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薪火相传,匠铸天工臻化境;六十载弦歌不辍,秀毓桃李蕴华章。”在化工大学建校60年之际,我们几个老同学相约来到了母校,这儿曾经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许多年不见,同学们都已经白发苍苍不再年轻,说确切点,应该是白发疏落的老者了。是呀,过去好多年了,有些事真的真的无法忘记。正是在那个岁月,让我们彼此相识。岁月轮回,我们在母校又一次相聚,还能对往事再一次忘情去寻觅?

       这儿是学校正门。毛主席挥手的巨幅雕像依然屹在,现在北京已经不多了。40多年前我们就是到这里报到的。和现在一样,楼前搭建了许多小棚子,同学们分不同系、班登记,交入学通知书,办理户口。好不容易转了一圈办完手续,最后学校竟然通知我到北京化工试验厂报到。看到我疑惑不解的神情,那个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是化工学院第一次和工厂联合办大学,将来的大学都要办到工厂、农村,大学也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工厂有教室吗?工厂有图书馆吗?工厂有实验室吗?我就是从工厂来的,工厂什么样我还不清楚。这可好,刚到化工学院报到又回到了工厂了。

        其它系的新生兴高采烈的进入主楼的教室,我心里一阵阵酸痛。看着高高的教学楼,明亮的教室,好不容易有一个学习机会,这些却与我无缘。无可奈何,最后我回头黯然神伤的瞥了一眼这尊毛主席巨幅雕塑,顺着老人家挥手的方向离开了这曾经憧憬多日的“梦开始的地方”。

      “合办大学”位于北京化工试验厂的东北角,先期报到的同学已经用板房搭建了宿舍、教室,随着报到同学人数的增加,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又开始平整操场,搭建自行车棚,建水房......这些来自各个工厂、农村或插过队选送上学的优秀青年干活都是一把好手,材料、工具工厂有的是,要是干点车、钳、电焊的活,手到擒来。

       基本生活安定下来以后,大学生活也就开始了。学院派来院政工组长老刘任指导员,决心把这个合办大学办成教育革命的先进典型。工厂也派来老工人参与办学的领导工作,试图能给工厂培训一些技术人员。不过,学员们对这种教育环境不太满意。是呀,没有实验室、没有图书馆.......这怎么说也不像大学,顶多算一个集中学习班。

        开课没过几天,"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进入了高潮。学院要求停课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本来学习时间、内容都压缩了很多,再要求停课,这引起了学员们的强烈不满,可又不敢说什么。老刘看到合办大学“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开展的平平淡淡,非常恼火。他马上召集班干部、支委开会并大声呵斥道“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四平八稳的上课,资本主义马上就要复辟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对不能如此无动于衷。”老刘看着大家面无表情,他的批评基本不起作用,于是换了一副表情。“同学们我是关心你们的,我给你们带来了批邓语录,这是我自己整理的,第一时间提供给你们。北大、清华已经停课了,我们合办大学绝不能落后。”

       看来刘指导员真急眼了,当面还不好顶他。大家提出既然是合办,停课的事还要听听工人师傅的意见。厂里的同学找到了负责“办学”的老师傅并诉说了同学们的意见,老师傅支持了同学们的想法。当刘指导员见到老师傅时,他马上换了一副笑脸,他清楚的知道尽管他是学院的政工组长(相当学院政治部主任)但还是属于“臭老九”范畴,人家尽管没有文化,但属于“工人阶级”。老刘话说的也很客气“停课批邓不是我个人的意思,学院马院长已经要求各系都要停课,老马......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老师傅打断了,“我不管什么老马老驴的,教育就要工人阶级说了算。课不能停。”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老刘一个人在那生闷气。是呀,一肚子的理论,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真是“秀才遇上兵”了。从此以后,老刘没事就不常来了。

        一年的基础课结束了,按照原来约定,第二年要回学院上专业基础课。上学都一年了,我们没有去过图书馆、阅览室,这话别人听起来都是笑话。老师也很辛苦,早晨很早就要从城北坐公共汽车赶到城南给我们授课,为了节省往返路途时间,他们一讲就是一天的课。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同学们听课也十分疲劳,好在这一切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时,学院传来消息,学院没有我们的宿舍和教室,不准备安排我们回学院上课。同学们愤怒了,派出学员代表找学院领导申诉。学院领导避而不见,只是派了一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对付我们。同学们也放出了狠话,化工学院领导在没有教室、宿舍的条件下盲目招生是对教育部的欺骗,对毛主席教育革命指示的公然背叛。当然了,几句大话就想让领导改变注意,那是痴心妄想,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不理你,还能翻了天?

