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对于《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我思考良久,几经修改,现终于敢让这个“丑媳妇”来见诸位“公婆”了。今将其发出来,不到不足处,诚请诸师多多指教为感!

这原本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达成统一共识的社会问题,为何我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因为我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天到晚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当天和尚撞天钟,稀里糊涂过一生。不思进取很遗憾,这样下去怎么行?故特值得说一说。

一般来说,人活着都离不开要吃、要喝、要穿、要住、要行等等这些最最基本的需要。但仅仅满足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这跟动物一样没有多大区别。作为万物之灵、无所不能的人,应该具有比简单活着还更高的要求与追求。那就是不仅要使自己越活越好,还应当使他人和社会越来越好。只有这样的活着,才更有价值与意义。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是因为死很简单,但人死如灯灭,一切随风去。赖活虽说不容易。吃尽千般苦,也比死了强。因为不管怎样艰难地赖活,只要心中有追求,永远不放弃,就有咸鱼翻身,梦想成真那一天。

如先哲孟子在《告子章句·下》文中所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说的是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和百里奚等这些古代著名的明君贤相都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优秀代表。他们之所以能从最底层的平民百姓、囚徒小贩而一步登天。是因为他们不戚戚于贫贱,也无惧生活中的苦难与折磨。他们知道这些痛苦的经历都是正常的、暂时的,不会终其一生都是这样的不堪和名不见经传。有道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真金总有发光时。只有经得起生活的种种考验,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处常人所不能处。

由此可见,一个人不论其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地位是多么的低微卑贱,只要自己永不屈于命运的安排,始终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待到时机、条件成熟时,就一定能脱颖而出,有所作为。古往今来,像这样的成功案例如伊尹、刘邦、韩信、孔明、朱元璋、彭德怀和毛泽东等等数不胜数。 

这些优秀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丈夫当如此也!”问题是我们中有许多人却丝毫没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我想主要是因为他或她的心里从来不曾也不敢这样想和这样做,认为自己不可能。20多年前我在部队读《解放军报》时看到文中有位将军说过这样一句震耳发聩、发人深省的话:“凡事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不怕想不到,就怕不知道。”是呀!您想都不敢想,那它怎么会从天上掉下来?2015年春节过后我从河南老家驱车返京途中,自思并总结了一句“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决超不出其所思所想。”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最大不同不在于出身、性格和学历等等这些硬件,而在于您有没有思想?会不会思想?敢不敢思想等等这些软件!如此而已。

怎样才能与众不同、有所作为呢?朱子先生在《礼记·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段话告诉我们人活着先得有奋斗目标,比如说您想将来一统天下,那就得先治理好自己所在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得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想管好小家,就得修身养性,要修好品性,就得心思端正,意念真诚,了解和研究万事万物发生变化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只有从零到一,才能从一到N。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我们都是凡人不是神,唯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修身养性,推己及人,方能明天下之至理。从而有所出息。使自己的这一生不断提高,没有白活。

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诗,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做一大事”的特定使命。遗憾的是许多人并没意识和做到这一点。

什么才是大事呢?

如何做大事呢?

宋明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张载先生对此作了精辟的解读。他说活着就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我们不仅要薪火相传,与时俱进,还要为千秋万代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才是。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东方人在深思,在解读,在阐明。西方的先贤们也在不断的探索和诠释。如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说:“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英国著名诗人: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先生也曾指出:“人生到世界上来,如果不能使别人过得好一些,反而使他们过得更坏的话,那就太糟糕了。”

……

从以上这些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中,我们既要了解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还要明白我“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要到那里?

如何到才能到达那里等等一切与之有关的问题及实现方法,都需要认真地搞清楚,弄明白。

这里,还需要引起大家高度注意的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大多只有三万多天。对此,我曾编过一首打油诗:“一生大多三万天,既不长来也不短。好好珍惜好好过,少让此生留遗憾。”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汉乐府.长歌行》中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初唐诗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写道:“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开花复谁在?”这一切都说明:生命真的很短暂,往往一去不复返。如果今天不在意,明天常常空长叹。 

虽说我们的生活会遇到很多的苦难、挫折与失败,但也会获得很多的幸福、顺利和成功;生活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因此说我们每个人活着都应当不断努力地提升自己,尽力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爱、善、信用、责任和奉献,少一些苦、恶、虚假、逃避和贪婪;多一些文明与进步,少一些罪过与悔恨。 

如实地说,每个人的一生中多少都会听过或看过古圣先贤或师长亲友语重心长的教导,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和好好生活。但我们中绝大多数的人只是听听而已,还没把它完全付诸于行动。这是为什么?我想我们仅仅明白一点做人的大道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对人一生中所要面临的问题、选择与标准,有一个有全面、深刻和系统的认识和指导才行。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老子在《道德经》第54章中告诉我们应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由此也使我想到我多年前看到的一句让我终身受益的一段话:大意是:“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一定要用自己的贡献,让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乡镇,一个县市,一个省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以Ta为荣。”

做人就要努力做一个这样的人,只有这样的活着才更有价值和意义。今与大家共勉之。

我是青龙兰国锋,

曾经当过五年兵。

自强不息向前进,

决不白活这一生。 

我要努力:

闯出一条大道来,

不闯出来不自在。

天生我材必有用,

待挂长风济沧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