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尔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南靠雄伟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北麓,介于乌艾德·哈腊和乌艾德·马扎法兰两海湾之间,坐落在半山坡上,面向阿尔及尔湾,背靠布查利亚群山,宛如一个半圆形剧场。走出阿尔及尔市,越过泰勒阿特拉斯山,再往南走便是举世闻名的撒哈拉大沙漠。

  阿尔及尔气候温和,终年绿草如茵,林木茂盛,花开不断,站在高处俯视全城,近处郁郁葱葱,远处水天相接,景色优美迷人,素有“花园城市”之称。阿尔及尔既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又有林立的清真寺和天主教堂。市内的房屋多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迂回起伏,犹如一颗明珠闪耀在地中海的南岸。在博格里山丘上还耸立着罗马式建筑“非洲圣母院”,气势非凡,登上圣母院,阿尔及尔市容和海景尽收眼底。阿尔及尔建筑大都呈白色,经常与地中海上的薄雾融成一体,景色迷人,人称“白色之城”。1623544279739587.jpg

  在阿拉伯语里,阿尔及尔和阿尔及利亚同属一个单词,其意为“白色的岛屿”。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当地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一批阿拉伯先驱者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来到这儿,但他们不知是到了什么地方,只见海面上有星星点点的一些岛屿,海水随风扬起,冲击岛边的岩石,激起层层白色的浪花,其中一个人脱口大声喊道:“阿尔及尔!阿尔及尔!”其意为“快瞧呀!那些白色的群岛。”从此这个名称便一直沿用到今天。

  阿尔及尔是北非地区的一座历史古城,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是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公元前2世纪,腓尼基人在此定居并建立港口,后来罗马人在这里建立起一座城市,定名为西奥姆。公元4世纪,城市遭汪达尔人破坏。公元7世纪中,阿拉伯人在这里建成繁华的商港。公元10世纪,博洛吉纳·伊贝里·济里国王在此建立起一座新城,称之为杰扎伊尔。15世纪,被阿尔及尔公国定为首都。17世纪,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成为一个拥有10万人口的繁荣城市。1830年7月,被法国殖民军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为北非盟军指挥部所在地。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布独立,阿尔及尔成为阿尔及利亚的首都。

  1623544347383929.jpg走在阿尔及尔大街上,只见新市区与旧市区形成两种绝然不同的风格。新市区依山傍海而建,道路蜿蜒曲折,街道与海岸平行,房舍错落有致,多是欧式建筑风格,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繁华景象。看,长长的柱廊,精巧的阳台,落地百叶门窗等等,都是欧式建筑的典型造型。绿树环绕的“人民宫”——总统府就位于新市区。市中心有以民族英雄埃米尔阿卜杜勒、卡德尔命名的广场;奥拉西饭店和具有摩尔人建筑风格的大邮局是极具现代化特色的建筑;西郊的“松树俱乐部”是国际会议中心,那里的标志性建筑是由中国建筑总公司承建的喜来登饭店;南郊的奥林匹克体育城是非洲最现代化的体育场之一。

  位于市区东北面的卡斯巴区是阿尔及尔最著名的古老市区。她是17世纪在奥斯曼帝国城堡的废墟上修建而成的,为阿拉伯人聚居区。这里的房屋多为二至三层楼房,用稍加雕琢的石头依着山坡砌成,具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土木结构,脊背相连。街巷狭窄,纵横交错,首尾相接,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古香古色的城堡遗址,圆形塔顶的清真寺,高高耸立在这些房屋之中,格外引人注目。这里街道多半为台阶式,狭长的街道上拥挤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的店铺连成一片,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摊贩占满了这里的街头巷尾,高亢的叫卖声,嘈杂的议价声,在人群的上空回荡,异常热闹。清晨或傍晚漫步在这里,清真小吃店和茶馆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味,宏伟高大的宣礼塔里传来了响亮而有节奏的呼唤祈祷的声音,使人仿佛进入了一种神奇的世界。卡斯巴区是了解阿拉伯建筑、文化、宗教和风俗的好去处,她的特殊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阿尔及利亚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但走在阿尔及尔大街上,你会发现,阿尔及尔的年青人,穿着入时,并没有多少阿拉伯味道;牛仔裤、长风衣和偶尔可见的一袭白袍、一巾面纱同样和谐地飘舞在大街上;伊斯兰教堂镶嵌在欧式建筑群中,容纳着各自的精神空间和物质空间;一两栋新建筑,又带着似曾相识的微笑将周围的老建筑牵连成同一道互为和谐的风景;基督教教堂下排坐着一些身着民族服装的阿拉伯老人;阿拉伯的老式咖啡屋里面播放着来自欧美的流行音乐……传统与现代、信仰与时尚、古旧与流行,都可以在时间中深深浅浅地磨合。1623544381150439.jpg

