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些日子,国强老弟在哈尔滨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了史少军先生的《随园诗词集》电子版。这年头,写诗的人太多了,但真正会写的却少之又少,特别是在世风浮躁,追名逐利的今天,能静下心来研究诗词,并且写出一些好诗词的人更是寥若辰星。所以,我对群发的诗词很少看,对打着诗歌幌子邀我进微Q群的,我大都是选择性的拒绝。但既然是国强老弟发来的东西,我还是要浏览一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被史少军先生的诗词深深的吸引住了,一口气反复读了很多遍。阅读史少军先生的诗词,就如同慢慢沉浸到一片魅惑的海市蜃楼,享受的是一个漫品飘逸之风、沧桑之味和空灵之魂的过程,一如一支奇诡的花朵,馨香会随着每一篇诗句,瞬间侵入你的肢体,然后漫漫地抵达你的灵魂深处。

史少军先生是何许人也?从事过什么职业?我并不太了解。但仅仅通过看他的诗词,我就已经把史先生引以为知己,并以有这样的知心朋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借用鲁迅先生在遇到瞿秋白的时候,发出的一声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二)

史少军先生的《随园诗词集》中洋洋洒洒有诗词500首之多,大都是山水田园诗词,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唐代田园诗派,一直影响到后代。山水诗始于南朝宋谢灵运,南朝齐谢朓继之,世称“大小谢”。王维、孟浩然继承了六朝山水诗传统,艺术技巧又有发展,给后世山水诗带来较大影响。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这样的诗词最不好写,现在有许多人写这种题材的诗词中,会犯一种通病:为写景而写景,由赞叹生赞叹,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即景生情”。诗,最重要的是那有诗意的东西,那意味深长,让人展开联想的奇佳妙句。俗话说:“画龙点睛”,这诗意的东西,就是“画龙”点得了那个“睛”。它的形态并不深奥,相反,很朴素,朴素得甚至没有任何修饰打扮,也通俗易懂。这诗境,不仅优美,而是一种意境。无论是文章辞赋,还是琴棋书画,乃至戏剧舞蹈,能够达到具有诗意的境界,都是其艺术高度与纯度的完美体现。有了诗意的情趣,才能算是一个看起来、说起来、读起来有文化内涵与精神份量的东西。史少军有首词《满江红•岳麓山即景》是这样写的:

湘水潇潇,浪锦团,凭栏几番。岳麓山潇湘古韵,朗星高盘。橘子洲头扁舟远,空留橘色香满天。

江天雪,麓山观,锦芙蓉,映翠峦。秋意浓,赏群峰斑斓。爱晚亭上枫叶红,长烟落日层林染。潇水长,青山埋英杰,皓月悬。

在这首词中,“湘水、浪锦、栏、岳麓山、朗星、橘子洲头、橘色香、江天雪、芙蓉、峦、峰、爱晚亭、层林”等等,是言景的;“埋英杰,皓月悬”则是言情,言景是“画龙”, 那个“睛”就在“埋英杰,皓月悬”上,诗人史少军先生深得了“画龙点睛”和“情景交融”之奥妙,并且整首词都没有“张嘴见喉”的赤裸。意境和传神是中国美学史上有关艺术美的两个问题。意境在艺术美和自然美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生命。古典诗词的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形象思维体验出的情绪和感悟。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我们常说某某诗词很美,就是从鉴赏中领悟到古诗词的意境美,读者的情感得到了熏陶,心灵得到了净化,从而深刻体验诗词的艺术境界。诗词中的“意”,最避讳“张嘴见喉”的赤裸。“意”需要借物来表现;“境”不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美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灵动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美的核心。诗人史少军这首创造意境词,就是“触景生情”和“寓情于景”的融会贯通。

意境美的欣赏因人而异,能否品出诗词作品的“诗味”与“意境”,与读者的鉴赏能力有很大关系。鲁迅说:“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因读者而不同”。诗评家说:“汝欲果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主要是指“人生阅历”。阅历,指一个人亲身见过、听过、做过以及对这些经历的理解的知识。经历也体现人生的功力。所以说,不同的人对意境美的欣赏程度是不同的。意境之美,美在刚柔相济、美在形象思维。请看史少军先生的《虞美人• 嘉峪关》:
  雄关漫道界西天,大漠卷黄烟。苍苍茫茫祁连雪,甘陇云低薄雾锁楼阑。

朱雀昂然巍峨立,横卧守塞边。悬臂城垣连峰起,遥遥秦月却在洪武间。

还有《阮郎归•忆蓬莱》:

踏遍千岭觅仙踪,紫烟蓬城东。碧海三岛祥云笼,丹霞映芙蓉。

孤舟去,万山重,皓月当长空。长忆当年归无意,花落与谁同?

