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春日,阳光明媚。槐花雪白,散着清香。和煦的春风里,华野9纵召开表彰大会。华东局、华东野战军总部颁布嘉奖令,授予27师79团“潍县团”荣誉称号。团长彭辉郑重地从兵团首长手中接过战旗,场下欢声雷动。蓝天映衬下的旗帜格外鲜艳,旗面上城墙高耸,城门坚实,突兀着高大的城墙与城门,“潍县团”3个大字在横亘在旗帜上,伴着一片鲜红,仿佛牺牲烈士的热血在滾淌。此时,身经百战的彭辉百感交织,几天前,为了胜利,他的一千多名战友倒在了城垣内外。

岁月悠悠,时光磨平了诸多过往,老潍县城墙业已不在,但那段鲜血染红的历史,却永久镌刻在人们心头,永远不会忘记……

 

一份特殊的战斗动员令

历史是人创造的,但历史却不会重新写过。1947年,国共两党生死较量的年份,蒋介石起用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为顾问,调集9个整编师25个整编旅,采用重迭合进战术,对山东根据地重点进攻,妄图将华东野战军一网打尽。

面对强敌,7月间,华野按指令进行“七月分兵”。陈毅、粟裕率7个纵队组成外线兵团,插进鲁西南,进军豫皖苏,协同中原野战军实施外线作战。许世友、谭震林率4个纵队留在山东境内,粉碎敌人进攻。

当许世友率部队返回胶东内线时,所见尽是悲惨场面:到处是血海,一片废墟荒芜。国民党军队和恶霸地主还乡团,对胶东人民进行了惨无人性的大屠杀。潍县城,这座出于胶东半岛咽喉地带的重镇,盘踞于此的国民党第8军和张天佐的地方武装,凭借坚固设防的城池,扶持豪绅恶霸,网罗残渣余孽,对潍北人民施行了残酷的屠戮。 

那一天,9纵政治部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那是中共潍北县委给9纵首长全体指战员的信:

聂司令员、刘政委并转九纵全体同志:

潍北县的全体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莫不欢欣鼓舞,都望眼欲穿地期待着你们的胜利东征。潍北县广大人民把复仇求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自己的军队身上。

亲爱的同志们,这几个月我们受尽了亘古未有的大灾难。国民党军自占领潍县后,抓丁抢粮,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潍北县即被拉去牲口两千余头,粮食被抢净光,被抓壮丁难以统计。更残酷的是广大群众被杀害。两年多来,潍北县人民被残害者已有千余。单是纸房区李家营村一带即被害数百人。直到今天,寒亭据点周围的死难同胞仍曝尸旷野,无人收拾。残杀方式更令人闻之毛发耸然。铡刀铡、活埋已成为匪徒们采用的普遍手段。有的先被割去耳朵舌头,然后活埋;有的被拔去头发而后铡死;有的被割开腿后加油烧死;有的被丢在水里眼睁睁淹死……纸房区邢家东庄,蒋匪在街口安下3面钢刀,竟然按户抓人去铡。这个村先后被杀害21人。妇救会长的孩子被锯成两段,青妇小队长的妹妹徐单被敌人用枪穿死,邢振明的妻子和怀孕的儿媳相继被活埋。纸房村贫农韩在林弟兄3人3家14口一起被活埋,只剩韩的老母,哭求给她留下一个人种而不得。她眼看着自己的子孙被杀光,悲痛欲绝,也上吊而死。高里区一次被杀12人。军属于传第之妻被敌人用钳子先拔去头发,又割开腿肚子加上盐,活活折磨死。固堤区东小官庄一家贫农3口人全被杀死,其妻怀孕6个月,死后小孩的两腿露了出来。当时的潍北,被害同胞尸横遍野,任野狗撕食。断骨碎肉比比皆是,难属四处认尸,小孩嚎哭寻母,其惨痛情景催人心酸落泪。这是潍北人民永世难忘的血海深仇!

自去年三合山战役后,敌人被迫退出据点,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含泪忍痛,收拾死难同胞的尸体,但已骨折肉烂,不可辨认。死难的穷老少爷们,在临死时都殷切盼望为他们复仇,杀尽蒋贼。高里区的一个村妇救会长,死时曾告诉邻家说:“告诉共产党、解放军,一定为我报仇啊!”

