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民是我同年入伍的老战友,与他相识和交往了近半个世纪。退休之后,却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听说他和夫人陈莉萍“朝碧海暮苍梧”,云游天下去了。至于去过哪些地方、有过什么样感受?没有一点音信。正在思念之中,收到他寄来的全景式游记《游记中国》。连夜捧读,爱不释手,如饮琼浆,如获珍宝,不仅心生美意更油然敬意。

  掩卷沉思,这沉甸甸的十几万字,不是时髦的景点打卡记,也不是吃货的各地解馋法,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呈现,讲述的是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他们在书的《自序》中谈到:“我们坚持用脚去读书,用心去游学,努力读懂中华文明这部大书,哪怕是点点滴滴、丝丝缕缕。这好比去智慧树上采摘果实,其值无比,其学无涯,其乐无穷。”

  如此有文化含量的游记,毫无疑问会受到有关文化部门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到到旅游网站发表时,阅读量和评论数都名列前茅。先后参加了辽沈百名作家书展、沈阳新图书展,被辽宁省图书馆永久收藏。

  我曾经专门与立民谈过读后感。他听了微微一笑地说,这才是个开头,后续还有那!果然,他又寄来了专题式游记《寻访中国古战场》,是36个古战场的前世与今生。最近,他告诉我正在写作新的游记《远去的草原帝国》,展现的是辽国的文化遗珍。其新鲜出炉的游记作品,正在银河悦读中文网上陆续发表,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他们在退休的12年中,发表网文12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两部,并不算高产。但,这些网文和专著不是靠“百度”从网上荡下来的,而是他们用双脚走出来的,是他们边走边读边写的快乐与收获。走读无字之书,传承中华文明,写好中国故事,正是他们晚年所追求的生活目标。1623389774647757.jpg

  《游记中国》作为他们的第一部书,最能反映他们的初心与追求、探索与奉献。立民在空军部队服役了35年,祖国的每一寸领土和领空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退休以后便迫不及待地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知,用笔去赞美。

  《游记中国》分为10编,有“古都西安寻根”、“湖湘文化求索”、“吴越大地履痕”、“三山自驾轨迹”、“闽南海滨拾珠”、“八桂人文撷英”、“长江三峡访友”、“天府之国揽胜”、“彩云之南寻梦”、“海滨草原火山佛寺”等,一共74篇游记。历时5年,他们的履痕遍及16个省和自治区的近百个城市。其内容不仅涉及中国最美的山水,最灿烂的文化,还有游人较少前往的景点。不为人知的河姆渡遗址,有他们流连的身影。车马稀少的南宋官窑,他们扎进去就不想出来。正在考古发掘的良渚遗址,他们闻讯捷足先登。

  立民夫妇所到之处,都是具有厚积历史文化和沉淀思想艺术的地方。他们先后登临岳阳楼体会忧乐意境,深入君山岛收集神话传说,用心探访湖湘文化的源头,拜访“朱张会讲”的坛席麓书院,与凤凰古城零距离,神游散逛张家界,体验风情万种的鼓浪屿,走进中国的“斯坦福”厦门大学,落脚北回归线上的奇葩南宁,赏析大足的连环画石刻,等等。立民夫妇的选择是明智的,是有眼光的。在游记中,他们不是简单罗列历史遗迹,而是用今人的目光观照历史风烟,挖掘文化内涵,从而提升游记的文化品味与意境。《探访湖湘文化之源》发表在网上后,一位旅友在评论中写到:“你们一路顶风冒雨,艰难跋涉,拜访先贤,你们对文化的渴求与敬重让我非常感动。你们与其说是在旅游,不如说是在游学,走到哪学到哪,值得我们好好学习。”1623389827321447.jpg

  现在不是有人津津乐道于以“民间立场”从事“网络写作”吗?何谓“民间立场”,所指的当然不是人民的立场,也不是主流意识的立场;所谓“网络写作”,所指的当然不是现代写作,而是游离于主流意识的个人宣泄。或许这也能写出一些作品来,但把它作为一个创作口号来倡导,必然会把网络文学创作引向岐途。任何一个作者都是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决不能任意为之。立民夫妇退休之后,在养天年求长寿的风气下,在“候鸟生活”十分走俏的时代里,不迷恋于各种养生方式,不为购买阳光南飞北迁,实属难能可贵。