又《青玉案•秦淮河》:

百里秦淮笼寒烟,雾茫茫,锁舟船,秋风瑟瑟悲愁颜。十里秦淮,六朝粉黛,歌舞声声慢。

暮色掩映桃叶渡,薄云遮月水中寒。苍凉枝上残叶落,乌衣巷里,朱雀桥边,残雨凄风缠。

史少军先生在这三首词中,展现给我们的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同时,诗词中的“形象思维”也随处可见。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诗词要达到震撼读者的心灵,使人潸然泪下或拍案叫绝,靠的就是形象,靠的就是形象思维。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象中的每一个点、线、色、形、味、音、韵,都表现着内容的意义、情感和价值。史少军笔下的这些文字,是诗人心上的一朵花,清香飘逸;是诗人生命的一股泉,源远流长。纯净,是史少军笔下文字最真的颜色;淡雅和飘逸是他灵魂深处的清香。喜欢史少军这些清澈而飘着淡淡清香的文字,如同欣赏出水的芙蓉,清新脱俗,而不沾染尘世;如同欣赏空谷中的幽兰,不需要有人问津,独秀天地间;如同看见山涧清澈的溪水,在心中潺潺流淌。


(三)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到处是史少军先生获取创作生活的源泉。山水田园哺育了他,他也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反过来,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千里疏云,万重山水,四月芳菲春意浓。别时塞外花飞絮,今夕明月齐鲁中。

青梅煮酒,金樽当空,一品南山共从容。欲将沉醉伴长夜,笙歌散尽各西东。     (《踏莎行》回乡有感、少军书于已亥年三月山东龙口家中)

波涛千里,风送孤舟两岸移。茫茫沧海,晓月伴别离。

三山归去,仙蓬尽旖旎。人不寐,千里尘途,倦鸟北归急。

(点绛唇·龙口海上即景)

晓色初开浅云浮,春意归乡路。新枝初绽淡绿意,烟雨伴旧途。

山海连天遮碧处,长空锦云渡。黄昏月落望津门,一品金樽玉露。

(《武陵春》津门,少军书于已亥年山东龙口家中)

金觞玉露倾发狂,醉眼赏花黄。皓月枝头疏影长,青带墨绿妆。

山峦重,暮色茫,清风浅帘窗。梦里长亭花尽放,良宵郁金堂。

(《阮郎归》少军书于已亥年三月山东龙口家中)

天高浅云东风散,海阔白浪亦斑斓。

扁舟一叶烟波里,独赏三岛忆南山。

(《七言》南山海边泛舟,少军书于已亥年三月山东龙口家中)

绵绵数百里,莲荷碧波倚。一湖秋容别样色,垂柳两岸堤。

浩浩八方水,渺渺无边际。飘飘洒洒雨打萍,疏烟薄云低。

(卜算子•微山湖二)

从诗人史少军的这些诗词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的对山水的依恋和对家国的崇高感情,他是用画家的眼光,真正沟通了诗、画,构成一幅幅山水田园的生动画图,情景交融,趣味横生,且具有写意画的高远意境。其语言清丽自然,语简意深,颇得陶诗“清腴”之特色。

写诗取决于技巧,但不能玩弄技巧,技巧是服务于内容的。如果诗人一味的制造服饰,却忘了服饰里包裹的心灵、情感、生命和意境,就不能算做好诗。好的诗歌无解,但有感,像鸟鸣和音乐,你无法说清它们的内容,但你能从鸟儿的叫声里和音乐的旋律中欣喜或者流泪。不要用诗歌就是玄学来辩解,玄学还有一种吸引我们去探索神秘的感知;也不要说诗歌就是游戏,游戏会有一种强烈的趣味让我们上瘾。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过,诗歌起源于游戏,但它的前提是:笑谑、谜和纯粹的语言游戏。也就是调侃,这种游戏可能没有什么微言大义,但却能让人笑,让人着迷,并启发人的心智和抻长人的想象力。

