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是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还有很形象的别名,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都是说它花开的模样,像鸡头。芡实的模样很粗糙,不论是叶片还是花朵,因为有硬刺,怎么看都不会想到柔媚,娇艳这样形容花的词汇。这样的植物就长在大部分南方的水塘湖泊里,北方也有,我就是在北京的植物园中见的。

芡实虽然远不如同是水生植物的荷花好看,但却有不同凡响的功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效,主治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这几条就不简单,因而也被称为“水中人参”和“水中桂圆”,就凭这一点,就会有很多人对芡实趋之若鹜。

芡实的很早就被食用,《周礼·天官冢宰第一》:“笾人掌四笾之实。……加笾之实,蓤、芡、铺。”笾人就是掌管食物的官吏。

在历代的诗文里芡实出现的不多,唐代有杜甫的《渼陂西南台》:“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逈。”到了宋代就多了,有一位叫姜特立的诗人专门以《芡实》为题写诗,就不能不介绍。

芡实

芡实遍芳塘,明珠截锦囊。

风流熏麝气,包裹借荷香。

姜特立这个人值得介绍一下,他是北宋末年人,虽然干过“平”方腊义军的勾当,但在靖康之难中,为朝廷送告急文书,他不惜割开大腿,内藏蜡书,想要调兵救援,到那被金兵发现,遭俘被杀。实在也是英雄。

他的这首诗是夸芡实的,芡实长满了池塘,芡实的子实就装在“鸡头”里,别看它长的丑,但也是芳香四溢,其实借重的是荷花的香气。

诗很朴素,和他救国的壮举相比,确实朴素无华。

宋词里也提到过芡实,不多,陆游的《好事近》和张孝祥的《满江红》。分别叙之。

好事近 寄张真甫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写到芡实是的陆游已经年过半百,而且是罢官之后,但看不出他的落寞惆怅,反倒是随意洒脱。

湓口乘船归乡,日暮是就在散花洲留宿,有闲情逸致看两岸的景致,白的蘋,红的蓼,映衬着舟子蓑衣上的一片新绿,煞是好看。

我并不急于归家,只要有酒家就是我的家,只要菱角、芡实四时不断我就能安身。明天我又要乘风前行,管他去的是江北江南,那是任我行啊。

看起来的旷达疏朗,内心咱就不便任意揣测了。

再有就是张孝祥的《满江红·思归寄柳州》

秋满漓源,瘴云净、晓山如簇。动远思、空江小艇,高丘乔木。策策西风双鬓底,晖晖斜日朱栏曲。试侧身、回首望京华,迷南北。

思归梦,天边鹄。游宦事,蕉中鹿。想一年好处,砌红堆绿。罗帕分柑霜落齿,冰磐剥芡珠盈掬。倩春纤、缕鲙捣香齑,新篘熟。

张孝祥是南宋的词人,据说他的词像苏轼的,当然除了豪放还有爱国情操,所以被罢官。

秋天漓江水满,烟云素净,山峦丛丛。想要归乡,就在那江上行舟,两侧有大山林木。风从两鬓吹过,日暮余辉照在栏杆上,望着故都京华的芳香,却辨不清南北。

想要归家的梦想,就像天上要归家的天鹅。为官的事,那是得失无常的。还是想想一年的好处,总有草木茂盛的时节。那就趁好时光,分享柑橘,芡实,再用佐料炖鱼,佐以新煮熟的美酒,不辜负“一年好处”。那是因为我无奈啊,故国不堪回首,我就是整日悲愁,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好趁现在的好时光,有柑,有芡实,有酒,且醉。

和陆游的芡实异曲同工。

这样的芡实是家国的芡实,是芡实不能承受之重,但生在那时,不得不承受。

于是我又要庆幸,岁月安好真好。

吃芡实的时候没有负担。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