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不来灵寿,这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沿着新修通的河北大道,穿越正定古城南缘,饱览塔元庄秀色,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到了灵寿地界,灵寿与主城区因为大交通的改善已经不是距离。滹沱河的生态治理正在加紧推进,在县城南侧已经呈现江南水乡的高远意境,县城里更是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的方向发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见,离别三年的灵寿就更让人感觉到眼前一亮,旅发大会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进入七月又赶上最热的一天,一个既不是诗人又不是作家、评论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文字泥瓦匠这一天都被热情包围着,被灵寿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动着,被一群痴迷于事业、生活、雅趣的灵寿人感染着,虽然已过去了好几天,心中仍然弥漫着热流,更加相信有温度、有力度、有激情的文字最有力量。

微信图片_20210713215109_副本.jpg

  在灵寿,痴迷于一件事的人很多,有的人痴迷于中山文化的传播,有的人则穷其一生痴迷于中山青铜器技艺的传承发展。四十多年前中山王墓被解开神秘的面纱,一个消失在历史典籍里的战国八强中山国逐渐显露峥嵘,尤其是刻铭铁足铜鼎、中山侯钺、山字形器、铜错金银龙凤方案、十五连盏灯、双翼铜神等的出土震惊中外,不但为研究中山王世系和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及文字书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还将中山国手工业在铸造冶炼及工艺加工等方面的高超技术展现给世人,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更是将同时代的所谓战国七强远远的抛在后面。就连对中山国闪烁其词的《史记》上也不得不说“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也许有人会担心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器技艺会否失传?

  当我们踏入灵寿县青铜博物馆的瞬间,也就顾虑全消了。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农民出身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王三妮,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山文化守护者和传承者,琳琅满目的馆内展品既有大量的中国青铜仿品也有许多的个人珍藏,流连于精美绝伦的青铜工艺矩阵,就犹如行走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里,作为记录古代文字、技艺、美学的最好载体,王三妮老人和他的家人就将青铜器制作技艺紧密的与国家命运、民族希望、百姓福祉结合在一起,”中华尊“”文明尊““感恩鼎”“恩惠鼎”,诸多铭刻着国家发展进程的青铜精品映衬出中国农民的朴素大爱,许多高仿的中山青铜器已经被作为高层馈赠和旅游商品,成为石家庄的文化新名片,“告别田赋鼎”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永久收藏,这种痴迷可谓是感天动地。

a315d46591439bd6548582abcd1cac4_副本.jpg

  还有一种痴迷也代表了一种灵寿精神,那就是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就犹如中山国的不断崛起。如果说王三妮和他的后人所延续的是二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是功德无量,那曾经在石家庄第四届旅发大会上引发轰动的民俗文化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就是灵寿民间藏者坚韧和毅力的见证。午饭期间满身大汗的张国芹会后才急急忙忙赶过来,初见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与收藏家发生任何联想,待真正深入到他的民俗博物馆,倾听他讲诉艰难的收藏和搜集的故事才恍然大悟,老祖宗发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精妙,就是在他外表粗狂的样貌掩藏之下,却奔腾着狂热的民俗文化情结,更体现着粗中有细的严谨和细心,倾其所有,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灵寿民俗老物件的收藏过程中,而这个过程经过了漫长的二十多年。

  由于张国芹的不懈努力,民俗文化博物馆成为松滹湾文化广场的亮点,自然也就成了那年旅发大会的亮点,也为这片土地保留了许许多多即将消失的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展品中既有珍贵的宋代木制战车、清代轿车、民国花轿,也有许多以往司空见惯的农具、工具、器具,还有数不胜数的生活用品,据张国芹说这些也仅仅是藏品的一部分,囿于展厅的空间,还有许多珍品都储藏在家里,他拿起一个形似筒瓦而雕工精美的物件问大家这是何物,这下难住了这群文化人,待他展示给众人,才知道这是清代文房里常见的臂搁,处处留心皆学问,生命不息收藏不止,这些几乎永远不可复制的民俗文化藏品,它不仅记录着灵寿人民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文化生活,也定格了三四十年前北方农村的基本样貌,此等痴迷令人敬佩。

IMG_20210709_114503_副本.jpg

  如果说张国芹的民俗文化收藏展示的是灵寿大地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和生息劳作,那老朋友王发勤的玲珑小酒版收藏就更是独树一帜了。徜徉在中山酒城三楼的中山古都老酒(小酒版)收藏馆,除了到处弥漫着美酒的香味,就是琳琅满目的小酒了,作为灵寿县最大的酒类经销商,经常出入各大酒厂和品牌发布活动,王发勤有机会获得更多赠送的,正宗的,精致的小酒版藏品,这自然就为他的收藏提供了便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山酒城小酒版收藏就变得蔚为大观,甚至已经成为小酒专项收藏的翘楚,其实越小众越是彰显品位和格调。三年不见,王发勤的中山酒城文化韵味益发浓重,正像我为他撰写的《中山酒城赋》里的第一句:王者发勤,堪为儒商。儒商说起来简单,要真正做到名副其实就不容易了,然而王发勤就通过自己的人品、文品、酒品证明何谓儒商。人无痴不可交也,王发勤不但是众所周知的酒痴,还有更痴的行为。

