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员工精神 企业定律
真正供养企业生命的是管理人才的思想,是员工们的精神,是高度责任与荣誉感的灵魂,是独特的制度与公平的股份,是质量和销售的保证,这是企业成功而常胜的内心定律。
任何产品要想在市场中占有冠军的宝座,必须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包括通信信息的全面包围,任何产品,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换代,只有根据时势变化而变化,企业才能有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春合”作为一家生产和制造体育用品的国营企业,能够走过百年春秋,拥有今天的骄人成绩,与管理人才敏锐的市场嗅觉,与员工们的凝聚力密不可分。“春合”从创建之日起,就不屈不挠地为实现梦想而不以余力地拼搏着。
“春合”在总结自己的历史优势时,应该说是它的质量,是它爱国情怀,是它的理念支撑,是它敏锐的目光。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看,这种总结非常受益,也让企业健康发展。当然,销售额很重要,这是必须遵循的现实,明确的方向为指导,否则只能是事半功倍。准确判定市场,快速适应能力,几乎行成了“春合”充满信心的内心定律。在“春合”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春合”始终遵循着这个理念,使“春合”总能遇难呈祥,牢牢把握企业前进的航向。
然而,就在“春合”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之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天津也随之蒙受战祸,“春合”的生产、销售处于停顿状态。面对当时的形势,“春合”厂负责人决定立即疏散工人,除少数留守人员外,其余一律暂回原籍避难。之后虽有小规模复工,也不及战前的三分之一。为了维系经营,“春合”厂与大中华橡胶厂和正泰橡胶厂洽谈代销两厂的运动鞋,收取10%的佣金。由于销售运动鞋的利润多,资金周转快,因此逐渐形成了以商养工的发展结构。此时,“春合”厂的营业部已迁往泰康商场,另外又在临海大道租用了店铺作为批发部,以维持对外业务。战争造成了国破家亡的局面,内忧外患,“春合”倍受煎熬。
内忧外患,“春合”维艰。天灾人祸。特大水灾,“春合”再受重创。根据史料记载:1939年8月,华北地区普降暴雨,海河上游和天津市内多处河道水势猛涨,洪水汇成一片。8月20日,陈塘庄大埝崩决,海河以南地区成为一片汪洋。8月21日洪水进入市区,小刘庄、谦德庄和佟楼等地相继被洪水淹没。此后,天津市区百分之八十的地区被洪水所淹,大部分地区被洪水浸泡长达一个半月之久,天津的陆路交通和工商业濒临瘫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法币约6亿元。其中,六十五万天津及其周边居民成为灾民。1939年10月初,洪水告退,水灾过后,霍乱、伤寒和痢疾等病肆虐天津。其中,天津有五处地方受灾较为严重。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而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北依燕山,这两座山脉的迎风区为大暴雨集中地带,而且这片区域地形陡峭,地势低洼,土层植被覆盖薄,特别容易造成大洪水。天津还处于海河流域下游,由于海河是由上游的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大河流还有众多支流等汇集而成得一条宽度不大的且泄水能力小扇形水系,因此当天津及周边地区进入夏季雨季时,洪水来势凶猛且渲泻不畅,极易引起海河地区洪水泛滥。天津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水灾,比较严重的就是1917年和1939年这两次大水灾。
除了自然原因之外,当时日本军方为了削弱抗日武装力量所采取的决堤放水的行动也使海河流域沿岸的防汛抗洪设施遭到了破坏。当时,日军扒开大清河、子牙河、滹沱河和滏阳河等河沿岸的一百多处的河堤。
是的,1939年8月的大水灾,当时市区百分之八十的地区被洪水所淹,超过10万间房屋被冲毁,灾民六十五万。“春合”厂因地势低洼,厂房、设备、原材料和半成品等皆被水淹,致使工厂再次被迫停产。当时日军对各国政界实行封锁,“春合”厂在华界,而营业部却在法租界,日军的封锁使“春合”货运停滞,营业完全停顿,“春合”厂只好在估衣街另租两间铺房,设立临时售货处,勉强维持。
