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话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就用来比喻军营里兵来兵去的实际情况。军营是永久的,兵是每年都有新兵入伍,有老兵退伍的,这是自古以来就形成规律了。因为部队需要年轻的战士,年轻人朝气蓬勃,身体健康,接受事物快,适应部队的需要,老兵超龄后就不利于军队发展和建设了,所以必须退出现役。这些都是宪法所规定的,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必须执行法律法规,这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是十九岁到部队服兵役的,一干就是五年多,因此,到了退役的年龄就必须退役。一九八一年底,退役的时间越来越近,终于有一天,欢送老兵退役的锣鼓震天响,曾经渴望衣锦还乡的我,此刻却把离开军营的步伐走得如山缓慢。

  回想当年,满脸稚气的自己,把亲人的叮咛和希望打进背包,毅然地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来到军营圆了那个绿色的梦。时光飞逝,如今,我的脸上已写满忠诚,行囊里也装满了沉甸甸的收获。但是,我却忘不了第一次紧急集合时的狼狈;忘不了第一次打靶时的害怕与兴奋;更忘不了摘下红色五星、鲜红领章的那一刻,眼里涌动着的是难舍的泪水。送行的站台上,那熟悉的绿色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踏上退伍返乡的列车,送行的战友们,却不肯放开紧握的双手,曾经铁骨峥峥的男儿,此刻任惜别的泪水肆意流淌,震天的鼓声还在心头激荡,离别的话语萦绕在耳边。

  汽笛一声长鸣,战友们收起无言的泪水,缓缓地举起右手,庄严地敬上最后一个军礼,再见了亲爱的战友们,再见了留恋的军营……

  刚刚离开军营的日子里,回到离别五年的故乡,我很不习惯家乡的生活,每天听不到起床的号角,更没有集合列队去就餐军号声响,也没有连队点名的报数声和班务会讨论发言的争论。更看不见战友们集体包饺子的场面,也没有训练场上震天动地的口号声,那好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心里老是空空的,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该向谁说些什么。就这样把那些或淡或浓的心情都压在心底,在无边的深夜里一个人慢慢地咀嚼那些渐渐变味的心情,忍不住仍有心痛的感受和流泪的冲动。

  在军营当兵的岁月里,我经历了野营拉练演习、打靶、投弹、军训、抗洪、穿军装回家探亲,已经很满足了。那时的我就这样想着,毅然挥手擦开眼角快要流下来的泪。既然脱下了军装,就不必要再羡慕还在穿军装的人,然而我却不能否认在街头与几个英姿飒爽的女兵擦肩而过后的心痛,不能忽略那一首首军营民谣勾起的回忆。也很难忘记那一身挺拔威武的军绿,更抹不掉在军营里养成走路挺胸收腹,步伐刚劲有力身姿,所有的一切还都在军人要求中。

  退伍回乡后,我一直处在漫长的待业分配之中,因为我毕竟是农村户口入伍的回乡青年,而不是下乡知青。这个时候也是我走入今后人生最关键的一步,那时,我住在县城哥哥家里,一直都是在等待能否分配工作的消息,所以自己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偶尔也去退役军人安置办打听一下我的这类人安置分配的消息,然而得到回答是继续等待上级机关的批复。我依旧是穿着军装,依旧是踏着那双土气却结实的军鞋,依旧是听着熟悉的军营民谣和军人道德组歌。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自己竟然如此的眷恋部队、怀念军营、想念部队,思念战友,这种军营情结说不清道不明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回忆和怀念部队总是显得那样苍白和无力,不过内心还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对军营的感情。

