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央视热播电视剧《大决战》,在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极大好评与反响,本人一直在激情追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该剧片尾曲实在不敢恭维,缺乏气势恢宏之激情与鼓舞斗志之魅力,的确不好听呵,难以吻合诠释该剧之深邃主题。 

尽管近许多年以来我国拍了大量的影视剧,但其优秀上乘影视插曲以及片头片尾曲实属罕见,其不少音乐创作人与歌星大腕长期脱离人民群众生活,其大多数影视插曲摒弃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歌民族创作与唱法,而是几乎采取千篇一律港澳的通俗唱法、流行唱法甚至逐渐全盘西化,歌不像歌,曲不像曲,近似说话,甚至阴阳怪气,令人作呕,其不少低俗劣等影视插曲以及片头片尾曲已经被广大观众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

5.jpg事实上,令人难以忘怀、值得称赞的是:在毛泽东时代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我国许多音乐创作者和演唱者长期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其应运而生的经典老电影红歌影视插曲以及片头片尾曲迄今仍持续经久不衰,反复火爆演绎;其言简意赅,悦耳动听,激昂抒情,通俗易记,几乎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人人会唱。诸如:《洪湖赤卫队》插曲:“洪湖水浪打浪”,《地道战》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柳堡的故事》插曲:“ 九九艳阳天”,《侦察兵》插曲:“蒙山巍巍碧水长”,《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怀念战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红珊瑚》插曲:“珊瑚颂”,《戴手铐的旅客》插曲 :“驼铃”[送战友],《海霞》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南海风云》插曲:“西沙 我可爱的家乡”,歌剧影片《江姐》插曲:“绣红旗”,舞剧影片《沂蒙颂》插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这些经典老电影插曲主题鲜明,厚积薄发,寓乐于情,亲切感人,让广大观众听众们在欣赏音乐歌曲意境之中其精神情操得以升华,给人以信仰、启迪、鼓舞和力量。

本人认为老电影经典插曲至少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精气神、讴歌理想信念具有凝聚力;二是接地气、源于百姓生活具有亲和力;三是民族性、提炼民间音乐具有感染力。此乃这些老电影经典插曲其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百姓传颂、百听不厌、乐在其中之秘诀与动力之所在,也是诸如阎维文、刘和刚、王宏伟、韩红、宋祖英、雷佳等弘扬光大民歌民族唱法的一些军旅歌手受到广大观众听众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亦是那些追随港澳化甚至逐渐全盘西化摇滚乐的其他音乐歌曲所无法比拟的,其后者在前者面前是多么的低劣渺小和无地自容!

6.jpg我国优秀民歌民族唱法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艺术精品和无价璀宝,是华夏子孙民族音乐的自豪与骄傲,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其演唱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音乐优美,情感质朴,成为国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亦成为许多街道、乡村、企业、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成为《全民K歌》的首选经典歌曲,就连大妈们的广场舞都离不开那些老电影经典插曲。

“只有具有华夏精粹民族特征的音乐歌曲才是具有永恒价值和世界性的。”由衷期盼我国音乐创作人、演唱者继承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歌民族唱法,深入体验群众生活,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在人民群众中吸取丰富的民族音乐养料,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新时代优秀民歌影视作品!以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