1941年日军设立“皮革统制委员会”,宣布对皮革进行管制。生牛皮一律不准私自买卖,张大皮厚无伤残的牛皮统归日军使用,其余残次品则由皮革统制委员会向各制革厂轮流配售。春华制革厂所得到的生牛皮不仅量少,而且张小皮薄,无法使用。为了生存,春华厂与北郊天穆村回民商妥,宰牛后将生皮藏在木箱内,夜间偷运到春华。但敌伪统制检查日趋严厉,虽在夜间也有很大困难,一旦查出就有生命危险。另外,敌伪统制检查人员还经常到厂查看,看见工人缝球就追问牛皮来源,幸好数量有限,推说是存货,也就勉强遮掩过去了。然而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也未能维持多久,私运的牛皮来源也断绝了。后来发现北平皮革统制较松,于是厂方派人在北平郊区采购原料,就地生产皮球,但产量很小,供不应求。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春合”厂计划东山再起、大干一场,但国民党发动内战,致使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工厂无法维持正常生产,“春合”复兴的宏伟计划就此化为泡影。虽经多方努力,力求改变局面,但生产规模也只恢复到抗战前的一半左右。1947年在上海召开全国运动会,“春合”厂本想借机大力推销产品,可结果却大失所望。当时国家战乱,谁还有心思去搞体育,因此“春合”的经营日趋衰微。
“春合”厂规,经营理念。《春合厂规》印制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全文共4万余字,分为5章73节298条,下面还有若干细目。厂规规范了“春合”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程序和标准,从各科室规则到厂区规则,甚至到厕所规则,都做出了全方位的规定,并一直保留至今。傅泊川在厂规序言中写道“厂内的制造、营业、行政、训育各方面的组织机构,“春合”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研究,以促进其系统化与纪律化,以期早日建成体制更健全,运转更高效的生产条款”。
傅泊川始终将体育救国作为毕生所追求,因此把爱国主义精神嵌入到“春合”的管理之中。《春合厂规》中规定:“本厂职员只限中国国籍,资本只限华资,体育用品制造原料均采用国产”;“春合”的使命为:“忠诚服务社会,贡献国人需要,辅助体育发展,提倡产销合作”;厂训为:“敦品励学,勤劳节俭,强身爱群,忠诚果敢”;厂歌更是以“畅销中外,挽回利权,抵制舶来品”为核心理念。并规定“银盾”为靴鞋商标,皮革球类、球拍商标为“醒狮”,“醒狮”寓意救国精神之觉醒。可谓寓意深远。
创办之初,“春合”主要自制篮球、足球及网球拍等,出品二十余种,销售区域大抵为北京、天津一带。关于“春合”之缘起,傅泊川非常清楚地解释道:“中国体育极其落后,虽有一部分学校略有简单的体育设备,然社会人士对之,颇少相当认识。关于体育方面所需要一切用品,因国人鲜有制造者,不得不求之外洋。故体育用品每年输入我国,为数甚巨。”
因此他主张创办小规模工厂,以期将来能杜塞为运动而造成的漏卮。之后傅氏在《春合十四周年纪念册》“创办宗旨”中进一步指出:“本经济救国之热忱,锻炼民族之至意,以雪东亚病夫之奇耻,而策中华体育志进展。”
可以看出,“春合”缘起主要基于两点:其一,社会尚未形成重视体育风气;其二,挽回民族主义企业经营利权,发展中国体育。另外,从傅泊川视阈观之,医生与教师的双重文化身份,使其对“体育救国”的理念有着更为切实的感受,故自然地将民族主义精义嵌入到厂训、厂歌、商标之中。如厂训为:“敦品励学,勤劳节俭,强身爱群,忠诚果敢”,厂歌更是以“畅销中外,挽回利权,抵制舶来品”为核心理念。并规定“银盾”为靴鞋商标,皮革球类、球拍商标为“醒狮”,“醒狮”寓意救国精神之觉醒。
“春合”自创办至今,即秉承了“体育救国”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时注重营销网络的构建。在企业文化理念一项,又具体表现为产品品质与职工人格的独立化。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产品品质独立化,是“春合”区别于“外国舶来品”之根本。“春合”初期由于制球的皮革依靠各制革厂供应,产品规格不统一,因此缝制的篮球质量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29年8月6日,傅泊川等股东们成立了“春合”制革厂。所产皮革全部自用,皮质优良。同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春合”聘请天津工学院制革系毕业生石炳星任技师,以后又特邀北京燕京大学化工系主任张克刚教授为制革科常年顾问,由此解决原料质量问题,给球皮生产打下稳固基础。