溽暑夏季,正当三伏,从古至今的春花秋月循环往复,夏季之来应当是消纳的最好时机,如能瓜棚豆架之下,三两好友一夕乘凉闲谈,当是人生一大消遣焉。

  古代的人最会享受季节之赐,这从聊斋志异以至阅微草堂笔记的记述来看,夏季可能是一个故事发生的季节,不但狐鬼神仙聚居于漫漫长夏,而且七月流火人之情思亦广,诗书更自不待言是最抒情的了。

  而我这些天最好的消磨就是手持一卷史记,漫观尚古自五帝以来至汉世中兴的情节,原来中国最忙乱的是东周春秋战国、最雄壮的是先秦一统天下、最发达的是西汉文化盛事,在汉武帝之前已经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全盛之基,后世的一切文化繁荣都肇基于这个阶段,史学创作方面有司马迁的史记,后来二十四史都是基本按照这个框架构成,除却这样形式的历史资料都只能称为野史,当然野史也是有自己的价值及可取之处,我就很欣赏十国春秋以及十六国春秋这样的著作,但只是作为文学作品而加以欣赏,其文笔史实自然不劣于正史,而正是这些作品添加了正史的繁荣之貌。

  大汉是民族文化的昌盛阶段,除去历史著作之外汉朝的乐府更是诗歌的发源,此前诗经可能经过秦火而有所荒废,然而是儒生们保存下来孔子所删定的简写本;而之前最辉煌的篇章楚辞,很有可怀疑之处能够断定是汉人的伪作,这个已成不争的事实值得留存于心加以考虑,这么说汉朝不但足以绪古而且很有创作才能。

  我们现在又逢太平盛世,文化大繁荣更是众所周知;历史的昌盛阶段我注意到有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不见得有多么强的力度而能禁锢得住,而是有多少人可以散发自己的性情而不受约束,三皇五帝天下大治之时偏有人作歌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耕食,帝力与我奈何!这非是说尧舜禹真的影响力不及天涯海角,否则这样击壤而歌的老人不正成了野人了吗,他怎么会成为不知帝力为何物的化外之人,其实正说明帝力所及之处遍及神州角落,只是因为包容而形成比较宽松的环境,而且文化的溥及足以手足舞之蹈之、歌诗以咏言之。

  古代可说的东西太多了,周朝的井田制是否社会主义的雏形,而共和之体制确实出自周朝的政体,令人心向往之不说,就是到后宋还有关陕大儒想要恢复旧制,把井田的形式在三秦大地加以不合时宜的复制,实在是一种不可实行的复古的情结,可见在读圣贤书的后人心目之中,厚古薄今还是很有引人深思的地方,历史的循环以及螺旋,天命至今不绝如缕。

  其实我们所生活的这块土地,这些丰茂的山川沃野,这些跨山越海的路径,这广博的水陆交通,何处没有留下古人的足迹;古人的篇章更是我们传承的重头之重,文化是血脉必要流传至广,正如江河湖海、五岳四渎一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多少英灵与神魂所遗留的说不尽的往事,正是我们鉴古今看现在的心灵脉迹。

  历史可以留给人诸多的疑惑之处,但是不能说都是虚无而一无用处,古代的正史帝王将相充斥其间,根本就没有老百姓所插嘴的余地,而人不学则无异于禽兽这也是事实;古代的文字精深玄奥但是极富表现力,古代知识分子所掌握的绝非后人可比;现代人的聪明可以把诗经楚辞等化为灵动的现代语言作品来传扬表述,使人喜见乐为却根本不敢超越其深广范畴。

  所以有一些很聪明而又有深度的人,就经常会在复古的愿望中把其发扬光大,而且这么做很少会惹人争议,因为由此可见人们都有向往及仰止之心,这是谁也不可否定从而加以漠视的事实所在。

  我都不知道自己说到哪里了,只是也想以现代的开心观念,为了让人在思考之际更开心,就说自己对古代的理解,方寸之间能有一点深度的体味。

  那么古代的东西现在其实也都在用,只是我们不知不觉而没想去饮水思源,古代那么精深的文化古人创造到极致,我们今天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些可惜;像史记这样的著作白话文本读过以后,如果不能去读原版那就亏而又亏总之亏欠大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