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根据雅尔塔协议,苏联红军在马里诺夫斯基元帅指挥下从多个方向进入东北,全歼了日本关东军67万余人。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解放,三千万同胞结束了14年亡国奴生活。

然而,东北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战略地位成了国共两党斗争的焦点。1945年,在中共七大会议上毛主席就阐明争取东北的重要意义,为此,中共中央及时的制订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把“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作为“目前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

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也深知东北的战略地位的重要。首先,蒋介石利用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取得了接收东北的合法地位,他一面假意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面下令禁止八路军进入东北;同时,国民党政府在美帝支持下用飞机、军舰把大量精锐部队运往东北,并派遣大批“接收大员”分散到东北各地,网罗伪军警宪特、土匪等武装,企图以封官加委手段欲抢占东北各地。

194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同时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决定设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四个分局。

北满分局于1945年11月16日在哈尔滨成立,陈云为书记,张秀山等为委员,11月23日,中共松江省工委成立,张秀山任书记。

北满地区包括松江等五省和一个哈尔滨市,行政区划有80多个市县,面积4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近千万。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联军长期活动地区,党的工作群众工作有很好基础,中东路通过全境,沿线多有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战略位置重要。

松江省辖区为哈尔滨周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把以松江省辖区为中心北满建成巩固的根据地,可以为大军南下,开辟新区,解放全中国提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

然而,时局的发展并不像想象那样乐观,1945年12月下旬,国民党从关内空运来100多名接收大员300多名保安队员后,苏军不得不把省、市政权交给了他们。但,暗中苏军仍在支持我党在北满开展工作。

驻哈苏军指挥官斯莫林科夫曾告诉陈云等同志,可以把穿军装的部队和大的党政机关、军事指挥机关撤到外县去剿匪、锄奸、做群众工作、建立革命根据地。

为此,11月23日以陈云为领导的北满分局、以张秀山为书记的松江省委、以聂鹤亭为司令员的松江省军区撤到宾县。

而,哈东专员公署、军分区则撤到阿城。

鉴于这种形势,我党夺取东北的战略方针更加显得重要和紧迫,把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如何同当前面临的局势结合起来,是摆在北满分局面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11月16日—28日,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在宾县主持召开北满形势座谈会,在会上,陈云总结了我党到东北三个月来的工作中的经验及教训,分析了面临的形势,经过讨论、归纳、整理,提出了正确的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形成文件,上报党中央,这就是由陈云起草的,经高岗、张闻天同意并有三人签发的著名电报《对北满工作的几点意见》。

中共中央对这份文件深为重视,给予了充分肯定,12月24日,刘少奇指示东北局:“你们今天必须放弃争取东北大城市的任何企图。”强调到“可靠的地方去建立根据地”。

12月28日,毛泽东为党中央起草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提出了东北工作的方针,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明正确的方向。

党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预示着我党由独占东北到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是在东北工作方针和战略部署上的重大转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东北各分局相应调整了战略部署,使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

地处北满分局中心的松江省委,认真执行了创建根据地的各项方针政策,1946年伊始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做为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松江省辖区主要是以哈尔滨为中心及松花江南北的几个县份,这里地域辽阔,交通方便,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抗日战争时期是抗联主要对敌斗争地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的威信很高。国民党反动政府也深知松江省其战略意义的重要,所以从1945年11月国民党接收大员到哈尔滨前后,派出大批所谓“建军专员”潜入哈东各地,大发“委任状”,反动宣传嚣张尘上。但是,把北满地区建成巩固的根据地,为全国解放战争提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是党中央既定的方针政策,为此,我党针锋相对组织大批干部、军队先后进入哈东,组建党政军领导机构,发动群众,粉碎国民党的抢占东北的反动阴谋。

1945年到来时,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已到松花江南,哈尔滨附近已经成为对敌斗争前线,因此,北满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即松江省委建在哪里不仅要有地理条件还要有经济政治环境,在那里不但要站住脚还应发展壮大,所以,要在哪里指挥建成巩固的根据地是十分至关重要的。

在《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中,毛主席代表党中央认为,建立根据地的时间虽然要三四年时间,但在1946年一年内,必须完成初步的可靠的创建工作,否则,我们就可能站不住脚。但在1946年到来的时候,时局的发展已到了非常严峻时刻,那么到哪里去领导按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在1946年去完成初步的可靠的创建工作呢?

在北满分局的领导下,松江省委认真学习执行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指示,经过充分调查研究,1946年终于把把创建“初步的可靠的可站住脚”的根据地选择了山区小县——延寿。

抗日战争时期,延寿是哈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威信很高,群众基础很好,李兆麟从远东教导旅返回哈尔滨后,于1945年10月19日就委任民主人士朱殿超在延寿县组建民主政府,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解散治安维持会,接管了保安队,宣布十条施政纲领。11月下旬,刘志民、驶原野、张进三同志经过千辛万苦到延寿充实民主政府工作,并组建了延寿县农民运动委员会,刘志民任工委副书记,驶原野任民政科长,张进任治安大队参谋长。

根据有资料,11月24日刘、驶、张三人去延寿哈东军分区曾动用一个营的兵力强行开进也未成功后,11月27日,刘、驶、张三人只好从另个渠道进入延寿。

(刘志民回忆:他们三人化装成商人由哈尔滨乘火车到珠河,后由朱殿超派人接进延寿。)

“进入延寿的我党三同志时刻关注着延寿局势的发展,当国民党大军北犯时,延寿的国民党地下建军也在蠢蠢欲动。刘志民等三同志派石宝琦送信给军分区,请求部队关注延寿时局,军分区回信说部队三五天到,但未赶到。这更助长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为此,刘志民第二次写信给再由石宝琦送到陈云处陈韵同石宝琦有一次谈话,对延寿情况作了深入分析,石宝琦回延寿发现蓝金甲等反动分子已于1945年12月21日反动政变,关押了刘志民等三同志,石宝琦秘密传达了陈云的指示,坚定了我党三同志必胜的信心。

此时,北上的359旅将士也在日夜兼程向延寿进发。于1946年2月25日,359旅攻下了县城,解放延寿,重建了延寿县民主政府。此时,根据陈云的指示,哈东军分区、哈东地委、哈东专署迁来延寿,将延寿划归哈东地委领导,军分区司令员地委书记温玉成兼任延寿县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王一清任民主政府县长。(后王一清调出,何延川任书记兼县长。见后面引述史料。  

为了在1946年一年内完成初步的可靠的创建工作,为了能稳稳地站住脚跟, 军分区主力开始在延寿剿匪,以肃清对新生政权的威胁。同时,有一大批干部及军区文工团开始在延寿各地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反奸清算运动,在城镇则开始处理敌产,将胜利果实分给饥寒交迫的民众。

1946年初,延寿县建成14个区级民运工作队和民兵组织,共产党的干部领导翻身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和贫苦百姓同甘共苦渡过了因1945年大水造成全县的饥荒,接着又领导翻身农民在全县掀起春耕生产高潮,劳苦百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未来。

“1946年4月,我军做出四平战略撤退,军分区主力调往前线,军分区迁往一面坡。省委机关迁来延寿,延寿划归省军区直辖,设延寿中心县委,组建延寿县独立团,省委决定邹问轩任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中心县委辖方正、通河两县”。

从此,在关键的1946年,在延寿,为创建巩固的北满根据地完成初步的可靠的创建工作脚跟已站稳,大幕已拉开。在这以后的时间里在中共中央北满分局的领导下,中共松江省委、松江省政府在以延寿为中心的广大农村建立起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积蓄了力量,积累的经验,锻炼的干部,迎来了解放全中国的大反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