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行走在兴工街与黑石礁之间的有轨电车完全像一条休闲路线。它一路晃荡荡慢悠悠,仿佛一位遍寻灵感的诗人,亦或是深遂思考的哲学家。

  黑石礁与星海公园之间距离很近,从海上看,两者几乎粘连在一起。电车叮叮当当地晃过星海公园站后,车上已经空空荡荡。终点站黑石礁是一种明确的城乡结合部的样子——街上行人了了,四下没什么声音。几幢石柱门的别墅悄无声息地散落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幢五层的黄色老楼无精打采地歪立着,仿佛是不小心一头跌倒在的那里,看不出楼内有人居住的明显迹象。

  尽管这里马路笔直,是通向旅顺的主道,却极少有车辆来往。通向海边的窄泥路两侧,土堆处处,蒿草没人,枝枝叶叶上面都铺着厚厚的灰。养殖场里散发出来的腥气,霸气四射地占据着空气主基调,整个黑石礁地区宛如美国西部的大垦荒时代。

  黑石礁,是当时大连市区内最独特的地质地貌景点。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其特点在于“礁石是黑色的”,十几亿年前形成的岩溶景观——黑色礁石,遍布岬湾内那曲折多变的海岸线上。

  乍看上去,这些礁石很有些神秘感——涨潮时,在波涛中时隐时现,犹如一只只隐伏的怪兽,神秘而又深不可测。枯潮时,它们霸气毕现,傲骨嶙峋,对人们的往来观望或品评嗤之以鼻且毫不在意。1.jpg

  关于它的黑色,有两种说法。一种来源于传说,说是远古时代,这一带海域本是乌鱼的家园。有一天,凶恶的鲨鱼群看中了这里,乌鱼便与鲨鱼展开了争夺地盘的殊死搏斗。双方连战三天三夜,乌鱼们终究势力弱小,于是使出绝招,放出体内黑液,把海水和礁石全都染黑了。战胜鲨鱼后,这一带从此再无鲨鱼的侵扰,原来的礁石也全变成了黑色。

  从地质科学上分析,黑礁的存在是因为这片海岸的藻类资源丰富,如红藻、褐藻、石纯、马尾藻等。这些藻类及其他贝类死亡后,尸体便会附着在礁石上面,亿万年来,那些没有听觉、没有视觉、渺小的藻类用世代累积的死亡,又经历了数千万年的反复冲刷后,才成功地塑造出这项宏伟的工程——黑礁石群。这样看来,能亲眼看到并聆听它低语的人们,该是何等的幸运啊!

  比黑色礁石更有价值的,是这处海岸线的地貌。这种“滨海喀斯特地貌”与闻名天下的桂林石林是一样的,在北方地区,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十分罕见。

  由于海岸岬角向海里突进,海湾又进入陆地很深,因而岸线曲折且弯曲度大,造成了海水直逼崖壁的情况。因而,随着岁月冲刷,整条海岸显得轮廓分明,气势磅礴,奇峰林立,石嶂千姿,怪岩峥嵘——有的如宝塔叠立,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如群狼觅食,有的则如雄鹰回眸……这些坚硬而深沉的“海上石林”与星罗棋布的浅滩,构成了黑石礁独特而又无法复制和取代的宏伟地质景观。

  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深沉的黑石礁,黑石礁也曾以其宽广的胸怀给予了人们许多。小时候,父亲曾不止一次带我去那里“碰海”。不必潜水太深,收获往往很多——海带满处都是,颜色纯正,叶形修美。刺窝子、海螺、鲍鱼、海参都能从不深的海底找到。我曾亲眼看到“放长钩”的垂钓者的收获,待陆续将长线拉回来时,五十个钓钩上几乎全挂着活蹦乱跳的鲜鱼,一次就装满了整个鱼蒌。

  如果你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可以到黑石礁。那里每年有许多游人来来往往, 有亿万年的浪花向你热烈地展现微笑,它像一个谦谦君子永远在一个完美的距离伴着你,在你稍感落寞、失意或欢喜的时候,它转身就能送你一个深沉、持久的拥抱……

  如果你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可以到黑石礁。那里有大海深沉的脉动和气度,无论涨潮后在这里挥臂畅游,或是落潮后在6000万年前形成的礁林中漫步,亦或是凭海临风,在崖上悠然垂钓、赏海、赋诗、吟唱……都是一种人生幸事!

  2.jpg黑石礁曾经是娇美的。气势磅礴的黄海到了这里,蓦然间就换上了一袭黑色的衣衫,震憾中,你仿佛与一个羽扇纶巾的少年那深邃而迷人的眼眸相遇!从清晨到日落,曾经的黑礁石或许也曾与我一样,长久地沉迷在那条岸线,不愿醒来。

  近些年,为了黑石礁海域能够浅水行船,不少礁石被炸掉了。海岸岬湾很多地段被填平取直,铺上木栈道的那块狭小海滩,常年垃圾遍地,多支志愿者队伍在轮番清理数年后,望着一年多似一年的垃圾,记者和作秀者全都感到了厌倦和绝望。一条总也看管不住的排水口,捉迷藏一般阴晴不定地淌出过各种液体……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它只不过是个摆设,绝不会再从里面排出来任何东西,却又神秘莫测地表示:眼下将它彻底封堵住的时机尚不成熟。

  也许,让这片海域恢复生机,还得全部指望大自然自己的运气和造化了——而咱们人类能做的,也许只是粗重地叹上一口气,像我一样的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