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春合”与燕京大学、天津工学院制革系达成了实习协议,每年都会有部分优秀学生与“春合”签订用工合同,进而保持了“春合”在技术运用层面的领先优势。另外,“春合”认真听取职工关于产品技术层面的意见。1935年6月15日,营业部吴广原根据市场调研认为,“春合”足球自改制新英式及哑铃式后,颇收顾主欢迎。为此建议请将排球添置英式及哑铃式,以利销场。再如营业部交际股练习生单贵祯建议,缝制垒球可将缝纫用松香或黄葛搓捻,以免缝裂。上述职工的建议都得到了“春合”相关负责人的采纳,由此,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良性发展机制。
第4 节 企业文化 独立自主
张伯苓先生更是为“春合”留下大幅墨宝题词,共105个字,以行书写成,为1935年4月所题。其文为:“春合”工厂自成立以来,专制体育用品,凡所营造,俱见匠心,论质则不减于舶来货物而合于应用,论价则较为低廉而易于购置,此其抵塞漏卮、推广体育之功当不在小也。吾人年来提倡体育,每每利赖于体育用具之价廉物美,“春合”出品堪当此语,特誌数言以为介绍。”其中题到“此其抵塞漏卮”,“漏卮”在古代指破了的酒杯,“抵塞漏卮”是指把窟窿堵上,防止国家资金外流,把购置“春合”产品上升到“国家利益”高度,意为之前在进口体育用品上的花费转向国内,即壮大了民族工业,又防止了民族资产的流失。张伯苓先生的题词对于“春合”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和民族工商业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正是在以“春合”为代表诸多体育用品厂家的努力之下,使得中国近代体育用品业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并在当时有效地遏制了外国体育用品的渗透与倾销。
“春合”保存的大批名人题词,为我国现代体育史和体育用品行业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其中,不少人的题词在国内极少发现,有的甚至是首次发现,所以显得弥足珍贵。如,杨虎城将军的题词,目前在国内便只见到了为“春合”厂写的这一幅。为激励民族体育发展,扶持民族工业,先后为“春合”题词的国民政府要员有百余名,只是在颠沛流离的近百年经历中,冯玉祥、张群、李梦华、陈先等很多人的题词已经流失,曾出现在北京大钟寺展览会上的3幅题词如今也不知所往。“春合”现存100多幅题词,都安全保管在银行保险柜之中。一旦时机成熟建立专门的展览室,建设自己的文化园地,企业文化是统帅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
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春合”人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此完善民族品牌。尤其总经理傅泊川于1930年,特派其弟傅清淮赴欧美进行为期十个月的考察,参观世界最大之斯伯丁体育厂,并研究科学管理方法,改良机器制造。根据其考察所得,“春合”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内部组织。共分为制革、制球、网球拍、运动鞋、铁木、针织等六大部。 洋为中用,中用洋用,中西结合,取长补短,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职工人格独立化是“春合”企业文化理念又一重要环节。从实践层面观之,“独立化”包括饮食起居与业余生活两个层面。如职工作息时间一项,“春合”规定:“凡住宿舍之各股股长及股员每日上午六时起床,下午十时回到寝室熄灯,每日晚九时以前不得回宿舍休息,每日晚十时营业部及南楼宿舍必须锁门。理发沐浴者在晚饭后办理,仍须在十时前返柜。”对于违反规定人员,“春合”一律从严处理。如职工孙玉和与牛洪恩就曾因未按照规定时间回到宿舍,各自被记大过一次,同时在总厂公告栏进行公示。近似于严苛的规制,彰显“春合”强国必先强身之文化气容。
为强健职工之精神品质,“春合”成立健生体育会、卫生会、游艺会等休闲俱乐部。如体育会每年春秋两次各举行一次大型运动会,并参加天津市公开篮球赛、足球赛、田径运动会。卫生会每月对职工进行身体检查,及时知悉职工的身体状况。例如球科工友王福臣因轧皮伤手,由西医护士赵华亭及时治愈。游艺会每年组织员工参观天津市纺纱厂、自来水公司、模范监狱等社会单位。文化生活空间的拓展,一定程度而言,重塑了“春合”基层员工的精神面貌。职工钱国珍就为,通过参加各种休闲俱乐部,自己所染的不良嗜好削掉了,身体强壮了,经济也充足了。为要改良工友家庭生活与培养职工子弟之智识,“春合”还特意组织职工家庭工厂和职工子弟学校。一方面,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培养了妇女、儿童独立生产与学习的能力。
