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中,处处麻将声。夜深人静了,我家楼上的那些麻坛斗士们在不知疲倦作方城之战,出牌时的敲击声、和牌不成的扼腕叹息声、和了大牌将牌推倒的一刹那发出的欢笑声、嚎叫声,不绝于耳,让人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我思考着一些关于麻将的问题。麻将魅力究竟有多大?进入阴阳起伏、盛衰流转的方城中,输掉的总是时间,留下的是无尽的懊悔,为何麻友却九死不悔地深深迷恋?麻将中蕴涵着怎样的文化底蕴?


  【一】


  麻将,顾名思义,即世事纷乱如“麻”,一理贯串“将”由之。小小的一副麻将,贯穿易理,融和五行,把天、地、人融为一体,看似简单的娱乐工具,实际上却寓含着复杂而深刻的易理。筒子,代表天上的日月星辰,共36枚,寓含36天罡,索子,代表大地上的山川河流,万,代表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索子和万子共72枚,暗寓72地煞。九是极数,所以,筒、索、万的最大数是九。东南西北风16枚,中发白12枚,组成了一副136枚的麻将。

  《易经》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化为136爻。一副136张的麻将巧妙地将136爻囊括,其中的玄机非凡人所能参透。麻将的创造者把易理隐藏在麻将中,让人琢磨不透。

  麻将的兴起与明清时期的商业发达密不可分。还有一种说法是,索、饼、万,三大花色由铜钱(饼子),索子(串铜钱的线),万贯(多财)演变而来,表现了商人追求财富的心理。东、南、西、北“四风”,“中发白”三元表达的是商人四方求财、时盈时亏的状况。

  “三分技术,七分手气”,这句话已经接近麻将的玄机。天覆地,地载物,天、地、人三才相生相克,偶然之中有必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际遇,也不能摆脱这种束缚。打麻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参悟和运用易理的过程。

  斗牌之法,妙在变通,运在气数,不在心术。有一首诗中写道:“麻将秘密穷技巧,先人造化其中藏。中有五行司兴衰。从来无人运气常。”事物永远在此消彼长的运动中发展,平衡是相对的。抓到一手好牌,处理不当,未必能和,而牌烂到十三不靠,也能乱中求治,孤中求靠,使之出现新的平衡,又可成和。

  麻将中蕴涵着玄妙的易理和儒家文化。麻将中的姐妹花、老少配、一条龙、海底捞月、二龙戏珠等等,都遵循诗歌中“寻意而观象”的思路。比如,一饼作头,其余都是索子,叫“明月松间照”;一对二条作头,其余都是筒子,叫作“清泉石上流”,一对幺鸡作头的,叫作“孔雀东南飞”,不仅是对诗牌的承传,也是对易卦象形原理的运用。

  中国人讲求中庸之道。“中”与“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处理天、地、人关系,及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中庸》里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以二、五、八作将,体现了重视“中”的观念,而五最受重视。“发”代表盈、“白”代表亏、红“中”像一个游标,在盈亏之间起着平衡作用。打麻将时,不论起手的牌好与坏,经过吃牌碰牌,补充新牌,达到和谐有序,最终“和”牌。“和”是玩麻将的最终目标,体现了儒家仁爱诚信、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


  【二】


  麻将的魅力何在?一是平等自由。先说人,不论男女老少、当官的、当兵的、教书的,或卖肉的、送水的、刷皮鞋的,也不论聪明或是笨拙。都一律平等。一副牌在手,你就是上帝,你可以自由发挥,不必看领导眼色,也不必按谁的指令出牌,想吃想碰,愿打清一色做一条龙,全由自己作主;既使为破一家的大牌自愿点炮,别家也拦不住。坐在麻将桌上,你是如此无拘无束,只要有运气,有技术,和牌的快乐就属于你。在摊牌和牌的一瞬间,面带笑容,干净利索,胜利的快感从头渗透到脚。这时候,在单位上的不快,妻子的唠叨,家中经济的拮据,种种的不如意都抛到九霄云外,麻将能给人带来自豪感。

  再说牌。麻将的每一张牌都有同等的价值,不像扑克牌和象棋,大王比小王大,车比卒大。王永远是王,车永远是车,牌力与棋力天生就是不平等的。而麻将任何一张牌都可以充当顶天立地的角色,没有大小好坏和尊卑贵贱。当你打七对钓东风时,东风立即身价百倍;当你打万子一条龙单缺三万时,三万又成了无价之宝。

  二是未知。一副牌136张,可是演化出8000多种变化,每一手牌都是未知,每一次推倒重来都是机会。四个人坐在桌上搓麻,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赢家。麻将变数极大,有的人没打两张牌就定了可以和一、四、七万的活口子,偏偏摸不到,有的人却无意中自摸坎张;有的人上半场胜,下半场输,有的人一直赢或一直输,都没有定数。正是麻将的未知性,使牌桌上的人对每一场麻局都充满了憧憬。

  1914年,胡适到美国时,发现麻将成了一种时髦的游戏,而十年以后却发现麻将已经成为架上的古玩。胡适苦思冥想,终于找到答案。因为他算了一笔时间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至少有一百万副麻将在操作,每天打四个小时,就要消耗四百万小时,相当于损失五百年光阴。由此他发出感慨:“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见哪一个有长进的民族肯这样荒废时间的?”

