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过我,喜不喜欢木棉花?”

      “是啊!”

      “我喜欢,尤其是你手帕上绣的这两朵。”

      “木棉花,英雄花。花朵盛开的时候,就像一团团炽热的火焰,鲜红鲜红的。我渴望着自己有那样火红的青春,也幻想着能够找到那样品格的伴侣。我把美好的幻想,化作这对红棉,作为嫁妆,一针一线绣在手绢上。”

       这是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

       手绢是女主人公的,在男主人公受伤时,用来给他包头,被他收了起来。这时,他们的双手紧紧地握着绣有木棉花的手绢。

       女主人公是陈铁军,男主人公叫周文雍。他们两人是1928年2月6日牺牲于广州红花岗的革命者、共产党员。

    “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拍摄于40年前的电微信图片_20210616191630.png影,陈铁军牺牲前的这句告白,惊天地,泣鬼神,至今余音不绝。

       2021年3月29日,我第一次从安徽赶到广州,参加了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在黄花岗公园举行的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110周年活动。我以七十二烈士中的宋玉琳宗亲的身份,参加了纪念活动。我和各界人士、烈士宗亲后人一样,站在烈士墓前默哀,献上鲜花,鞠躬致意。

       4月3日,我到了佛山。妻子侄女在佛山,侄女婿做外贸,他们有个10岁的儿子,在读小学三年级。4月4日,清明节,我和妻子准备出去看风景。侄女说,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作文,题目是《清明节的一天》。一家三口正在忙碌,准备举行“家庭升国旗仪式”,让孩子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我和妻子参加了他们的家庭升旗活动。

       我想,是不是还要有别的活动,来充实孩子的作文内容。就问侄女,附近有烈士陵园吗?我想,让孩子在今天接受一次革命历史教育,应该是有益的。侄女说,不远处有个“铁军公园”。铁军?什么铁军?我问。侄女说,陈铁军,女的,一位革命烈士。我急忙问,是电影《刑场上的婚礼》里的陈铁军? 侄女说,是的。陈铁军就是佛山人。

       我突然感觉,那场悲壮的婚礼,那样的人民英雄,那个巾帼女子——陈铁军,一下子从电影里走了出来,走进了现实,拉近了我和烈士的情感距离。

       在“铁军公园”,广场中央高高耸立着陈铁军烈士的全身塑像。许多人在塑像前献花、鞠躬。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面向塑像,以少先队员举手礼,昂首瞻仰,接受心灵的洗礼。公园西北角,有陈铁军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有陈铁军烈士石膏半身像、陈铁军烈士事迹展览以及陈铁军生前用过的实物等。后来,我们又到陈铁军故居参观,全面了解了烈士生活、革命、牺牲的过程。

       陈铁军,原名陈夑君。1904年4月,出生于佛山的一个侨商家庭。少年时,佛山市出现了第一间新学制的女子小学,名叫“季华两等女子小学校”,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她就进了这个女子小学校,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教育。1922年,高小毕业,她摆脱了家庭封建礼教羁绊,考入广州坤维女子中学。

       广州,既是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又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各种政治思想斗争很激烈。在陈铁军因各种学说思潮彷徨的时候,她的老师、中共党员谭天度给她指明了方向,把进步刊物《向导》《新青年》等介绍给她阅读。陈铁军和同学们还组织了“读书会”和“时事研究社”,结合形势研究问题,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妇女解放的道路。1924年,她考入广东大学文学院,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她把进步的老师和同学带到佛山,宣传革命真理,一些好姐妹被吸引到广州,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陈铁军大嫂的妹妹李淑嫒,一直和陈铁军姐妹干革命,后来也英勇牺牲了。WPS图片-修改尺寸3.jpg

       正是求学期间,为追求进步,决心跟共产党走,她将原名“燮君”改为“铁军”。比她小四岁,与她同时参加革命的妹妹陈燮仪改名陈铁儿。1926年4月,陈铁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山大学中共支部委员、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等职。她组织开办妇女运动人员训练班,担任省港罢工劳动妇女学校教务主任,大力培养妇女运动骨干。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反革命事件,白色恐怖笼罩着广州。4月15日,广州的反动军阀对共产党人操起了屠刀。凌晨,大批反动军警包围了中山大学。陈铁军得到情报,在千钧一发时刻,爬墙头,攀大树,逃出了魔掌。这时,她接到组织命令,巧妙化装,逃过军警的耳目,从城内跑到西关,通知因难产而在医院留医的邓颖超撤退。