股份并行, 管理方法。“春合”的销售情景,应该称之为关系网络,合营销方略中的重要基点。其销售特点“以亲属、家族和朋友为中心”,“加上同乡、同年、工作、相似的生活经验、政见,以及共同的敌人,使人脉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这些关系,创造出一个具有多层次的关系网。同时,“结成网络的要素由亲缘、地缘扩展到各种关系”。关系密切,行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在“春合”的营销关系网络中,首为构建的是亲缘、乡缘网络。“春合”的股东有七人,当中除了张克刚之外,其余六人都是傅氏家族成员。其中傅泊川股权额占百分之32。其余,像傅子瑜、傅清淮、傅泊泉、傅静轩、傅子金、张克刚等,占有不同程度的股份。可见,以傅泊川为代表的傅氏家族控制着公司的主要股份并行使经营权。
同样,“春合”的公司骨干员工为68人,基本是以天津为主,特别是来自傅泊川家乡安次地区的员工占到52%左右。股份制是比较理想的创业基础,成长的保障,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从而凝聚前进的力量。
傅泊川在《“春合”十四周年纪念册》“创办宗旨”中进一步指出:“本经济救国之热忱,锻炼民族之至意,以雪东亚病夫之奇耻,而策中华体育志进展。”可以看出,“春合”缘起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社会尚未形成重视体育风气;二是挽回民族主义企业经营利权,发展中国体育。另外,从傅泊川视阈观之,医生与教师的双重文化身份,使其对“体育救国”的理念有着更为切实的感受,故自然地将民族主义精神延伸到厂训、厂歌、商标之中。如厂训为:“敦品励学,勤劳节俭,强身爱群,忠诚果敢”,厂歌更是以“畅销中外,挽回利权,抵制舶来品”为核心理念。并规定“银盾”为靴鞋商标,皮革球类、球拍商标为“醒狮”,“醒狮”寓意救国精神之觉醒。
“春合”由篮球起步,张伯苓便提议在“春合”生产的篮球上使用“醒狮”商标,寓意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振兴中华民族精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人才,销售,战略战术。一个有体系、有规矩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春合”是国内企业,规模很大,当然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法则来制约,“春合”非常清楚这个道理。于是制定了规章制度。这套方案开始正式颁布,为“春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想当年“春合”为了给“春合”拟这套管理法,可谓是下了功夫,他首先找到科学方法。给“春合”拟定一套管理法,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春合”并不是夸大其词,随后他给出了解释: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核心竞争力是对人才的科学有效管理和自由利用!听从管理、服从安排的工人,他们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强调质量的同时,人才管理却是非常重要,好的企业要有好的人才,厂长也好,经理也罢,纵使拥有大片的人才,如果企业的管理跟不上时代步伐,也就无法取得工作成就。在生产中怠慢,带着情绪处理人际关系,那么这个团队就走不远,把一个普通的团队加以科学的管理,带头高瞻远瞩,就能打造精良之师,成为战无不胜的队伍。
自古英雄多磨难,百年“春合”历经坎坷,沐风浴雨,踏平坎坷成大道,是凭着“春合”人的凝聚力,“春合”人的奋斗精神,“春合”人把“春合”这个小工厂,一步步培养壮大,成为一个海内外有影响力的百年老企业,其中的甘苦是离不开“春合”人的奉献与科学的管理,这是中国民族企业百年老字号的骄傲。
按人的寿命算来。百年“春合”已经进入期颐之年,然而在“春合”看来,“春合”的人生,“春合”的道路才刚刚开始。今天“春合”一百岁,百年之变局,“春合”已经拥有了世界舞台,当然,还能拥有更加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