亲爱的同志们,你们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军,你们是胶东的子弟兵,你们屡打胜仗,有了你们就有希望,有了依靠,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不让你们走,要你们给我们报仇,要求你们象在孟良崮一样消灭敌人,在潍县留下英雄的胜利,立下大功。这是我们对你们的高贵信仰,也是人民对自己军队的命令……

硬汉将军许世友看了这封信,不禁热泪横流,他让9纵将信传给整个纵队,让每一个官兵都看看,老百姓对自己的军队多么信任,军民鱼水,百姓有难,我们要誓死复仇。

这封信,许世友珍藏了一生,将军与胶东子弟兵,早已和老百姓融为一体,须臾不可分离。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信,是当时受尽摧残的潍北县人民,向自己的子弟兵倾诉苦难和表达强烈愿望的呼喊。

这封信深深打动了读到它的每一个人,指战员们泣不成声。豁上一条命,也要消灭这些祸害。79团的官兵们个个义愤填膺!他们亲眼目睹了还乡团的罪行,有的官兵家中的亲人也遭到敌人的残害。

他们忘不了,10多万的乡亲们推着小车、抬着担架来支前。忘不了在遭受摧残后,节衣缩食的老乡不惜毁家纡难,把最后一口饭留给亲人解放军。忘不了南、北张氏两村2000多人齐聚祖上墓地,望着60余亩数百年留存下来遮天蔽日的高大松树,王氏家族无论长幼,齐刷刷举起手臂。“献出松林,打下潍县!”这片潍北一带远近闻名一向视为圣地的、国民党军队也畏惧未敢轻动的张氏墓田的大松树,变做了几千立方米的木柴,被乡亲们运往部队驻地。1623986669193901.jpeg不用战场动员,家乡父老的信和亲人们的支持,就是最有力的动员令,部队的战斗情绪格外高潮,即将上阵拚杀的将士增添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难以名状的怒火充斥在官兵们的心头,亲人受难,乡亲们在看着我们,血债血还,拿起手中的枪,跟眼前的敌人拼了!

大家纷纷递交请战书,甚至血书,这些从胶东走出来的子弟兵群情激昂,誓要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求战积极性十分高涨。

战前动员会上,团长彭辉讲得激动,一下子跳上了八仙桌,双手擎着旗子大声吼着:“79团要第一个打进潍县城,同志们有没有决心?”战士们举枪齐呼;“有!”彭团长把脚一跺,高喊:“我也有!”

3营营长王学志和教导员孙洪文做了分工,全营大会上,营长说:我负责炸开突破口,出问题,营长我不当了。教导员说:突上去守住突破口我负责,出问题,拿我是问!并且说,危急关头,他俩到第一线,任何人不得阻拦,谁挡就枪毙谁!

“打进潍县城,为潍县人民报仇!” 口号声响成一片。

 

坚守住撕开的口子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郑板桥的诗,描述了当年潍县的繁华。潍县城历史悠久,商贸活跃,是山东的战略要地,济南、青岛间的重要交通枢纽。攻下潍县城,可使胶东、渤海和鲁南解放区联成一片,为解放济南和山东全境奠定基础。

1623986755758004.jpg老潍县城墙高13米,底厚近9米,顶部宽6米,资料载,潍县城墙自汉代建成,其后经过了十几次修建加固,近400年来从未有任何一支军队攻破过,有潍县石城可抵10万雄兵的说法。加之日、伪、蒋多年“苦心经营”,所以,国民党守军喊出了“金城难破”的口号。

作战会议召开,为避免损失,确定了先破西城,肃清外围,稳打稳扎、逐次歼敌的战法。政委谭震林要求部队:“光荣地进去,干干净净地出来,做到’军政全胜'!”许世友司令员大手一挥,操着河南口音大声告诫大家:我们是第一次打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战前准备要充分,切不可粗心和麻痹轻敌。战必胜,攻必克,拔掉潍县这个硬钉子!”

作战计划下达,我军集中9纵、渤海纵队、鲁中部队等22个团的兵力攻打潍县。并以7纵队、渤海地方部队阻击济南援敌;以13纵队和胶东部队阻击青岛援敌。

1948年4月21日,战役打响。9纵和兄弟部队势如破竹。9纵攻城部队一共预选了 5个突破口,以73团和79团为主攻。88,79团到达指定位置。

23日17时,79团从城北进攻西城。6连、7连在炮火支援下,分两路向城墙外围1丈多高的土围子发起攻击,仅用20多分钟即歼灭外围守敌,为爆破登城扫清了障碍。 

紧接着,8连在东、4连在西,同时投入爆破城墙的战斗。8连采取连续爆破的方式,8连9班长刘庸亭掩护副班长栾子明发起首轮爆破,栾子明冒着敌人机枪火力冲上去,拉响导火索,随着一声轰鸣,城墙顶部被炸掉一大块。班长刘庸亭多处负伤,耳朵震聋,带伤指挥第2和第3轮爆破。爆破组长王官均扛起炸药包冲上去,敌人把导火索打断,王官均全然不顾,毅然拉响残余的导火索,炸药包响了,他倒在了血泊中。8班长宋文章前仆后继,扛起炸药包又冲了上去,前进中多处中弹昏过去,苏醒后,拼尽全力,抱起炸药包扑向城墙……

