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大草原东部的巴林左旗,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出生之地与创业之基。

  耶律阿保机在世的时间并不长,仅有55个春秋,当了11年皇帝。他生前的活动范围也不大,没有超出东北地区。但,他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草原帝国——契丹国,也称大辽,雄踞北中国218年,其影响广大而长久。

  当时的西亚与欧洲,“只知契丹(Kitay)即中国,不知东方有北宋”。辽国的都城、寺庙、佛塔、窑址、陵墓等建筑遗存,至今遍布东北、河北和西北地区,有些还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一些瓷器、佛像、壁画等出土文物,被英、美、法等国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珍品加以收藏。

  然而,位列《二十四史》之中的辽朝,却不入中国朝代史。千年后的学子,只知有唐、宋,不知有辽、金;只知有唐三彩,不知有辽三彩;只知有汉墓壁画,不知有辽墓壁画;只知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不知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其实,他们都是开国皇帝,一代雄主,居功至伟。尤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唐朝崩溃、军阀混战、边疆失守的形势下,统一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促进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大融合,在巩固东北和西北边疆中起到过重要作用。

  为填补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我们到巴林左旗林东镇进行了一次实地寻访。尽管浮光掠影,体察不深,但有几点印象还是很深的。1623985472606662.jpg

  原以为,巴林左旗要么是水草丰美的平原,要么是黄沙滚滚的大漠,要么是半沙半碛的戈壁,结果出乎意料之外。从通辽市起始,沿着内蒙大通道(G303)西行,过了阿鲁科尔沁旗,便钻进了一条河谷之中。两侧是连绵起伏的山脉,中间是蜿蜒流淌的乌尔吉木河,只能向前行驶,两侧没有别的通道。行至沙里河与乌尔吉木河的交汇处,河谷变宽了,出现了一块很大的平地。辽国的第一个都城,辽上京就座落在那里。那里“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那里水草丰足,便于放牧;那里土地肥沃,利于耕种;那里是耶律阿保机家族的发源地和世袭领地。单从军事上来说,这地形太有特点了,仿佛是一个脖长肚大的葫芦。想来辽上京,非经过这个细长的葫芦脖子不可。如此易守难攻的地形,如此宜牧宜耕的地方,自然成了耶律阿保机创立契丹国的根据地,向外扩张的大后方。

  各种景物从车窗外飞速闪过,历史上的契丹风云也随之飘来。

  据历史学家考证,契丹人是鲜卑族宇文部的后裔。鲜卑人在南北朝时期不仅占据了广大的北方地区,还进到中原与汉人争夺天下。前秦的符坚和北魏的冯太后虽然都有与农耕民族相融合的愿望,但汉人并不接受他们,最终将他们赶走了、打散了。在《魏书》中就有关于契丹人活动的记载,鲜卑人从此消失了。到了唐朝,契丹人先后受到突厥(哈萨克族)、回鹘(维吾尔族)人的挤压与欺侮。契丹人虽有抗争,却屡遭失败。其中的一部分人流落到辽河流域,藏在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各自称王,契丹人等来了崛起的机会,耶律阿保机成为他们的领袖。

  公元872年9月6日,耶律阿保机出生在一个契丹贵族家庭。他生逢唐朝衰落,长在五代乱世,又遇上了本族内部的相互残杀。当时的契丹族有8个部落,不过十几万人马。有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各部落的酋长都想当首领。但,他们只知道用拳头说话,以刀剑相见。他的祖父在争夺契丹联盟首领之位中被杀,父亲和伯父亡命他乡。奶奶怕孙子被斩草除根,把他藏到别人的毡帐里,并用锅底灰涂其面。

  换个人只能随遇而安,苟且偷生了。耶律阿保机才智过人,武功高强,胸怀大志,注定要有所作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老的《易经》智慧,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男儿立大志,干大事。《辽史》上说他“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这形象,这目光,这膂力,本族人没有不服的。耶律阿保机兄弟6人,他的5个弟弟个个孔武有力、血性十足,是他对外征战的得力干将。他的妻子述律平(断腕太后)有着回鹘人的血统,性格坚韧,处事果断,成为他执政的好帮手。