  后来,我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回乡探亲的留队战友,当时在大街上我一眼认出了他,接着,是一阵欢喜、一阵拥抱、一种久违的亲切。那天,我们买了啤酒和下酒菜,跑到城里大排档一边狂饮,在半醉半醒之间放声高歌那首《战友,还记得吗》。再后来,我们相望,望着两个曾经穿着威严军服的兵,望着如今我在等待分配的待业青年,在倾诉了现实遭遇与生活留下了委屈的泪水。离开军营的日子里,我们是多么的想再回到军营。可是,我们知道,兵不能当一辈子,也当不了一辈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有老兵一批批退伍,才能迎来一批批新兵,部队才能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离开军营的日子里,我在等待了四个月的时间,顺利的被分配到教育系统工作,当上了人民教师,也因此,我还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在地区培训学习中,我常常会遇到穿军装现役军人。每当我看到这些军人时,总忍不住过去和这些军人搭话唠上几句,聊一些军营里事情,有很多同期学习的同事问我:“你为什么总爱和军人唠嗑呢?”我告诉他们我曾经是军人退伍的。大家听后都说怪不得你爱和军人打招呼,而且你的站姿和坐姿走路都那么军人习惯,原来当过兵啊。学习班里有一个外县的学员,也是退伍军人,听说我也是退伍军人,他找到我首先的敬一个庄严的军礼,然后我再回礼后我们就像老战友重逢一样,整天聚在一起。一直到很多年后,我们都保持联系,在后来不知这位同事也算是不同部队里战友,就没有消息了。

  退伍参加教育工作后,有一件事情,我至今难忘,那是在一年的春运期间,我遇到了一个因被传销组织拐骗到黑龙江的河南小伙子。小伙子个头不高,身体偏瘦,在去哈尔滨的火车遇到的,我们一同坐在邻居座位上,这个时小伙子好像已经有两天没吃饭了。他同我说起了被骗的经过,说当时还有传销组织的人在车上找他,我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立即领他找到列车上的乘警报告了此事,并及时与他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又给他买了很多吃的东西,这个小伙在乘警的帮助下,及时的乘上了回河南的老家火车,后来小伙告诉我他也是一名退伍兵,因为到哈尔滨市他是夜里发车回河南,我还请他吃了晚饭。这个小战友回到老家后还多次给我来信表示感谢,我和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联系。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的耳边就仿佛传来那首军歌熟悉的片段:“祖国的利益重如山,为民甘洒血和汗、血和汗,军人的价值在哪里,无怨无悔无怨无悔做奉献……”。尽管我不再是个兵了,但部队的培养教育和那座军营、那首军歌、那份情却一辈子我都无法忘记。离开军营,踏进师范学校,步入教师行列。在这个过程中,我实现了比同龄人上大学、出国留学、当老板更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转变。因为,我延续着当兵的理想,继承着部队的优良,流淌着军人的血液,并与园丁紧紧相连。

  离开军营的日子,我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找到了人生新的起点,并将部队的经验、传统和好做法进行了有效发挥。其实,当教师和当兵真的有很多相似性,一样的艰苦、一样的服从、一样的寂寞、一样的奉献。或许一般人不能完全理解,觉得可笑幼稚甚至嗤之以鼻,但喜欢便是喜欢,欣赏就是欣赏,我没有办法不去在乎自己的情感。而文字一直是最好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不知不觉间自己用文字记录了那么多关于军营的心情和感受。有一位老部队的战友告诉我:“军人,不仅能吃苦,还要耐得住寂寞。一个人遥望远方想象整天面对一排营房、一个训练场的枯燥与寂寞,无法从自己所谓的“空虚”、“无聊”中体会到遥远边防的那种荒寒幽寂……是呵,没有真正经历过军营生活的人是没有资格去诠释那一种在军营特有的“苦”和“寂寞”的。同样,以前单纯的认为,只要能吃苦什么都能做好,在部队更是如此。现在才感到,当一个人民教师同样需要继续坚守孤独、寂寞、清贫和正义,也同样需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照亮他人燃烧自己、奉献蜡烛”的精神。

  离开军营的日子里,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兵”们,都在各个部门行业中珍惜军人荣誉,争当最美的工作者。都在为祖国培养教育好下一代,贡献青春年华,每年的八月一日建军节,我都要用自己的汗水智慧与忠诚为那闪耀的军徽、鲜红的军旗再添荣誉。

  离开军营的日子,依旧想起那首熟悉的歌:“送战友,走四方,军人的歌声最嘹亮;在一起,好兄弟,军营的日子永不忘……”军营里的故事永远是最美好的回忆,战友,永远是没有血缘的好兄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