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预校院的“号”声

  五月的天,太阳躲进了云层,时而有几缕小雨滴在眉梢,滋润心头。这样的五月,不愠不火,犹如青涩的表情,俯视着一群饱经风霜的,堆积风霜雪月的脸庞。

  分离数十年的航校子弟,从神州大地一路飞奔汇集曾经的直隶总督府地,路上总觉得太慢,太慢。相见总觉得太迟太迟。重逢时,姐,除了脸上的鱼尾纹,说话仍旧细声细语,暖暖的。妹,还是那么爱笑,笑的更加娇媚。哥,除了多了些白发,依旧开朗健谈。弟,脸上还略带讨气的成份,但鼻涕不过河了……子弟一一握手,说着多少年不见的话话。一进小时候就读的院子,院内的平房教室荡然无存,矗立起几栋楼房教室,展板上的每一张学生照片,带着童年的芬芳和心灵上的清香,这些娇嫩的面孔不就是当年的翻拍吗?一件件轶事不就是当年名真实写照吗?唯一变数是,当年曾经吃的苦,走过的路。如今的一代不曾有过。1.jpg

  生于斯,长于斯。昔日子弟,对于这所学校爱得如此执着,如此深沉。那时,男女有别,书桌刻上了“三八线”,绝不可越过线,否则遭到对方强烈抗议;下课时斗拐,跳皮筋,弹球各显神功,玩的如此开心。事隔五十年有余,再次站在校园操场上的五星国旗下,又一次沐浴伟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洗礼,别有洞天。岁月流逝,学生轮回,伟人的教诲始终浇灌着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千古不变。你们是七八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

  疫情关闭了曾经撒野的大院,只能隔墙望去,进院的路不在是土路,变成了笔直的“通天大道”,左侧不在是小平房,变成了美丽的花园,绿意葱葱。右侧的操场仍旧那么大,那么平坦。唯独没看到曾经住过的旧宿。疫情阻隔了进院寻旧的脚步,但无法阻止怀旧的思绪。大家在大门口再次留下聚会的身影。是啊,大院是念想的根。从一扇门进入一扇门,曾经如数家珍。每一片枝叶,每一朵花,做下的每一个果,都记得起它的样子。曾经心里想着挂着每一个亲如兄弟姐妹的人儿。现在,每一个兄弟姐妹常常会想起,一想泪就来了。

  在她们的心里,航校大院庄严而神圣,不仅是一所培养飞行员的学堂,杨利伟、景海鹏等7名中国首批航天员都曾在这里接受过飞行基础训练,而后逐步成为飞行员、航天员。而且也是一处哺育大院子弟健康成长的摇篮。

  2.jpg大院还是那处大院,虽有变化,但仍然有不少过去的建筑和痕迹。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托儿所,已经废弃,但“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以“严谨细致、自律公道、至诚至爱、团结奉献”为园训的精神没有变,是空军驻保地区唯一一所部队幼儿园,已从她们时期的“航校幼儿园”,改为“保定空军蓝天幼儿园”。过去的大礼堂门脸变了,改成了学术报告厅,当他们站在院墙外,看到院内的一切,让他们感慨万分,引起他们深深的回忆,五十年多前的往事回落在脑海里:

  岁月无声,沉淀了许多往事,然而那嘹亮的军号声,每天在耳边响起,一件件往事永驻脑海。在他们的记忆里,航校原名叫什么?何年成立,何年整编撤销,恐怕许多子弟无法说得清楚,但谈起那些年的童趣,他们会喋喋不休,夸夸其谈,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夕阳下山,一同跳皮筋和踢踺子;月亮高升,一起看电影和捉迷藏;东方吐白,一块背着书包上学校。春夏秋冬,他们有不同的玩法,冬,在白雪世界堆雪人,脸蛋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在冰冷的世界里闪耀着温暖;春,犹如脱缰的马驹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打闹。夏,在水中嬉戏,激起无数浪花。秋,爬进菜地果园,咀嚼成熟的果实。这就是大院子弟的“所作所为”,与自己后代的成长完全不同,没有溺爱,没有呵护,只有属于自己的天地,院里院外,记录了他们当中许多人的轶事……这些记忆,这些情愫,永远定格在每个航校子弟的脑海之中。

  在她们心中,航校大院,好似一坛存放已久的陈年老酒,开封之后香气扑鼻让人陶醉。五十多年的成长,她们蜕变成美丽的蝴蝶,变得坚强美丽。昔日的玩童,如今成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有了自己的子孙,却仍旧保持过去的那颗童心。这次相聚前,许多发小五十年没见了,但是谁也没有忘记当年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因为她们既是同学,也是知音,更是青梅竹马的发小。见面后,一眼便认出了对方,没有寒暄,没有客套,两手紧紧相握,两眼对视,五十多年的沧桑一切尽在不言中。席间,大家或把盏言欢,或倾述衷肠,回顾当年的往事,珍藏难忘的少年记忆,亲密无间,仿佛又找回了童年的感觉,延续童年时代天真之情。3.jpg