光阴尽去,春秋几度,花开花落几番。松江浊浪,江诸残柳寒。多少尘封旧事,金樽里,欲说堪言。三月春,残雪初融,雀入廊檐。

轻叹!长霄里,几许离歌,断鸿孤雁。暮晚长亭外,蓬城望断。自古离别惆怅,千杯酒,尽洗愁颜。古驿道,伊人远去,南雁何时还。

《满庭芳•忆往事》

浣花溪畔空草堂,斑竹滴露梅凝霜。谁人识得诗圣处,素绢诗卷墨飘香。

鸿鹄志,叹悲凉,茅屋旧地词赋长。百花潭边惊人句,千古诗篇万古藏。

《鹧鸪天.成都杜甫草堂》少军书於乙亥年五月

史少军先生的这些诗句给我们的心智打开了一道窗口,我们的想象力也拓宽了。也应了古人对诗歌的认识,即“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诗歌应该写得更直观化和形象化,让心灵和诗意更直接、准确、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哲学家卡西尔说:“灵感并不是艺术的唯一源泉,智力方面的巨大努力,原始概念的分类,强化和集中,合理的判断,严格的批判——所有这一切都为创造一部伟大艺术品之所必须的”。从诗人史少军的创作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说写诗词的妙道在于“学、识、情”三个字。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喧闹如山野之闲花,明静如寒潭之秋水,设若你阅读了史少军的诗词,这一切你都会尽收眼底。

诗词歌赋原本是性情的产物,但它所包含的东西,总要涉及人生的阅历和对生活况味的获知,还要继之以真诚的态度和充满美感的语言把它呈现出来,史少军做到了,并且做得都很好,尤其是笔触的细腻,心灵的描写,观察的详实,想象和联想的丰富,都炯乎常人,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古人说,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颂,古人之作其法多端,大抵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必一虚,叠景者意必二,说话虽少,尽得诗文的精髓。在有限的篇幅内,得到自由的舒展,写作的秘密,大都如此。


(四)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但诗与赋毕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史少军先生的“赋”在他的《随园诗词集》中仅收录四篇,即:《长江赋》《敦煌赋》《嵩山赋》《华山赋》,这几篇赋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出了长江、敦煌、嵩山和华山的俊美飘逸和绮丽多姿,以及史少军先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他笔下的赋尤其以《长江赋》至为精到,开头就气宇非凡:

“巍巍峰峦兮,与苍天比肩。皑皑玉雪兮,与彩云共翩。嵯峨崔英山,涓涓溪流,夫为长江之源。虽潺潺细流兮,却汇万千之水,于雪域之巅,飞泻而下,成磅礴若宏之景观。千里外,群岭阻隔,万山横断。滚滚激流,亦破险冲关。其浩荡之势,何以阻拦。三江并流,长龙入滇。夹岸对峙,壁仞千岩。形若槽谷,浪击搏天”。

初读这些语句,你会顿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生出“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强烈愿望,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恍恍惚惚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诗人史少军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情溢于言表。诗人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江水东逝越七涧,万里长江第一湾。斯洪流夺路,奔腾而去,澎湃入蜀川。其壮哉雄魄,成三峡之奇观。瞿塘之峡,夹江峭壁,斧削壑岩。众水汇万涪,夔门天下险。巫峡十二峰,薄云绕锦岚。柱锁险江,赤甲浑然。峡门秋月,九天高悬”。

这段文字是写长江的流势,大气磅礴,读到此处,你不能不生出“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之感。《长江赋》以“秦时明月,高挂阙关。长江之水,炎黄之源。泱泱浩势,万象千般。九州飞龙斑斓色,笔墨书尽难胜焉”而收尾,简洁有力。文中境界之广阔,邈不可攀,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绝非平庸之辈的笔下可以述说出来的。

有人说:诗者,史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还有人说:心之言辞,神之用也,有人还说:诗要给人以全人格的震憾。这三点概为大气、灵气、底气,乃是诗歌风格之所在。在国强弟给我的史少军的文章中,我看过诗人史少军的一张照片,身材瘦高颀长,表情认真温婉,但从他那犀利的眼神中却可以看出他的睿智、大气、灵气、底气和义气,以及通体的清爽和灵智芬芳,诗论说:诗最可贵者清,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我想可能正是写在史少军先生眼睛里的通体清爽和灵智芬芳,造就了这位才华卓越的诗人以及美妙无比的诗句吧。 
  “浩气养成鸿鹄志,瀚海纵横信字立。诗书读罢难相忘,笔墨书怀两相知”。最后,我想冒昧的改写《随园诗词集》中《七言·赠国强》诗,赠送史少军先生,愿史少军先生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他的作品再凑上大家的作品,将会给人间带来无限的温暖,使人间春意更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