  果真如胡适所说,麻将真的就是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其实,麻将在中国走俏,在于它的简单易学,在于它永远未知输赢的快感,对于上班族来说,周末呼朋唤友聚在一起玩几圈,换换脑子,交交朋友,也是不亦乐乎;对于在家无所事事的人,麻将是消磨时间的好东西;对于老年人来说,麻将是晚年的大事业,既可消除寂寞,又能积极地预防老年痴呆。迷恋麻将的老百姓不在少数。就连维新政治家、大学问家梁启超也曾说过“惟有读书可以忘记打麻将,惟有打麻将可以忘记读书”的名言。我辈平庸,不太会打麻将,就算一辈子不睡觉地读书学习,对梁任公先生的学问也不敢望其项背。

  麻将里面有政治。当年西太后慈禧喜欢打麻将,是天天赢盘盘赢的常胜麻婆,这是因为陪玩的格格和官员们总是极尽其能,自已主动拆张放炮讨其欢心。麻坛里流行的一句话是情场失意、赌场得意。牌场走霉运,官场走红运。说的就是官场的不良风气,有的部下曲意奉承,没日没夜地陪领导吃喝玩乐。在麻桌上陪领导输的次数多了,侍候领导开心了,时机成熟,就可以谈帽子问题,向领导索官要官了。而去了要害部门任职,又开始以权谋私,将麻将桌上输的钱百倍千倍地赚回来。这样的麻局,这样的用尽心机的麻将应当杜绝。

  毛泽东的遗物中有两副麻将,一副为牛骨质地,一副为塑料质地,在延安时期,繁重的工作之余,毛主席也会与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几位战友玩玩麻将,放松大脑。毛主席说,不要看轻了麻将,……你要是会打,就可以了解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麻将牌里有哲学。毛主席认为,打麻将中有辨证法。有人抓牌后一看点数不好就摇头叹气,这种态度不可取。事在人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是最坏的点数,只要统筹调配、使用得当,会以劣代优、以弱胜强。相反,胸无全局,调配失利,再好的点数拿在手上,也会转胜为败。

  毛泽东在延安运筹帷幄,写下了《论持久战》这一指引抗日战争的光辉著作。又指挥了人民解放战争,摧毁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这其中的战略战术,也有麻将中蕴涵的中国古老哲学思想的万丈光芒。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副麻将牌,生命就是一次大型博彩,所有来到世上的人,都是中了彩票的。不论是生在温柔乡富贵地,春风得意马蹄急,还是出生在穷人家偏远地,历经坎坷、山穷水尽,都不要灰心丧气。任尔东南西北风,千磨百炼还坚韧。胜不骄、败不馁,用心做大做强人生这副牌局。


  【三】


  麻将桌上最能见出真性情。麻将使人学会沉着、冷静、有耐心,更能考察一个人的瞬间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曾对沉迷于麻将的牌友作过形象的描绘。他说,一旦坐在牌桌上,再好的生死之交都现了原形。平常钱不分彼此的,为了一块钱会面红耳赤;平常推心置腹的,届时便是欺之诈之,你投我的机,我骗你的牌;平时常有大笔款项来往,一赌起来便如临大敌,再深厚的感情,终有一天籍然无光。

  试一个人的性格,是否大气,是否沉静,只要请他打几场小牌,牌桌上最能见真性情。柏杨绘声绘色地说起了他对牌友的观察:一个人的气质平时很难看得出来,一旦到了赌桌上,便原形毕露无遗。有沉得住气的,一晚上不和牌也不作声。有的人赢得输不得,三圈不和牌就怨天尤人。别人吃张,他不高兴;别人碰张,他更发脾气。会怪桌子高,怪灯光暗,一会提醒人家不要老咳嗽,咳嗽得让人心烦。一会埋怨对家总是吸烟,不吸行不行,不吸能瘪死你?……一会又埋怨空调风太大,谁不知道我有风湿病呀。

  牌品如人品,麻将桌上沉稳坦荡的人,人品也差不到哪去。《鹿鼎记》中有一个人物名叫佟国纲,他父亲的名字叫佟图赖。被韦小宝怀疑会耍赖,但是他在牌桌上很爽快,六百两的银票推出去,漫不在乎,毫无耍赖之意。

  据媒体报道,武汉的一对新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麻将主题婚礼,没有婚戒,新郎抱着巨大的骰子送给新娘,宾客抱着“红中”、“发财”、“白板”给新人祝福,新娘动情地对新郎说:“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打得最好的一手牌。”原来,这对新人都出生在麻将世家,因牌局相识,从牌品看人品,俩人就看对眼了。他们懂得,婚姻是一种责任,人品决定人的一生,婚姻中要求更多的是互相欣赏、包容、谦让。

  牌风浩荡的人,也一定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失意。而现实生活中的麻将,大多是由失意组成的,比如,你刚刚听了张,打一闲张,立即点炮;又比如,你刚拆了边三万,留下六七万的搭子,却一连抓了几个三万;你清一色只须吃一张条子就可以成牌,而对家却将手中的条子毫不在意地往外扔;不禁感慨,每个人都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和牌就是潇洒地推牌亮牌那一瞬间,而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排列组合,吐故纳新,一切的思考、转张,都是为和牌而等待。就如同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成功的掌声响起来。所以,人生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和,是麻将游戏的终极目的,是婚姻的最高境界;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于光远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世界麻将组织主席。他认为,休闲时间是人用来沉思、欣赏、创造的,因而休闲是神圣的;而游戏是生活的主题,是文化的基础。他呼吁,麻将作为中国文化智慧的产物,始终扮演着文化大使的角色,我们在输出智慧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爱护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