人常以英雄为标杆,才会有向往高尚,谴责耻辱的价值取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