        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来自各个化工企业的的优秀技术青年、车间干部,有的还是厂一级的干部,没费多大劲我们就调集了几辆卡车。大家七手八脚的把宿舍、教室的板房拆卸下来,装上卡车,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化工学院。在学院操场上卸车后准备重新搭建,这一亮丽的风景线引来了不少老师、学员的观赏,大家指手画脚、议论纷纷。学院领导知道此事以后马上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班里派代表参加。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是指责性会议,我们没有必要参加。这真是昔日你们对我们爱理不理,今日我们让你们高攀不起。最后在任课老师的劝说下,我们还是派代表参加了会议,最终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决,学院立刻安排学生宿舍、授课教室。学生立刻停止搭建板房,将操场恢复原状。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其实那场风波的胜利也受到大气候的影响,那时“四人帮”刚刚倒台,今后的教育改革方向学院领导也一时摸不着头脑,这时候和学生冒然对立是不明智的。尽管学院领导认了栽,心里很不高兴,但是他们还是很佩服这帮学生的能力。在那么短时间内,调集人力、物力,拆房建屋,这些同学们各个都是能工巧匠并且齐心协力,领导指挥合理的当,同学们办事井井有条,这和以往咋咋呼呼,只会喊喊口号的前几届毕业生大有不同。在将来的工作中,即使他们也许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他们表现出的工作能力是不可小视的。

食堂1.jpg

       这儿是食堂,我们在校时每天都要光顾这里,原来是平房现在变成了楼房,就餐条件大大改善了。当初在学校里我有2个渴望,1是渴望能够多学一点知识,2是渴望中午能够吃到有肉的菜。现在听起来像一个笑话,当初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人的生理上讲,吃一顿带肉的午餐舌尖上的味蕾感知得到了满足,这种味蕾感知经过味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再经大脑神经元综合加工后可产生一定量的多巴胺。人的生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无时无刻不处于体内各种激素的调控之下,这其中多巴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好的吃食,作用是巨大的。化工学院的食堂基本上是中午菜做的还比较好,晚上基本不做,就是拿中午剩菜糊弄一下。因此中午这顿大餐大家都是比较重视的,如果动作稍微迟缓一点,那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为此,常路同学买了一辆比侯宝林“夜行记”还破的自行车,花了这个整“2”,这个零“0”。说是自行车其实就是一个长满锈迹的传动装置,与行走无关的附件一个也没有。每天中午我俩骑着这破车,常路站在后轮轴上双手搭在我肩膀上,一路飞奔食堂。当然速度是快不了的,但是比同学们步行快就可以了,就这样这辆车还是不堪我们的重负,骑不到200米一定要掉链子。这时常路就需要下车,很熟练的搭上链子,我们又继续前进。

        当时,由于校园狭小,各种车辆是禁止入内的,特别是自行车,一旦发现就面临着没收危险,可是我们这辆车除外。我们这辆车,第一,远远看去谁也不相信这是一辆能骑的自行车。第二,走进了看,谁也不敢动,怕衣服上蹭上锈。学校的管理人员、保安都视而不见,怕弄脏了手。我们从来也不锁车(车上就没有锁),也不丢。但是我和常路同学感到很幸福,在校园里我们往返于食堂、教室、宿舍、图书馆从来都是从容不迫,最晚出发,最早到达。当时的幸福观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是比同学们方便一点就知足。特别是中午时分,当我们汇入奔向食堂的人流时,同学们有的投来羡慕的目光,常路就越发得意起来,他站在后轴上一只手扶着我肩膀,一只手向熟人打招呼,看那样子好像一个将军在检阅他的部队。

       这辆破车终于有一天犯了事,记得那天学院发了下午电影票,电影院在校外马路对面。尽管我们也担心这俩破车能否骑到电影院,但是午觉醒了才发现离电影开演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得已只能“驾车”出行了。很不幸,我们刚过马路就被“二狗子”拦下了,当我想加速离开时,车子又掉链子了。“二狗子”干过来,带着红袖标神气十足的训斥着我们,自行车有后架子的都不让带人,你们这辆破车还敢带人,这是对交通法的公然蔑视,必须严办,不由分说把我们带到了附近派出所。到了派出所我们等候处理,“二狗子”就离开了。第一次进派出所心里还是有点坎坷不安的,常路却十分镇静。过了一会,该处理我们问题了,警察满腹狐疑的看着我们的车子问我们:“你们也是处理骑车带人问题的吗?”常路睿智的回答:“我们车子螺丝松了,想找一个扳子,紧一紧。”一句话,警察勃然大怒“起什么哄,你当你们在哪呀?出去。”常路一边推车往外走一边还不依不饶说,没有就没有吧,厉害什么。走不远,常路一努嘴示意又带上了我。以前都是我带着常路,总觉得登车很累,这次我站在后轴上觉得比登车还累,真是不舒服。

