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泰山,素有“五岳独尊,雄镇天下”之美誉。它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寄托之地。千百年来吸引了赫赫帝王盛典登封,历代名人竞相留迹,四海游客朝拜如云。今天我要踏着先人的踪迹,一同领略五岳山水的神韵。

  游览泰山,是我向往已久的愿望,早在十年前就许下了心愿。怀着对泰山的向往与崇敬之情,我和妹妹于2009年7月26日一同登上了开往泰山的1344次列车。一路上,脑海中不停地幻化着泰山的模样,与此同时,也让我想起了那些喑哑在心底的往事,想起了记忆中那些曾经放不下的片段……

  列车在经历近24小时的颠簸后,于次日晚十九点三十分抵达泰山站。出了站口,我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心里默默的喊着,泰山,我来了!我终于有机会与你赴一场铭心刻骨的约会,拜谒你的雄伟与浩瀚了!


  一、岱庙,一道回味隽永的心灵大餐

  七月二十八日早六点三十分,我和三妹从泰山宾馆出发,直奔岱庙。天虽然下着小雨,但难掩泰山之美,难掩我对泰山的神往,更难掩我澎湃起伏的心潮。

  岱庙,坐落于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旧称“东岳庙”,庙以泰山古称“岱宗”而得名。主祀“东岳泰山之神”,号称“东岳神府”,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它还兼有泰安博物馆的功能,各个朝代的石碑很多,不限于岱庙原有的石碑。上自秦汉、下至民国,历代皆有巨制,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政治风云,铭刻着志士仁人的抱负理想,是一幅连绵不绝的历史长卷。

  从岱庙开始,途经岱宗坊、一天门、红门、中天门,这条登山路线是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所走过的路,现在被知名人称为“登天景区”,也称中路。没想到的是,今生我也能登天赏景。

  岱庙的盆景很值得一说,各种形状的盆景一应俱全,哪怕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也偶有不俗的盆景点缀。整个岱庙被高高的城墙包围着,四个角落的角楼也很精致。站在古色古香的城墙上,虽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也自有高高在上的威严。沿途中多庙宇、多碑刻、古树名木参天。红门路是一条古老的登山御道,也是泰山旅游的精华所在,它最能体现泰山的雄伟与博大。沿着这条路线向上攀登,泰山雄伟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尽收眼底,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奇妙感觉。中路两边那些石刻的碑文就像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一路上,我循着古圣先贤走过的足迹,抚摸着他们思想的脉搏,汉武帝植下的柏树翠影婆娑。红门宫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缭绕;回马山上,唐玄宗勒马而回的怯懦,神态犹现;云步桥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

  徒步前行的第一道门是一天门。泰山自古即被视作“天”的象征,共有三座天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每道天门上都有三重天,这就是人们说的九重天。登山路上的游人络绎不绝,很多人拿着水桶,看着像去山上打泉水,迎面还可以看到已经打完水踏上归途的人;有的人用扁担前后担着两个水桶,颤悠悠的姿势非常和谐,有的人抱着孩子一点看不出倦意。我随着游人沿着当年孔子登临泰山的路径向上攀登。经历两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到了中天门。

  登山至此,仅为“中天”,但己觉天地之宽、泰山之雄了。仿佛已经有了一丝“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和一种不受名缰利锁束缚的自由和自在。那些散发古圣先贤智慧的思想精神,在我的血液中开始涌动,如重重激励,荡开我悠悠的情怀。如果说泰山的雄伟是一种视觉的盛宴,那么岱庙的浑厚则象一道回味隽永的心灵大餐,它凝重而内敛,蕴涵了中国的千年历史文化。


  二、中天门,巍巍岱峰,天然成画

  在一天门休息片刻,我和妹妹沿着这条线路继续向上攀登,前方目标就是中天门。中天门位于黄岘岭脊背之上,海拔八百四十七米。始建于清代,为双柱单门式石坊,大门上题有“中天门”三个字。中天门又称二天门,集经石峪大字而成。中天门是泰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距岱庙5.5公里,离南天门3.5公里,沿盘山公路至大众桥为14.35公里,是游人上下的汇合处。游人至此,上山的路途已经走了一半。

  要想登上中天门,首先要战胜中天门下号称“小十八盘”的陡峭台阶。每当雨过天晴、夕阳西下之时,群山如岛屿起伏于云海之中,游人飘飘然若置身于云海之上,这就是中天门一大胜景——黄叽归云。此时,我被眼前的景致惊呆了,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于是乎我大声呼喊,泰山——我来了!那喊声在山谷间回荡。