       后来,陈铁军和中共党组织暂时失掉了联系。哥哥想方设法找到她后,劝她不要冒杀头的危险再去闹革命了,还答应送她到外国留学。陈铁军断然说,正是革命到了紧急关头,才需要不怕危险的人。为大众的幸福而被杀头,也就是我的幸福。

       不久,陈铁军与中共组织联系上了,接受了新任务,就是和周文雍以假夫妻名义租房子,在广州建立中共地下市委机关。这时,妹妹陈铁儿也住进机关,担任交通员,掩护陈铁军和周文雍。周文雍是广东开平人,1905年8月生。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文雍是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工委书记,广州工人赤卫总队总指挥。陈铁军给他当助手,主要负责上情下达和交通联络。

       周文雍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广州工人暴动,配合中共广东省委发动广州起义。当时,在广州的汪精卫、陈公博等扮成“新左派”,鼓吹民主、自由,借以笼络人心。为了揭穿他们的假面目,周文雍率领数千名失业工人,在汪精卫的官邸“葵园”门前喊口号,要求释放被捕工人。敌人恼羞成怒,派出大批军警镇压。周文雍在指挥工人撤退时,受伤被捕。  

       周文雍被捕后,中共党组织成立了营救小组,陈铁军和大家一起制定营救计划。陈铁军派人把关押周文雍的地点摸清楚后,设法告诉周文雍不饮茶水,引起“高烧”,再发动狱中难友起哄,说他患了“伤寒病”,迫使敌人把周文雍从监狱送进医院。然后,他们组织便衣武装,把周文雍从医院救了出来。

        随后,广州起义爆发了。周文雍参与指挥了这次载入史册的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许,在中共广东省委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杨殷等领导下,组织教导团、警卫团和工人赤卫队5000余人,其中,周文雍带领的赤卫队3000余人,分数路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东路,在叶挺直接指挥下,教导团主力迅速将驻在沙河的1个步兵团打垮,继之消灭了驻燕塘的炮兵团,尔后协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公安局。中路,教导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及其以北的制高点观音山等地。南路,警卫团第3营及工人赤卫队一部向第4军军部、第4军军械库等地攻击,遇到顽强抵抗,未能攻克。同时,广州市郊芳村、西村等地农民也举行了起义,一部分进入市区配合起义军行动。起义军民经过4个多小时的战斗,除第4军军部、军械库和第4军第12师后方办事处之外,珠江以北市区的国民党军、保安队和警察武装均被消灭,缴获大小炮20余门,各种枪支1000余支。当日上午,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成员和工农兵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告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成立。

       广州起义爆发后,仓皇逃到驻珠江南岸海钟寺的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陈公博及张发奎、黄琪翔(第4军军长)等人组织兵力,在英、美、日、法帝国主义的军舰和陆战队支援下,从东西南三面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进行了顽强的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遭受严重损失,起义军主要领导人张太雷在指挥战斗中牺牲。危急时刻,为保存革命力量,起义军总指挥部于12日夜里下达撤出命令。起义军余部1000余人于13日凌晨撤出广州,在花县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后加入了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另有部分人员转移到广西右江地区,后来参加了百色起义;还有少数人员撤往粤北韶关地区,加入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上了井冈山。  

       国民党军重占广州后,对未及撤离的起义军、工人赤卫队和拥护革命的群众,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惨遭杀害WPS图片-修改尺寸5.png者达5000余人。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起义失败后,周文雍和陈铁军、妹妹陈铁儿撤退到香港,这里是当时的省委所在地。

       1928年初,陈铁军与周文雍奉命返回广州,秘密组织领导“春季骚动”,重建广州市委地下机关。1928年2月2日,大年初五,因叛徒告密,警察前往秘密据点抓捕了周文雍和陈铁军。