  王发勤不但是个成功的美酒经销商,还是痴迷于文学,痴迷于酒文化的文化苦旅者,更是中山国历史文化的传播推广者,几十年来他在做好酒生意的同时,还挤出时间用于文学诗词创作,并积极参与到中山国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推介过程中,我们的相识就是源于十几年前新浪博客活越时期频繁的网络互动,之后燕赵时评文化大篷车“中山故地寻根访祖”活动让我和灵寿结下不解之缘,王发勤的勤奋务实和敬业精神都给大家留下极好的印象,后来又通过中山名酒城20周年“西凤酒 美酒生活与我”征文活动更是将我们的友谊推向高潮。我的《痴语梦呓集》换回来同样散发着墨香的《凤舞灵邑醉中山》,厚重的文字集萃和记录着王发勤艰难跋涉足迹的图片,更让人不由得不对王发勤刮目相看,中山文化已经浸透到他的骨髓里。

  他的中山名酒城1969的准确名字是灵寿国酒文化生活品鉴馆,他新浪博客的名字就是中山古国,浓浓的中山文化情结不言而喻。灵寿这个和邯郸一样传延了两千多年的地名,本身所凝聚的厚重古雅都是灵寿及周边地区民众骄傲自豪的资本,在灵寿处处都能感受到灵寿人心中难以割舍的中山文化情结,单凭许多网友的名字最能体现到这份执着和痴迷,中山雪莉、松阳中山、故城古国、中山伊人、中山雅苑徐、中山书画院、中山手机城,古国中山刚哥、中山灵寿钓鱼郎,等等,在他们心里中山历史文化就是需要高高擎起的鲜艳旗帜。两千多年来世事变迁早已经物是人非,可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旧以中山古国为荣,在我看来,中山国励精图治的故事值得推崇和赞颂,中山国因骄奢淫逸而导致亡国的教训更值得记取和铭记。

微信图片_20210713215102_副本.jpg

  或许我的生命里与歌曲《风雨兼程》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几句歌词最有缘份,短短的几个小时我们参观考察了青铜博物馆、民俗文化博物馆、中山古都老酒(小酒版)收藏馆,还在不期而遇的霏霏细雨中与鸟巢擦身而过,也徜徉在灵寿记忆一条街,欣赏了杭小锋美术馆的馆藏书画作品,也在浸淫着酒香的中山酒城与卫水河、五岳人、妮子李、王发勤、张国芹、宋友利、横槊长歌、儒警方圆等老朋友,品茶说中山,把酒话桑麻。天气酷热,却比不过灵寿兄弟姐妹的热情,还有他们对家乡溢于言表的挚爱,每每说起灵寿的山水风物都是激情四射,每每说起中山的人文掌故都是如数家珍,尤其是说起灵寿最近几年的变化,他们的喜悦和骄傲溢于言表,也对未来灵寿融入石家庄主城区充满信心,道路曲折却充满希望。

炎热的天气,紧张的行程,走马观花的如蜻蜓点水,也仅仅是粗略的看看几个点,其实以灵寿历史文化之厚重,自然生态之优良,民俗风情之丰富,岂是来去匆匆就能够深刻体会的?真的希望能有机会和时间,去品味灵寿,去感悟灵寿,中山国和灵寿这本大书值得一辈子深刻阅读。朝思暮想的幽居寺塔,名垂青史的曹彬故里,魂牵梦绕的车轱辘坨,还有三十多年前就领略过秀美景色的五岳寨景区,更有漫山花溪谷,陈庄歼灭战陈列馆,横山湖,水泉溪等在牵肠挂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在我们要离开灵寿的时候,得到一个消息,灵寿中山国学堂就要开学了,中山文化这个相对抽象的考古符号,太有必要融入到书法、绘画、音乐、诗词、礼仪等研学过程中,灵寿在这方面具备引领和传承的历史使命,因为这里是灵寿。

01cfafc3aec324cf65e568a3e0172f2_副本.jpg

  说起来也特别有意思,我一个不是灵寿人的外乡人竟然混迹于七八个灵寿微信群,以致让许多人都以为我是灵寿人,时间长了自然也就把自己当成了灵寿人,令人汗颜的是,也就是为灵寿写过《魂牵梦绕中山国,朝思暮想灵寿城》《仰望灵寿》《河北灵寿赋》《中山酒城赋》等几篇文章,却时常得到灵寿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心阳、峡云、刘瑛、崔金山、秘君凤、白云乡、李合英、付卫芹、冯勤书、冯秋军、傅伟璋、朱文红、秘建海、杨正平、江山如画、北洼金山、凤凰山人、松阳春水、婧花水月、沧海一粟、洁净精微、玩石老冯、菜头农庄、因画而生、琴棋书画茶和她等屡屡在网络产生共鸣的朋友,还有许多未曾见面,却早已经是神交已久的兄弟姐妹,屈指算来,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与灵寿的情缘竟然可是说是认识网友最多的县,如此看来我这个潜伏者还算勉强及格,后半辈子继续努力争取混个灵寿荣誉市民大有希望。

                                                           

 2021年7月13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