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公宜兴人,身高与我相仿,1米74左右,体重却超我近20公斤,屡屡突破他自己设定的90公斤红线。但他胖得不犯嫌,看上去肚子还没有我大,严格地说,他不是胖而是壮。你看他走路,不疾不徐,一副壮汉的样子,好像每走一步都非要踩出一个脚印不可。孩子们成家以后,我们接触得比较多,相处久了,我发现他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知道了,知道了;再一句是,不急,不急。

  从宜兴到江都,他走过多次,每次过了润扬大桥,经老宁通高速向东,由张纲大转盘下来到我们家,无需导航,顺顺当当。后来高速改道,那一次他过来,我告诉他从沙头下,一直往北走……还没有等我说完,他就说,“知道了,知道了。”啪,电话挂了。从沙头出口到我们家至多40分钟车程,一个小时过去了,他没有到,我打手机问他,他说到槐泗了。我的妈呀,怎么到槐泗的呢!我怕他再走岔,让他回头向南,左拐走万福路过来,同样没有等我说完,他又说,“知道了,知道了。”谁知又等了近一个小时,他居然在江都北下了高速。后来,时间久了,我们才发现,他说“知道了,知道了”,纯属是一句口头禅。

  至于“不急,不急”,他使用的频率更高,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也说。孩子们出门去上班,本没有仓促的表现,他却要叮嘱一句,“不急,不急!”客人到家中串门,人家很从容,他递上一杯茶,也顺带递上一句,“不急,不急!”小孙子刚刚冒话,他逗他玩,教他说话,教的也是“不急,不急”。

  “不急,不急”,随口说说,无关紧要,但火烧眉毛了,还这样说,就叫人有些不可思议了。姑娘、女婿在美国读书期间,我们隔三差五地跟他们通个电话,有一次,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电话总是没有人接,通过他们的同学也联系不上,我和爱人急得像热锅上蚂蚁,打电话给亲家公,让他想办法找找,他倒好,一边打麻将一边若无其事地跟我们说,“不急,不急。”孩子们远隔重洋,找了快一天了,能不急吗!那一刻,我真佩服他的从容与淡定。

  亲家公挂在嘴边上的口头禅,反映的是一种个性,但折谢出的却是一种生活态度。“知道了,知道了”和“不急,不急”,要说挨不上边,但仔细想想有共通之处,二者的出发点都是不想让心太累。亲家公的信条就是“开心每一天,快活一辈子。”不得不说,人性通达到如此地步,坦荡必然就是一种常态了。真羡慕亲家公的心态,退休以后,有时间就是喝茶,聊天,打牌,健身,生活如此闲适,长得壮实,当然就顺理成章了。

  “知道了,知道了”,这一种漫不经心的生活态度,似乎浸润着禅意。生活中不能什么事都上心,小事情还是推一点马虎好,你听我亲家公怎么说,“哎吆外来,小事情嘛,大差不差就行了。”是的,什么事都想搞清楚,不可能,搞得太清楚,也未必一定是好事。当然,对亲家公嘴边上的口头禅,我更感兴趣的还是“不急,不急”。

  我是一个性情容易急躁的人,急了几十年,除了走路快些,做事效率高些,其它好像看不出什么好处,相反,由于着急,有时候还得罪朋友,影响情绪。

  急躁都有理由,众生大体相似,但理由再充分又有什么用?譬如,去机场赶飞机,意料之外车子堵在路上,眼看就要误点了,要说急,肯定急啊,但急有什么用,就是急得跳脚,车子也飞不起来;炒股连遭跌停,又不肯割肉,老本快陪光了,急得就差跳楼,有什么用,纵身一跳,就能起死回生吗?

  而今,急躁好像是这个社会的通病,年轻公务员,有的刚工作没有几年,就想捞个一官半职,不能如愿以偿就牢骚满腹;投资创业,有的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遇到一点挫折就想打退堂鼓;教育孩子,有些年轻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一不如意还是会把孩子骂得狗血喷头。固然,急躁跟个性有关,但注意打磨,状态可能会好些。易于急躁的人,我倒是劝你学学我亲家公,正如他的友人所说,“像你亲家公就好了,记住了不急不急,升官受挫的年轻人,心情或许会明朗一些;投资失误的小老板,冷静后或许会找到新的出路;怨天尤人的朋友,对社会也或许会多出一份耐心。”

  是的,欲速则不达。适当的时候学会慢下来,工作、生活或许会从容得多。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