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又名桑果,还称桑枣、桑实和桑子等。早在2000多年前,桑果就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常吃桑果可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养颜益寿。”的确,据资料记载,桑果就是种“药食同源”的水果,作为食品,其营养十分丰富,含葡萄糖、蔗糖、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成份,更富含Lys、Glu、His等16种独有的氨基酸和铁、锌、钙、磷等多种矿物元素;而作为药品,其医药价值更是受到古今医学界的推崇,在《中国大药典》、《本草拾遗》、《滇南本草》、《唐本草》等医学典籍中,均记载了桑果的防病保健功能——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嫩肤乌发等功效,主治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膝酸软等症状……

  桑葚五月上旬就成熟,成熟的果子一颗颗低下紫红色小脑袋,挂在树上,有的满满一树,相互挤在一起;有的只零星聚集一起,有绿的、有红的、有紫的,绿的是还没成熟,吃不成,红的、紫的是成熟了的果子,红的有些酸酸甜甜,紫的那是极品,含水量较多,甜甜的、软软的,吃起来就像是吃软糖似的,糯糯的,好吃极了。

  小时候,桑树还不是果园的主打品种,种植桑树是为了喂蚕,后来,不养蚕了,就很少见到桑树,只是偶尔在田间沟壑、山涧沟渠旁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桑葚只是小孩吃吃,大人一般不吃这个。记得那时村里(当时叫大队)有一果园,在大片梨树、桃树中,穿插着几株桑树。果园由本家二爹看护,二爹很随和,肯干能吃苦,说是看护也只是样子,真的要摘几个果子他看到也只是笑笑,说摘几个就行了,别拉断了树枝。

  果园就在塆东头那一片山丘上,不像其他果园用土墙垒起来围着,村里的果园是开放式的。我们上学得从果园经过,每到四五月份,哪有心思上课,坐在教室里心却在果园里,想着桑果是不是红了,哪棵树的桑果肯定红透了,如何偷吃。所以一放学,就飞也似的向果园方向跑去,担心去晚了心爱的桑果被别人吃了。刚开始几天兴奋地跑去,看到桑果还是绿的或是刚开始转红,不能摘吃,失望之情难以言表,但仍不死心,在桑树旁盯着树枝看,恨不能将桑果盯红。那时二爹并不声张,只看看我们说还没熟,回去吧。虽说二爹看护不能把我们怎样,但稻草人还能吓唬飞鸟,病虎也吓倒牛,何况二爹还是一个活生生的长辈,因此,我们也只好悻悻地离去。

  好不容易到了桑果成熟时,我们可激动坏了,下午一放学,就急急地跑去,像是着火似的,大点的孩子,书包都不放下,就直接上树占据有利位置,我们稍小的、或是跑慢的就得寻他们摘剩的。那时我虽小,但胆子大,他们不敢去摘树梢旁的那些果子,怕掉下来,伤着了。我却不怕,我沿着树梢爬下身子,伸手去摘。看到再也找不到可食的果子,就快速下树,分享战利品。有的从口袋里掏果子,有的从书包里掏果子,有的则时用手捧着,彼此炫耀,看谁摘得多,看谁摘得大,看谁摘的紫色果子多,有时一个紫色换三颗红色的果子,全然不觉染红的口袋和书包,弄脏了口袋和书包多半会被母亲打骂一顿,但有了吃的全然不管明天了。不管明天,就使劲地吃,一个个嘴吃得腥红,手心、手掌都是红的、紫的,有的像吃了紫药水似的,整个嘴都紫了,开心极了,一路说笑着、打闹着回家。

  记得有一次,我因爬得太狂了,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了,当时把小伙伴给吓坏了,二爹看到后,立即过来,把我扶起,查看了伤情,看没多大事,只是擦破了一块皮,流血了,于是给我简单地用水清洗,涂上点紫药水。然后把我送到家里,再三叮嘱我母亲不要打我,说小孩淘点,没什么,这小子胆子还大,大了有出息,受点痛不碍事。母亲忙说,小孩淘,惹您生气了,我会教育他,您放心我不打他。原本我想这次挨打是不可少的,经二爹劝说,我破天荒地免了一次打骂。可惜,每年这样偷摘桑葚大约只有一个星期,因为树少,也因我们心急,寅吃卯粮,提前吃了还未熟透的果子。看到忙了一个星期的我们,二爹也就放心做其它事,不再看着我们、担心我们,当然那些梨子、桃子他不会让我去摘的。如果被偷吃了,队长发现,就会扣工分的,所以桑果吃了后他得小心看护梨子、桃子。

  再后来我们成大了,一个个都外出谋生,我则离家当兵,转业也没回家安置,一晃三、四十年了。再后来果园也被承包了,我们再吃不到美味了。前年我回去了一趟,二爹的孙子,也是我堂哥,承包了果园,他铲了所有的梨树和桃树,全部种上了桑树,还流转了旁边的山丘和荒地近百亩,经过两年的努力,桑树初成长;还建了一个红酒坊,开了一农家乐,生意不错,看到当年小伙伴的乐园,变成了大家的果园,我心里也是高兴,在感叹岁月的轮回和时间的流逝的同时,心里不免也涌出了淡淡的忧愁,不时怀念远去的童年,回味着那种甜中带酸的味道,回味着那远去的味道,好想再和那小伙伴一起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