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我在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武官处任职期间,因公到突尼斯出差,工作之余下,游览了突尼斯的几个景点。几十年虽已过去,但美景仍挥之不去,历历在目。

  四月一天的清晨,我与使馆文化处一等秘书严廷昌夫妇一起,乘坐陆师傅开的汽车,迎着和煦的阳光从阿尔及尔市出发,沿阿—突公路一直向东驶去。公路弯弯曲曲,一会儿在丘陵地上,一会儿钻进了橄榄树林里,一会儿又到了沙漠的边缘。一路上,我们边聊天边欣赏沿途美丽的异国风光。六、七百公里的路程,整整花了一个整天,临近傍晚时分我们才到中国驻突尼斯大使馆。1625978257506656.jpg

  (作者留影于突尼斯)

  突尼斯地理位置优越,既有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和沿岸平坦、松软宽阔的沙滩,气候宜人,阳光充足,风光秀丽;又有南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和点缀其间的片片绿洲,神奇、刺激,别具风情;还有许许多多驰名世界的迦太基、古罗马、汪达尔、拜占庭时期的遗址和具有各个时代风格的名胜古迹。


  迦太基古城遗址

  有人说:“人到突尼斯,必至迦太基”。于是,我们先去参观迦太基遗址。迦太基古城遗址是饮誉世界的古代著名城市之一,是突尼斯的标志,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濒临地中海。迦太基,腓尼基语的全称是“卡尔特—哈达什特”,意为“新城”。迦太基城由腓尼基人建于公元前814年,比罗马城还早61年,占地315公顷,是当时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都城,也是当时北非地中海地区政治、贸易和商业的中心。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吞并迦太基帝国,并纵火焚烧了迦太基城。公元前122年,罗马人又大兴土木,重建该城。公元698年,阿拉伯远征军又将迦太基摧毁,16世纪迦太基残城又遭奥斯曼帝国破坏。迦太基城几经战乱,多次被焚烧毁坏,遗留下来的只是颓垣断壁,遍地瓦砾。虽然迦太基帝国在这儿曾经辉煌过,但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间的消逝,特别是它在“罗马—迦太基百年大战”中以失败告终,巍峨的皇宫、繁荣的市井、固若金汤的城池……都随着帝国的灭亡而灰飞烟灭。因此,今天我们看到的迦太基残存的遗迹多数是罗马人在公元前146年到公元429年占领时期重建的。从残存的剧场、斗兽场、浴室、渡槽等遗迹可见当时工程之浩大,设计之精美。当时的主要建筑有长34公里、高13米、厚8米的城墙以及宫殿、神庙、住宅、街道,还有剧场、竞技场、体育场、公共浴池、港口等,今天似依稀可辨。

   我们先参观了城东部的露天剧场。该剧场建于公元238年,是非洲北部最大的剧场,也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第6大剧场。这座剧场全部用石头建成,东西长140米,南北宽96米,有半圆形舞台和扇形看台,是用石头一层层砌筑,可同时容纳观众4万人。剧场的音响设计极为高明,在当时还没有扩音设备的条件下,观众无论在哪个方向都能清晰地听到歌声和台词,并能清楚地观赏演员的表演和技艺。这座剧场使用了将近1500年,但不幸的是,1726年它被奥斯曼帝国军队毁坏。从1973年起,突尼斯政府拨款对其进行重建修缮。现在剧场四周林木扶疏,芳草萋萋,每年都在这里举办“迦太基国际联欢节”。1625978361118797.jpg 

  迦太基古城遗址

       接着,我们参观杰姆斗兽场。该斗兽场建于公元230—238年,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第三大斗兽场,其规模仅次于罗马斗兽场和卡波斗兽场。这座椭圆形的斗兽场造型宏伟壮观,长轴148米,短轴122米,墙高36米,四周看台可容纳3.5万人。场中间是一块椭圆形斗兽场,长达65米,宽约39米,周围还有一道3米高的围墙,把场地与观众席分开。1726年遭奥斯曼帝国军队毁坏,现仅有地下通道、拱廊、阶梯和座位残留下来。

  迦太基古城的安东尼浴室,是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安东尼皇帝时代修建的。规模巨大,设备豪华,占地3.5公顷,在罗马帝国修建的浴室中名列第四。现在地上建筑只剩下柱石残墙,但从底层结构可以看出两边对称地排列着更衣室、热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温水室、冷水室和健身操室。供浴室用的水是通过渡槽从60公里外的扎古旺角引来的。长龙般的渡槽,形成气势宏伟的人工“天河”。渡槽全部以石筑成,现仅存数段。可蓄水3万立方米的贮水池,至今仍在使用。 

  迦太基城古迹是人类共同的遗产,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走出古城,感慨万端。从罗马人毁灭迦太基城开始,每一个新文明、新王朝的兴起,都少不了对原存文明的巨大破坏,但旧的文明却顽强地在新文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成为新文明的一部分。