  中天门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之外,它的自然景色也格外迷人。夏天来到这儿,置身于绿色的海洋,无论你带来多少尘世的云烟,都会被融入这深深的绿色之中。秋天来到这儿,那更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各种姿态的树木身着不同颜色的秋装,尽情地展示着泰山的秋韵。火红的火炬树象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吟唱着生命的赞歌。布满岩石的爬山虎,就像镶嵌在岩石上的红宝石项链,让生硬的岩石多了一分温柔与妩媚。四季常青的松柏,仿佛永不褪色的画卷皴点着泰山的四季。季节变换着树叶的颜色,不知名的红树叶、黄树叶、绿树叶点缀着山野,向游人呈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仙游至此,已升“中天”,无不心旷神怡。一踏上中天门,眼前由山峰变成了人群,游人一下子比上山途中多了很多。登上中天门翘首北望,十八盘像玉皇大帝的天绅玉带飘飘,挂在天门下的峡谷中,神采飞扬,令人遐想。


  三、南天门,泰山的骄傲

  前方行进的目标是南天门。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乘坐索道大约十几分钟。海拔1460米,与下面的一天门、中天门相照应,古称“天门关”。南天门是泰山的骄傲,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是元中统五年(1264年)道士张志纯所建。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阁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门侧之楹联:“门辟九宵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峰奇观。”概括了这里地势的险要。双峰夹峙的南天门,红墙黄色琉璃瓦,气势磅礴的威严,在山峦叠嶂的群峰之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泰山小史》称赞南天门“在十八盘上,高插霄汉,两山对峙,石刃中鸟道百折,危折千盘。松声云气,迷离耳目衣袂之间。俯视下界,则山伏若丘,河环如蚓,天地空阔,无可名状”。的确,南天门是一座奇特的建筑,宏伟气势,成了十八盘一个完美的结尾。它以雄伟的风姿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

  从中天门到南天门要经过1600余石级的十八盘,是泰山登山路上最险要的一段,也是泰山的标志。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十八盘。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山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眼前就是十八盘了,体健的游人攀登都非常吃力,何况我这个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了。为了确保此次游览泰山的顺畅,我放弃了登十八盘,决定乘坐索道缆车上南天门。

  在中天门休息片刻,我和妹妹乘上索道缆车开始了数分钟的“天游”,在缆车冲出站台的一刹那,我仿佛被抛到了空中,紧接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拽着我向上奔去。向下俯视悬崖峭壁,沟壑纵横,万丈深渊就在脚下。透过茂密的丛林,弯曲的盘山公路隐约可见。抬头看,山顶正被厚重的白色裹得严严实实,那白色是云?是雾?谁也分不清楚。短暂而又漫长的十几分钟里,却充满了惊奇与刺激。跨越葱郁的林海及叠嶂的庙宇琼阁,再往上则是山石疏朗,南天门便赫然在目了。跨入南天门,就登入天庭了。

  从南天门到玉皇顶大约有0.6平方公里的游览区域,这里集中体现了泰山的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的精华,是游览泰山的高潮所在。传说中“南天门”是通往天堂之路,“生前徒步勇登南天门,死后灵魂归宿在天堂”(呵呵,但愿如此)。南天门以上的区域,被称为“岱顶景区”。一进南天门,迎面是座大殿,名叫“未了轩”。“未了轩”门前拍照留影的人很多,我也在此留下了瞬间的定格。“未了轩”左右各有配殿,它两侧都有门可以进出。出了“未了轩”完全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如果说泰山的山景是雄伟而幽深,那么这里的景色则是浪漫而美丽。茫茫天海,给人一种空旷广阔之感。极目眺望,天高地远,心旷神怡,一种天人合一的豪迈油然而生。然而,对“十八盘”那种魂牵的欲望,却成了我此次登临泰山的一大遗憾!


  四、天上的街市

  走出南天门,便是一条依悬崖、临深谷平坦的“天街”。说到天街,首先让我想起了郭沫若写的那首诗《天街》:“这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想到了天境,人们把登泰山比作登天,把登山路途上的关门叫天门,登上泰山南天门也就等于上了天,而上天后最让你感到轻松和快乐的事情莫过于逛一逛天街了。

  天街,自古以来就似悬在天上的一条街市。古代的香客,现在的游人都对这条街存有深刻的印象。据记载,天街从清代就开始繁华,当时的一些店铺老板用实物作为招牌,如“棒槌”、“木碗”、“鹦鹉”等。天街石坊向东路北,为乾隆行宫及唐代文学家苏源明读书处旧址。街北侧均为后改建的仿古建筑,街南面筑起了一条长长的石栏,凭栏远眺中天胜景,山风浮动,衣袂飘飞,便有“人间”踏入“天庭仙界”之感。真可谓“人间天上,天上人间”。

  从人间到天上,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绝好的洗礼和净化,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此我写下了:“行至天街早忘忧,天东雄峙眼中收。风云鼓动三千翼,石径旁斜十丈绸。纵有豪情洇点墨,愧无强力尽明眸。枫红坐看山湖色,飞鸟相约画小秋。”的诗句。

