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人被称为苏北侉子,热情豪放,善饮酒。餐馆多了,总有人隔三差五地组织聚餐,饭局也就多。而港城人的饭局是颇有讲究的。

  时间通常安排在晚上,以周末居多。酒店不一定大,但要有特色。要么海鲜烧的好,要么野味新鲜。正常下午三四点,主人就来到了酒店。刚落座,便拿出手机挨个打一通,重复着同一句话:“怎么还没到啊,三缺一,就等你了……”对方就会说:马上就到。或说:已经到楼下了。还会说:马上到,路上遇到一熟人呢。其实往往刚出门甚至还没出门。终有姗姗来迟者,明明在家闲的难受,却故意来迟。所有的回答都跟催菜时服务生的回答如出一辙:快了!快了!

  常言道:菜好办,客难请。参加的人是要对路数的,合脾气,说得来。不然三句话一说不投缘,会闹出意见,得罪人的。四五人到了,便拉开饭前的序曲,四个人组成牌局掼起蛋来,称作“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如果投缘能说上话,或有不服输者,往往饭后再甩上一局。由头则是:“饭后不掼蛋,等于白吃饭”。

  港城人饭局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主人通常坐在主位上,必带一位秘书式的人物,坐在正对面,也就是埋单的人。左右两边则是权重位置,按级别或年龄依次而坐。酒斟满了,主人会说上一两句客套话,诸如“今天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大家了,在一起聚聚”之类,要是主人什么也不说,客人便会催促他说两句,也会调侃说:开场白不要长,十分钟左右吧。惹得大家一阵笑。

  酒宴正式开始,主人介绍来宾。这个时候就会变成组织部长了,他把每个人逐一现场提拔,副职不必提,一律都称正。称谓上马虎不得,都称官职。体制内官方人士统称局长、书记、主任等,普通的办事员也谓之“科长”。体制外的则统称老总或经理。就连一个贩卖鱼虾的,也要称其为某经理。派出所的张警官就是张局,学校的陈老师就是陈校,医院的李医生就是李院,一个桌子上全是领导。大家见怪不怪,不认识的,相互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认识了,非常自然。很明显,大家对主人的介绍很满意。偶尔也会有人谦虚一下,含含糊糊地说:“我不是,我就是老百姓一个…”声音小到差不多连自己都听不见。马上就会有人说:“快了,快了…”谦虚的人听了信心大增,很是开心。

  介绍完客人后,要喝门面酒。门面酒正常是两杯,名曰好事成双。后来有好事的大酒量者觉得不过瘾,建议三杯。理由是双杯谐音是“双规”,犯了忌,特别是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都要回避自保,建议改为三杯,甚至提出四杯,事事如意吗。

  门面酒过后便进入计划经济时代,一桌人大杯都要倒满,两大杯过后才能进入市场经济,自由发挥,也就是散打开始。谁与谁好,谁与谁有交情就可单敬了。有海量的因为喝多了,也就酒壮英雄胆,口出狂言,声称自己是“白酒一公斤,啤酒随便拎”。

  劝酒也是很有学问的。为了劝人多饮酒,如果遇上年纪大辈份高的,则端着酒杯站起来说:晚辈敬长辈,再喝也不醉。如果年纪相仿,则说:平辈对平辈,要吹两大杯。年长的则会对后生说:长辈喝晚辈,长辈端端杯。随后要求后生大杯喝掉,自己举杯沾沾嘴意思一下即可。

  饭局中也有误会的时候,出现尬尴的局面。曾经有位客人来自内地,不善饮酒。因所在的城市规模小,主人劝酒时一直说:给个面子,喝点,多大的事呀。结果客人听成多大的市呀,认为主人污辱他们是小城市来的,闹得不欢而散。

  港城人豪饮,也会调侃。如遇到老乡战友同学等,便是“老乡遇老乡,大杯全喝光,干!”,若对方是女性,“干”字便说得特别重,我干了,美女随意,亲亲嘴也中,弄的美女粉面含羞。老友的,新朋的,一杯接一杯,几个回合下来,会有人说吃不消,不喝了,留点,留点……敬酒的便说,不行!你这是养鱼的,还是产盐的,老留底水。

  酒过三巡,“串座”便会粉墨登场。所谓“串座”,就是端起酒杯“打的”到朋友面前敬酒,这样的礼遇是高规格的,没有人想拒绝,也拒绝不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吗,于是,酒又是海喝了一通。

  几番下来,一箱白酒就见底了,主人便喊饭店老板,再拿两瓶红酒来,有人就语无伦次地说:“不拿了,不拿了,拿来也喝得了。”主人看看面红耳赤的客人,便说:“能喝也不拿了,那就搬箱啤酒透透吧。”老板便搬来一箱啤酒,全部打开,一人发一瓶。接下来,便是一场啤酒战,如此这般,各人的酒也就喝得真到位了。于是,相互之间留手机号、加微信,相约下次聚会的时间,表示相见恨晚,握住的手紧紧不放,拥抱起来如胶似漆……这时,就会有人说:“今天已经尽兴了,下次再聚吧。”下次再聚往往只是一说,千万不要当真。主人便把握时机,请示主宾后当机立断宣布:“没有不散的宴席,酒不足下回补!”

  于是,大家纷纷起身穿衣、拎包、找手机……。出得门外,又是一番握手、拥抱,你送我、我送他,难舍难分。一群摇摇晃晃的身影便在灯火阑珊里渐行渐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