  伊斯兰地圣地凯鲁万

  我们利用周末,参观了突尼斯伊斯兰圣地凯鲁万。离开突尼斯城后,沿着两旁尽是椰枣树和桔子树的公路南行约155公里,那便是凯鲁万。凯鲁万市位于突中部,是一座古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圣城,是一座充满神奇的梦幻之城。公元647年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进入突尼斯,并于670年开始修建凯鲁万。凯鲁万是马格里布地区第一座全阿拉伯化的城市。800—909年,阿格拉比德王朝在此定都,凯鲁万名声大振,成为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相提并论的四大圣地之一,也是阿拉伯非洲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走进凯鲁万麦地那,但见古街老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路似迷宫。两旁房舍,墙白如粉,门窗湛蓝,甚是悦目。沿途不时见到一座座清真寺尖塔、礼拜寺半露在街旁巷内,寺内总是挤满了虔诚的信徒,匍匐在地向真主顶礼膜拜。沿街店铺林立,货摊鳞次栉比。眼前的商品琳琅满目,耳边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一派醉人的阿拉伯市场风情。

1625978451367491.jpg

  西迪·奥克巴清真寺

  城内寺庙星罗棋布,因此凯鲁万素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誉,但最负盛名的是西迪?奥克巴清真寺和“三大门”清真寺。西迪·奥克巴清真寺不仅是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且是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站在十几公里之外,就可遥见大清真寺高耸的尖塔,它已成为凯鲁万的标志。

  西迪·奥克巴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最大的清真寺。由阿拉伯第三次远征军统帅奥克巴·本·纳菲于670—675年在兴建凯鲁万城时同时兴建的,并以其名字命名。后经两次扩建,加高了圆顶,修建了围墙。寺院长130米,宽80米,院墙高4米,外表象一座巨大的城堡。院内大理石铺地,三面由300根石柱顶托的拱形长廊环抱。寺西北的宣礼尖塔为四方形三层梯式尖塔,高35米,是凯鲁万城最高建筑物。登上宣礼塔之巅,凯鲁万的风光尽收眼底。寺的 四角设有岗楼,大门的门楼上有御敌设施。礼拜大殿宏伟壮观,门廊柱子平列,分为17个楹间。大殿正面有15扇大小不同的木门,每扇门由400—800块雕有各种图案的嵌板组成。殿正门入口处耸立着仿波斯建筑风格的圆顶。殿内花岗岩、斑岩和大理石的圆柱林立,计20排,共300根,与长廊的石柱数相等。殿内西面有精制梧桐大讲坛(敏拜尔),是用288块精雕细刻的印度名贵杉木嵌板组成,嵌板上刻有花卉、谷物、几何图案,色彩丰富,设计精巧。后殿西正中的凹壁(米合拉布)是由28块大理石组成的浮雕,凹壁顶部由伊拉克奉献的130块有各种彩色图案的陶瓷板装饰。讲坛和凹壁均建于9世纪。大殿内可容3000人,殿外大院及走廊可容5000人同时礼拜。附设有图书馆,收藏有大量伊斯兰经籍和珍贵文物。该寺是北非最早的伊斯兰教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北非马立克教法学派的学术中心,在穆斯林中享有崇高地位,曾培养了大批伊斯兰教学者和法学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奥克巴清真寺就是阿拉伯建筑、文化、艺术的经典代表作。


  港口城市比塞大

  比塞大是地中海的重要商港,也是地中海最大的海军基地之一。我这次来突尼斯的任务之一,就是实地了解这个海军基地。出突尼斯城沿绿叶成荫的公路约一小时车程后,我们便到了比塞大。

  (比塞大港)1625978501132925.jpg

       比塞大位于突尼斯北部地中海之滨,是地中海中部最窄的地方,扼地中海东西交通要冲,隔海与意大利相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腓尼基人最早在此建立商城,后来罗马人、阿拉伯人、西班牙人、土耳其人先后争夺此地。1891年法国占领后,在比塞大湖——地中海之间最窄处,开凿了一条长达1200米、宽250米的运河,运河入口处修筑了一条400米的防波堤,形成外港。海军基地和内港湾面积约14平方公里,有50多个码头,长约9公里,码头水深达12米,有4个能停泊长250米的舰艇和船只干船坞。海军基地和海港的港湾可通行排水量3万吨级的舰船,而比塞大湖可进入排水量3000吨的舰船。比塞大运河上建有活动大桥,每当舰船通过时缓缓向空中扬起。

  经横跨运河的活动桥便是比塞大市。漫步城中,有建于1642年的喷水池、建于17世纪的里巴阿清真寺及其正方形宣礼塔。在老城,手工艺人在通向大清真寺的狭窄街道两侧编织、敲打、上色。大清真寺以北是带有安达卢西亚风格的街巷和摩尔人的屋舍。建于16世纪的西班牙堡垒位于山顶,如今是一个露天剧场,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在此举行,游客还可由此俯瞰城市全景。峭壁旁的小径吸引着步行者。安杰拉角深处是垂钓的好去处。市政厅、缤纷花园、水上俱乐部等新艺术建筑折射出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