  初秋时节的泰山,仿佛也在尽情地舒展它的妩媚与辉煌!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了:“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诗句来形容山岳之美。

  天街北依悬崖,南临深壑,站于其上,观得云雾飘浮,触得清风朗朗。街上殿宇毗连,错落有致,古风犹存,有一种时光交错之感。天街两侧商店林立,行人来往川流不息,各种小吃的叫卖声跌宕起伏,旅游产品琳琅满目,一派人间街市之景。最让人难忘还是这山上的名吃——煎饼卷大葱,八块钱一张。煎饼薄如蝉翼,几乎是透明,吃起来略带酸味,香软可口。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回味无穷……

  泰山拥有着南天门,南天门又有着通往“上天”的第三道天门的美誉。而天街,在这天地两相隔的中间位置,一脚在天一脚在地,人类给南天门赋予了诸多的神奇色彩。几千年来人类社会不断营构的“天府仙境”与大自然赋予的奇异景致交相辉映。

  游天街,人们更渴望淋一场天街的雨。层层烟波,云雾缭绕,置身其中,宛如仙境,心怀蓦地打开,层云荡胸,凡尘俗事尽抛脑后,惬意之极,真是快哉!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行者,在迷茫的梦境中游荡。真不知这里是人间天上,还是天上人间?


  五、摩崖石刻,一首不朽的绝唱

  “苍古斑驳,穿越时空而各具神韵的泰山石刻,散发着历史的芳香,闪耀着人文的灵光。读泰山石刻,如同在触摸一个民族古老而鲜活的脉搏,沐浴着一种“天地同攸”的理想光辉。”泰山之所以闻名古今中外,号称“五岳独尊”,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就是因为泰山独特的历史文化。那么,泰山历史文化来源于什么呢?那就是泰山历史文化之瑰宝———石刻。

  七月的泰山佳境天成,气候瞬息万变,当我们行至到摩崖石刻时,天空便飘起了毛毛细雨,转瞬间便大雨倾盆。风卷着雨声、溪声、瀑声,浑然一体,气势如万马在山间奔腾。薄薄的雨衣贴在了身上,脚上的鞋子成了灌汤包,这种狼狈相却让我领悟到了风雨下泰山的感觉。

  在泰山文化诸多层面中,有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就是“摩崖石刻”。所谓摩崖石刻,实际上就是古人或今人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这种绝美的书法与悬峭石崖并存的文化,是先人创造精深的书法艺术,留给后人的是可以感知触摸的千百年书法发展的脉络。泰山摩崖石刻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也为泰山秀丽的自然风光增加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也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不朽的奇葩。

  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教授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碣、摩崖、楹联石刻,而泰山摩崖石刻是名山之最。自秦汉以来至建国后,上下两千余载,各代皆有珍碣石刻。泰山石刻现存1800余处,其中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真乃瑰丽多姿,历代游人谁不为之流连忘返,赞叹无穷。

  唐摩崖的唐玄宗御书《纪泰山铭》达到了极致,该碑字遒劲雄浑,开“唐隶”一格,是被历代书法家誉为“自汉以来碑碣之雄壮未有及者”的书法珍品。而登山途中长达十几公里的历代书法艺术展览带,或记事,或道景,或抒情;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书法之万千,它记载着千万年的潮起潮落和世事沧桑,同时,也为泰山之旅增添了浓重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气息。

  雨中,沿石阶缓缓而上,慢慢体味着“泰山新雨后,天气凉如秋”的意境。回首仰望,越发感觉到泰山的巍峨、沉浑、峻秀、雄奇。静静观览着历代文人雅士的吟咏题刻和碑记,那浓郁的墨香犹在,飘逸的墨韵尚存。抚摸那些字体,仿佛触摸到历代先贤们跳动的脉搏,一缕怀古之情油然而生。那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粗犷、神秘和特异产生弥坚的诱惑力和冲击力,怎不令我心醉神迷?我忍不住拿起相机冒雨留下了瞬间的记忆。


  六、玉皇顶,聚天地精华之灵气

  走过摩崖石刻,之上就是赫赫有名的泰山之巅——玉皇顶。

  “玉皇顶”又称“天柱峰”,是泰山主峰之巅,其相对高度为1391米,海拔1545,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大陆口的第一高山。它山势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誉。玉皇顶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不大,却很有名气。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只有登极岱顶,才真正领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深刻含义。然而,要真正深刻感受泰山的一切又谈何容易。

  泰山不仅是历史名山,也是文化名山。从大观峰开始,一路上题刻遍布,令人叹为观止。绕过云峰,径直而上,雨又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穿过密集的游人,踏过一道道石阶,我终于登上了泰山之巅——玉皇顶。进了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极顶石。极顶石又硬又大,若在别处,同此石无二,但在此处它的性质就不同了。它中间有一通石碑,上面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正是这块石头3000万年前首先跃出海面,正是这块石头,连天地也是它的守护神,还是这块石头,它证明了我的成功!哈哈哈!