就这样,8连连续6次爆破,将城墙撕开一个大口子,仅用30多分钟登上城头。与此同时,4连在2营教导员张中言带领下,也爆破成功,冲上城头。24日凌晨2点多,8连和4连已全部登城,将西城的城防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两面血染的战旗高高飘扬在突破口上。

国民党守军拼死抵抗,双方展开激烈争夺战。敌人用炮火压制79团后续部队,6架战机不断向突破口投弹和俯冲扫射。

这时,整个战场只打开79团两个突破口,敌人开始拼命,飞机狂轰滥炸后,纠集重兵连续向我反冲击,79团殊死孤军奋战,几乎弹尽粮绝。突破的城垣只剩一个突出部,随时有失去的危险。关键时刻,团长彭辉、政委陶庸指挥全团在城上城下与敌厮杀。彭团长在2营突破口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挥着匣子枪呐喊:“为人民报仇的时候到了,冲呀!”2营教导员张中言率先跳出弹坑,冲向敌群,不幸中弹牺牲。“为教导员报仇,冲啊!”营长孙宝珍带部队又冲了上去。

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79团官兵没有一个人退缩。3营教导员孙洪文被炮弹皮击中胸部,鲜血染红了衣服,他吐着血推开为他包扎的卫生员,大吼着喊:“杀呀!杀!”7连机枪手周加发,一个人架起两挺机枪,轮番扫射。副班长吕静斋的机枪枪管打红,情急之下,用小便给枪降温。8班战士吴喜东将掷弹筒弹当手榴弹投向敌人。弹药打光,战士们与敌人拼刺刀、石头、铁锹,守住扩大了突破口……

 

“共产党员跟我跳下去”

到处是枪炮的炸裂声和喊杀声,城墙上下硝烟弥漫。3时许,5连冒着硝烟登上城墙。为减轻城墙上突破压力,5连奉命下城,在突破口里面开辟阵地,接应后续部队入城。

正是凌晨,天尚未亮,城头上浓烟滚滚,熏得人睁不开眼睛,高约15米的城墙一眼望下去,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楚。战士们拿来梯子,一丈多高的梯子放下去,根本见不到影子。二丈五尺长的梯子放下去还是不够。只好用绳子和绑腿带接起来,但滑到绳子尽头仍然够不着地面。

此时,借着火光,国民党军发现了我军下城行动,加紧了火力封锁,梯子被打断,绳子被炸飞,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眼看就要天亮了,战士们心急如焚,怎么办!危急关头,连里仅存的干部副指导员庄兆谦挺直腰杆,把驳壳枪往身后一插,对战士们高声说:“同志们,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尽快攻进城内!共产党员跟着我往下跳!”说完,第一个纵身跳下城墙。

弹雨与炮火中,这些年轻的战士没有一个害怕和犹豫,跟着副指导员,一个接一个,怀着复仇之心,为着理想与荣誉,向着未知的黑暗与死亡,跳呀!跳!跳下5层楼高的城墙。

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或许,那一刻,这曲歌儿萦绕于1623988965426.jpeg壮士们的心底。城墙下,许多人已经再也无法站立起来,很多战士当场牺牲,有的摔成重伤。160余人的连队,能够爬起来接着战斗的只剩105人。

5连下城后,占领了荷花湾小学校和周围多栋民房。天渐渐放亮,国民党军意识到5连对他们的威胁,开始了疯狂围攻,双方逐屋逐院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惨烈。中午时分,5连退到小学校几间房里,全连只剩下20多人,且大部分已负伤。战士们拖着断腿,向反扑的敌人射击。敌人的手榴弹成串扔进来,爆炸声不断,战士们耳朵被震聋了。血肉模糊中,大家将被子双起来挡在门上,以减少弹片的伤害。相互鼓励着,死也要坚持到晚上。所有人都作了最坏打算,留几颗手榴弹,万不得已,就一起同归于尽,决不作俘虏。

后续部队突进城来,围攻的敌人溃散逃跑。战友们相互搀扶着走了出来,陶庸政委紧紧抱住一个个浑身是血和硝烟的战士,激动地直流泪。5连整整坚持了13个小时,在战斗打到最艰苦的时候,英雄5连在烈火中与10倍之敌展开殊死搏杀,付出了巨大牺牲,干部只剩下两位排长,160余人最后只剩下16个人,而16人中没有负伤的仅有两人……

20时30分,各攻城部队突入城内,守敌大部被歼,残部逃至东城。激战至27日,占领全城。

潍县战役,有1432名我军官兵永远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当年参加过此次战斗的高圣轩老人说,24日傍晚,他看到79团2营的突破口,两侧到处都是牺牲烈士的遗体,有200人左右,惨像令他终生难忘。作为加强营的79团3营,全营800人,打完仗,连炊事员、马夫算上,剩下不到200人。

