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谚有云:

  蔡元帅攻不下薄刀岭;

  窦将军守不住磨盘山。

  老灰梁子听狼叫;

  长虫垭口见蛇梭。

  龙隐伏龙寺;

  凤折落凤坡。

  书中推背;

  事后诸葛。

  果真如此么……

  1659年2月20日,一支疲惫的军队渡过怒江,开始翻越西岸的一座大山,此山只有一条路,并且险狭。这支军队的头领叫李定国,到了山顶,他安排手下扎营整顿。见有一古寺,于是带着一位姓窦的将军,到古寺去打听一些情况,所谓入乡问俗。残破的寺中只有一云游僧,此时正在寺门口栽苦竹。

  经老僧介绍,得知此山叫磨盘山,属高黎贡山南延正脉。“高黎贡山,西南第一穹岭也。鸟道窔箐,曲通一骑。”(魏源《圣武记·卷一》)。此寺叫古城寺,大约建于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相传这里曾经是古哀牢城所在地。又传,借诸葛亮南征之名,南诏在此设诸葛亮城。说是城,却没有城墙古都;说是寺,又没有常住僧众。只是附近村民过年过节祭拜的场所而已,或者叫庙。哀牢故地尚有争议,“诸葛亮南征,抵怒江而止。”(樊绰《云南志》)金沙江遇瘴毒,诸葛渡怒江只是传说。南诏设诸葛亮城是有记载,但物证不足。说是南方丝路上的驿站还有些道理,毕竟这里是左龙江右怒江的分水岭,分水分路,自然成了来往商客歇脚的地方,老僧也才来到不久,也就知道这些。

  接着,李将军要请教军事上的一些问题,或者请老僧帮测算一下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老僧有意推脱,但试图通过文字游戏试探一下他们的心思。于是看着门口刚才种下的苦竹,出一上联:

  古城寺,栽苦竹,叶落竹荫台;

  请二位将军赐对

  李将军看了一眼龙江对面的清凉山,白云下山花正白,想出一句:

  清凉山,种甜荞,花开梁山白。

  窦将军想到上山途中的杜鹃花,想出一句:

  磨盘山,赏杜鹃,花开映山红。

  老僧听了拍手点赞,后试探出李将军准备在这地方借地形优势,组织一场伏击战,做最后一搏。于是借对联解曰:“白者,败也,此战不利”,“红者,血也,性命相牵”。李将军可是大西军的名将,后来又扶起了南明永历皇帝。此战天时地利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自信满满,所以没把老僧的话放在心上。

  老僧明示,此山为磨盘山,恐对窦将军不利,因为窦、豆同音,将会被“磨盘”磨成“豆浆”,窦将军应该回避这场战争。李将军也无奈,毕竟无将可换,部分将士已保永历皇帝提前西行,只留下六千精兵,分三道伏击,走出寺门,二将军去准备第二天的战斗。

  ……

  后来,听说这里发生了一场血战,因为李将军手下有内鬼卢桂生投敌,并把军情泄露,山海关降清的平西王吴三桂将计就计,李将军伏击的计划被打乱,将士战死三分之二,败走孟定,窦将军血染磨盘山。从宿命来讲,磨盘山正是窦将军的克星。我们知道,宿命论是反科学的,但现实中又确实有一些巧合。或许是一种心理暗示而产生的压力,导致一语成谶,毕竟历史不可以假设,兵败已成定局,似乎谁也无力回天。在占据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却失去了人和,这或许本是天意。

  而人民纪念的,应该是战死的英雄。借古城之名,寄南明往事。

  哀牢归汉古今传,

  南诏设城驿站连。

  永历败逃遗恨地,

  窦侯难守磨盘山。

  因泰安侯窦将军之死,人们听名感伤,不愿再听到磨盘山之名,就将“磨盘山”借古城寺之名改为“古城山”。毕竟古城山有纪念意义,又能避免引起更多的伤感。就连对面的“大磨山”都改名为“达摩山”。这是有依据的:《永昌府志》所插地图,就明显标为“大磨山”,这是沿用古志书之故。该书中“达摩寺”已经存在,有“达摩山寺,在镇安”的记载。我们知道信仰和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天宝战争的俘虏能想到把李宓供为本主。那洪武移民的后裔为南明英雄改个山名似乎更在情理之中。

  2月21日,战地鲜血,染红十里杜鹃。杜鹃成了古城山与众不同的悲壮色彩。

  楚雄紫溪山的马樱杜鹃被赋予梅维鲁的故事,并成了烟标名称,四川凉山的索玛杜鹃当然可以掺和杜宇国王的传说。无论是尊火的原始崇拜还是泣血的亡国心伤,都充满无限悲情,唯有龙陵古城山杜鹃,她是战场上的鲜血染红,更是一种惨烈,所以更红更艳。其他地方赏杜鹃最好时机多是三八节,五一节期间,而古城杜鹃最盛是每年2月21日,因为这一天是血战磨盘山的时间。而当年云游僧种下的苦竹,如今已遍布成菁,被借用为地名“竹箐”(龙陵县镇安镇竹箐村)。

  尾声:

  李定国血战磨盘山之时,沐天波保着永历帝在腾冲吃“大救驾”饵块(吃后赐名)。李定国败走孟艮,后自杀于景线,而其残部落籍缅甸果敢。永历帝败走缅甸,缅王只认可沐天波的征南将军印,而亡命之君朱由榔自然不是真命天子,所以缅王收留很是勉强,最终被吴三桂追回,绞死于昆明华山西路“逼死坡”。

  因战争、年久失修和自然损坏等原因,古城寺于大清宣统年间由民间捐款重修,后来当“四旧”被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