  此时,我已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因为,我征服了“神山”!也征服了我自己;同时,也完成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旅行”。我心如释重负,轻松喜悦的心情占据了身体的疲惫。

  站在泰山顶上俯瞰山下的美景,惊奇与兴奋油然而生。泰山,你的雄浑、你的伟岸、你的坚毅、你的神奇、你的壮观,毫不保留的呈现在蓝天白云之下。虚无缥缈的“月观峰”,“金碧辉煌的碧霞寺”,直插云天的“玉皇顶”,还有扑朔迷离的“无字碑”,都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妙不可言。

  五岳独尊、万代瞻仰大为可观,且颇为震撼。大观峰上唐玄宗手书的《纪泰山铭》,以及云峰一览众山小的石刻又让人回味悠长。让人真正地感到那种聚天地之精华而成的灵气,在我的周身萦绕,如云,如雾,如烟,如岚,在青山、绿树、白云、宇宙中游荡,在山间若隐若现地浮动。

  远眺泰山山脉,群山似画、云霞缥缈、奇石如林,尽显空灵之美!起伏的群山,如天梯高悬,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呼之欲出。

  “雄峙天东——泰山,十载的期盼,今日终于目睹了你的尊荣。”

  坐在千岩万壑的青石上,看着天光云影,感受着泰山承载千年的厚重。仿佛听到了宇宙的呼吸,不由让人感到了这山真是有生命的。安逸、温柔、清净、自然,使人不敢心生邪念,亵渎神灵。也许,只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气。古往今来,神奇险峻的泰山曾留下过多少仁人志士的足迹?雄伟壮观的泰山啊,你曾感召多少攀登者对你的膜拜?古老永恒的泰山啊,你曾呵护过多少生命对太阳的追逐?“五岳独尊”的泰山啊,你曾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少美好愿望?所有的这些,只有那默默的泰山石路记得清。

  站在泰山极顶,任凭山风吹断红尘闲愁,任凭雨丝抽打我的脸颊。也许是兴奋,也许是感动,眼泪情不自禁地随着肆意飞扬雨水一同流了下来,我双手合十,虔诚地跪在了大青石上,默默地许下了我的心愿……


  七、齐鲁青未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千二百多年前,杜甫,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面对这座巍峨壮丽、气势磅礴的大山时,发自肺腑地吟唱出了这首令人称绝的壮丽诗篇。

  “泰山高而可登,雄而可近,美而可亲;站立在泰山之巅,看群山低首,天下事尽付笑谈中!”不知道登过泰山而对泰山有如此感受的人又有多少?仰望泰山巍巍,看山路曲折,更感觉人生如同登山。不管是谁,都将在这条弯弯的路上,经历同样的过程,体验相似的感受。满山的碑文石刻,既是前人经过的感受,也是后来者行将的体验。

  泰山,曾经在我心目中只是一个名词,而今天,当我第一次登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山时,才对泰山有了正确的认识与感受,它的美表现在雄浑天成和大气磅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座山已经超越了泰山本身山的地位,他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是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历史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人的心灵是与这座高山最为接近的,与天最为接近,这也是我越往高处登越发产生对它崇敬的原因。

  在泰山顶上注视浩淼的云海,本以为自己融入其中,与其翻腾变幻。云海之下是喧嚣的城市,是我们生活的栖居、石头、草木和森林,是充满欲望的寂静载体。原来虚无与现实仅隔着一层稀薄的气流,当欲望之风掀起,它们可以在瞬息转换,正如人的意念一般脆弱善变。此次泰山之行,就像在阅读一部博大精深的史书,耐人寻味。真正让我感动的时间只有几秒钟。与之相比,我们又是那么的卑微和渺小。泰山,你像一曲未了的情歌,悠远而绵长的萦绕在我的耳畔。你的一草一木都让我幸福、让我流泪、更让我感动。如果灵魂可以如身体一样不被禁锢,我的生命之树势必繁盛空前?因为那由内而外的欲望,是从来没有过的。

  当我站在你脚下,再度返身,仰望你群峰竞秀,拨地通天的气势,竟让我有些不舍离去。泰山,我把最真挚的情怀留给了你,为的是明天你给予我美丽的日出盛景。就让我在你的花纹里锲入相思吧!因为那些人,那些事,还有那潺潺流过的时光,在我的生命里,已定格成一幕永恒的风景。


  2009.09.28于翰墨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