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这么说?这是因为,《道德经》不仅被誉为“万经之王,还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不仅传之千古、经久不衰和历久弥新,还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的发布量仅次于《圣经》。另据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王伟博士介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80个语种在学《道德经》。此外,还有1739个不同的译本。

  我注意到,在喜马拉雅的APP上,听过《道德经》的人至少超过3个亿。与我国14多亿总人口基数相比,可能还有将近3/4的人从来没有素读过它。

  因此说,对于这么古老和伟大的一部经典,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素读过它。实话直说,那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遗憾,更是一个大大的缺陷。

  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如果你没有素读过它,你就不知道它已说了些什么?如果你不知道它已说了些什么?你就不会自觉地按照它已说的去做。如果你不自觉地按照它已说的去做,无论是个人、家庭、机构或是国家,一是很难长久地兴旺发达起来。二是一定会在将来遭遇更大的不幸。若不信,请看,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多少的贪官污吏?有多少的公平正义?有多少的后悔莫及?有多少的朝代更替……

  这一切,都因为,不是没有经典思想指导,而是历代没有真正做到。

  在《道德经》这部著名的经典中,有许多无所不宜和约而易操的深刻理论。都在默默地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办?不应该怎么办?以上所见,是我近段时间在素读《道德经》后,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考。我认为,老子这位古代的先哲。早在两千多年前,通过自己对典籍的深入学习,对社会的系统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将道、德、天、地、人、万物与自然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原则和标准等,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我们按照他所写的去做,就一定能:“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君不见,对于这部经典,古今中外的评价很多。如清代“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代表魏源说:“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老子》救世之书也。故二章统言宗旨。此遂以太古之治,矫末世之弊。”又如明太祖朱元璋说:“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再如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由此可见,《道德经》不是一部可有可无的书。如果不读,就不明其理,不遵其道。还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不道早已”。如果读了,就会心中有数,“尊道而贵德”,“去彼取此”和“蔽而新成。”

  比如从个人的角度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见小曰明,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有道者不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再从国家层面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执大象,天下往。天之道,利而不害。……当然,这样并不是说,只要你素读《道德经》就够了。也不是说,它对人人都会有那么大的作用。只要你,用心读,求深解,一定会受益多多,多多受益。君以为然否?

  用思想推动文明进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