这些倒下的战士,全都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平均年龄只有20岁左右,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然而,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却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铁拳”是热血凝就的

潍县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了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正在往西板坡转移的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将其写入《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潍县战役对山东战局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这场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城市攻坚战,是华东野战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标志着我军正式转入战略反攻。36鏖战天,歼敌4.5万余人,解放地区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击毙了恶贯满盈的国民党山东八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天佐,活捉了陈金城,切断了敌人济南、青岛的联系,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经验。有力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解放。

此役,9纵27师79团在战斗中担任主攻团,率部打退敌人20多次反扑,为全歼该城4万守敌作出了突出贡献。

1623987322703999.jpg战后,79团受到嘉奖,被命名“潍县团”。潍县团是全军10个英雄团之一,也是我军最早命名的英雄单位之一。8连被命名为“潍县战斗英雄连”;4连、5连和7连被命名为“潍县战斗模范连”;1连、6连和特务连荣立集体一等功。潍县战役作为我军历史上的光辉一页被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集成》一书,名耀千秋。

多年后,时任9纵司令员的聂凤智回忆道:“潍县大捷”庆功会上,彩旗招展,万众欢腾,许世友、谭震林、曾山等军政首长和各纵领导同志都出席了。兵团首长宣布: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野总部颁布嘉奖令,特命名我纵二十七师七十九团为“潍县团”。一大批英雄模范,记功嘉奖,披红戴花。

黄昏时分,我信步登上城头。“双城”内外,硝烟未尽。各部忙着清查俘虏,登记和分配缴获的武器装备,打扫战场。郊外,沟壕纵横,弹坑累累。远处,坦荡荡的平川地,一望无际。通红的夕阳,正在西边沉落下去……

世界上没有哪一支军队生来威名远扬,铁拳是靠打出来的。

华野9纵,是一支善打硬仗的英雄部队,以进攻能力无敌勇冠华野全军。而老13团、14团,犹以能打恶仗闻名。7月分兵之后,9纵做为主力血战胶东,取得胶东保卫战的胜利,扭转了山东战场的形势。

“潍县团”前身是抗战期间的胶东军区南海独立团,1939年6月,以掖县3区海防大队、黄县县大队、掖县独立营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第14团。

“潍县团”在一系列战役中,表现神勇,屡立战功。1948年初冬,“潍县团”追击国民党第63军至宿迁,敌人在堰头镇利用10米多宽的壕沟布防,密集火力封锁。“潍县团”一营冒着炮火架设浮桥,浮桥不稳,2连一排3班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10个人用身躯支撑,架起一座“人桥”。水浅处战士一条腿跪在水里,另一条腿支撑;水深处的战士,双手举着木梯。因桥面窄,攻击部队战士滑倒,勇士们用头将战友顶住。脚踩到肩膀上,他们一声不吭。部队通过浮桥,迅速将敌军击溃,这是淮海战役中第一个全歼国民党军的战斗。

新华社随军记者黎明《十人桥》的通讯,使《十人桥》英雄事迹蜚声全国。成为了小学教科书中著名的文章。“十人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甘愿奉献、敢于胜利”的”精神,启迪着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争取更大胜利。

抗美援朝,“潍县团”在长津湖战役里,冒着严寒,合围新兴里之敌,担负正面阻敌任务,指战员奋勇杀敌,没有一人后退,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

伟大奋斗孕育伟大精神。那场壮烈的战役,血与火的考验,淬炼出了伟大的潍县战役精神,即“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宗旨观念、“战必胜,攻必克”的攻坚意志、“光荣地进去,干干净净地出来”的纪律意识。潍县战役精神是革命先烈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任岁月长河涤荡冲刷,始终闪耀璀璨光华,释放着强劲动能。

从接过荣誉战旗的那一刻起,一种敢打硬仗、恶仗、攻坚仗、无坚不摧的潍县团精神随之诞生,“潍县团”官兵们将责任担在肩头,锐意进取,涌现出大批英雄群体和模范。

上世纪50年代,全军学雷锋标兵,卫生队指导员王正桂,受到了周总理亲切接见。70年代修理所志愿兵田行成,被授予“雷锋式战士”荣誉称号。90年代,涌现出“全国第2届十大杰出青年”卫生队军医李志军等典型。1991年“人桥班”10名同志参加“91.9”演习,荣立集体2等功。为“潍县团”的旗帜增添了新的光彩。

新一代“潍县团”官兵继续谱写新的篇章,先后受到总政和武警总部表彰。奥运表演、海关执勤、天津“8.12”特大爆炸事故救援…… “潍县团”的传人传承着红色基因,担当起强军重任。

无论编制体制如何调整、任务性质如何变化,这支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无时不在传承“敢打硬仗、无坚不摧”的“潍县团”精神,在战斗一线屡建奇功。

精神不死,永远长青。强国强军,当需此种力量源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