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村,一个红色小村,位于汾河河畔,与我的出生地相隔不远。

       我就出生在她身旁,然而我却不知道她曾经的辉煌;我就生活在她附近,然而我却不知道她曾经的历史。我无数次从她身旁经过,却从没停下匆忙的脚步,走进她的怀抱了解她的过往;我无数次从“白石八路军办事处”蓝牌下走过,却没有一次仰头看看那块浓缩着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标志。

  白石,这个曾经集结了中国抗战精英的村落,这个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村落,因了我的粗心、因了众人的匆忙,就这样被我忽视,就这样被无数为生活奔忙的后人忽视;白石,这个在抗战历史上做过巨大贡献的村落,这个抗战初期云集了无数抗战将领和文化名人的村落,就那样静静地沉寂在岁月中,沉寂在人人匆匆的脚步里。

  当我第一次走进她的怀抱,就被她曾经的历史、被她为中国抗战做出的贡献震撼了。401673f3796a2b8010d90f8984e3983c_100k1700000139czw9DCE_R_1600_10000.jpg 

  我常遥想井冈山,想象她星星之火得以燎原的历史;我常遥想延安,想象她抗战时期轰轰烈烈的场景。我幻想这些英雄的城市就在身旁,方便我随时瞻仰。我却不知道,在我的家乡在我身旁的白石村,这个在中国版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却在上世纪30年代末期,得到历史眷顾,东征红军一军军部在这里驻扎过,343旅旅部和八路军总部驻扎过,八路军随营学校驻扎过,共和国第一代开国元勋来过,开国将领们也来过。

  怀着愧疚,我再一次来到白石村,来到做过八路军办事处的温家大院。我怀着尊敬,在一间又一间展厅停留,我认真观看每一幅图片,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说明,认真辨认每一件展品。越过时代的尘烟,穿过历史的沧桑,我仿佛看到温家大院主人温寿泉的一生。

  温寿泉(1881-1956),生于晚清末年,曾经考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与阎锡山等人赴日学习军事。与鲁迅同年出生的温寿泉,在鲁迅留日的第二年,也选择去日本留学,并在振武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鲁迅选择学医想要拯救民众,温寿泉选择军事希望挽救国家,无论鲁迅还是温寿泉,这些有担当的知识分子都想用一己之力用自己所学,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b799fced91cb522094a756fb6b364cdb_10051700000137onuC090_R_1600_10000.jpg

  我不知道他俩在日本有无交集,我知道的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温寿泉成为首批会员;知道的是他俩1909年回国后,都经历了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等重大事件。当鲁迅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时,温寿泉则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活动中。当他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活动时,从陕西过河的毛泽东正率领红军向着他的家乡进发。

  此时,白石村和温家大院已经为东征红军做好了一切准备,比如宽敞明亮的房屋,比如温热可口的食物,比如积极参军的子弟。就这样,在东征红军进入山西临汾时,白石这个小村落已经敞开怀抱,预备迎接自己的队伍了。2.jpg

  于是,东征红军一军来了,军部驻扎到这里;343旅来了,旅部驻扎在这里;八路军来了,总部驻扎到这里;随营学校来了,校部开设在这里。一个小小的白石村,一下子集结了这么多的军队,这在白石村历史上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于是,抗战将领来到白石村,朱德来了,彭德怀来了,聂荣臻来了,罗荣桓来了,左权来了,康克清来了,一个小小的白石村,一下子云集了许多第一代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这在白石村历史上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历史;于是,文化名人来了,丁玲来了,魏巍来了,肖军来了,王洛宾来了,贺绿汀来了,一个小小的白石村,一下子集结了这么多抗战名人文化精英,这在白石村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可以想见,一支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位位运筹帷幄的将军,一个个才艺双全的作家作曲家,同时集结在一起,集结在一个小村落,那是何等激动人心的场景,有着怎样高涨的抗日激情,又是如何动人心魄的抗日画面啊!

  一段将星云集、名人云集的岁月是令人多么难忘啊! 

  22.jpg看着一块块展板,看着一篇篇详尽的文字解释,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三十年代的温家大院,看到了朱德总司令在白石村简陋的篮球场上,与战士们进行着激烈的篮球比赛,那“加油,加油”的呐喊声似乎穿越漫长的时空,回响在我耳畔;我似乎看到朱德司令正在教给白石村村民学唱《国际歌》,那熟悉的旋律,似乎也从岁月深处走来,久久回响在大院上空。那架经红一军战士之手送给白石村小学的风琴,如今正静静躺在军事博物馆,接受成千上万观众的瞻仰。而朱德司令题写的“白石两级小学校”的牌匾,此刻,正端庄地悬挂在朱德曾经住过的房屋北墙,即使经过几十年岁月侵蚀,也依然熠熠生辉。我仿佛看到从这里走出的5千多子弟,正在告别爹娘、告别妻儿,毅然随着抗日队伍,奔赴抗战前线。

  33.jpg看着一块块展板,看着一篇篇详尽的文字解释,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三十年代的温家大院,我看到女作家丁玲带着她的西北服务团,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仿佛听到丁玲对临汾对白石的赞美,“这真是一个少见的大城啊!走近了看,更看出它的伟大!”看着那些精彩的解说,我似乎听到了丁玲与她的服务团,正在白石村宣讲抗日纲领,高唱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正在演出抗日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我也看到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经天津、过郑州、离西安到达抗日中心临汾的白石小村,在温家大院那盘土炕上,他满怀激情写下了他的第一首抗日歌曲《老乡,上战场》,那短促的词句、那铿锵的曲调,那威风锣鼓般的节奏,诉说着山西儿女高涨的抗战激情,鼓舞着山西儿女奋不顾身走向抗日前线!我还看到贺绿汀在煤油灯下,细心改动《游击队之歌》的歌词,看到他一字一句教给战士学唱这首鼓舞士气的抗日歌曲,于是这首歌就成为一首唱遍全中国的战歌。4.jpg

  在另一快展板上,我看到了作家魏巍和他的白石情结,白石催生出魏巍的《我的白石情结》,他深情的告诉读者,“我总是怀念学校那些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我不能忘记他们,他们是我人生的引路人,是我的老师和朋友,随营学校是我真正的生命开始,是我人生的起跑线。”

   我走在排列整齐的展板中,仿佛走在抗战的岁月里,与白石村一起见证了将星云集的事实;我看着解说详细的内容,仿佛走进历史的长河里,与白石村一起感受到国人高涨的抗日激情。白石村,这个中国地图难以找到的小村落,竟然为中国的抗战,发布过作战令,集结过将星,云集过名人,补充过给养,扩充过兵力,贡献过力量。

        一块块展板,追忆着一段段历史,一幅幅图片,讲述着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文字,怀念着一位位将军。

   一个村庄就这样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总有一些不应该忘却的记忆,白石村里的故事,就是那些不应该忘记的,这些民族精神的记忆,是白石村八路军纪念馆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在历经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后,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白石村,我家乡的小村。白石村八路军纪念馆,我中华民族的抗战纪念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