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觉醒年代》讲述了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一代伟人故事,他们在多方势力的压迫下,经寒冬蛰伏,孕育出新的希望。他们用至死是少年的热忱与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意气,鞭辟入里地思考问题,前赴后继地融化新知。“救救这个国家,救救这个民族”当初仅仅是一声微弱的呼声,后来有了组织,他们转呜咽为呐喊。这正是当初几个人用他们的爱国与担当费心竭力地敲开民众觉醒的心门,成为一代人的信仰,激励和感染了更多不同阶层的人站起来有骨气的活着。他们永远保持求变的热望与人性的关怀,敢存远志,敢为人先。永远是一代人乃至整个民族的信仰。

  张晓瑜: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年坎坷而光辉的征程。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值此极富纪念意义的一年,全国都在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相关主题活动。2021年播出,由张永新导演,于和伟、张桐等人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们那段追求真理的峥嵘岁月,极具时代意义。

  剧中李大钊这一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众所周知,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15年,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发出“既然已经到了国亡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我们应该有破釜沉舟之决心”,可见其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李大钊的饰演者张桐,最初认识他是在《亮剑》中,他饰演的魏和尚一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觉醒年代》中又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在扮演李大钊的演员中他并不是最形似的,却演出了李大钊先生的灵魂与神韵。他是抱着一颗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来诠释的,把自己的灵魂敞开,去迎接另一个灵魂的到来。“燕赵慷慨悲歌之男儿,他像一座塔一样,矗立在画面中”,导演张永新这样形容张桐扮演的李大钊。先生的爱国爱民之情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敬仰和学习。

  《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历史赋予使命,时代要求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敢于担当、勇于奋斗,胸怀爱国之情,深刻认识自身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责任,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赵玉如:扮演陈独秀的于和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继而断断续续出场了好一些学术大师,既展现了先知先觉者的深邃思想和澎湃激情,又有普通人无可奈何的情感纠葛。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两个年轻人他们热情满怀,又嫉恶如仇,善良厚道、又坚持原则。在父亲面前,又是一个让老父亲下不了台的刺猬孩子。演技有温度,入木三分。

  王嘉宁:那时的局势就像前面即将面临火山喷发的危险,而国民正在沉睡。先驱们像是一个个闹钟,而混沌中的民众,有睡得浅的觉醒了,追着先驱的脚步,去燃烧自己感染更多的人;有睡得沉,于是前驱们只得持续不断地以振聋发聩之势去呐喊,让更多的人解除梦寐,思想解放。觉醒者有始终全程呼号和行动的先驱比如陈独秀、李大钊,也有经历曲折明确了自己信仰的斗士,比如陈延年、陈乔年,也有无数前赴后继者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当然也免不了有反复无常偏激的小人,比如吴稚辉,在陈延年放弃无政府主义信仰转而坚信马克思主义时,他恼羞成怒甚至出卖延年导致延年被害。然而前路如果一片漆黑,那我们就燃烧自己的头颅。其中不乏许多烈士将青春永远定格在了年轻的奔走中,永远留在了觉醒的岁月中,以热血的生命构筑青春之中华。去时少年身,归兮英雄魂,山河亦无恙,巍巍葬忠魂。

  冯文敏:觉醒年代第二十八集主要讲述了各大高校联合罢课,被捕学生终被释放。满腔热血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通过游行示威、请愿、罢学、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那个年代,青年们智性勃发,舍身取义。通过看这部电视剧,我仿佛置身其中,真切体会了民族危难之际中国青年的心境,他们精彩的演技让我回到了那个距离我久远的年代,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今天来之不易,为了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众多知识分子苦苦探索,许多人甚至为之付出生命才寻到了中国道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不忘来路,牢记历史。青年作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应志存高远,在青春的远航中树立远大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永葆心中的五星红旗,爱国、爱党、爱社会,以赤诚之心奉献祖国、奉献人民,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为祖国发展增添力量。

  张佩佩:“少年强,则国强”。不论哪个时代,青少年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为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北大学子举行游行示威,并火烧赵家楼,三十二名同学被捕。但青年们并没有因此沉寂下去,而是继续勇敢地向政府不断抗议,一起罢课进行反抗。正是有这样一群热血青年的觉醒,才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此外,李大钊先生对陈独秀先生所说的“闹钟”和“炸弹”一番话,也让我感触颇深。确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是因为有了“闹钟”和“炸弹”的配合,才让越来越多的人被唤醒,为中国找到了更多的希望。

  曹晓:31集中,陈延年意外上街演讲而被打昏迷,仲甫先生在雨夜中背他到医院。虽然他两政治思想不同,父子亲情却依然可以看出来,不过这其中难免尴尬,陈独秀背上儿子在雨夜中因为路滑心切而跪下,他艰难的爬了起来,在这晚他只是一个关心孩子的父亲,第二天陈延年醒来,发现父亲的裤脚布满泥泞,我想心中可能感动,可迫于两人之间的不善交流,他们都在躲闪,演员之间的眼神戏也表现的很好,陈独秀的急切,两方之间的尴尬,以及因为尴尬陈独秀读出的他写的文章,还有陈延年的“嗯”,很成熟地表现了两父子之间尴尬的关系以及淡淡露出的亲情。

  赵旭:由于北洋军阀的丧权辱国,郭心刚频频受到刺激,吐血不止,身体状况也不断恶化。到了第七天时,郭心刚终于油尽灯枯,溘然而逝,享年二十四岁。油画般的滤镜质感,好似进入了那个历史年代。病床前,他撑着病体与前来探望他的人交谈。他笑着回忆着,身上的朝气早被残酷现实生生磨尽,脸上尽是沧桑,头发也是黑白驳杂。他的白发不是亲情之悲,他的悲来自故土沦丧,山河之殇。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他一夜白头、愤懑不平,割破胳膊用鲜血写下“还我青岛”的誓死宣言,临终前,他仍心系祖国留下嘱托。他的身上凝聚了国人最强烈、悲愤且最纯粹的爱国之情。当一个青年最深的忧愁与苦痛,来自于家园丧失与国力之衰时,这样的高度,让我们内心感动!

  郭梦如: 在北京学生运动结束之后,中国仍然深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然“窝囊”,青岛由德国转交日本人手中,这是何等的耻辱,广大学生们再也忍不住了,在众爱国人士的号召之下,兴起全民族的爱国运动,发动工人、商人、学生一起挽救民族危亡,拯救我们濒临灭亡的中国站起来,直接的解决问题,在这股爱国运动热潮中,陈独秀先生的出现就像一束强光照亮了广大人民前行的路,号召一批思想先进的有志之士,以笔为戟,勇敢豪爽地挑战腐朽的政权。他富有朝气,热血沸腾,在胡适印发《关于北大迁居上海的宣言书》之后,他认为这是向民国政府的妥协,是对先前学生运动成果的否定,是对民国政府的妥协,甚至是在吹灯拔蜡,遏制革命,强烈谴责胡适的行为,并说道“中国之所以窝囊就是因为郭新刚太少,胡适之太多了”,言辞激烈,在面对国家问题上不留一丝情面,于和伟生动地演绎出了在国家危难之际,爱国人士强烈的爱国豪情。

  国家积贫积弱,国难当头时吾辈当自强!革命道路上太多的苦难和牺牲,纵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仍遇列强侵略势力的威胁,“开民智,造新人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大计。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彷徨徘徊,天生我才,不敢担当就是失职,就会遗祸子孙!思想启蒙,改造社会。悠悠万事千头万绪,唯此两项为大。”

  前辈们信念坚定,一心为救国而活,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活!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当下,又何尝不是一个觉醒的年代!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