  位于阿尔及尔市西郊70公里处的蒂帕萨,是阿尔及利亚的旅游胜地,这里保留着世上罕见的纪元时期、拜占庭时期、腓尼基时期、罗马时期的建筑和遗址,自然风光优美。蒂帕萨始建于公元前500年左右,是腓尼基人的贸易集散地,后来随着古罗马帝国的兴盛,逐渐被古罗马人控制,并在此大兴土木,成为地中海沿岸的重要驿站。后来成为古毛里塔尼亚王国的一个港口城市,公元430年被汪达尔人占据,从公元600年起阿拉伯人开始在这里定居,从此成为一座阿拉伯城市。据考证,蒂帕萨最兴盛时,曾有10万居民。13世纪大地震引起的海啸将古城大部分淹没,沉入海沙之中。1830年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开始了长达130年的殖民统治,期间法国考古界对古城进行了挖掘,使这座沉睡几百年的古城得以重见天日。目前遗址内所展现的只是原古城面积的三分之一,更多的仍深埋在海沙之下。

  1623544466667379.jpg蒂帕萨遗址现有罗马大道、斗兽场、庙宇、教堂、商店、戏院和喷泉等。古罗马大道宽约14米,一直通到当时的王都伊奥勒(今舍尔舍勒)。如今这条道路中长约200米的一段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斗兽场也叫竞技场,是古罗马遗址的特色建筑,几乎所有的古罗马遗址都建有类似的斗兽场,当然蒂帕萨的斗兽场比起罗马和突尼斯的斗兽场有点太残破了,这座斗兽场真的只是“遗址”了。斗兽场的旁边有一坐浴室,这是当时专门为在斗兽场上获胜的勇士准备的,他们从斗兽场出来之后直接进入这里,洗去身上的血污,更换上新的衣服,再从这里走出去后,就是自由人了。但在人与野兽残酷的搏杀中,真正能来到这里洗澡的人能有多少呢?一座面积有数百平方米的神殿,虽然只剩下拱形门的一部分和在中间的祭坛,但却是蒂帕萨古城的标志。极具震撼的是古城旁的墓地。传说4世纪初,蒂帕萨的女圣人圣萨尔莎因毁损一尊圣像而被杀,投入大海,海中波涛汹涌,后在岸边出现她的坟墓,人称圣人圣萨尔莎墓。其实,这个墓地是当时的一个贵族墓地。然而,它的特别之处是,棺椁都是用整块石头雕刻出来,连小孩的棺椁也这样。

  蒂帕萨博物馆面积虽然很小,但却保存着大量从长方形教堂中运来的价值连城的镶嵌画,这些画使人联想到那时人们的生活。博物馆还收藏着从蒂帕萨遗址中挖掘出来的雕像、日用器皿、工艺品等文物,还有刻在木片上的奴隶卖身契和其他文件。

  蒂帕萨海边还拥有现代化的海滨浴场,这里海滩平坦宽阔,风平浪静,风光旖旎,已成为阿尔及利亚著名的旅游胜地,悠久而秀美的文化景观吸引着不计其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系旧文,原载《世界文化》2010年第4期,今略作修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