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丁火》是一部文学剧本,全本三十六集。作者系内蒙古作协会员宁波(四十八顷氏 )先生。

  剧本以抗日战争后期(1944-1945年)为时间背景,以热北(七老图山区)为地域背景,故事情节围绕主人公丙丁火展开。

  父母、嫂子、三个幼小侄儿被日军残忍杀害,十五岁少年丙丁火怀着与侵华日军不共戴天之深仇大恨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游击队被日军讨伐队逼至山顶悬崖边,弹尽粮绝的游击队员们砸坏枪支,毅然跳下山崖,丙丁火也在其中。

  红红的杜鹃花在山崖间飘散开来。

  《丙丁火》由悲剧开幕,以悲剧落幕。这种从悲剧到悲剧的结构安排并非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升华,一曲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刚强、勇敢、机智,这样的人物形象在丙丁火一年多从军生涯中、在一个个战斗(侦察)故事里被成功塑造起来。

  丙丁火自幼习武,这对其坚毅个性是个很好铺垫。随身携带的飞镖是重要道具,参军离家时将飞镖愤怒射向老榆树的镜头,战斗及执行任务时数次巧妙准确地运用飞镖,这些都有效于人物生动和画面张力之营造。还有一件重要道具是那支马三八。丙丁火是在羡慕地抚摸武工队长手枪把的镜头中亮相的。参军后关于枪的认识,在仁科家完成侦察任务后未及时撤离,为了一支马三八自己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战斗生涯中对马三八的爱惜呵护,多个重要故事细节里马三八的精彩亮相……

  重要道具贯穿全剧是《丙丁火》的成功之笔,这样具有意向性的描写对全剧有串珠之功,人物更生动,故事更形象,主题更集中。

  据作者介绍,《丙丁火》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历史上真有丙丁火其人,剧中人物大部分也都真有其人。相对于《丙丁火》的故事和篇幅而言(此文学本到了导演手上估计拍不了二十集),编者认为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了些。剧本连载近半时编者才完全搞清楚这些人物的具体职务和相互关系,改成镜头语言表述这些人物的职务和相互关系更费劲。

  换言之,就《丙丁火》现有人物之众,编者认为其故事情节大可扩展(拍到五十集以上也是可能的)。丙丁雷、宁海、朱洪武、鲁桥、周致强、胡雨民……包括反角中的李宝华这些人物均可加戏。丙丁火同步加戏,故事内容可以更多。每个配角及其故事情节都与主角有关应该就不算抢主角的戏。

  以上只是个人直觉,姑妄言之。

  《丙丁火》源于七十三年前刊载于《热河日报》上的一篇回忆录。作者在回忆录基础上展开了想象虚构和典型化处理,让故事情节更加惊险曲折,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丰满,主题思想更加明确突出。这是剧本创作的成功之处。只是编者认为还不够,多少还是有点拘泥于真实。以至戏剧张力稍嫌不足。

  总体来说,《丙丁火》是一次成功的剧本创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刚强、勇敢、机智的少年八路军战士形象。生动地描摹了抗战胜利前夜八路军游击队坚持在热北山区艰苦卓绝的斗争群像。

  红红的杜鹃花是烈士们的鲜血;红红的杜鹃花是迎风飘扬的战旗;红红的杜鹃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精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