  姐说,一看到大院,就如同看到了父母。如今,大部分父母却走了。父辈之间的感情只有靠我们这群子弟继承和延续。

  哥说,一看到大院,就如同看到了孩时情形。如今,花又开了,但分散在祖国的各地,短暂相聚又会离开,穿梭于照顾老辈看护小辈之间,一个接着一个。

  雨始终没有成溜,落在大家的心头,无法洗刷去美好相聚的记忆,多少年后,年轻的,幼小的,他们学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一步一深情,也开始迷恋这方大院的热土,前来聆听大院里的嘹亮军号声……


  2、黄土岭上的“炮”声

  二预校发小聚会落下帷幕,绝大多数与会人员相继各奔东西,然而,仍有38名发小相聚之情意犹未尽,奢求享受一下故乡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美境。已此,放飞一下自身疲惫的心情,这种奢求,也许是长期身居繁华都市,厌其雾霾与喧闹的结果,也许是过花甲之年的性情所困,想法设法摆脱心中百般浮燥所致吧!

  2021年5月16日一大早,二预校发小登上大巴车,一路沿荣乌高速公路奔驰,从保定城出发约一个小时左右到达黄土岭。4.jpg

  大家推开下车之门,抬头望去,首先进入我们眼球的是一块“黄土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镶嵌在山坡之间。大家拾级而上,向位于半山的雁宿崖黄土岭战役胜利纪念碑攀爬。不多时,便来到纪念碑前,雁宿崖黄土岭战役遗址位于河北保定涞源县境内,该遗址的碑亭式建筑矗立于群山之间,汉白玉栏柱秀雅、肃穆,亭中建有聂荣臻元帅题词的”雁宿崖黄土岭战役胜利纪念碑″,记述了当年那场著名的战役,大家顿足瞻仰纪念碑,并向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将士致哀和三鞠躬。

  再往上爬是纪念馆展室,依山而筑,屋前屋后,松柏葱郁,苍翠欲滴。纪念展室分上下两层,一层正上方挂有“黄土岭战役纪念展室”九个白色大字,闪闪发亮,分外耀眼。二层正上方是“黄土岭战役纪念活动室“。此时,雨水滴滴,凉风习习,优雅环境,别致的展屋,似乎有一种无形引力,我们一行顾不及细雨淋淋,直登展室正门走去,但一层展室没有开放,人们继续登上二层,有的发小在翻阅黄土岭战役书籍,有的发小在活动室举起右拳,重温了入党誓言!然后,大家静静的退了出来,因为,深恐匆促脚步声,吵醒了在深山酣睡已久抗战英烈的春梦。

  据介绍,展室纪念展室陈列了当年参加黄土岭战斗八路军将士的武器、装备、服装、事迹介绍等物品与照片,这些物品和照片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和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领导和指挥下,与120师特务团一起打的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整个战斗中,共毙伤日军1500余人,包括日本侵略军中将阿部规秀,这是在远东战场上消灭的日本最高将领,因此,黄土岭战斗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最辉煌的战斗之一。5.jpg

  涞源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八路军115师北上开辟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解放的第一座县城。自1937年9月24日平型关战役中,杨成武将军在涞源驿马岭向日军打响第一枪开始,到1945年5月15日涞源县城最后解放。八年抗战期间,英雄的涞源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创造出许多波澜壮阔的著名战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遗迹。

  大家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向山下走去,雨水像眼泪流个不停,里边裹着阵阵的大山树木的清香,巳闻不到一丁点昔日战场上的血惺味。顺阶而下,在曾经痛杀日寇的山林里穿行,步履有些沉重,随着脚步的颠簸,又想起当年抗战英雄,他们的英灵犹存,仿佛看到一个个活龙活现的抗日英雄端着刺刀冲下山坡绝杀日寇,仿佛又听到那几声震耳欲聋的迫击炮声,让阿部规秀命归西天,见了阎王爷:

  1939年11月7日下午三时许,八路军第一团团长陈正湘在望远镜里发现,在南山根东西向的山梁有3个向北凸出的小山包。中间那个山包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敌军官和几个随员,正举着望远镜向793高地及上庄子方向观察,在教场小河沟南面咫南山小山头100米左右的独立小院内,也有腰挎战刀的敌军官出出进进。陈正湘判断,独立小院是敌人的指挥所,南面小山包是敌人的观察所。他当即命令通讯人员跑步下山,调炮兵连迅速上山。炮兵连就位后,陈团长命令炮连长一定将两个目标摧毁,炮连长在目测距离以后说:“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内,保证打好!”便发出了齐射的口令:”发!“4发炮弹顿时腾空升起在目标点爆炸。团长从望远镜里观察,小山包上的敌人拖着死尸和伤员滚下山去了,独立小院之敌跑进跑出,异常慌乱。接着,他又命令炮兵连向独立小院北边的山沟里打了几发炮弹,以轰击在死角下隐蔽的敌人。事隔几日,日本《朝日新闻》以通栏标题哀鸣:“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如今,当你走进这片热土,一定会听到那”轰隆隆“的炮声。6.jpg