  通读《游记中国》,我觉得“湖湘文化求索”、“吴越大地履痕”这两编是立民夫妇的力作,充满人文情怀。内容上挥洒自如,柔韧有度,构成了此书的主体框架和情感主线。而《登岳阳楼体会忧乐意境”》、《朱子渡边忆朱熹》等篇章中的忧患意识,是他们家国情结的另一种表达。

  追求高远了,胸怀也就开阔了;胸怀开阔了,正气与大气才能喷薄而出。《游记中国》是大题材、宽篇幅,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在时空上不好把握,在文字上难以驾驭。特别是对长期在大机关工作的两位领导干部来说,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可他们书写的得心应手,举重若轻。这除了他们悟性高之外,我认为主要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他们注重田野调查,不辞走读之苦。早期的出行,他们充分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乘过大飞机,也坐过小蹦蹦车;打过出租车,也有过步行。他们曾经冒着瓢泼大雨徒步去汨罗江畔拜谒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找到屈子祠时,已经关门、黑灯了。工作人员被他们冒雨而来的精神所感动,特意打开大门,点亮灯光,让他们免费参观。访问蓝田人遗址时,在山里找不到吃午饭的地方,他们捡了几个从树上掉下来的柿子充饥,当了一把“蓝田人”。后来的出行以自驾为主,每次行程都在三千公里以上,曾经再次在高速公路上遭遇爆胎危险,都没有阻挡住他们继续走读的意愿。出行前,他们都提前做好准备功课,翻阅有关历史典籍,查阅各种研究文章,光手抄的资料就达上百万字。1623389873105350.jpg

  他们注重准确书写,不畏写作之难。他们在《后记》中写道:“去年夏天特别炎热,南方最高气温41度,北方也有31度。白天室内似烧烤,晚上赛桑拿,挥汗如雨,热不可耐。为了搞准一个地名,一个日期,一段史实,到处查阅资料,反复进行核对,生怕出现不应有的错误。”74篇游记先后写了3稿,修改了3次,直到满意为止。

  他们注重还原历史,突出现实思考。干巴巴的题材,融进了鲜活的元素,立即靓丽、丰满起来。在《朱子渡边忆朱熹》一文中,他们不仅再现朱熹的人生,更探求朱熹的人格。他们写道:“站在朱子渡处,望着朱熹就要远行的身影,我们所怀念的是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学较真、为教不倦的人格和精神。”紧接着又发出了这样的拷问:“今天还有多少学人能够像他那样不为官禄物欲所迷惑,甘于清贫和寂寞,潜心研究学问,一心培育人才呢?”在《登岳阳楼体会忧乐意境》一文中,他们所推崇的是“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他们注重知识点的表达,合理加以联想。联想是思维的翅膀,是由作者的阅历、学识等素养派生出来的。立民夫妇常常浮想联翩,下笔有神。站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军阵前,他们联想到那支战力超群、横扫六合的秦军。秦军是兵马俑的原型,兵马俑是秦军的凝固。他们运用睡虎地秦简提供的史料,在兵马俑中寻找是谁写信向家里要过钱和衣物?哪个又是三次入伍的老兵?这使无生命的兵马俑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在泉州清源山,面对“老子天下第一”的雕像,他们抚摸老子的衣纹,仰望他的神情,联想到老子学说的命运,写道:“谁能否定他的辩证思维和正确论断?!然而,在这之后的人类繁衍了七十多代,还依然跟在他的牛屁股后面踯躅、徘徊、摸索,甚至出现倒退现象。这只能让老子仰天大笑。青牛自去,紫气东来。这真是在家读书万卷,不如实地一见。”旅友们对此议论大加赞叹:“心与心的沟通,神与神的交流,让你们有了那么精彩的一段文字,写得那么深刻、生动、诙谐,令人叫绝。”假如没有这种合理、贴切的联想,游记就难以升华。1623389918498695.jpg

  他们注重语言表达,追求严谨与流畅。《太湖西山觅花石》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点,他们对太湖石的出产地进行过严谨考证,但把考证的内容寓于寻访的故事之中,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在讲故事中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别以为“语不惊人死不休”就要造作,就要花哨。游记的语言越纯清,就越平实;越平实,就越有感染力。反之,就是卖弄文字技巧。

  旅友们反映,《游记中国》比那些旅游指南更准确更贴心,比景区的导游词更丰富更吸引人。74篇游记的精彩之处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立民的第二部游记《寻访中国古战场》,银河悦读中文网做过评论和访谈,这里也不再赘述。借此机会,预祝他的第三部游记如期完成,早日面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