  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契丹迭剌部的夷离堇(部落酋长),总知军事,专事征伐。此后,他屡立战功,开疆拓土,直至统一了东北地区。他在作战中注重使用计谋取胜,善于运用骑兵,从不攻取坚固的城市,以捕获人马和财产为目的。周边的沙陀、突厥、回鹘、女真、奚等游牧民族,长城之外的汉族,都先后被他征服,就连一度十分强大的渤海国也被他占领。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土和众多的民族,如何加以管理和镇守?契丹人把俘获来的其他民族统统当作奴隶来看待、来驭使,甚至像手中牛羊那样随意加以斩杀。长此下去,怎能心服四海,更难长治久安。耶律阿保机凭着自己家族的势力,也能很好地生存下去。但,他想建立一个像唐朝那样的封建国家。1623985625128320.jpg

  建立国家就得有个都城,也就是行政中心。各部落的酋长都想把都城建在自己的部落之内,以便自己也能尝尝当皇帝的滋味。契丹部落联盟的首领由选举产生,三年一轮换。这就是说,大家都有当皇帝的机会。当时,没人看好耶律阿保机的建国提议,也不相信他能搞出多大的动静,不过是玩玩而已。

  聪明的耶律阿保机想出了一个妙招,从他居住的地方骑马往东跑,然后射出一枝箭,箭落之处就是都城所建之地。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好,让天意来决定。于是,都骑上马跟着耶律阿保机向东狂奔。跑了40华里,耶律阿保机举起大铁弓,搭上金龊箭,用尽全身力气把箭射了出去。大家顺着箭飞行的方向追去,在河边的芦苇甸中找到了箭,顿时欢呼起来。耶律阿保机任命汉人康默然担任版筑使,以箭落之处为中心,营建都城辽上京。《辽史》上有这样的评价“金龊一箭,二百年基业,壮矣!”

  一路上静思默想,盼望早点见到辽上京的真容。到达林东镇时,天还亮着,街景尚能看得清楚。宾馆窗下有一条笔直而宽阔的大街,名为契丹大街。林东镇是个非常漂亮的草原小镇,群山怀抱,河水奔流,楼房林立,花团锦簇,牛羊满坡,奶茶飘香。谁能想到在这个优美而安静的小镇子中,竟藏着一个千年前的帝都。第二天,旭日东升,直奔辽上京遗址。

  辽上京遗址在林东镇之南,契丹大街的右侧,紧挨着沙里河,现在名为“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先后在那里进行了12年的考古发掘,把它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中央电视台在“考古公开课”的节目中,专门作过报道。

  距离很远就看见版筑的黄土城墙,依然高大雄伟,威风凛凛。突出于城墙之上的马面排列整齐,相互之间的距离正好在箭的有效射程之内。城门外有瓮城,有护城河。尽管是土筑的城墙,却坚硬如铁,用指甲抠不动。登上城墙,放眼望去,城内没有任何建筑,只有刚返青的绿草和骆驼蓬。

  据考古发掘证实,辽上京城分为皇城和汉城。皇城又分北院和南院,北院有开皇殿、五鸾殿、安德殿和延和楼,南院有昭德殿、宣政殿、日月宫、临潢府、孔庙、寺庙、国子监等。汉城里的建筑就多了,楼阁对峙,门店密布,驿馆众多,营盘独立,有专门为回鹘商人设立的营盘,有接待外国使者的驿馆。其中,住满了各种族群。还有7个县的建制,用来安置新掠来的人口,有的还使用了掠来地的名称。1623985689132107.jpg

