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旅游巴车上,眺望太行山麓,车窗外闪过兰天白云,一片初夏秀丽,下高速拐进乡间平坦柏油马路,河北保定阜平城南庄村尽在眼前。
终于来了,来到了很多很多年前,小时候记忆中的城南庄。
绿色成荫小山坳,一处石头垒砌墙小院落,迈上五步石阶,陈旧黑色双开木门,高大粗壮的古槐树下,三排黄土坯房屋,更显得低平矮小,这里就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
“毛泽东宿办室”红牌黄字映入眼帘,里外两间房屋,一张床、一张桌、一个脸盆架、一个旧式茶几、一个书架两个书箱、一把竹皮暖瓶、一幅红木太师椅、一个粗帆布木质沙发椅,如此简陋的全部生活用品摆放在屋子里。
毛主席十分满意这里的住处,最欣喜的还是那,一盏煤油灯。
一盏煤油灯,照亮了,毛主席生活46天的日日夜夜。高瞻远瞩,呕心沥血,日理万机,毛主席在这盏煤油灯下,起草书写了大量文稿文件,解放全中国的一封封电文在这里发出。毛主席回复林彪罗荣桓同意了东北野战军先打长春的作战计划;给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蓝公武写去一封信意邀其来城南庄一叙;拟文重新考虑中央军委电令指示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留在中原打一场大仗。
毛主席亲笔起草修改了五一劳动节口号,这是中共中央从城南庄向全国发出第一文告。多达23条的《五一劳动节口号》,把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分析、判断及自己的政治主张公告天下。五一口号犹如4月春雷,激荡在国内外。
五一口号23条,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当时的晋察冀日报5月2号发表了“五一口号”,号召尽快召开新政协,讨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的发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小小的煤油灯下,毛主席签发了准备解放济南的命令,电告西柏坡刘少奇周恩来等转告山东各方面,震撼全国的济南战役很快就要打响了。挥笔给挺进大别山的刘伯承邓小平拟了一份长长的电报稿,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它标志着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革命成功已日益迫近。
毛主席还在城南庄提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十六字原则。毛主席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及领导机构合并,组成华北局,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和华北军区,奠定了坚强的解放战争军事堡垒。
城南庄里的雄鸡己叫了几遍,天色己微明。工作了一个通宵的毛主席,天色己见亮,才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换上睡衣,吃过安眠药,上床休息。小小的煤油灯,依然点燃着,运筹帷幄的毛主席,在梦幻的煤油灯里,筹划着解放全中国的宏伟蓝图。
毛主席起草的《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和《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等重要文件、笔录手稿、指示手迹,大量珍贵的原始文字资料,当年原始照片、真实物件、有关雕塑,珍藏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46个日日夜夜,毛主席窗前的那盏煤油灯,从来就没有熄灭过,国家的命运,中国的未来,闪烁在这小小的灯花上。70多年过去了,这盏煤油灯依旧摆放在桌子上,加盖了一个玻璃罩,世世代代永珍藏,珍惜的文物,铭刻着珍贵的历史。
我矗立在毛主席宿办室,久久不舍离去,仰望桌子上的那盏煤油灯,仿佛煤油灯还在点燃着,照亮着我们现在的新生活。此行【传承红色基因 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学习传统教育活动,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回味革命的峥嵘岁月,这一盏煤油灯永远在我心中。
从防空洞出来,我再次回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小院,再次瞻仰那块“毛泽东宿办室”红底黄字标志牌,再次走进房间回视屋子里简陋的生活物件,我再次按下佳能相机快门拍下桌子上的这盏煤油灯。
上车要走了,挥手告别阜平城南庄,我收获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帧帧影视资料。最念念不忘的是“毛泽东宿办室”,一盏煤油灯,永不熄灭的煤油灯,无价之宝的煤油灯,世世代代国人心中珍藏着。
一盏煤油灯,照亮了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路程,装满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战斗故事,记载了中国共产党100年辉煌伟业。
岁月峥嵘 撰稿摄影 20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