       被捕后,警察局局长朱晖日亲自提审他们。不管如何使用酷刑逼供,两人坚不吐实,周文雍还在监狱墙壁上题写了《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朱晖日恼怒之下,决定公开处决这对顽固的“共产夫妻”。朱晖日问周文雍,临死前还有什么要求。周文雍说,要和陈铁军一起照张相。广州起义失败后,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害,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注意。当时有记者进到监狱,就为他们俩拍了一张合影。

        周文雍当时在广州名气很大,国民党反动派也希望拍下两人临刑前的照片,公之于众,企图达到威慑民众的作用。

        周文雍和陈铁军这张铁窗前的“结婚照”,神态自若、淡定从容。周文雍大义凛然,陈铁军神情安详。这张合影,也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2月6日下午,陈铁军、周文雍被分别押上黄包车赴东郊红花岗(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因害怕有人劫刑场,当局前面用骑马的警察开路,后面是大批持枪的警察押阵,沿途戒备森严。

   周文雍、陈铁军牺牲后的第二天,这张合影照片被刊登见报,由于他们一直以夫妻名义在广州活动,大家都认为照片上的两人就是夫妻。所以,有人在照片旁以陈铁军的口吻附加了一句话:我们俩过去在一块工作,一直没有结婚,现在我们宣布举行婚礼。图文刊登出来后,轰动一时,感动了许多人。当时,广东省交通员李沛群看见了这张合照,回到香港后,向军委负责人聂荣臻汇报。聂荣臻十分感动,说了一句:那是刑场上的婚礼啊!这句话,不胫而走。

       1962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与北京的剧作家谈话时提议,把周文雍和陈铁军的故事写出来。周文雍、陈铁军双双走向刑场,同赴死难,若将他们的事迹写成一场戏,会是很感人的,这是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不久,相关作品陆续涌现,并改编成话剧、戏剧等广泛流传。1980年,才有了电影《刑场上的婚礼》。据了解,电影中90%的情节是真实的。微信图片_20210616191659.png

       在佛山陈铁军烈士纪念馆,我拍下了一张报纸影印件,是刊登于1978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六版、齐怀撰写的纪实文学《刑场上的婚礼》。文章下面配发了评论《战士的爱情》。我认真阅读两遍后,又通过电脑优酷视频,观看了一遍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这部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于40年前的剧情片,是由蔡元元等执导的,演员宋晓英、李启民分别扮演陈铁军、周文雍。当年,电影上映后,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人民群众普遍受到一次爱党爱国教育。

       在近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有个镜头印象深刻。在狱中,周文雍为了避免更多革命者的牺牲,拒绝组织营救,在秘密传递信息时,他把那只绣着木棉花的手绢还给了陈铁军,手绢上面写着:碧血染烈骨,铁窗炼忠魂;红棉并蒂慰,共产铸同心。这四句话,传递的是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的顽强意志。

       最后,两人共赴刑场,陈铁军身着蓝色旗袍,胸前围巾上正是那两朵鲜艳的木棉花。她站在开满鲜花的木棉树WPS图片-修改尺寸2.jpg下,向围观的人们大声说道:同胞们,姐妹们,我们的血就要洒在这里了,在离开你们之前,我还要说的是,由于革命的需要,我和周文雍同志以夫妻名义住在一起的,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我们有了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紧张的斗争,我们顾不上谈个人的感情,一直保持着同志关系。现在,当我们要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革命的时候,我要向大家宣布,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

       说罢,陈铁军缓缓解下围巾,深情地围在了周文雍的脖子上。周文雍伸手从木棉树上摘下一朵木棉花,递到陈铁军的手上。陈铁军拿着木棉花,与周文雍紧紧相拥,在敌人的枪声中倒下,放在胸前的手里,依然是那朵鲜红鲜红的木棉花……

       陈铁军临刑前的一番话和他们的英勇表现,被当时广州和香港的报纸报道,许多人为此感动流泪。这是流传后世在刑场上举行的悲壮婚礼,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美婚礼——两朵永远的木棉花!

       

微信图片_20210616191635.png 

                             (腾讯视频播放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截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