 教工食堂1.jpg      这儿原来是教工食堂,嘴馋了,中午学生食堂菜不好了偶尔也光顾一下这里。好在那时候学生和老师外貌也没有什么差别,冒充一下也看不出来,只要不遇上教课老师就可以了。不过不敢常去,那里的饭菜质量确实不错,可是价格也不菲。

       这儿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宿舍楼,男女同学都住在5楼,现在已经改为男生宿舍楼了。当初经历了那场“返校风波”,在大家的努力下,离开了工厂的板房最终搬入这座宿舍楼。楼上楼下、自来水房,水冲式厕所.....,学习、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宿舍楼下面是化工大学的小花园,盛夏之际百花盛开,使校园更加美丽。花园的管理者十分小心,温良恭俭让,每天都有花匠在花园里除草、剪枝。男生宿舍楼坐南朝北,再加上花园式的绿化美化特点,同学们就好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

我们在上学时,每天早晨、傍晚都有不少学生在此看书、听英语、漫步。特别是学校里有许多漂亮的女学生经常光顾这里,她们都是被这公园一样的美丽环境吸引来的,使得这里更是锦上添花。不过,我们班的同学却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在此驻足,毕竟学校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大家早晨起来洗漱、出操,吃早餐、到教室上课然后就是在教室、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画圈,晚上夜深人静时才返回宿舍楼。宿舍楼的美是我们快要离校才发现的,真是身在美中不知美。

       我至今还保留着做铸铁材料实验印象,力学老师说该材料对于拉伸和压缩破坏的抵抗能力存在很大差别,抗压强度远远地大于抗拉强度。我当时觉得,这一点和我们人生有类似,在逆境下,有压力你可以坚强的生存。在顺境中,被拉一拉,拔拔高没准就哗啦啦了。

       若干年过去了,还有许多往事挥之不去,现在想起了觉得十分可笑。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其基础就是牛顿三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在当时上力学课时,我曾对老师提出,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并不是对所有的相互作用力都适应的。这一点我有体会,小时候我和院里的一帮孩子和看门的田大爷学过一段太极拳。田大爷在教授我们时反复强调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开始我和院里孩子都不相信,有一次田大爷喝高了,让我和院里一个孩子用全力同时撞击他的腹部,田大爷自己站那纹丝没动。当时我们尽管还是一个孩子,但是那个力道即使不把对方撞倒,退后几步是一定的。让我们感到神奇的是我们没有感到任何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m.a 我和另一个孩子的质量乘以我们的加速度,力道应该相当不小,那个反作用力应该是能感觉到的。

        我的质疑老师没做任何解答,只是说牛顿是世界力学领域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力学三大定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后力学老师调笑我説,如果我否定了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那就对世界力学理论是一大贡献。我当时很年轻,有点气迷心,真的跑图书馆借了几本书,花了点时间认真研究起来。从力的产生、涉及的参数、质量、加速度,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变形,以及力的矢量分解试图解释我们加在田大爷身上的力到底跑那里去了?力总应该是守恒的,如果找不出来,这样看来牛顿第一定律也并不完美。

        力学理论太深奥了,我一时半会肯定学不懂,最后就草草收兵了。不过我也给自己了一个安慰性解释,我们用力撞击了田大爷肚子,引起了他肚子局部变形,撞击力被分解了,力还是应该是守恒的。牛顿第一定律是不能否定的,但是对于牛顿第三定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资料说,随着物理学的深入发展,牛顿第三定律并不是对一切相互作用都是适用的,例如在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还是存有疑意。 

合影1.jpg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离开化工学院已经几十年了,照片上的同学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有的甚至已经故去。但是我们在一起生活的往事、趣事依然魂牵梦绕在我的脑海。在我看来,我们在化工学院生活、学习是平凡的,不过这平凡中多少都带有一丝不平凡的苦涩、无奈和曲折。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生活,不过时代不同,其苦涩、无奈和曲折也有所不同。总之,生活是美好的,回忆同样也应该是美好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