  3、冉庄的“钟”声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这首电影《地道战》主题曲,我小时侯就会哼哼,因为每当部队大院在露天操场放电影《地道战》时,总是早早带着小马扎第一个去占位子,对影片中许多精典台词背的滚瓜烂熟,如正面人物高传宝的“各小组注意,你们要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开火!”和反面人物汤司令的“高!实在是高!”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并不知道真正的地道战发生在什么地方?后来长大了,知道《地道战》发生的地方是河北保定清苑县冉庄及周边村庄,几次想亲眼目赌一下冉庄地道的真容,但都错过了机会。这次借夫人发小聚会的机会,在她发小袁良珍和袁保军姐弟的陪伴下,带着对革命烈士的敬仰来到电影《地道战》拍摄基地,河北省保定清苑区冉庄村地道战纪念馆。7.jpg

  当我们一行四人乘车进入冉庄地道旧址时,按常规,应先参观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然后再参观四通八大的地道群,但因为没找到停车场,只好把车停在村头的一块空地上,一位热心的村妇告诉我们:前边院子里的地道才是原先的老地道,不过要收费。管它收费不收费的, 我们四人迫不及待钻进了地道遗址,低着身子在狭窄的地道穿行,那蜿蜒曲折的地道只能一个人行走,其中还看到了一些陷阱、挡板,还有瞭望口、射击孔,这是当年杀敌灭敌工事,还兼备防守的功能。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当年冉庄地道厉害,村村相通、户户相连,既能在日本侵略者到来时有效保护百姓,又能隐身其中毙敌于无形,真乃巧妙绝伦。在地道里,我亲眼见到了精妙绝伦的地道出入口设计,有的藏在灶下,有的藏在井里,有的藏在大树上,有的藏在马槽下,让人想不到找不到,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广大劳动人民运用聪明智慧与日本侵律者做斗争的真实写照。

   沿着狭窄的地道继续向前爬行,身子一点一点沉下去,历史的图画也一点一点清晰起来,想像着,感受着哪里有过枪眼,哪里有过战斗。在地道内各种地下设施设计也十分巧妙,共有23种,256处之多,如地下指挥部、储粮室、兵工厂、双层地道等……冉庄地道设计之巧妙,结构之复杂,设施之完备,地道四通八达,完全不知哪条通往哪里,想出来竟找不到洞口,我们继续向前躬着腰爬行,大约十几分钟后,终于发现一个出口,便爬出了地道口,原来是一个炕道口,我上来后,啧啧称叹当年中国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

  离开地道后,我们四人走进村庄,当我来到村中央十字路口,看到那棵老槐树和挂在上面的大钟,脑海中浮现出高老忠敲钟报警的壮烈牺牲场面:一天晚上,高老忠深夜查哨,走着走着发现了偷偷进村的鬼子,他不顾个人安危,快速地跑到大槐树下。与此同时,鬼子也发现了高老忠,把他团团的围在树下。但高老忠面不改色心不跳,镇静自如的拉响了大钟,浓重的钟声,惊醒了熟睡的村民,纷纷下了地道。山田这时才恍然大悟,嘴里喊了一声:“苏嘎”,举起手中的手枪,向高老忠开了罪恶的一枪,高老忠应声倒下,随后顽强地爬起来,再次把钟敲响!就在鬼子准备上来抓他时,他毅然决然的拉响了身上唯一的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想到这,我眼眶开始湿润了,望着这棵已失去生命力的老槐树心情十分沉重。但我深信,它一定和高老忠的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挽救全村百姓生命的大无畏精神一样,永远话在人们心中。

  8.jpg下午,我们四人参观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中陈列了众多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物件,厅内珍藏着大批革命文物,有镐头、锄头,还有独轮车、竹篓,还有游击队员们穿过的粗布衣服和鞋子,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真实地再现了英雄们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的情景。我深切感受到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革命先辈的英勇顽强,仿佛置身于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当初革命先辈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完全靠人力一锹一铲地挖出了一条地下长城,充分体现了革命的艰苦奋斗精神。可见,整个冉庄地道战遗址,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更应当满怀感恩和感激之心,握住革命前辈的接力棒,踏着父辈的红色足迹走下去。

  昔日,冉庄是冀中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庄,那古朴宁静的村道、陈旧斑驳的石碾,那无言伫立的古槐,那隐于房根墙角的枪眼工事、临街墙上的大幅抗日标语,还有那尊挂在大槐树上在日寇来时,被高老忠拉响的铜钟,都在默默诉说着这个普通村庄、在那个峥嵘岁月里的战斗传奇!今朝,冉庄道路笔直,街道整洁,正在书写社会主义美丽农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