  从辽上京城的建筑规制来说,既有唐城的模样,又有契丹的特色,还有制度的创新。契丹人习惯于住毡帐,即使是在皇城里也要支起毡帐来住。皇城北院有大片无建筑遗址的空地,就是用来支毡帐的。契丹人的毡帐门朝东开,都城的正门也朝东开。不仅于此,最大的特色还在于国家制度上的创新。

  尊崇孔子,实行科举。国家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祖先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历代皇家都带头祭天敬神、祭祀祖先。耶律阿保机当上皇帝后,自然也非常重视。他问身边的侍臣与族人:“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与祀之,何先?”侍臣们都回答要敬佛。耶律阿保机不同意,他说:“佛非中国教。”饱读诗书的太子耶律倍建议:“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耶律阿保机闻之大悦,立即下令建孔子庙,而且要建在皇城之中。儒学产生于中原,是汉人的立身之基和求进之本。自从辽国尊崇孔子后,儒学首次大举北进到广大的草原。

  因俗而治,各安其生。这个俗,就是各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这个治,并非要求向契丹人看齐,强求一致。耶律阿保机认为,大家原来怎样生活还怎样生活,他们不加以干涉和改变。不像清朝那样,一律不准留头发,留发不留头;外国使者来晋见皇帝,竟要求人家下跪。因俗而治是一种基本国策,一种政治措施,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容纳、融合更多的人民群众在辽国生存下去。汉人喜欢拜佛、学道,那就给你建寺庙和道观。很有意思的是,契丹人也跟着拜佛,而且比汉人还虔诚。辽代建筑遗存最多的是佛寺和佛塔,多为契丹贵族捐建。女真人喜欢玩“海东青”(一种猎鹰),契丹贵族也跟着玩,而且玩出了花样、玩出了文物。至于逼着女真人进贡“海东青”,把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给逼反了,那是后话了。现在有人把因俗而治说成是“一国两制”,其实不准确。因俗而治是针对人群的,而不是针对地域的,并没有设立特别行政区。1623985736250358.jpg

  两套官制,并行管理。耶律阿保机最初设置了“汉人司”,任命汉人韩知古来管理汉人。后来,又设立了南北面官。南面官用汉人管理汉人,北面官用契丹人管理本族人。对于其他民族、其他部落,特别边远地区的,采用羁糜制度来统治。派人去监督,只要表示臣服,定期纳贡就行。南面官沿袭唐代的州县制实施管理,由皇帝来任命州的节度使。北面官采取世选、荫补、荐举等办法产生,只管理本部落的人马。两种领导体制并行管理,互不隶属和干扰。如此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管理办法,各族人民自然安居乐业,不仅愿意纳税交粮,还愿意上阵打仗。

  四时捺钵,快乐执政。捺钵是游牧民族的传统生活,后来演变为契丹皇帝执政的一种方式。辽国皇帝从耶律阿保机开始,不长住皇宫,深藏大内,而是随着四季变化到处捺钵,其实是巡视各地情况。每到一地,都接见部落首领和地方官员。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就一起喝酒、打猎。事先不用地方官员修建行宫,准备吃喝,更不用黄土垫道,前呼后拥。吃的、喝的住的,辽国皇帝都自己带着。不仅不用下边招待,还好吃好喝地招待下边,表现好的还有赏。各族酋长和各级官员都不怕皇帝,还想多见一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皇上与臣子保持着密切联系,轻松沟通,直接对话,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正由于耶律阿保机打下了这个良好的建国基础,也就用了50多年的时间,契丹人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东起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抵贝加尔湖,南到河北白沟。纵贯中国东西,横跨长城南北。俄国的沙皇看着都眼晕手软,西亚的国王们都志愿开通草原上的丝绸之路。兵强马壮的辽国,与中原的北宋王朝抗衡了40多年,直至迫使他们签订了平等相待的盟约,友好往来了一百年。当然,辽国的制度也不是完美无缺,是在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其中,耶律阿保机是创始者,萧太后是集大成者。萧太后的有关功绩,将另辟专章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